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2020-03-02 10:09:1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1.认识圆的特征,初步学会画圆,发展空间观念。 2.在认识圆的过程中,感受研究的一般方法,享受思维的乐趣。 【课前谈话】

师:我看到有同学桌上放了橡皮,借给我,行吗?借谁的呢?都借给我吧! (学生们纷纷把橡皮借给了老师,才“借”了一个小组——)

师:(举起满手的橡皮)嗳,我借这么多橡皮,干什么用呢?猜一猜—— (学生不明就里,有些木然。一个学生试探性地说——)

生:做魔术。 师:(摇头。)

生:你自己写错了,要擦。

师:我借你们的橡皮干什么用呢?哈哈,是为了不让你用。(学生们笑了。)没有橡皮,下笔会更慎重。错了,也不白错,抓住“她”好好欣赏!

这样,这节课我们就约定不用橡皮,好吗?我相信大家会守信用的。(老师把借的橡皮再还掉,学生们脸上露出会意的微笑。)

【课堂实录】

一、寻宝中创造“圆”

师(很神秘):小明参加头脑奥林匹克的寻宝活动,得到这样一张纸条——“宝物距离你左脚3米。”

(稍顿)你手头的白纸上有一个红点,这个红点就代表小明的左脚,想一想,宝物可能在哪呢?用1厘米表示1米,请在纸上表示出你的想法。

(学生独立思考、在纸上画着……)

师:刚才我看了一圈,同学们都在纸上表示出了自己的想法。(课件演示)宝物可能在这——

1

师:找到这个点的同学,请举手。(几乎全班举手。)还可能在其它位置吗?(学生们纷纷表示还有其它可能,课件依次出示2个点、3个点、4个点、8个点、16个点、32个点,直到连成一个圆。)

师(笑着):这是什么?(板书:①是什么?) 生(有的惊讶、有的惊喜):圆!

师:刚才想到圆了的同学请举手!(十几位同学举手。)开始没想到的同学,现在认同了吗?那宝物的位置可能在哪呢?

生(高兴地):宝物的位置在这个圆上。 师:谁能说一说这是怎样的一个圆? 生1:这是一个有宝物的圆! (全班同学善意的笑了。) 生2:宝物就在小明周围!

师(点头):说得真好,周围这个词用得没错!(又像是自言自语地)周围的范围可大了……

生(迫切地):宝物在距离左脚3米的位置。 (全班同学鼓掌。)

师:是啊,他强调了左脚。这个左脚也就是圆的什么? 生(争先恐后地):圆心!!圆心!

师:没错,叫圆心。(板书:圆心。)也就是以左脚为圆心。他刚才强调了,距离左脚3米,这个距离3米,知道叫什么名称吗?

生:直径!半径!

师:(板书:半径 直径。)直径还是半径? 生(绝大部分):半径!

师:现在,用上“圆心”、“半径”,谁能清楚地说一说这个宝物可能在哪? 生:以他左脚为圆心,半径3米的圆内。 师:在圆内还是在圆上? 生(纷纷纠正道):在圆上!

师:刚才董思纯很精彩的发言,把两个要素都说出来了,是不是只要说“以什么为圆心,以多长为半径”把这个圆就确定下来了?(同学们纷纷点头。)

2

二、追问中初识“圆”

师:咦——为什么宝物可能在的位置就是个圆呢?(板贴:②为什么?) 生1:因为宝物所在位置以小明左脚为定点旋转一圈,所以宝物所在位置是个圆。 生2:因为纸条上并没有明确地指出宝物在左脚3米哪个地方!

师:对!要圆满地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圆的特征。想一想,圆具有什么特征呢? 生1: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师:对称轴是什么?

生1:直径。(也有学生附和着。) 生2:圆没有棱角。

师:圆有什么特征呢?有比较才有鉴别。我们可以把圆和以前学过的图形进行比较。(出示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和圆。)

生3:圆的半径无论画在哪里,它的长都是一样的。 生4:圆不能计算面积。 生(不认可地):可以的!

生5:长方形、正方形都是有四条直的线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 师:几条曲线? 生(齐):一条。 生6:圆是个封闭图形。

师:这句话说得很专业!对,封闭图形。

师:孩子们,我们以前认识图形特征就是从边和角两个方面来研究的,圆确实具有大家说的这些特点。知道古人是怎么说的圆的特征吗?

