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联网现状

2020-03-03 03:59:1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我国物联网现状简析

当前,物联网在我国快速发展。在无锡市建立了物联网产业园之后,全国各地各种物联网产业园争先恐后地建立。不仅各地对物联网产业园产值的预计数字越来越大,而且一些地方发展物联园的圈地也越来越多。用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的话说:“从人人上网到物物上网,互联网正在高歌猛进”。

在物联网热潮中,不仅概念的糊涂者比比皆是,而且,大言不惭的狂言也越来越多。君不见,前不久,有人竟然喊出:“物联网十年之内要代替互联网”的胡话。面对物联网狂炒的热浪,许多有识之士已经开始了冷静思考。4月15日,工信部李毅中部长公开警示:“中国要大力发展物联网等新兴产业,以抢占主动权”。但是在这种发展中,“对外国的新理念和新战略,要有所警惕。”并指出:美国正试图用其信息网络技术,控制各国的经济,所以必须警惕“智慧地球”。

从功能上来看,物联网是对物体具有全面感知能力,对信息具有可靠传送和智能处理能力的连接物体与物体的信息网络。全面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是物联网的特征。“全面感知”是指利用射频识别(R F I D )、二维码、G P S、摄像头、传感器、传感器网络等感知、捕获、测量的技术手段随时随地对物体进行信息采集和获取;“可靠传送”是指通过各种通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接入信息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可靠的信息交互和共享;“智能处理”是指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跨地域、跨行业、跨部门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一、世界各国物联网战略概述

近年来,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制定与物联网相关的信息化战略,冀望借助物联网来突破互联网的物理限制,实现无所不在的五莲网络,以寻求金融危机解决之道,刺激经济增长。

1.美国“智慧的地球”2008 年年底,IBM 公司提出“智慧的地球”概念,建议将新一代IT 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全球每个角落的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而后通过超级计算机将“物联网”整合起来,使人类能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最终形成“互联网+物联网=智慧的地球”。奥巴马政府对此给予了积极的回应,表示“在经济刺激计划中,我们还将投资于宽带和新兴技术,这些是美国在新世纪保留和重建竞争优势的关键。”

2.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2009年6月,欧盟委员会宣布了“物联网行动计划”,实现将各种物品如书籍、汽车、家用电器甚至食品连接到网络中,确保欧洲在构建新型互联网的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欧盟认为,此项行动计划将会帮助欧洲在互联网的变革中获益,同时也提出了将会面临的挑战,如隐私问题、安全问题以及个人的数据保护问题。

3.日本“i -Japan 计划”

2 0 0 9 年8 月日本继“e - J a p a n ”、“u-Japan” 之后提出了更新版本的国家信息化战略:“i-Japan 战略2015”,其要点是大力发展电子政府和电子地方自治体,推动医疗、健康和教育的电子化。政府希望通过执行“i-Japan ”战略,开拓支持日本中长期经济发展的新产业,大力发展以绿色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环境技术和智能交通系统等重大项目。以上国家和地区信息化战略的共同点是:融合各种信息技术,突破互联网的限制,将物体接入信息网络,实现“物联网”;在网络泛在的基础上,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各个领域,从而影响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我国物联网发展现状与存在

目前,物联网关键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RFID 目前主要应用在电子票证/ 门禁管理、仓库/ 运输/ 物流、车辆管理、工业生产线管理、动物识别等领域,中央政府也将RFID 产业列入“十一五”计划,相关部门投入大量资金实施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RFID 项目(更换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各地也积极的实施交通一卡通、校园一卡通、电子身份证、动物管理、液化气钢瓶的安全检测、大学生电子购票防伪系统等项目。二维码技术方面,已广泛应用于动物溯源、汽车行业自动化生产线、公安、外交、军事等部门领域,

比如中国移动与农业部合作推广的“动物标识溯源系统”,已经有10 亿存栏动物贴上了二维码。但目前我国物联网还处在零散应用的产业启动期,距离大规模产业化推广还存在很大差距,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行业融合的难度大。物联网的发展目标是促进信息技术与其他行业的深度融合,这种融合会触及到企业的业务流程改变、机械设备改造、人员岗位调整等,必然会遇到较大阻力。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物联网主要是跨行业、跨领域的应用,各行各业应用特点和用户需求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造成物联网开发、集成、部署和维护的高成本,制约了物联网业务的规模应用。缺乏可持续的商业模式。物联网的产业链构成复杂,涉及终端制造商、应用开发商、网络运营商、最终用户等诸多环节,各环节利益分配困难,难以实现共赢,进而导致商业模式的不可持续,需要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多元化。政策环境有待健全。随着物联网应用的推广,会涉及越来越多的国家安全、企业机密和个人隐私的信息,亟待出台保障信息安全、保护个人隐私的法令、法规,加强信息应用的监管。

