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概念的开发

2020-03-02 10:36:1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 了解卖点与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 掌握广告概念的四个组成要素; ● 明白广告概念的三段论形式; ● 知道广告概念的开发流程。

广告概念的开发

一、卖点与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卖点与概念是两个不同的营销名词,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第一,卖点是产品区别于其他产品的独特性质,是产品本来就有的特点;

第二,概念是要说服客户购买这个卖点的理由和逻辑,即说服消费者购买卖点的理由。 企业要想取得更好的营销效果,需要给客户一个买卖点的理由。

2.联系

产品广告不仅要传达产品的功能上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的利益(卖点),还要能够传达出产品能够带来精神上的好处(概念)。

【案例】

耐克运动鞋的卖点与概念

如图1所示,这是耐克运动鞋的产品特性图。

图1 耐克运动鞋的产品特性

耐克运动鞋产品的特性主要体现在:拱形的支撑、气垫、价格不贵、是系带的。这些特性能给消费者带来两种好处:第一,消费者能够直接感受到利益上的好处,如拱形的支撑能保证鞋子耐穿、气垫鞋底和系带的设计能保证鞋跟的稳固并能跑得更快;第二,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精神层面上的满足,如穿耐克鞋显得更有品位,让消费者感到更加满足,更加健康和长寿。

二、概念的四个组成要素

概念的四个组成要素分别是: 第一,功能诉求; 第二,精神诉求; 第三,特殊的认知点; 第四,功能的支持点。

【案例】

飘柔洗发水广告的概念

飘柔洗发水广告始终坚持“柔顺秀发”这一功能诉求,让头发柔顺的理论支撑是:飘柔富含作用于人的发根的维生素原B5。 除了功能诉求,飘柔洗发水也满足了人的精神诉求。头发柔顺后与众不同的感觉是人类精神上的要求,是人类的一种动机。

小梳子、头巾、耳机滑落下来,都是一种特殊的认知点。用这样小的标志、细节或场景,加强了人们对于精神诉求的认识。

一个好的概念必须具备功能诉求、精神诉求、功能的支持点和特殊的认知点四个要素,这也是判断一个概念是否完整的标准。

三、概念的表达

1.概念原型

概念是一段话而不是一句话,是三段论的形式,具体表现为:

第一段,讲原因

例如,飘柔的广告说人们的生活不规律、营养不均衡、工作太忙,这些会导致头发开始枯黄、分杈。

第二段,讲解决方案

例如,飘柔的广告说其产品与众不同,富含了维生素原B5成分,并作用于人的发根,能够解决头发枯黄分杈的问题。

第三段,讲解决这个问题带来的好处 好处往往被分成两种:功能性的和精神性的。 把这三段话总结成一句话,这句话就称之为口号。

【案例】

S80灶具的完美概念

伊莱克斯公司推出了一款型号为S80的灶具,它的卖点是比一般市面上的灶具节气11%。

这款产品的概念是:现在能源越来越紧张,燃气的价格越来越贵,这是原因;S80的灶具应用德国技术,保证了每一次使用比平常节气11%,这是功能支持;年省1000块,立刻换个新家电,这是功能上的好处;买S80燃气具,做精明主妇,这是精神上的好处。

通过这样的概念描述,就在消费者的头脑中形成了一个大概的框架。如果根据这个产品的概念设计促销,应该是捆绑或者联合促销一个家电产品。 产品的概念一旦生成,广告的表现也就有了基本框架:第一,表现现在燃气价格高,能源紧张,用一两个镜头去表现;第二,拍摄解决方案的时候,“应用德国技术”,可以用动画等形式表现;第三,体现出精明主妇,得选择一个看上去很精明的女人。

2.概念的创意方法——消费者动机

产品在精神上和功能方面的好处,主要看消费者的动机。

马斯洛需求理论

马斯洛需求理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人的动机,如图2所示。

图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示意图

第一种,生存动机。就是人要生存,所有的一切都先要保证生存的条件。 第二种,安全动机。当生存的动机被满足以后,人才有可能产生安全感。

第三种,归属动机。安全动机满足后的需求就是归属,要把自己归到哪个类别的人群中。 第四种,尊重动机。当归属动机也被满足的时候,人就在归属动机的基础上要求得到尊重,如想要成为白领中的佼佼者。

第五种,自我实现动机。当被尊重的动机也被满足了以后,就会上升到自我实现的动机。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凤毛麟角,多数人都是在生存、安全、归属以及尊重这四个动机之下,而且希望更高一些。

马洛斯的五种需求理论是人类对追求的一种定性的描述,用于营销中显得有些粗放,很难对营销的具体工作产生指导。

心理动机理论

12类心理动机理论,是对人类做事情的欲望、原动力、潜在需求的一个统一。

图3 心理动机理论

平等一致。人类都有一种追求平等一致的动机。人类永远不满足现状,就是因为有一种追求平等一致的动机,希望自己能和层次高的人一样。例如,人们工作之余还要学习,可能是觉得工作中的知识或工作能力不足,而深层次的动机可能是想把境遇变得更好,追赶那些工作或生活比较好的人。

