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与饮食

2020-03-02 08:11:4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传统节日与饮食

中国传统节日风俗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的经济状况、生活习惯,体现了亲情、团聚,以及伟大的民族精神,良好的民族礼仪等,这些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西方节日对我国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击。例如:很多中小学生热衷于过洋节,而对于我国的传统节日却很淡漠。节日文化实际上就是民族文化。如果年轻的一代对其不知道,不了解,没有记忆,没有感情,预示的是我们深厚的文化根基的消失,文化记忆与传承的中断。所以我们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每个节日的内涵,了解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传统习俗和传统道德,使学生通过过节,能够继承弘扬、提高、发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因此,开展“中华传统节日”的研究,通过查找资料、调查采访、动手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我们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

产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爱好,激励学生关注传统文化,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活动,让学生初步学会从各种途径获取知识,初步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名称、由来和习俗,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传统的节日文化在不断注入新的内容和方式。感受到中国节日文化的深刻内涵,能够珍视我国的传统文化。 过程与方法:

运用上网查询、查阅资料、参观访问等多种形式进行调查研究,让学生与社会接触,增强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搜集信息、整理资料、动手设计与制作能力;敢于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观点、方法和思路,并能运用恰当方法解决问题。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形成合作、交流、分享的态度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网络探究的快乐和成功,增强自信心,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美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思想情操,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浓厚兴趣和深切热爱,提高学习兴趣。 【活动过程】

一、主题确立阶段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主题。

师: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你都知道哪些节日?你最喜欢的是什么节日?

学生会说出中外很多节日的名称,如:春节、圣诞节、中秋节、元霄节、感恩节、母亲节、情人节„„

师:在这些节日中,请你说说哪些是中国的节日,哪些是国际的节日,哪些是“洋节”?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节日?

师接下来作一个小调查,让学生每人写出4个最喜欢的节日,将调查结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对结果分析,看看有什么发现。

从学生的调查中得出结论:现在的学生比较喜欢圣诞

节等国外节日,其次是中国的春节、中秋节等。 师:为什么我们喜欢过“洋节”,中国的传统节日为什么受到淡漠?(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 教师小结:我们同学们关注西方节日并不是不好,但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我们更应关注中华传统节日,我们更应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由来及习俗,让我们华人树立民族自豪感,让我们的传统节日更加丰富多彩,传承万代。

下面请看(教师播放课件)师问:这些画面反映的是中国哪些节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春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七夕节、元宵节。) 师:课前老师布置我们每人准备1—2个自己观察到的或亲身体验的节庆活动的小故事,也可以带来小的节庆饰品、图片、过节的照片、录像。下面就请同学们把你们准备的东西展示出来吧!

师:老师也准备一些本地特色节庆活动录像、图片资料,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师:通过回顾和观看,说说你对传统节日的体验和感受?

师:像春节、中秋节等这样的节日都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下面说说你对中华传统节日的了解。

师:中国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那么我们这次综合实践课就一起来研究我们中国的节日,共同走进中国古老的节日的文化吧!(出示课题——中华传统节日。)

师:接下来大家自由谈谈你想了解或调查研究中华传统节日的什么内容?

(自由发言,学生提的问题一定杂乱,五花八门。教师引导学生确定一些学生感兴趣、有研究价值、并可以研究的小课题并对问题归类整理)

(二)确立子课题,制订计划

1、学生提问,教师概括板书。

2、师生共同归纳子课题。

如:①中国传统节日的名称及来历; ②描写节日的古诗名句;③ 节日的传说及习俗。

3、学生自由组成活动小组,选取研究的问题。 (教师要做好宏观调控,使每组人员大致相同,搭配合理。)

4、教师指导学生给小组起名,推选组长,填写活动计划,明确各自的分工

(教师鼓励各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和有号召力的口号,这样可以增加集体的凝聚力,任务分工明确可以确保人人有任务,保障全员参与。活动计划可以由教师事先设计好表格形式发放给各个小组并适当给予方法指导)

