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丝瓜》

2020-03-03 19:02:4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神奇的丝瓜》教学设计

安平小学

周华英

教学目标

1.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说出丝瓜的神奇之处。

2.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在观察细致、生动描写的过程中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来感受丝瓜的神奇 难点:抓住朴实的言语来感受丝瓜的神奇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走近季羡林

1.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丝瓜吧。你们眼中的丝瓜是怎样的?(绿色的、)有什么神奇之处吗?其实啊,一粒沙里可以看出一个世界,一朵花里可以看出一个天堂。飞花逐水,风吹日落,大自然似乎永远在诉说着一个个禅机,阐释着一个个神奇。今天,我们要走近《神奇的丝瓜》,走近季羡林先生,来看看一棵小小的丝瓜,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神奇和感悟。

2.了解季羡林。

二、任务再现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找出描写丝瓜神奇的句子和作者担心的句子,认真体会,并做好批注。

3.你从本文中得到什么启示?

三、学情调查、探究点拨

我们现在就一起来品读课文,感受丝瓜的神奇。

请同学们读书说说丝瓜的神奇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过渡:作者是通过写丝瓜秧、丝瓜“瓜”的神奇来体现丝瓜的神奇的。我们就先来感受丝瓜秧的神奇。课文哪些自然段描写了丝瓜秧的神奇?请同学们阅读1-4节,抓住主要能体现丝瓜秧神奇的语句来说一说,读一读。

(一)品读1-4节,感受丝瓜秧的神奇。

问题设计1:作者是通过哪些关键的语句来体现丝瓜秧的神奇的呢?请找出来,说一说,读一读。

重点:师引导学生理解包含“竟”的三个句子来感受。

“竟”什么意思(出乎意料)? 怎么会让作者感到出乎意料呢?

既然是出乎意料,我们在读的时候就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出怎样的情感?

(意外、惊喜)注意重读“竟”

过渡:其实丝瓜真正的神奇还在下面,我们来一起走进丝瓜“瓜”的神奇。课文哪些自然段描写了瓜的神奇?

(二)品读5-8节,感受丝瓜“瓜”的神奇

1、理解“神奇”

小组合作交流预习的描写丝瓜的神奇具体体现在哪里呢?请画出相应的语句。再说说为什么神奇?

(1)、第一处: “最初长出来的瓜不再长大,仿佛得到命令停止了生长。”

理解:

师:为什么停止了生长?不停止生长结果会怎样?(生:瓜秧会断了,丝瓜就会死去)

师:在这里,第一个瓜好象具有人的怎样的精神?自我牺牲,顾全大局的精神,但它是丝瓜,好象有了人的思想了,你说神奇不!

师:读出神奇1哪些词语需要强调重读? (重读:不再、仿佛得到)

生:最初长出来的瓜不再长大,仿佛得到命令停止了生长。

(2)第二处:“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老太太的窗台上。”

理解:

改句比较理解:“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被弯了起来,被放在老太太的窗台上。”

师:主动性,像人一样有思想、有智慧。

师:读出神奇.(重读:弯了、把躯体、放在)

生: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老太太的窗台上。

( 3)、第三处: “那一个我认为失踪了的瓜,平着身子躺在抗震加固时筑上的紧靠楼墙凸出的一个台子上。”

理解:

师:第三种瓜原来是处在怎样的状态下生长的?生:垂直悬挂在空中。

师:现在是什么样了?

生:平着身子躺在台子上。

师:这个样子的改变是人做的吗?

生:不是。因为“这个凸出的台子无论是从上面还是从下面都是无法上去的,决不会有人把丝瓜摆平的。”

师:所以说作者发出疑问:这样一个原来垂直悬在空中的瓜怎么忽然平身躺在那里了呢?改为陈述句,为什么不用陈述句?

师:还有平着身子躺在那儿一般是指人在什么样的心情下做的,(悠闲、自在)你看丝瓜还能像人一样悠闲自在。你说神奇不!