归因。人类对事情发展成因的理解。例如,当受到老板批评的时候,人们通常会不自觉地给自己找理由,而不会主动地进行自我批评。对营销的启示是,先找到消费者很容易想到的原因,然后再告诉他们为什么要买这种产品。

归类。人们很多行为都是内心的归类动机而引起的。

【案例】

女人爱逛街

女人都爱逛街,而且有的人恨不得一次逛遍全市的商场,还要拉着老公或男朋友。逛街时看见衣服就试却很少买,也许压根就空着手回家,但依然乐此不疲。

从行为学角度讲,女人逛街根本就不是以需求为导向的,并非为买一件衣服或一双鞋,而是把逛街归成了女人一种特有的权利,并认为老公在这件事情里的特有权利就是陪同。

线索。线索在营销中经常被大量使用。

【案例】

背影的欺骗

某人走在路上,突然发现前面出现了一个美女的背影:飘逸的长发、苗条的身姿、穿着得体鲜亮。他快走了几步,超过前面的人后回头一看,发现是一个留着络腮胡子、搞艺术的男青年。

在上面的案例中,某人快速断定背影是美女的原因是:人的神经元特别懒,不愿意深入思考,而且还有个闭合原理。假设判断一件事需要五个条件都满足才能得到一个正确结论,但是由于人比较懒,看到了两个条件就不再探究其他了,就把神经元闭合而做出判断。这就是根据以往的经验与知识的线索进行判断,也就是人类下结论的方式。

独立。即人类对独立的需要。 自我表现、自我防御和自我强化。 【案例】

标新立异,提高销量

一个游艇代理商原来的销售方式是销售“卖点”,给目标客户介绍游艇本身实实在在的东西,如甲板用的是加拿大的木头、栏杆是德国钢铁厂等。然后再告诉大家游艇功能上的价值,说同样的一款在美国要卖到50万美金,由于在国内推广仅卖40万美金。尽管产品质量好也促销,但销售效果总是不理想。

后来,代理商改换了一种表达方式,对目标客户讲:

“经过十几年的奋斗,你们已经与众不同了。你们都会有一定的积蓄,但是在中国的投资渠道比较窄,没有非常稳妥的回报渠道;你们现在的身份和地位都不同于周围的人,他们都是开着奔驰车、住着别墅,如果你们也是这样,怎么能体现出与众不同呢?

我们从国外引进的这种产品有两个好处:第一,我们做了一份调查,在深圳的大梅沙和小梅沙,很多富人休息的时候都会租渔船出海玩,租的都是那种很一般的机帆船,大概租金一天5000元,还要提前2个月才能订到,非常抢手。经过分析,在广东和深圳,每年可以出海玩的日子有200多天,如果每天出租的租金是5000元,200天就是100多万元人民币,而这艘游艇的价格是40万美金,也就是300多万人民币,要是买了游艇,4年之后不仅能收回了成本,而且还能赚钱。第二,如果自己有时间,可以开着游艇带着朋友或者生意伙伴去玩,他们会觉得你们跟别的老板不一样。”

结果,销量有了大幅增长。

在上面的案例中,代理商的后一种营销方式把人类的自我表现、自我强化和自我防御动机全都体现了出来,这种方式常会被用在营销中去拨动消费者的心弦。“经过十几年的奋斗,你们已经与众不同了”,这叫自我表现。有钱但没有地方可以投资,现在靠买来游艇出租的方式把钱投出去,防止这些钱放在手里贬值,针对的就是自我防御的动机。有了奔驰车,从车的方面强化与众不同;住了别墅,从出行方面强化;从休闲方式上,应该有一艘游艇。

人际关系。所有的送礼或礼品广告,都在强调人际关系。例如,送妈妈,送爸爸,送舅舅,送姥姥,送爷爷。 模仿。人们通常会模仿广告代言人,而广告代言人的策略其实就是针对消费者的模仿动机。例如,蒙牛酸酸乳产品通过赞助“超级女声”节目,取得高额销售量,就是因为人们会把酸酸乳和超级女声联想在一起。

求新和出风头。求新和出风头都是人的基本动机,满足了人类对求新和猎奇的需要。

将卖点与动机联系起来

卖点是产品固有的性质,如果能够和动机联系在一起,就形成了概念。 把卖点和动机联系在一起,有两种方法:

条件反射式。例如,一枝笔的卖点是出水顺畅,再附加一个精神需求——“贵族生活的选择”,然后消费者慢慢就会把这两种东西联系在一起,形成条件反射——这枝笔就是贵族的选择。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方法用时较长,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搭梯子。提到卖点自然就往精神需求上联想的方法叫做搭梯子,或者叫方法目的链。这种方法很简单,是调研中的一种定性的研究方法。

如果能找到一种办法,让消费者脑子里闭合的神经元,直接闭合到一种精神的需求上。也就是消费者心中已经存在的一个逻辑,只要找到那个逻辑就可以了。从卖点到概念的过程,就是关注点从产品固有的特点到了消费者精神的诉求,搭梯子的方法是比较省力的。

【案例】

出水快有什么好处

一枝笔出水顺畅只是一个卖点,要想追问出精神上的东西,就要从这一点开始问消费者。

问:你认为笔出水顺畅对你有什么好处呢? 答:写字快。

问:写字快对你有什么好处呢?

