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路径探析

2020-03-04 01:30:1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互联网背景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路径探析

近年来互联网在我国迅猛发展,当前它已经成为党联系群众的重要载体,成为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互联网以快捷、开放、互动等优势,促使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层级制沟通方式转向扁平制沟通方式,这种沟通方式极大地缩短了党和群众的沟通距离,使党的形象更具有亲和力。互联网创新了党联系群众的方法,但同时对新时期党做好群众工作也带来了诸多的挑战,做好互联网环境下党的群众工作已经成为当前全党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网络问政是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创新成果体现

在新时期,为了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必须更加坚定地走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如今,互联网在我国迅速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中国网站总数升至294万个。面对中国数量最庞大的网民群体,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身垂范,开创了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从而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许多政府部门通过开设留言板、微博、设立网络发言人等多种形式在网上了解民情,显示了政府对民众心声的重视,网络问政是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创新成果的体现。

二、互联网背景下做好群众工作面临的挑战

1、政府公务人员运用新媒介的能力不足。一是电脑技术水平不高、网络运用能力较差;二是对网络的互动性、开放性、透明性认知不多,导致出现简单问题复杂化、局部问题全局化,进一步加大事态控制难度;三是在网上发现不良的信息,不能正确引导,采用“封捂堵压瞒”的处理方式。

2、舆论引导权遭遇挑战。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信息的发送成为随时、随地,信息的源头更多更广,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开辟了舆论引导的新领域,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网络舆论发展的这种现状,对我们准确研判舆情,科学调控舆论发展方向增加了难度。

3、政府的公信力遭遇危机。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一些领导干部在舆情发生时,不主动披露信息,引导舆论,而是极力掩盖事实真相导致在事件处置过程中的干群矛盾激化,脱离了党的群众路线,直接影响了政府公信力及领导干部的形象。

三、互联网背景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路径探析

1、加强领导干部的网络媒介素养。第一,要具备一定的网络媒介基础知识,学会利用网络媒介快速、便捷、海量地获取信息;第二,对网络民意要具有辩证、理性的媒介观。提高对网络民意的甄别能力,既不能阻碍新媒体舆论的传播渠道,又要防止被网络民意所挟持;第三,拥有积极使用网络媒介的能力。积极利用网络媒介参与社会,解读舆论事件中深层次的意义,利用网络媒介参与舆论表达,进行舆论引导。

2、进一步加强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搭建好党和群众沟通的平台。第一,加大各级政府网站在重点领域的信息公开力度。各级政府网站要加大对一些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征地拆迁、食品安全、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的信息公开力度,打造“信息公开、透明”的政府;第二,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站在民生领域办事服务的建设力度。当前不少政府网站对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相关的“吃、穿、住、行、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领域的服务仍是短板,要进一步加强建设,以构建真正服务于民的“服务型”政府。

3、加强网络舆情的引导机制。首先要注重信息的公开性、透明度。在重大舆情发生时,政府部门要在第一时间发布真实的、权威的信息,对舆情进行客观评价,掌握主动权;第二,培养论坛版主、网络舆论名主持人和名评论员,既要把关又要导航,积极引入具有权威性的社会主流意见;第三,健全法律法规,坚决打击“网络水军”、“网络推手”制造谣言、传播谣言的行为,净化网络舆论空间。

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

“互联网 ”背景下音乐教学研究

如何做好新时期下群众工作

“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化课堂教学

“互联网+”背景下的证券创新

做好群众工作

做好群众工作

做好群众工作

如何做好新形式下的群众工作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P2P发展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路径探析.doc》
互联网背景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路径探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