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练习[定稿]

2020-03-01 18:28:0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行书练习,主要是训练基本功,学会用纸、用笔、用墨的技巧和行书的结体、运笔以及章法布局等的艺术。在此基础上再开始行书创作。

练习行书的方法,主要靠临摹。“临”就是把字帖放在眼前照着写;“摹”就是把字帖放在纸下,描着写。初学者可挑选一本自己喜爱的字帖进行临摹,最好是墨迹字帖。因为这种字帖运笔清晰,落笔、收笔交代分明,用笔过程中的轻重缓急所产生的浓、淡、枯、润,以及行书点画转换之间的牵丝、顾盼,都在墨迹中表现得很清楚,比木刻本贴容易领会,易于模仿。

开始临摹字帖时,要写的慢些、仔细些,不能草率。每次练完之后,要对帖检查,看哪些地方写得像,哪些地方写得还不像。不像的就再写几遍,如果老是写不像,也不要着急,过段时间再拿出来分析,找出原因,重新临写,切记在临帖时因写不像而描描改改。因为描改的笔画容易掩盖临帖中暴露出来的缺点,即使偶然改得与贴仿佛,也容易使笔画软弱,不贯气。有时碰到难写的笔画或结构,一时临不像,可以用透明纸蒙在贴上摹写,或用双线勾摹几遍,以便加深印象。练习中有三种方法可以交替使用:

第一,通临。即把选择的字帖,不论长短,通篇逐字临摹。这种方法,主要用于从整体上学习该贴的气象,一般性的书写习惯,如结体习惯,线条走向习惯,欹正习惯等。长期临习的结果,会在今后的创作中不自觉地得到显现,使创作的品味提升,被世人谓之“有所本”。但这种临习方法的缺点是太耗费时间,也往往容易忽略名家的细节和微观结体的神韵。

第二,个临。所谓“个临”,即对某名家法帖中的某一个或某一些特别具有该名家书法特点的字,进行重点临摹,以求神似,这样就会在自己将来的创作中很熟练地加以运用,在整篇有其气象的同时,在个别字上凸显该名家的“神韵”来。比如临摹米芾《蜀素贴》中的字“兰”、“诵”、“同”“通”“用”等,其右半部有竖钩的笔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往右取势而向左倾斜,形成一种比较固定的写法,呈现出爽利、险峻的字势。这种写法溯宗于王羲之的《兰亭序》,而又有他自己的特色。如果这些字在我们的创作中得到熟练运用的话,就会使通篇创作有“米字”神韵。当然这些做法仅适宜于行书练习和初涉创作的阶段,真正步入创作阶段后,反而要尽量克服掉别人的影响,而形成自己的行书风格。(即是武术上所云“忘却招式”,无招胜于有招之境界。)

第三,要练好“眼力”,提高临摹效率,不要盲目地临摹。所谓练眼力,就是要仔细观察名家是如何把这个字写好,它的结体,它的笔势,它的欹侧指向,它的线条,粗细浓淡,以及这个字的整体的气韵等等,都要仔细观察,揣摩,以至于烂熟于心。再按照自己观察的结果书写,效率一定会提高。不经过认真观察而“临池不辍”,反而会强化了不正确的习惯,事倍功半。那么,如何练“眼力”呢?除临摹时仔细观察外,那就是读帖。读帖很重要,读帖的过程常常是分析,比较结构和笔画,总结书写规律,即“悟字”的过程。此外,还可以用手指或干笔“书空”。到了一定熟练的程度,就可以丢掉字帖“背临”。背临若能得心应手,基本写出原字帖的风格,达到“形似”,就算初步学会了一种贴。如果要进入创作阶段,还应该反复揣摩,练习,力求达到“神似”。然后再另换他贴,博采众长,为日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上述临摹阶段,包括对临,背临等,往往容易将自己的目光局限于一字一画中。要使行书尽快进入创作阶段,“脱帖练习”也是十分必要的。在行书临摹达到一定程度,比如相当多的字都可以“背临”出来时,就可以进行“脱帖练习”。这时,不要再按字帖上的字一个一个地写了。而要找别的内容,用自己学到的结体,运笔技巧进行书写。如写一首唐诗,宋词或是一段名言警句等。这种练习方法主要是培养整体驾驭能力,即处理章法布局,字体搭配,浓枯对比,欹侧向背等的能力。