师:读出神奇。(重读:平着、躺在)

生:那一个我认为失踪了的瓜,平着身子躺在抗震加固时筑上的紧靠楼墙凸出的一个台子上。

过渡: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丝瓜的这种神奇是通过作者的担心一

步步引出来的。作者越担心,丝瓜就越显神奇。这是一种衬托的手法。我们主要通过读来体会作者的“担心”。

2、理解“担心”

读的形式:师生一遍;同位配合一遍。

(1)第一次的担心

师:瓜越长越长,越长越大,重量当然也越来越增加,最初长出的那一个小瓜竟把瓜秧坠下来了一点,直挺挺地悬垂在空中,随风摇摆。

生:我真是替它担心,(重读“真“和“担心”)

(2)第二次的担心

师:这两个瓜后来居上,发疯似的猛长,不久就长成了小孩胳膊一般粗了。这两个瓜加起来恐怕有五六斤重,那一根细秧怎么能承担得住呢?

生:我又担心起来。(重读“又”)

(3)第三次的担心

师:在两个大瓜的下面,在二三楼之间,在一根细秧的顶端,又长出来了一个瓜,垂直地悬在那里。

生:我又犯了担心病。(重读“担心病”) 4.体会担心与神奇之间的关系

导:就这样,作者面对着丝瓜的生长,一次次担心,一次次地惊喜,他的担心有用吗?(没发生过。)担心和神奇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衬托

师:此时,我们仿佛走进丝瓜的内心世界,所以作者在文中这样写到,一起读:出示

在这段话中哪个词概括出了丝瓜的神奇?丝瓜会思考,有灵性,会行动。。。。

(三).情感升化,突出中心

师:文章读到这儿,丝瓜真有思想吗? 师:那是谁赋予它思想的?

师:“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觉得丝瓜神奇?”而作者却认为它神奇呢?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是作者仔细观察了。作者在用心想、用眼看,结果是不同的。)

所以,我们平时习作时也要像作者一样在细致观察、生动描写的过程中抒发真情实感,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引起读者的共鸣,才会打动人。

师:齐读第10自然段,看看作者从丝瓜身上到底又发现了什么?悟出了怎样的人生态度?板:(怡然、泰然、悠然、坦然)

理解“怡然、泰然、悠然、坦然”

师:怎么理解这一人生态度?(课件)师:如果我们把这四个词中的一个词送给第一个瓜。哪个词更合适?哪个词适合第二个,第三个呢?

师:说得太好了!这些瓜这么怡然、泰然、悠然、坦然,含笑面对秋阳。像人一样有思想,文章看似在写丝瓜,其实是在写谁?

课文通过神奇的丝瓜来表现作者怡然,泰然,悠然,坦然的人生态度,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呢 ?板书:托物言志

五、当堂检测,课堂总结

师: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示呢?(可以根据不同的瓜来说)

教师组织:不能改变环境,但我可以改变自己,让自己适应环境。

对任何事不要斤斤计较,要大度一些。

不管有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要想办法去解决,积极地去面对,决不悲观。

六.作业

细致地观察你身边的某种植物或动物,发现它的“神奇”之处,然后写出来。在写出事物特点的同时,写出自己心里的感受,情感的变化,还可写一点你的感想。

七、板书设计

神奇的丝瓜

神奇: 会思考,能思考问题,会行动

细致观察 生动描写

真情实感

人生态度: 怡然、泰然、悠然、坦然

托物言志

过渡:万物本无语,只要你细细观察、好好体味,大自然中的一切都能给我们启示。下一课我们将学习《访兰》,我们又会得到什么启示呢?

八.预习《访兰》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词。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文中的词语。

3.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神奇的丝瓜》教案

《神奇的丝瓜》读后感

神奇的丝瓜教学设计

《神奇的丝瓜》优秀教案

神奇的丝瓜教学设计

《神奇的丝瓜》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神奇的丝瓜》教案

神奇的丝瓜 评课稿

西师大版六年级《神奇的丝瓜》教案

丝瓜教案

《《神奇的丝瓜》.doc》
《神奇的丝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