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汇报

2020-03-03 03:20:2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务本求实,抓质量 立足实际,谋发展

一、明确办学方向,完善管理机制

1、不断明确办学方向(方向)

一所优质学校是一个育人的基地;一个学生成长的乐园;一个精神文明的阵地;一个社区文化活动的中心。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全校上下确立了一种信念:把我校建成农村中一流名校。为此,我们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作为学校的办学宗旨;我们把“创特色、争一流、建名校、育真才”作为学校的办学目标;积极倡导“关注、关爱,尊重、赏识”的办学理念。在教育局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按照标准化学校建设的新要求,结合校情、师情、学情,提出了:“面向全体、尊重个性、分层施教、全面提高、”理念和学为报国,学为报民,学为报恩的校训;激励全校师生弘扬传统,增强荣誉感、责任感。

下面是我校从1991年一直到现在的中考成绩:

• 0 1 3 6 8 18 49 • 1991→1993 → 1994→1996 →1998 → 2004→ 2011→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 (腾飞阶段) • 2008 • 1258远景规划→2016 • 从以上数据来看,吉兴中学从零开始,发展到现在,在不断地调整目标,又制定了1258远景规划,描绘了吉兴中学的美好蓝图,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把我校建成一流的校园环境,一流的教学设施,优秀的校园文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高水平、高质量、爱校敬业的师资队伍,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办成人民满意,政府放心的全市高质量的标准化农村寄宿制中学。 •

2、不断完善管理机制(体制) 创建、完善吉兴中学教育教学管理特色:实行学年组与教研组双轨并行机制。

学年组与教研组双轨并存,互相促进,协调发展,这是吉兴中学几年来办学的一大特点。

建立学年组长岗位工作责任制,建立学年组长教育教学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岗位工作层层负责制。即:教师对组长负责,组长对主任负责,主任对副校长负责,副校长对校长负责。教研组以同学科和相近学科为基本组成单位,任命品德好、业务精、懂管理、肯实干的骨干教师担当教研组长工作,教研组长接受教导处的直接领导。 教导处负责教学管理、教研活动的宏观调控。教研组按照教导处学初制定的教研工作计划和本组的计划,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有效地完成活动计划、达到预期目的,每次活动之后也采取与学年组教研同样的推荐方法,提升教师业务素质。

学年组与教研组这两条主线既平行推进,又融为一体,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实行“双轨制”为学校的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初三中考升学率连续七年居农村乡镇中学之首,几年来,吉兴中学的办学特色和教学经验在全县教学工作大会上得到了交流和推广。

3、不断完善寄宿制(条件)

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呆在学校这一教育环境里,就能更体会到学习的价值,也有更加充足的学习时间,而不会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往来家校的路上。寄宿制学校可以利于学生的监管辅导,而且在正课之外的早晚均安排了相应的教学或学习活动,作息时间严格有序而又充实饱满,学生得到更多的东西,参加更多的活动,受到教师更全面更直接的教育和监护。可以肯定他们比非寄宿学生学到的东西更多,时间的利用率更高。此外寄宿制学校相对封闭,安静的环境也更有利于学生的人身安全,少受社会不良风气的侵扰。同时从小在这样一个集体里生活,自己动手学着照顾自己的饮食起居,自然对孩子学会与他人交往、树立把自己归到一个集体里去的意识、锻炼自己的独立自主的能力,都是大有好处的,这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

二、创新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

①、围绕系列化教育,构建德育模式。

多年来的德育工作实践,使我们清醒地意识到,“说教式”、“训教式”的德育已经过时。如何使我们的教育目标既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突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这一问题便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从2006年起我校开始构建德育工作实施模式,我们根椐《中学生德育大纲》、《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内容,结合我校多年来的德育积淀和常规活动,制定出了《吉兴中学德育系列化实施方案》,并不断修订和完善此案,相继构建起了主题教育系列化、典型表彰系列化德育实施体系。形成了:“主题班会”——实施主题教育模式;“学生自律”——养成自我教育模式;“道德实践”——增强内心感悟模式;“家庭反馈”——构建沟通平台模式;“树立典型”——学习身边榜样模式;“诵读经典”——提升人文素养模式;“读书实践”——打造人生底色模式等多种形式渗透的德育教育模式。德育系列化教育模式的开展,将德育目标和道德素养目标从无形变为有形;使学生们知道了该做什么,怎么做;也使班主任们明确了对学生实施教育的具体内容;更使学生家长懂得了如何配合学校的教育。将模糊无助的教育变成了清晰可见、有步骤、有章可循的教育,在我校形成了全员抓德育、全方位抓德育,学科渗透德育的工作氛围。