三、中国物联网建设目标

到2015年底,实现以下目标:建立我国国家代码解析服务系统(Code Solution Service, CRS);建立我国国家物联网管理中心;积极引导生产、流通、物流行业或者长三角、珠三角等基础条件好的行业或者区域开展试点应用,建立行业或区域物联网管理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溯源、防伪、跟踪等物联网公共服务。

四、中国物联网基本架构

(1)国家层

国家物联网管理中心是国内一级管理中心,负责制定和发布总体标准,建设和维护全国CRS 网络,负责与国际物联网互联,负责全局相关数据的存储与发布,并对二级物联网管理中心进行管理。(2)行业/ 区域层

包括行业/区域物联网管理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行业/ 区域物联网管理中心是国内二级管理中心,分为各行业的物联网管理中心(如交通运输业、药品行业、服装业、邮政业等)、专用物联网管理中心(如军事、海关)、区域物联网管理中心(如北京市、辽宁省等)。负责制订各行业、各领域、各区域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存储各行业、各领域、各区域内部的相关数据,并将部分数据上传给国家管理中心。行业/ 区域公共服务平台为本行业或者区域的企业和政府提供跟踪、防伪、溯源、查询等物联网公共服务。

(3)企业层

包括各企业及各单位内部的RFID、传感器、GPS 等应用系统以及信息采集系统。应用系统负责前端的标签识别、读写和信息管理以及访问行业区域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获取各种物联网应用服务;信息采集系统包括电子标签、读写器等各种射频终端,各种传感器终端以及GPS 终端等,负责采集RFID、传感、位置等信息。

五、发展物联网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物联网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技术方面的问题

1.技术标准不同的问题

世界各国存在不同的标准。中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06 年成立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标准项目组。2009 年9月,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正式成立了PG1 (国际标准化)、PG2(标准体系与系统架构)、PG3(通信与信息交互)、PG4(协同信息处理)、PG5(标识)、PG6(安全)、PG7(接口)和PG8(电力行业应用调研)等八个专项组,开展具体的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

2.信息安全方面存在问题

信息采集频繁,其数据安全也必须重点考虑。

3.协议统一方面的问题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在物联网核心层面是基于TCP/IP,但在接入面,协议类别五花八门,GPRS/CDMA、短信、传感器、有线等多种通道,物联网需要一个统一的协议栈。

4.IP 地址缺乏和兼容的问题

每个物品都需要在物联网中被寻址,就需要一个地址。物联网需要更多的IP 地址,IPv4 资源即将耗尽,就需要IPv6 来支撑。IPv4 向IPv6 过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物联网一旦使用IPv6 地址,就必然会存在IPv4 的兼容性问题。

5.终端多样化需求的问题

物联网终端除具有本身功能外,还拥有传感器和网络接入等功能,且不同行业需求千差万别,如何满足终端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对厂商来说是一大挑战。

(二)物联网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国家安全、政策法规方面的问题

1.国家安全方面存在问题

中国大型企业、政府机构如果与国外机构进行项目合作,如何确保企业商业机密、国家机密不被泄漏?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还涉及到国家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隐私方面存在问题

射频识别技术是在物联网络中一个很重要的技术。在射频识别系统中,标签如果预先被嵌入任何物品中,比如人们的日常生活物品中,但该物品(如衣物)的拥有者,如果不能觉察该物品预先已嵌入有电子标签以及自身可能不受控制地被扫描、定位和追踪,这势必会使个人的隐私受到侵犯。因此,如何确保标签物的拥有者个人隐私不受侵犯,便成为射频识别技术以至物联网推广的关键问题。而且,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涉及到政治和法律问题。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从技术上和法律上予以解决。

3.政策和法律法规方面存在问题

物联网涉及到的方面极为广泛,它牵涉到各个行业、各个产业,需要多种力量的整合。这就需要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立法上要走在前面,要制定出适合这个行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保证行业的正常发展。因此,对于复杂的物联网必须要有政府的政策支持,政府必须要有专门人和专门的机构来研究和协调,物联网才能有真正意义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法律界定。

参考文献:

发展物联网产业问题浅析………………………………………………尹立莉,胡伟成 发展物联网亟待进行战略研究和理性思索………………………………………王汝林 关于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思考……………………………刘志硕 魏凤 柴跃廷 沈喜生 物联网概念模型与体系结构…………………沈苏彬, 毛燕琴, 范曲立, 宗平, 黄维 物联网体系结构的分析与研究……………………………………………………何丰如 物联网概念和演进路径……………………………………………………………孔晓波

物联网研究现状

我国物联网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分析

我国物联网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分析

物联网

物联网

物联网

物联网

物联网

物联网

物联网

《我国物联网现状.doc》
我国物联网现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