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2020-03-03 02:30:0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巨野开发区一中:马爱景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

2、准确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说出白杨树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3、学习文章中的象征手法,思考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预习:

1、结合工具书解决本课字词。

2、了解作者:查找茅盾介绍和《白杨礼赞》的写作背景。

(一)导入新课

白杨树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但是,我们见到的白杨树和茅盾所写的“白杨树”是一样的吗?今天我们将走近西北高原上的生命特色《白杨礼赞》,看一看茅盾在文中抒写了怎样的情怀。

(二)1,解题:“礼”,崇敬。“赞”,赞美。题目的意思是怀着崇敬的心情赞美白杨树。

2,了解作者和有关写作背景。

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提问:想一想,茅盾原来叫什么名字?出生在哪一个省?他写有哪些著名的作品?(学生:茅盾是笔名,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他出身在浙江省桐乡县。他写的最著名的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等。)茅盾已于一九八一年三月二十七日逝世。党中央给予他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先驱者和伟大革命文学家”的高度评价。

《白杨礼赞》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3,关于象征这种表现手法:

1、什么是象征手法? (把意义寄托在所描写、赞美的事物上叫象征,也叫托物言志。它的作用有二①把作者要说而不直接说的意思,托义于物,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②帮助作家把想说而不能直接说的话巧妙地告诉给读者。本文属于后者)

象征:是要把表达的意义寄托在所称赞的事物上的一种写作方法。写法上对托意的物要进行细致的描写;做深刻细致的评价,加以评论点明象征意义。

2、它和比喻手法有什么区别?象征与比喻的区别:

1) 象征是一种写作方法,是就篇章而言的;拟人和比喻是修辞方法,是就语言来说的,只表现在具体的句子上,不在篇章上。

2) 象征与拟人的相同点都是把事物人格化,但象征大体都用在立意上,而拟人则用在语句的表现上,是为了写的生动形象。

3) 象征与比喻的借喻的相同点都是使事物形象化,但象征是将所描写的事物赋予一定的意义,所以要作细致地描写,而借喻式建筑在相似的基础上,无需描绘或刻画。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全文抒情线索。 边读边找出文中几次提到白杨树的不平凡,把有关的句子一一标出。 提问:哪几次?本文的抒情线索是什么?

明确:文中共四次提到“不平凡” 。抒情的线索:白杨树的不平凡

(四)读4,6,8这三个自然段思考:这三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 明确:过渡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那么本文可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段(第1自然段),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 第二段(第2—4自然段),,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不平凡。 第三段(第

5、6自然段),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段(第

7、8自然段),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第五段(第9自然段),以白杨树与楠木对比,表达鲜明的爱憎,再次赞美白杨树。

(五)教师读第一自然段后点拨:文章开门见山,一开始就抒发对白杨树崇敬、赞美的强烈感情。那么白杨树为什么“实在是不平凡的”呢?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呢?文章不马上回答这个问题,而接着写了黄土高原的什么?(景色)。这样写的作用何在?我们来看第二自然段。

(六)第2自然段主要写了西北高原的景色及感受。

教师提问:高原景色是从三方面来描写的,也就是色、大、平(色彩、辽阔、平坦三个特点)从本段中找出表现色彩、辽阔、平坦相对应的词。

明确::“黄绿错综”写其色彩;“无边无垠”写其辽阔;“坦荡如砥”写其平坦。

教师:进一步提问:作者在写高原景色时用了一个比喻句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那么黄和绿各指什么?看课文“黄的是土。。。。。。。”在这里分别写“黄”与“绿”。不仅讴歌了大自然的伟大创造力,并且对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深表赞叹。接着,又用彩笔浓抹出西北高原的特色——“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宛若并肩。。。。。提醒了你,你会忘记什么?(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自然令人产生“雄壮”或“伟大”的感觉,但同时也会感到有一点“单调”。

同学们:作者描写高原的目的在这里已渐渐体现出来了:目的一,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渲染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气氛,以“雄壮”“伟大”为背景,是为了正面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也就是白杨树坚强的意志品质。)暗写了白杨树生长环境和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的艰苦环境是一致,从而是为下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主题作铺垫。黄土高原虽然伟大、雄壮,但离开了白杨树,还是有单调之感,所以白杨树更值得赞美。“倦怠,单调”在这里指出不足之后,笔锋突然一转,由景写到什么?(树),请同学们看第三段

