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党建就是抓经济促发展

2020-03-02 07:49:5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抓党建就是抓经济促发展 唐华山:

踏石留印 抓铁有痕

编者按:2013年10月28日至11月1日,湖南省委党校第45期中青班全体学员分成五个组,分赴永兴县龙形市乡黄土洲村、绥宁县黄桑坪苗族乡上堡村、溆浦县思蒙乡虾溪村、中方县桐木镇宝寨村、蓝山县新圩镇上清涵村,开展“驻村入户体察民情”体验式培训。这次体验式培训活动,把“教室”搬到田间地头,让“书本”沾满泥土芳香,才能真正“接地气”。全体学员和省委党校教师与当地村民同吃柴火饭、同住农家屋、同干农家活,听民声、访民意、解民困,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离开上蓝山县新圩镇上清涵村,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各级领导和干部群众的音容笑貌,在脑海中留下难以抹去的记忆。上清涵村的发展、变化和一些尚未解决而且急需解决的问题引起我的深思。

老百姓心中有杆秤 从长沙出发,到达目的地——上清涵村已是晚上九点多钟,车子在一个有很多彩灯闪烁的地方停下,广场里还有很多女同志在跳舞,我满以为是在一个乡镇临时停车,谁知有一群欢迎的群众来到车前请我们下车,“目的地到了”不知谁说了一声,我仿佛梦醒一般,惊讶不己。人还未定神,已被欢迎人群迎进村支部书记廖明知同志堂屋,“请用茶”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油茶就端到了眼前,我被这种热情感染着,不知如何是好。县委书记魏湘江同志把我们逐一介绍给各位村组干部,并为我们一对一安排住宿。来接我的是房东廖明勇先生的大女婿,提着我的行李就往家里领——一个开着商店的三层楼房。刚进堂屋,从后面跟进一个气喘嘘嘘而又满脸笑容的大妈,人还未进屋,爽朗的笑声便飘然而至,“对不起,刚才一曲舞没跳完,没去接你了”房东大妈说道。“欢迎,欢迎”一位六十多岁的大爷从后屋进来笑容满面,一看便知这就是幸福的一家子,我被这种幸福的气氛熏染着,无比幸福。安顿下来,躺在床上,难以入眠。凌晨,远处传来鸡鸣犬吠声,迅速起床,便到村子去走走。眼前一条清澈见底的涵江河静静由北向南流去,沿河两岸是规划有序,错落有致的2-3层的小楼房,村子环境卫生十分整洁,晨曦中的上清涵,静若处子,更为妩媚,惹人喜爱。我想这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吧! 接下来几天与老百姓接触谈心,老百姓讲得最多的便是“感谢党和政府”、“党恩难忘”。后经了解,其实在未确定上清涵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前,上清涵村是新圩镇一个有名的脏乱差落后村。镇里来干部,群众不欢迎,镇里领导来处理村里的矛盾纠纷,还时常挨打。镇党委书记李国华给我介绍说:魏书记太英明了,把上清涵这样一个落后村,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从综合治理和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实惠中入手,着力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老百姓看到了希望,由迟疑、观望到积极参与配合,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上清涵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貌焕然一新。“一个落后村都可建成示范村,条件和基础比较好的村自然就不难,这就是魏书记的英明之处。”说到这些,李国华同志对县委决策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这不就是“抓后进,促先进,带动全体进步”的工作方法么。我似乎学到了许多。

我常想,中国的老百姓是有情有义,知恩图报的,他们心里有杆秤。谁对他们好,他们就会对谁好。谁给他们动情真,他们就会对谁用情浓。在上清涵村的所见所闻,充分印证了这点。

如果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都象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那样,一心想着群众,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目标,“夙夜在公”,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何愁没有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何愁得不到群众的真心欢迎和拥护。我的心灵深处受到了一次洗礼。

抓党建就是抓经济、促发展

多年来,由于农村实行分田到户,联产承包方式,农民自主安排生产经营。曾几何时,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一度被轻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丧失。党员干部在群众中没有威信,没有感召力。党的很多好的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实,一到基层就走样。干群关系紧张,农村不良习气抬头,如此等等,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就是基层干部的呼声。“三农”问题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并相继出台了很多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三农”问题归根结底是农民问题,解决“三农”问题还得依靠农民。如何把农民组织起来,脱贫致富?靠谁?我认为,靠的就是农村基层党组织。“门对门、户对户、群众看干部”,只要充分发挥了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农村工作中的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事实告诉我们,凡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好的地方,就必定有个好的党支部。上清涵村的发展变化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上清涵村辖三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730户,3126人,党员有71人。党支部书记廖明喜既是一个老实人,又是一个能干人,言语不多,做事总走在前面。他用行动团结和带领支部干部,一心一意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切实解决村民最现实,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廖支书的一件小事,使我们无比感动、很受教育。10月29日,也就是我们驻村的第二天,我们五组的同志们在廖支书等村干部的陪同下,走访慰问困难群众,走到21组的黄三荣老大妈家,一间破旧低矮的平房。推门家里没人,叫喊没有回音,经向邻居打听,她已下地干活去了。正在我们准备走访另一户的时候,只见廖支书从远处背着一个大娘朝我们走来,来到黄大妈住房前,廖支书轻轻放下大娘,向我们介绍这位就是黄大妈,一位年近八十,身有残疾,走路艰难,随身带着一个矮板凳,走几步要停下来坐一会,在逆境中顽强生活的老大娘。此情此景,令我们在场的每一位眼眶都有点湿润了。正因为有这样一位好支书和支书带领的好班子,党的许多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上清涵村得到了快速发展。抓党建就是抓经济、促发展。从上清涵村的变化,我又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干部对于事业发展的重要性,毛泽东同志早就论述过,“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选准一个好的干部,配强一个好的班子,对我们党的事业的发展是何等重要,农村工作如此,机关事业和企业单位亦是如此。

全面小康、任务艰巨 上清涵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据不完全统计,上清涵村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经费接近500万元。但从走访的情况看,该村尚有20%多的群众还很贫穷,导致贫穷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因天灾人祸导致贫穷;二是因长期大病丧失劳动力导致贫穷,三是由智障或懒惰导致贫穷。这个群体如何摆脱贫穷,值得研究和关注。我理解,如果说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整个中国就不会有生活在贫困线下的群众,如果有,哪怕是一户,都不应该是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因此,建设小康社会,就应该更多关注农村弱势群体,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所在。我认为,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政府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集体实力,实行村级互助合作、扶贫济困,也是一条有效途径;另外想方设法在为弱势群体摆脱贫困“输血”的同时,增强其自身的“造血”功能,同样十分重要。因此,要针对贫困群众造成贫困的原因,分类指导,制订切实可行的脱贫计划,该扶的扶,该帮的帮、该救的救,该养的养,让社会发展成果实现全民共享。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

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在农村落后地区。2020年离我们越来越近,我听到了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率领下,迈向小康社会的坚定脚步声。前进中也许会有许多障碍,发展中可能还有不少问题。我们的各级干部必须用“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和毅力,扎实工作,才不会辜负历史的重托和人民的期盼。

(作者系湖南科技学院后勤管理处处长)

抓党建促发展

抓党建促发展

围绕经济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发展

围绕经济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发展

围绕经济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发展

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

围绕经济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发展

围绕经济抓党建党建创新促发展

抓党建促发展演讲稿

抓党建促发展见成效

《抓党建就是抓经济促发展.doc》
抓党建就是抓经济促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