在“脱帖练习”中,最容易出现的不良情绪有三种,一定要注意防止和克服:一种是急躁情绪。在经过一段临摹后,觉得“对帖临摹”已经得心应手,自以为可以“脱帖”了,但一进入“脱帖练习”,马上会发现与“原帖”不像,因而非常急躁。据说有的书法爱好者为此而一夜练习几刀宣纸,这显然是不科学的。在“脱帖练习”中,仍然要循序渐进,多观察,练眼力,多看看除所临的字帖以外其他人的书法作品,从整体上把握一副书法作品的构成,边观察,边练习,持以时日,必有大进。因为这时的书写,已经和以前的临摹阶段有很大的不同了。以前的练习是一个一个的单字,现在是练习“创作”整幅的作品,已经不是一个层次了。“脱帖练习”阶段的情况,对今后创作影响极大,切切不可急躁。

二是沾沾自喜的情绪。毋庸讳言,经过对临、背临进入“脱帖”阶段,会使自己感到书写水平与以往相比有很大的改观,甚至有人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说已经像某某体了,于是沾沾自喜起来。这种情况如不及时克服,常会使练习者浅尝辄止,陷入“书奴”泥潭。要知道,能够“写像”自己所临法帖的字体,是一大进步,但还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我们学习书法的目标是通过临写古人、名人的法帖,掌握行书书法的一般书写规律和基本方法,用以创作出具有艺术欣赏价值,具有个人创作风格的书法作品,而绝不是照抄别人的作品或字体。“脱帖练习”阶段,出现“写得很像”某家的字体,只是学习进程中必然会出现的现象,离我们追求的目标还相差甚远。它只是“否定之否定”规律中的第一个否定,之后还有大量的练习要做。

三是出现畏难情绪。有的书法爱好者进入“脱帖”练习后,发现有的字不如以前“对临”和“背临”阶段写得好了,遇到一些原帖中没有的字,更是一筹莫展,不知如何处理,因而陷入困惑悲观的情绪之中,长期不能自拔,甚至可能畏葸不前,半途而废。须知,书法练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悲观情绪的出现常常以急于求成,急躁情绪作先导,过早地从“临摹”阶段进入“脱帖”阶段,临写尚未熟练,脱帖后,就可能在书写原帖字帖时,不能驾轻就熟,出现捉襟见肘的现象,多次不能如愿,便悲观畏难了。因此,出现这种情绪时,应首先检讨自己是不是“脱帖”过早;如果是,还应当尽快回到“背临”甚至“对临”阶段,加强临写练习。同时要调整自己的期望值,树立信心,总结经验,坚持长期练习,这样必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1、实用行书的特点。

蒋彝在《中国书法》中提出明确的标准:一是要具有不对称的平衡?二是耍有力量感。一个实用美观的字,其结构的处理还涉及到字中各部分间的距离问题。它的一边可能比另一边大得多或者密得多,但整体必须依然不失衡,因为我们觉得它更富有动势,在临帖中我们可以对字帖中的字进行分析。得出各类结构各部分之间的大小、长短、高低、疏密、正欹的关系。我们喜欢不对称的平衡,因为我们觉得它更富有动势,字必须具备运动中的人、自然物体,或者其它物体在某一瞬间的平衡。可见,字的结构是灵活多变的。

2、把字帖的笔法进行简化,寻求用笔上的共同点。

法帖中的笔法是非常丰富的,要用硬笔写出毛笔的笔法是不太可能的。再说,为了实用、快写,也是不必要的。因此,必须把古帖中的用笔方法进行简化,那么,哪些笔法可以简化呢?我认为,主要对每个笔画的起笔、收笔、转折三方面进行动作过程的简化。如毛笔起笔由藏锋或露锋 顿(按)——换锋等几个动作,硬笔起笔只需尖落——稍顿即可完成。毛笔收笔由提顿——提——回锋或出锋等几个动作,而硬笔收笔只需轻顿(按)或尖出即可。转折由方折、圆折之分.毛笔方折处须提顿——换锋,圆折处须提——换锋.而硬笔方折只需顿;圆折只需用提。以上做法,虽省去了笔法上的一些复杂动作,却保留了最基本的用笔方法,适用于实用快写。