“刹那间。。。。。。猛抬眼”像哨兵似的树木突然出现了。映入作者眼帘的,是“一排”、“三五株,一株”,由远而近,看得更真切。这使作者见到这些树时情绪由“恹恹欲睡的情绪”到“惊奇”地一叫为之一振,并发出惊奇的赞叹。通过我的情绪变化,为下文对白杨树的描写奏响前奏,渲染气氛。文章由低潮恹恹欲睡转向高潮“惊奇”地一叫,眼前的景色由单调的高原,忽又出现了奇峰。将作者的视线由高原引向远处的树木,但又不直接指明是白杨树,而把突出点放在我的情绪转变上,为下文白杨树出现起了渲染作用。

同时作者描写高原的目的二在这里体现出来了:在恹恹欲睡时看到白杨树,令人振奋的惊叫起来,意在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欲扬先抑对白杨树进行反面衬托。

(七)结束语

《白杨礼赞》是一篇“美文”,处处渗透着高尚的审美情趣。文章开头描绘了白杨树生长的“环境美”板书“环境美”,雄伟壮阔的黄土高原,宛如并肩的远山的连锋,给人一种壮美之情。

第二课时

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究竟是种什么样的树?作者借赞美白杨树到底要赞美什么?让我们来看5~~6自然段:

(一) 朗读第

5、6自然段后思考:

这个部分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边朗读边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文章用了哪个词语总写白杨树的形象?下面还具体写了白杨树的哪几部分,各写出它们什么特点,具有什么深刻涵义? (2)文章用了哪个词语总写白杨树的性格?下面还用了哪些词语加以刻画,具有什么深刻涵义?

在描绘白杨树的形象方面,作者用“力争上游”一词概括了白杨树形象总的特点,采用的是拟人手法,给白杨树以人格化。下面分别从干、枝、叶、皮四方面写它们的特点。干,突出它的直;枝,强调它的直而紧靠;叶,写它的向上;皮,则主要写它“微微泛出淡青色”。通过这些特点的描写,给人以正直、团结、进取、质朴、力争上游的印象,涵义十分深刻。

在刻画白杨树的性格时,作者用“倔强挺立”总写它的性格特点,并用“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等词语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杨树在险恶的环境中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

这一段描写了白杨树的形象美和精神美,使人们透过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看到它的不平凡的精神,从而产生崇敬、赞美之情。文章的第6自然段,再次抒发了这种感情,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教师:同学们,通过细致的描绘,白杨树笔直、挺拔的“外形美”就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了。然而,文章的主要目的还在于表现白杨树的内在美。板书“形神之美”

(二) 指名学生朗读第四部分(第

7、8自然段),并思考: (1) 作者运用了哪些词语来赞美白杨树?

(2) 文章由树联想到什么的?连用了4个什么句?构成一个什么结构?这组反问句的意思? (人,反问,排比)

明确:(1)用七个感性色彩强烈的褒义词语:“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热情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从外在形象到内在气质全面地赞美白杨树。。 明确(2)① 让人由树联想到什么

②让人由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的性格,联想到有相同特点的北方农民。 ③由白杨树的坚强不屈的形象联想到傲然挺立、守卫家乡的抗日军民。 ④由白杨树枝枝叶叶紧靠团结,力争上游的精神,联想到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精神和意志。四个反问句连贯紧凑,思想逐步升华,赞美之情逐渐达到高潮,由外向内,由树及人,层层深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体现白杨树的象征之美 (3)第8自然段有何作用?

进一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揭示全篇托物言志的主旨。 (4)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是怎样揭示出来的?

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哨兵,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这种手法我们称为托物言志.。 齐读在书上划下揭示象征意义的语句

(三) 全班齐读第9自然段

思考:(1)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楠木指哪些人?

茅盾同志曾经说过:“贵族化的楠木在文中象征诸如国民党反动派等。 (2)写楠木的目的是什么?

写楠木看似离题远了,其实是换个角度赞美白杨树,其目的是为了以树比树,以人比人,对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表示愤慨鄙弃之情,深化了主题,以达到艺术效果的一致和谐完美。

(四) 总结全文。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doc》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