5、教师指导学生制定并修订小组活动方案,明确任务,渗透实践方法。

6、各组轮流汇报计划,其他小组和教师帮助补充和修改。

二、学生实践阶段

第一步,依据小组活动方案落实自己的任务分工。

(1)第一小组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收集信息;请教家长;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了中华传统节日的名称及来历。

(活动前,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认识传统节日,感受节日文化的丰富多彩,体验节日的热烈氛围并指导学生有辨别能力,以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教师提供搜索的相关网址)

第二小组:通过向家长了解,到有关网上查询,在书籍报纸中查找,或到磁带店等相关商店寻找,收集到节日的诗词或歌曲。(指导学生广泛收集资料,可以是文字、音像、图片)

第三小组:通过网上收集,请教老人、专家,上街调查等方式全面收集节日的传说及习俗。

(教师指导学生从多方面收集资料,可以是民间传说,也可以是文化饮食、服装、礼仪等方面的风俗习惯。还可以是节日里小工艺品和小的饰品。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手段真实记录活动情况,填写好调查表,注明资料的来源,时间、地点、内容等。)

第二步:组内交流,合作探究。各小组讨论在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和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等。根据活动的体验和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吸取教训,调整方法。 (教师要注意创设良好的氛围,利用各种机会,主动与学生交流,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了解活动进展情况,检查学生搜集的资料和所作的纪录,同时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第三步: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节日习俗动手制作、进行实践,感受节日的气氛,如:写春联、做汤圆、扫墓、包粽子等。

第四步:整理信息,形成材料。 在老师指导下,各个小组的成员汇集所有的资料,根据活动中获得的信息作进一步的筛选和整理,形成共识,以书面形式上交调查报告,并总结自己在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商量本组的汇报形式,汇报形式要能充分展现本组搜集的资料,同时,最好选择大家喜闻乐见、富有创意的形式。

(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整理。指导学生进行活

动总结,依据活动内容选取恰当交流汇报方式。) 第五步:根据最后确定的汇报形式,再进行资料的筛选和整理,做好汇报前的准备工作。

三、成果汇报展示及动手制作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把自己收集到资料与班内同学一起交流一下:

(一)教师组织学生以多种方式进行汇报交流,给出具体的建议。

第一组:我们把中华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制作成精美的网页,一起浏览一下,请提宝贵意见。通过请长辈、伙伴讲故事,网上查询等方式研究有关节日的起源和故事;

第二组:爱好诗歌的学生朗诵了节日的古诗名句; 第三组:通过讲解、演示音像、图片、实物等方式介绍传统习俗。

各小组将加工整理、编写的小报展示出来,供大家欣赏;

(二)汇报评价

1、单组评价:在每个小组汇报结束时,其他组要对汇报小组的汇报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从形式到内容,组员参与情况、表现、及完成程度等)

2、综合评价:评选出最佳活动小组,表现最佳的个人。

四、活动总结

同学们在这次主题活动中一定受益匪浅,有很多的感悟。这次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同学们展示出了你们的聪明才智。在活动中你们品尝到了劳动的艰辛,同时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希望你们在今后的活动中创造出更优秀的成绩来,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的汇报阶段在全镇的公开课中进行了展示,当时,全镇的教师们普遍认为: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慢慢成长,他们互相合作,

共同设计,共同研究,共同创造,建立了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感受到了学习的热情和快乐。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也不错,收集的资料很多。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也让他们更深入了解到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激发他们热爱生活,乐于探究和体验生活。

汇报活动中,我们主要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二十四节。听课的老师提出建议,植树节应该是中华传统节日,还有泼水节、火把节等少数名族的节日都是属于中华传统节日。没想到我却忽略了这些重要的节日。看来,活动还是需要更多的老师参与协助,毕竟是“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

服饰、饮食、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饮食礼:春节家宴

传统节日与对联

运动与饮食

饮食与健康

饮食与健康

饮食与健康

气象与饮食

饮食与健康

饮食与健康

《传统节日与饮食.doc》
传统节日与饮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