滴水穿石的启示

2020-03-03 04:37:0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徽、琢”等4个生字;会写“纲、谋”等6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学习这种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

聚焦重难点:

1、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学习这种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重点)

2、体会作者叙议结合、有理有据、前后照应的写法。(难点)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安徽广德太极洞看一看,有兴趣吗?(有)。此洞古称“长乐洞”,早在两千多年前即被称为“天下一绝”,民间更有“黄山归来不看山,太极游完不看洞”的说法。到底为什么享有如此声誉?可能与“滴水穿石”的景观有关。那么普普通通的水(板书:水),平平凡凡的石头(板书:石),却演绎了一段滴水穿石的佳话(滴、穿),留下了耐人寻味的启示(板书:启示)。

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夯实基础: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生字词(容易错的字、相关词语的理解)及搜集到的多音字(给、数、缝等)、成语(AABC、ABAC和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

2、交流拓展的有关持之以恒的谚语、名言。

三、质疑问难,释疑汇报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则进也”。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不疑则不进。梳理问题:

1、“滴水穿石”的景观什么样?

2、为什么水滴会穿透石头?

3、“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太极洞,去见识一下“滴水穿石”的奇观,感受水滴的力量,寻找答案。

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后小组合作讨论汇报。

1、谁愿做导游,通过有感情朗读,把这一奇观介绍给同学?

指名读,其他学生聆听水滴石头的声音。

2、这个奇观怎样形成的?

学生回答,并强调设问、反问句式及作用

3、启示?

指名读,读出感情

(此处是重点,应该出示: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再让学生从中找出反义词,进行对比,加深理解。)

四、升华总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能穿透石块也绝非一日之功,我们人具备了这种精神,就会取得非凡的成就,课文中举了三个事例,请找出相关内容认真读一读,在你最佩服的那位名人事迹旁写上自己的感受。

学生汇报(三位名人选一)

老师示范:我最佩服齐白石老人。春天,在和煦的春风里描画犁田的老牛;夏天,在阴凉的树荫下观察小溪里的鱼虾;秋天,在习习的凉风里观赏各式各样的菊花;冬天,即使毛笔冻硬了,他还在坚持。从“不教一日闲过”。(这些都是老师查资料知道的,希望同学们也勤动手搜集资料)。

(学生再次齐读滴水穿石的启示,并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寻找具有这种精神的人,让学生加深对启示的理解感悟。然后再学习本文中反面例子,雨水因为缺乏滴水穿石的精神,所以就没有滴穿石头。)

总结:老师希望同学们牢记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在学习和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轻言放弃。让我们用坚定的语气,齐读最后一段。

引导写作:本课叙议结合,用生动的事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特有说服力。在写作时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同时这篇文章还注意了前后照应。(口头训练)

五、作业超市:

1、搜集名人资料,另找出哪些人凭借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功的事例。

2、写一篇读后感

3、继续搜集与持之以恒有关的成语、名言。

附: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山东

姓名:张芸芸学校:高密市姜庄镇李仙小学职称:二级教师

滴水穿石的启示

滴水穿石的启示

滴水穿石的启示

滴水穿石启示读后感

滴水穿石的启示

滴水穿石的启示

滴水穿石的启示

滴水穿石的启示

滴水穿石的启示

滴水穿石的启示

《滴水穿石的启示.doc》
滴水穿石的启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