(板书:圆,一中同长也。)

师: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一中”指什么? 生(抢着说):一个中心点! 师(笑着):什么“同长”?

生(争抢着):半径的长度都一样的!直径的长度都一样的! 师(反问):圆,是有这个特征吗? (学生们认可地点头。)

师(若有所思地):难道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它们不是“一中同长”吗?

3

(学生们沉默,紧张地思考着,片刻学生的手陆续举起来。)

生1(手指课件中的三角形):如果把线连到三角形的边上,那么两根线段的长度就是不一样的。

师(恍然大悟地):哦——连在顶点上的长度是一样的,但连在不是顶点的其它点上就不一样长了!但是圆呢?

生(纷纷地):都一样!一样长!

师:是呀,圆上的点都是平等的,没有哪个点搞特殊!正三角形内,中心到顶点相等的线段有3条,正方形内有4条,正五边形内有5条……圆呢?

生(齐):无数条。

师:(板书:无数条)为什么是无数条? 生:因为圆上有无数个点。(同学纷纷点头。) 师:那谁来说说,半径是一条怎样的线段?

生:一端在圆心,一端是圆上任意的一个点。(老师竖大拇指。)

师(神秘地):请看——(课件演示正多边形边数不断增多最终转变成圆的动态过程) 生(惊奇地):成一个圆了! 师(笑着):现在是正819边形! 生(情不自禁地):哇——

4 师:看到刚才这个画面你有什么想法?

生(争着站起来大声说道):我认为圆是一个正无数边形!

师(欣赏地):佩服佩服!用老子的话来说就是“大方无隅”(板书:大方无隅)大方就是指最大最大的方,“无隅”猜一猜,“隅”是什么意思?

生(异口同声地):角!

师(肯定地):真佩服!不用猜都知道!这样看来,圆是不是“一中同长”? 生(十分认可地):对!

师(感慨地):圆真是具有这样的特征!那刚才同学们说的对不对呢?(出示椭圆)它也是由一条曲线围成,没有角。(老师微笑,学生会意了。)“圆,一中同长也”才是圆的特征,由这个特征能衍生出圆的其它特点来。

师:“圆,一中同长也”,是墨子说的。墨子的的发现比西方人早了1000多年…… 生(惊叹地):哇——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份自豪,试着以古人的样子读一读这句话。 生1(摇头晃脑、学着古人读书的腔调):圆,一中同长也—— (大家被他的样子和腔调逗笑了,也为他的勇气鼓起掌来。) 生2(也学着古人的样子):圆,一中同长也! 师(微笑着):嗯——另一位古人!

师: “圆,一中同长也”,在寻宝的问题里,“一中”就是小明的“左脚”,“ 同长”就是3米,具备圆的特征,当然就是圆了。为什么宝物所在的位置是个圆的问题解决了吗?(学生们频频点头。)

三、画圆中感受“圆”

师:刚才我巡视的时候,发现同学们都会画圆了!会画圆的请举手!(学生们热情地高举起小手来,跃跃欲试。)画圆一般得用圆规,古人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请大家用圆规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边画边想:我们是怎样画圆的?(板书:③怎样做?)

(学生们立刻投入地画起来,师巡视并收集学生不圆的作品。刚展示一幅不圆的作品,学生们都笑起来。)

师(意味深长地):孩子们,圆的样子都是一样的,不圆的样子就各有各的不同。想想这样的“不圆”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

(学生们热情高涨,争抢着举起手来。) 师(悠悠地):想——不说——继续欣赏!

作品

2、3(仍是不圆,学生会意地、开心地笑了。

师(疑惑地):怎么回事?怎么会这样的呢?从这些作品中,我们是不是看出画圆并不是件太容易的事。

(学生纷纷点头表示很同意。) 师:(出示圆规雏形——树枝。)

5

师:树枝,哈哈,原始的圆规,用这个圆规在沙地上能不能画出圆来? 生(异口同声):能!

师(笑着):我们小时候都玩过。(继续出示:)

师:这是我们现在用的圆规。这个圆规的优点当然是两个脚之间的距离可以变化,所以我们可以画出大小不同的圆来。

生(点头):对!是!

师(疑问地):但是刚才我们就是用这样的圆规来画圆的,怎么会创造出那些不圆的作品呢?