答:写字快我就能快速完成老板交给的任务。 问:快速把老板给你的任务完成了又有什么好处呢? 答:老板会信任我。

问:老板对你信任了有什么好处? 答:给我加薪。

问:加薪对你有什么好处呢? 答:加薪之后我的生活水平就会提高。 问: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什么好处啊? 答:那我在周围人中就感觉更有尊严了。 ……

可以这样一直问下去。

在搭梯子的过程中,终止问答的情况有三种:

第一,问“出水快有什么好处呢?”,回答“出水快写得就快”,再问“写得快有什么好处啊?”,回答“写得快就写得快喽”,就没有下文了。

第二,可能是消费者说出了类似这样的词,例如,体现能力、同情、正直、满足等词汇的描述之后,就完成了“搭梯子”的过程。从任何一个卖点都有可能问出一个广告概念所需要的词汇,但并不是所有的卖点最后都能找到一个精神上的归宿。产品不只有一个卖点,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卖点都能找到与之相匹配的精神诉求。例如,出水快是一个卖点,另外一个卖点是笔由日本生产。从卖点上来讲,消费者能够给出一个描述能力、同情、正直等感觉上的词汇,就说明这个卖点与精神之间有了逻辑的联系。

第三,如果引申出两个完全相违悖的精神名词来表现精神上的诉求,这就有风险了。有些人是完全同意,有些人是完全的不同意,在两种观点所占比例都很大的前提下,对于品牌将来的建立就会产生很大风险。所以,如果问出来的词相悖特别远,通常就要放弃,再去找一个卖点,找到相近的词汇,最后选择为大多数人所认可的。

四、概念的开发流程

概念的开发流程分成七步:

1.分析目标消费者可能的需求方向

分析目标消费者可能的需求方向,就是产品能够提供的解决方案。

2.进行家访

跟消费者面对面地讲,问问消费者每个卖点的好处,并一直问下去。

3.开座谈会

通过开座谈会可以确定消费者最认同哪个卖点。

4.概念实验室

所谓概念实验室,就是在办公室里,把产品的卖点及开座谈会、家访所了解到的消费者最终的概念和精神上的词汇放在一起,形成一套概念原形,再把这些内容写成“三段论”形式。然后就会发现,从一个卖点出发,可能要走向两三个概念方向,以致可能会出现两三个概念原型。

5.概念的测试

概念的测试是定量的测量,也就是指标可以量化。

定量可以使企业对目标客户有更加清晰的认识:第一,根据这个卖点,消费者更倾向于哪个精神需求;第二,根据不同的精神需求做出的

三、四个概念原型,消费者更喜欢的那个评分就高。 最终只能选一个概念,所以概念的测试十分重要。

6.概念与使用匹配测试

通常国内的公司在完成概念测试后,就会拿着测试结果去做广告了。而一般外资公司,在概念与广告制作之间,还有一项测试叫UNA,就是概念与使用匹配测试。

先前的测试是针对关于概念原型的一段话,消费者当时的喜好判断是对这句话的判断,消费者真正对产品进行判断是用了产品以后。消费者当时对这句话的态度,可能跟使用产品后给出的态度有差异。为了缩短这个差异,就要再测试,把产品交给消费者试用,用完了以后再询问消费者,这个产品与概念的内容两者之间匹配不匹配?如果消费者对概念的认同与使用产品后的认同不匹配,就导致了另外一个工作环节。

7.概念的外延

做完概念与使用匹配测试,还有一个实验室的定性方法,即进行概念的外延。根据这个概念来确定价格、包装的设计、产品的形态。

总之,关于产品的很多因素都围绕着概念而产生。

概念的七步开发法的关键有两点:第一,卖点与概念之间的联系;第二,概念的测试。 此外,还需要重视四点:第一,确定目标人群的方法;第二,分析产品;第三,开发动机;第四,动机与使用之间的匹配。

广告的概念

商品广告的概念

广告的概念1

文体广告的概念

招商广告的概念

广告口号的概念、叙述

展销、订货会广告的概念

策划概念、广告公关介绍

超市创意概念广告文案

一:新产品概念开发管理.

《广告概念的开发.doc》
广告概念的开发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