此外,在实用行书的练习中,必须加强笔画的力量感和行笔的节奏感。写字尤如“打太极拳”,整个动作较缓.每笔发出而又要处处留得住,慢中求快,沉着稳健,刚柔相济,力送笔端。具体表现在:起笔、收笔、转折处较慢、较重,中间行笔过程、牵丝映带处较快、较轻,形成慢——稍快——慢、按一一稍提——按的节奏(这里的快慢是相比较而言.总体上比楷书的书写要快)。有了节奏.书写时就会感到气脉相通.心境舒畅,有一种说不出的愉悦感。由此,习字的兴趣与信心将会大增。最后,还需适当动动脑筋,熟记常用偏旁部首的规范行草写法,在实际运用中得心应手。

总之,要写好一手漂亮、美观、规范的实用行书,不仅要立足经典法帖,努力从笔法上、结构上完全改变自己原来的书写习惯,形成具有实用美原则的书写习惯,还必须天天坚持练笔。

笔法方面:顺势入笔:行书笔法中不再如楷书那样,要求逆入回出,藏头护尾。而是落笔便顺锋而入,行笔中锋行走,收笔多是顺势带出,或牵连下笔,或钩挑出锋。不再回锋作顿。这样很多笔画发生了变异。这样笔画多为露锋。笔势明显地流畅起来。也使行书中更多地形成了曲笔,笔画不可过于平直,增加了点画的动感,使之不至僵滞。笔法上的这些变化,就自然使书写的速度加快了许多。

点画呼应:由于行书收笔不再回锋作顿,而多是将笔锋提出,所以形成了点画的附钩和挑趯,即上笔终了时顺势带下,而下笔自然承上,使点画之间虽断似连,笔断意连,产生了明显的顾盼呼应关系。

牵丝引带:点画间的勾挑使之顾盼呼应,有时将这种呼应通过笔锋提写出游丝,连接起来形成两笔或几笔,连续写出,一气呵成,使字显得连贯、潇洒。

简括省略:加快了书写的速度,但其原有笔画并未减少,只是笔画之间有牵丝相连,不单独存在而已。在行书中还有更省简的情况,那就是索性合并了原来的点画,形成行书中独有的写法。

离方遁圆:楷书方多圆少,折笔处多为方,而行书则随笔顺势转折,变化无穷,方圆兼用,灵活生动。

重按轻提:楷书中的一些笔法,如顿笔回锋挫逆等,在行书的运笔中已经不再应用或很少应用了,更多运用的是顺势提、按的运用。凡轻细之处需收笔轻提起,速度稍快。而粗重处则需将笔重按下,速度稍缓,当然,笔画轻重粗细的交替要有合理的起浮过程,不可大起大落,忽轻骤重,应使其自然。

运腕得宜:“书法之妙,全在用笔。”书法是线条的造型艺术,提高线的表现力往往是书法家毕生追求探索的。章法、墨法之类也离不开线条去完成表现,而线条的表现力全在于笔的运用。谈到用笔,不能不提到运腕,二者是不可分。行书的灵动精妙处,有时全凭腕的运动来完成。运腕是指在书写过程中腕要有意识地指挥毛笔左右挥洒,疾徐提按,使转变幻。以使书写效果灵动流畅。

行书结构:茂密而不拘谨,气清而有空灵之致,宽松而不失自然之韵,平实而又有动感之妙。尤其是布构它不同于楷书之构较为严密,它往往不受字的点画长短大小的制约,而是随其体势而结之,纵横错落,不构陈法,气韵清舒,使之各尽姿态,得之圆活自然之趣。对于初学者来说,既要以法帖作为学习的范本,但又不能死搬硬套,既要在法帖中去体悟、研究,但又必须在实践中多去摸索。只要学之有恒、悟之有道,自会成功在握。

蝶恋花行书

行书教案

行书歌

行书口诀

行书教学计划

行书五言律诗

申请执行书

申请执行书

申请执行书

行书技法教案

《行书练习[定稿].doc》
行书练习[定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