(学生们争着举手要发表看法。)

师(会意地):是不是它的缺点也是这两个脚能动啊? 学生十分肯定地点头赞同:对!

师:所以,画圆时我们的手应该拿住哪才行? (生已经是不迫不及待,很多人站起来举手。) 生1:手应该拿住把柄! 生2:抓住“头”! — 师(微笑):把柄这个词用得很好!形象地说就是抓住它的头!你可别捏住它的脚—生(笑):那就动不了了!距离就变了!

师(思考着):刚才我看到同学们的作品还有点纳闷,大家都是画一个直径4厘米的圆,那么画出来是不是应该一样大的?但是我看到有大有小。你觉得要圆满地完成这个画圆的任务,圆规两脚的距离应是多少?

生(争抢着):是半径!半径2厘米。

师:对,圆规两脚的距离就是半径。那现在我也来画一个圆! (教师在黑板画完,学生佩服地惊叹:“哇噢!”)

6 师:谁能在这个圆上标出一条半径? 生(争先恐后地):我!我!

师(和同学一起边看边问):我们看他是怎样画的?他在找什么? 生:圆心。

(学生画出了半径后,大家不约而同地为他准确的画法鼓起掌来。) 师:他画得多认真呀!谁再来画一条直径呢?

师(请一位没有举手的学生):虽然没举手,但请你来好吗? 生(有些不好意思):我不会,我试试吧。

师(风趣地):不会,试试!想好了试,我们也没黑板擦呦! (学生画好直径后,掌声再次响起来。)

师(感慨地):其实学习也不难,学习就是猜想、尝试!敢于试,不就行了吗? 师:直径是一条怎样的线段呢?同桌互相说说。 生1:两端都在圆上。 生2:还要通过圆心。

师(指着黑板的圆):这个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直径用字母d表示。(边介绍边标注在圆上相应的位置。)

师:半径与直径之间什么关系呀?

生(热情、几乎是喊着):2倍关系!一半! 师:(板书: d=2r)

刚才我们研究完了怎样画圆——先确定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然后拿住头固定一个点,旋转。我们是不是又应该思考“为什么这样做”呢?(板书:④为何这样做?)

生:(思考,没有人回应。)

师:随手不能画出一个圆,用圆规这样(手拿圆规比划)就能画出一个圆了,为什么? 生1:我们不能准确判断中心点和手上的距离,而圆规是两个点固定了,绕一圈就可以画出个圆了。

生2:因为圆规可以旋转,而手不好旋转。 生3:因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引得全班开心地笑起来。)

生4:圆规是没有生命的,它可以一动不动好长时间。

师(佩服地):她说的“一动不动”太重要了!刚才我们在画圆的时候圆心是一动不动、半径是一动不动!不过,除了一动不动,还有动的…….生(热切地呼应):旋转!

7 师:对对对,这么一旋转,因为确定了长度,“同长”,确定了圆心,“一中”,没有两个中心,所以画出曲线上的所有点和圆心的距离都一样长(生点头),这就符合了圆的特点——“圆,一中同长也。”符合圆的特点,当然就是一个圆了。

四、篮球场上解释“圆”

师(手指板书):刚才我们通过追问这样四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为何这样做?”我们一起认识了圆,知道了圆的特征,知道了怎样画圆,还增长了学问。

学问,学问,就是要学会去“问”。一般的研究就是追问这样的问题。请继续看—— (出示篮球场画面,学生们很兴奋。)

师(笑着):是什么?篮球场的中间是什么?为什么?篮球场的中间为什么要做成一个圆呢?看过篮球比赛吗?如果说你没有注意篮球比赛是怎么开始的,你就不能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

(很多学生已经站起身来要争抢着解答“为什么”了,师并不急于请学生回答。课件播放NBA开赛录像。)

师:现在明白为什么了吗?

(学生们已经按捺不住要发言的热情了,纷纷高举小手。) 生1:这样才公平!

生2:我帮他补充一下,这样就看谁的反应快,球就归谁了!

生3(迫不及待地起身):因为圆的半径是处处相等的,所以球员站在圆的旁边是很公平的,他离球的距离都一样!

(同学们都赞同地点头,并为他的精彩发言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师:其实还是要回到圆的特点上来说——“圆,一中同长也。”大家都在圆上,球在圆心,大家离球的距离都一样,这样才公平。再想想,怎样画这个大圆呢?