②、围绕系列化教育,拓展德育活动内涵 一是开展优秀班集体创建活动。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园地,开展优秀班集体创建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形成正确的舆论,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同时能逐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德育、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从每一届新生入学军训开始,我校就有意识、有目的引导班主任抓班集体创建,让军训成为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同学之间生疏的有效载体,使一个个松散的群体在军训中逐渐融合为一个个充满活力的班集体。

二是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我校把“我运动、我享受、我快乐”这一健康的理念渗透到体育课和学生的业余活动中。相继开展了蓝球队、足球队、乒乓球队、田径队等体育课外活动小组,为丰富全校师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三是开展“三位一体教育”活动。我校坚持开展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通过每学期校级家长会、学年家长会、班级家长会,畅通育人渠道;通过举办家长学校,指导每个家庭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通过警校共建,有效治理校园周边环境,确保师生的身心安全和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另外,学校还坚持执行家长访校领导、教师访家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家庭教育、经济状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予解决。经常邀请部分家长来校听评课活动,参与教师评议。每年的寒署假都开展“五个一”活动,

“五个一”是:

读一本好书,写一篇读后感——是为了让学生与名人进行一次对话

学会一项技能——是为了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意志品质

做一件好事——是为了让学生体验助人的快乐

改掉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是为了让学生体验好习惯好人生

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是为了让学生走入社区,感受社会。

三、构建“科研训一体”的教研模式(根本) 师训、教研、科研一体化的具体做法 1.运行机制。

为了保证科研、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机构建设是一个很重要的保证。我校的科研、教研和师训各有专人主抓。各负责人与学年组、教研组这些机构相互独立存在,并相对独立运作,又互相合作,融为一体,构建成完整的教研网络。一次教师培训就是一次教研活动,一次教研活动便是一次课题研讨。

2.课题网络。

a.学校层面。学校确立《对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为总课题,以此来统领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学校的其他课题在选题、立项、研究时,都以学校的总课题为导向,围绕学校的总课题,开展各自的工作,

b.学年组、教研组层面。每一年,各学科组、教研组根据学校的总体课题,结合本学科组的实际,选择研究的课题,经学校论证和认定,予以立项,有较大研究价值的,上报为县级课题,其余的作为校级课题。

c.教师个人层面。各教师根据本组的课题,结合学校总课题以及“县课题指南”,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和上报研究课题。

3.活动开展。

a.教研内容课题化。各组在开展教研活动时,有意识地围绕教研主题,也就是课题开展。一个学期、一个学年内开展的多次教研活动,可以也应该有不同的主题,解决不同的问题,但这些主题,互相关联,组成更大一级的主题——研究的课题;一个个问题的解决,正是一步步地完成课题研究的一个个相关的任务。

b.教研手段科研化。一学期、一年内开展的各项活动,都尽力渗透科研的因素,运用科研的手段。这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强化理论的指导。如在开课评课时,不仅仅要就课论课,而且要从理论的层面展开论证,分析因果。二是强化资料的积累。在各次活动中有意识地开展调查、实验等活动,收集数据,记录活动过程,整理案例。以一次开课为例,要做好课堂实录,记录课前集体备课的实况和课后评课的实况,要收集原始的教案等等, c.教研管理科学化。一是在一些常规的教研活动管理中,运用科研的管理手段进行管理,如在制订教研计划时,验证教研主题是否有实效性、可行性、可操作性和科学性等,突出课题论证的意识,在做文字工作如教研总结时,撰写成课题报告,或者科研论文、教学案例等。二是在重结果的同时更重过程的分析,看各组在具体教研工作过程中积累的数据、资料,看他们做了哪些努力,取得了哪此成果,走了哪些弯路,存在哪些缺限。在这种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下一步的工作。

