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物流案例分析

2020-03-03 11:39:1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沃尔玛物流案例分析

沃尔玛简介:尔玛于20世纪60年代创建,在20世纪90年代一跃成为美国第一大零售商。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沃尔玛的连锁店几乎遍布全世界,并以其优质快捷的服务、惊人的销售利润、先进的管理系统而闻名全球。如今,在“每天平价”的氛围中,每天都有数以十万计的人进出那栋装满各种商品的蓝色大房子挑选自己需要的物品,他们大多难以相信这么一家供应日常生活用品的大卖场,就是传说中的世界500强之翘楚。一家属于传统产业的零售企业,如何能在销售收入上超过\"制造之王\"的汽车工业,超过世界所有的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超过引领\"新经济\"的信息企业,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那么沃尔玛物流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

灵活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

沃尔玛前任总裁大卫.格拉斯这样总结:\"配送设施是沃尔玛成功的关键之一,如果说我们有什么比别人干得好的话,那就是配送中心。\"

沃尔玛公司1962年建立第一个连锁商店。随着连锁店铺数量的增加和销售额的增长,物流配送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瓶颈\"。于是,1970年沃尔玛在公司总部所在地建立起第一间配送中心,集中处理公司所销商品的40%。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配送中心的数量也不断增加。到现在该公司已建立62个配送中心,为全球4000多个让提供配送服务。整个公司销售商品85%由这些配送中心供应,而其竞争对手只有约50~65%的商品集中配送。

沃尔玛公司共有六种形式的配送中心:一种是\"干货\"配送中心,主要用于生鲜食品以外的日用商品进货、分装、储存和配送,该公司目前这种形式的配送中心数量很多。第二种是食品中心,包括不易变质的饮料等食品,以及易变质的生鲜食品等,需要有专门的冷藏仓储和运输设施,直接送货到店。第三种是山姆会员店配送中心,这种业态批零结合,有三分之一的会员是小零售商,配送商品的内容和方式同其他业态不同,使用独立的配送中心。第四种是服装配送中心,不直接送货到店,而是分送到其他配送中心。第五种是进口商品配送中心,为整个公司服务,主要作用是大量进口以降低进价,再根据要货情况送往其他配送中心。第六种是退货配送中心,接收店铺因各种原因退回的商品,其中一部分退给供应商,一部分送往折扣商店,一部分就地处理,其收益主要来自出售包装箱的收入和供应商支付的手续费。

为了满足美国车内3000多个连锁店的配送需要,沃尔玛公司在国内共有近3万个大型集装箱挂车,5500辆大型货运卡车,24小时昼夜不停地工作。每年的运输总量达到77。5亿箱,总行程6。5亿公里。合理调度如此规模的商品采购、库存、物流和销售管理,离不开高科技的手段。为此,沃尔玛公司建立了专门的电脑管理系统、卫星定位系统和电视高度系统,拥有世界第一流的先进技术。沃尔玛公司总部只是一座普通的平房,但与其相连的计算机控制中心却是一座外貌同体育馆的庞然大物,公司的计算机系统规模在美国仅次于五角大楼(美国国防部),甚至超过了联邦航天局。全球4000多个店铺的销售、定货、库存情况可以随时调出查问。公司同休斯公司合作,发射了专用卫星,用于全球店铺的信息传送与运输车辆的定位及联络。公司5500辆运输卡车,全部装备了卫星定位系统,每辆车在什么位置,装载什么货物,目的地是什么地方,总部一目了然。可以合理安排运量和路程,最大限度地发挥运输潜力,避免浪费,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信息技术成核心竞争力

现在,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沃尔玛在全世界的成功源自其物流模式的成功,然而,是什么支撑了沃尔玛的物流模式,使其配送中心的实践和其物流的卓越理念转化为无与伦比的竞争力?答案是物流信息技术。