生(窃窃私语):拿大圆规! 师(笑):拿大圆规,超大圆规,谁来画?超人吗?没有圆规能画圆吗? 生异口同声:能!

师(追问):怎么画呢?小组商量一下! (学生立刻投入热烈的讨论。) 生1:用两个量角器量的!

学生们立刻不赞同地反问:有那么大吗?! 师:想到用量角器好不好? 生(齐声):好!

师(肯定地):想到这点真好,用两个一拼起来,沿着边就可以画。不过要画个大圆的话真要找个大量角器呢!

生2(自信地):我觉得先要量出想要画的圆的半径,然后用一个绳子固定住中心点,然后绕一个圈就是一个圆了!

(老师用绳子比划画圆,同学们掌声响起来。)

8 生3:还可以很多人手拉手围成一个圈! 生4:但是不圆啊。

师:但是!但是很重要,不过,我觉得说但是之前,应该先说她的创意好不好?首先应该看到别人好的地方,然后再说但是……

生5:我觉得可以先确定圆心,画一个很小的圆,然后一米一米地扩大,一直扩大到比较合适的地方,然后把它用油漆画下来就好了。

师(情不自禁地):创造!创造!我想你将来会像爱迪生那样去创造!你看,他多棒!华老师教书20多年,还没哪个孩子像他这样想到先画个小圆,然后一段一段往外放的,真是佩服!

(全班同学善意、开心地笑了。)

师:(课件出示用绳子画圆)为什么没有规矩也画出了圆呢? 生1:因为他确定了圆心! 生2:还确定了半径!

生3:道理都是一样的。确定了圆心,确定了半径,然后再绕一圈, (老师竖大拇指,同学们给以掌声。)

师:是啊,圆心只能“一中”,半径一定“同长”。当我们真正理解了祖先的“圆,一中同长也”,才知道以前听说的“圆心”、“半径”是多么重要的两个词啊!其实呀,孩子们,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还是对的!这样画遵照了画圆的规矩。圆有圆的规矩,方有方的规矩,做人有做人的规矩,研究问题有研究问题的规矩。

(手指板书的四个问题)同学们,篮球场上中圈的问题研究完了,你觉得这样追问研究有意思吗?(学生们满脸灿烂地齐声说“有意思!”)

五、再次寻宝突破“圆”

师: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孩子们,我要告诉你,科学家们还喜欢追问这个问题:“一定这样吗?”(板书:⑤一定这样吗?)

师(回味地):请看——“宝物距离你左脚3米”,宝物一定在左脚为圆心、半径是3米的圆上吗?

(沉静,学生们陷入紧张的思考,没有手举起来。老师出示半个西瓜图片,有很多学生恍然大悟,马上举起手来。)

生1:宝物也有可能在地下、西瓜皮上。

9 生2:也有可能在上面,在树枝上。 生3:以左脚为球心,半径是3米的球上。

师:是啊!(老师脸上荡漾着幸福。)现在看,圆是一中同长的,球也是一中同长的。圆和球最大不同是什么?

生:一个是平面的、一个是立体的。

师:说得真专业!关于球,细致地研究要到高中。不过,在一个平面内,“一中同长”的就是圆,不是球。

六、课后延伸研究“圆”

(手指钥匙外形的五个问题)问号是开启智慧的钥匙。圆在我们生活中触目皆是,是美的使者和智慧的化身,你可以选择我们身边的圆来研究研究,很有意思的。

(依一天时间顺序,配乐出示各种各样的圆:时钟、纽扣、圆桌、向日葵、车轮、井盖、转盘绿岛、笔帽、篮球、锣鼓、锁孔、剪纸、篝火、荷塘月色、“花未全开月未圆”。) (随着画面,同学们兴奋地大声说出发现的圆。老师再次提醒“下课啦!”,学生们坐着不动,有的说“不下课,不下课!”)

师:那干什么呢? 生1:为什么要有圆呢? 生2:为什么要有半径? 生3:圆的面积能求吗? ……

师:(心满意足地点点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课上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课下自己研究,好吗?

(同学们依依不舍,久久不肯离去……)

10

认识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认识圆》

认识圆教学设计

《认识圆》教学设计

认识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认识圆

《认识圆》教学设计

《圆认识》教学设计

认识圆教学设计

《认识圆》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doc》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