科研、教研活动一体化,使教师在完成教研任务的同时,也完成了课题研究的任务,老师不至于感到压力大,任务多,只不过是在原来的工作方式、方法上稍作改变,多用些心思。而且,这样做,提高了教研的质量,使教研取得的成果更具有针对性、推广性,同时也使科研有了强有力的依托,直接地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发挥其提高教师、促进教学的功能。

二、关注常态课,务本求实(主阵地) 向常态课堂要效率 用有效教学减负

重视“常态课堂”教学研究是我县提出的教学工作重点。为了提高常态课的质量,我校学校除了在理论上进行常态课的引领外,还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常态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旨在激励教师平时教学工作要求真务实,不搞“花架子”,从而为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夯实基础。

2010年11月3日全县“常态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我校开展,它既是对每一位教师独立解读教材,有效驾驭课堂能力的展示,同时也是对各学科团队合作能力的一次检验。在学校的各个教室里,老师们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各有特色的教学设计,各不相同的教学艺术,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创设了和谐的教学氛围。

这次活动对于我校教师既是一次锻炼,更是一次提升的过程,它将引导全体教师立足平时课堂,关注常态教学,不断地强化科研意识,积极地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努力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四、运用多元化手段,合理利用“班班通”工程(手段) “班班通”工程实施后,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网络信息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技术融为一体,这样在课堂上就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情景,让学生耳目一新,一下子就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让课堂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不再是传统的枯燥无味的教师传授知识。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也就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迎刃而解。比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空中英语课堂”就为英语教学内容创设了一个实际的语景,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并能在这个“真实”的语情中让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真正实现了学生乐学、易学,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总之,实现了“班班通”工程之后,教育信息技术让教育工作更加人性化。在教学工作中,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了主导作用,优化了课堂教学,进而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是“班班通”工程,让教育信息技术给我校的教育事业带来了又一个春天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践行以生为本

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是师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逐步形成了校园文化节,体育运动会,爱我家园环保月,演讲比赛、读书汇报等活动板块组成的相对稳定的校园行为文化格局;学校将不断优化机制,搭设平台,提升文化,激扬生命,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六、点滴成绩

一年来,我校有多位教师参加了进修校举办的各类教学活动,获得了优异的成绩,特别是中考有49人考入了木兰高级中学,创造了吉兴中学的又一辉煌。

七、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素质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对其教育的内涵还不够深刻,理论的学习和工作实践结合的不够紧密.

2、学校教学设备还需要更新,办学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各项管理还需上层次.

3、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发展不够平衡.

八、改进方法及今后的发展思路 改进方法

1、加强对教师政治、业务、理论学习,特别是对素质教育教育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指导工作,使工作上层次、上水平.

2、加强学科骨干教师的培养,提高队伍的整体水平.

3、加强学校各项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整体办学水平.

发展思路

以创建省市标准化学校的要求规范办学行为,加大学校投入力度,力争实现“吉兴中学1258长远规划”,到2016年把吉兴中学建设成为一所环境优美,文化气息浓厚,教学设施完备,教师素质良好,教学环境优雅,教学质量上乘,管理机制科学,特色优势明显的农村寄宿制学校。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良好的成绩将为我们今后工作带来更大的动力。不过,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勤勉,务实地工作,在教育教学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毫不松懈地努力奋斗,为吉兴中学的发展再创辉煌。谢谢各位领导。

务本求实,抓质量 立足实际,谋发展

---吉兴中学2010—2011学年度教育教学工作汇报

吉兴中学 2011.11.23

教学汇报

教学汇报材料

教学汇报材料

教学汇报材料

一体化教学汇报

常规教学汇报

新课程教学经验汇报

双语教学汇报材料

小学体育老师教学汇报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总结汇报

《教学汇报.doc》
教学汇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