20世纪70年代,沃尔玛建立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负责处理系统报表,加快了运作速度;1983年,沃尔玛采用了POS机,销售始点数据系统的建立实现了各部门物流信息的同步共享;1985年建立了EDI,即电子数据交换系统,进行无纸化作业,所有信息全部在电脑上运作。1986年的时候它又建立了QR快速反应机制,快速拉动市场需求。凭借包括物流条形码、射频技术和便携式数据终端设备在内的信息技术,沃尔玛如虎添翼,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沃尔玛在全球第一个实现集团内部24小时计算机物流网络化监控,建立全球第一个物流数据处理中心,使采购、库存、订货、配送和销售一体化,例如,顾客到沃尔玛店里购物,然后通过POS机打印发票,与此同时负责生产计划、采购计划的人以及供应商的电脑上就会同时显示信息,各个环节就会通过信息及时完成本职工作,从而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加快了物流的循环。在物流信息实时反应的网络条件下,物流各环节成员能够相互支持,互相配合,以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正是信息技术,成为现代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典范。沃尔玛从经济实惠的角度进行定价,并且每天的定价都不一样。庞大的采购数量使其拥有足够的讨价还价能力,从而使自己的产品定价更有竞争力,并将这种优势转换成消费者的受益。相对于其它零售商来说,沃尔玛提供更高的折扣优惠,同时,他们也从“薄利多销”的经营理念中获得了可观的经营效益。可以肯定的是,物流并不会像生产企业一样直接创造利润,而是从内部缩减成本,在整体上达到提升利润的目标。沃尔玛的实践充分证明了物流成为继原材料资源、人力资源之后的企业第三利润源。

细节决定成败 高效物流信息化管理

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注意到权威物流成本研究学者西泽修先生提出的“第三利润源”说,成为继沃尔玛之后,因地制宜成功应用物流管理技术的卓越实践者。20世纪90年代在上海松江地区投资建厂的百事集团,为了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摒弃了从上海其他地区到松江地区的短驳运输物流,大胆将其物流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上海全方物流有限公司。

在众多本土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举步维艰的当今,上海全方物流得到百事集团物流外包青睐的关键要素,依然是其专业的食品物流管理和运作的信息化系统,这一物流管理系统由国内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供应商博科资讯量身打造。博科资讯按照百事食品的物流要求,为其量身定制、修改、调试和完善整个物流配送信息化系统,实现了仓储配送的数字化管理,真正实现了出库、入库按规则自动分配,实现了食品库存和有效期的预警功能,百事公司在全方物流提供的终端服务器上,实现了实时查询,全方物流的进、出、存情况尽在百事公司的掌握之中,百事的物流成本和业务损耗大大下降。

借助信息化技术的物流管理系统,不仅降低了供应方的成本,为其生产提供了理性预期,也使得销货方及配送方实现了“零库存”,减少库存积压,最大化企业收益。“无缝链接”贯穿于物流循环的全过程,如此优化的系统减小了“牛鞭效应”对市场波动的恶性影响。在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征途中,沃尔玛选择了企业自

给的物流,百事选择了外包的第三方物流,最终都完美回应了物流信息化,得到了丰厚的业务收益回报。

物流模式图介绍:其配送中心的基本流程是:供应商将商品送到配送中心后,经过核对采购计划、进行商品检验等程序,分别送到货架的不同位置存放。提出要货计划后,电脑系统将所需商品的存放位置查出,并打印有商店代号的标签。整包装的商品直接由货架上送往传送带,零散的商品由工作台人员取出后也送到传送带上。一般情况下,商店要货的当天就可以将商品送出。

沃尔玛物流案例分析

沃尔玛案例分析

沃尔玛案例分析

沃尔玛案例分析

物流案例分析:沃尔玛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桂林沃尔玛案例分析

市场营销案例分析——沃尔玛

沃尔玛案例分析(定稿)

沃尔玛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沃尔玛电子商务案例分析

《沃尔玛物流案例分析.doc》
沃尔玛物流案例分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