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种乙肝疫苗项目实施方案、总结

2020-03-02 12:07:3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北林区秦家镇2009年补种乙肝疫苗项目实施方案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0年)》要求,按照《黑龙江省卫生厅黑龙江省财政厅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2009年补种乙肝疫苗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黑卫疾发[2009]465号)文件精神,以及《绥化市北林区卫生局、绥化市北林区教育局关于下发的通知》(北卫教联发[2009]5号)确定的重点工作,切实加强我镇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控制,2009-2011年在全镇范围内实施补种乙肝疫苗项目。根据2009年工作任务和北林区有关要求,结合我镇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范围和内容

(一)接种对象

在全镇范围内对1994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出生的未接种或未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儿童实施接种。使未完成乙肝疫苗接种的儿童95%以上得到补种,进一步降低15岁以下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

(二)接种原则

根据既往接种史,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完成疫苗全程接种。对既往未完成免疫剂次的人群,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

(三)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按照0、

1、6月的免疫程序实施接种,即:未接种乙肝疫苗者,接种3针次;既往接种不足3针者,补足3针;免疫史不详者视为未接种,须接种3针次疫苗。

(三)项目实施内容

1、2009年开展社会宣传动员、人员培训以及接种对象摸底调查,对1994年1月1日至1995年12月31日期间出生的未接种或未完成3针次乙肝疫苗接种的儿童实施乙肝疫苗接种。

2、2010年开展接种对象补充摸底调查,并对1996年1月1日至1997年12月31日期间出生的未接种或未完成3针次乙肝疫苗接种的儿童实施乙肝疫苗接种。

3、2011年开展接种对象补充摸底调查,并对1998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期间出生的未接种或未完成3针次乙肝疫苗接种的儿童实施乙肝疫苗接种。

以乡镇为单位,确保该年龄组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在98%以上。

二、项目组织实施

1、社会动员和宣传

要广泛开展社会宣传,动员全社会参与,营造良好的接种实施氛围。宣传活动重点为告知接种活动的意义、接种对象、接种时间和地点等,采取当地群众最易于接受的方式、文字,使受种者获取准确的信息。可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短信、社区通知等方式开展宣传,在学校、车站、市场、农村集市

等人口密集地区可设立宣传专栏,张贴标语,发放宣传画、宣传单等。针对重点人群,采取针对性强的宣传方式,提高公众的知晓率。

2、人员培训

镇级负责培训各村防疫医生。免疫接种活动的培训应于接种工作开展前1至2个月完成,所有参加免疫接种工作人员的培训应于该工作的宣传和摸底前完成,使每一位参加乙肝疫苗补种项目人员明确自身职责,掌握各项技术措施。

3、目标人群摸底 (1)摸底人员组成

在校目标人群的调查摸底工作由教育部门负责;其他适龄儿童的摸底调查工作由辖区的村(居)民委员会、乡村医生负责;镇卫生院预防保健室负责技术培训和指导。

(2)摸底时间

2009年9月20日至10月20日开展摸底登记工作,摸底结果汇总后层层上报,于10月22日前上报区疾控中心。

(3) 摸底登记

在校目标人群由学校负责摸底登记,对学生下发《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调查表》;接种单位根据摸底情况确定接种对象,再由学校发放《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接种通知单》,告知接种的针次、时间和地点。

校外目标人群由乡村医生等摸底人员挨门逐户调查,填写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调查表;接种单位根据摸底情况确定应接种对象,再由当地村(居)民委员会乡村医生发放《乙肝疫苗免疫接种通知单》,告知接种的针次、时间和地点。

预防接种门诊负责统计《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摸底调查及接种登记表》,填写《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汇总表》中“总摸底人数”和“应接种人数”;逐级汇总后报区疾控中心。

(4)摸底注意事项

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史应结合接种证、接种卡以及家长回忆情况综合判断。首先以接种证为准,无接种证者以接种卡为准,无证无卡者以家长回忆为准,家长能明确乙肝疫苗接种史者视为接种,否则视为未接种。

摸底调查应重视流动儿童、计划外生育儿童、城乡结合部等重点部位儿童的登记工作。

对于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在摸底登记表中明确注明,不予接种。①既往有乙肝病史;②既往乙肝血清标志物(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检测指标中有1项及以上阳性(如既往无血清学检测结果,可按自愿原则自费检测;如不愿检测,即视为全部阴性);③有接种乙肝疫苗禁忌证。

4、疫苗和注射器使用量估算

按照“计划供应、避免浪费”的原则,估算年度乙肝疫苗和注射器使用量。

疫苗需求总量(人份)=(需接种1针儿童数+需接种2针儿童数×2+需接种3针儿童数×3)÷3。自毁型注射器需求总量(支)=疫苗需求总量(人份)×3(支)。

5、疫苗和注射器管理 (1)分发

镇卫生院做好各种物资的分配计划,保证疫苗、注射器和相关材料的合理分发,避免浪费。

(2)领取

镇卫生院要建立真实、完整的免疫接种用乙肝疫苗和注射器的分发、供应记录,各接种单位均要设立专账管理,加强相关资料的收集与归档工作。

6、接种实施

各预防接种门诊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为补种对象接种乙肝疫苗。

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做好接种对象核实、接种前告知、健康状况询问、接种和登记等工作,并正确掌握接种禁忌证。

免疫接种过程中,一旦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应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等法规规范规定,及时报告并开展调查、诊断和处理工作。

三、督导检查

政府要对本辖区内乙肝疫苗补种工作进行督导,督导内容要覆盖当地免疫接种活动的组织实施、社会宣传、人员培训、后勤保障、摸底调查以及现场接种质量等。

镇卫生院应对免疫接种活动进行全程督导,督导涵盖前期准备、摸底登记、组织动员、现场实施、接种率评估等各阶段。

四、项目评估和总结

在活动结束后按照规定时限进行全面总结,包括组织动员、经费保障、宣传发动、培训、疫苗供应、冷链运转、摸底登记、现场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督导评价、接种率调查、接种数据汇总等各个方面,总结报告与汇总表同时上报区疾控中心;同时将本次活动所有相关资料,包括相关文件、宣传、培训、接种报表等进行整理存档。2010年6月25日前,镇接种单位完成乙肝疫苗补种项目工作总结并上报区疾控中心。

2009年10月18日

北林区秦家镇2009年补种乙肝疫苗项目活动总结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0年)》要求,按照《黑龙江省卫生厅黑龙江省财政厅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2009年补种乙肝疫苗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黑卫疾发[2009]465号)文件精神,以及《绥化市北林区卫生局、绥化市北林区教育局关于下发的通知》(北卫教联发[2009]5号)确定的重点工作,切实加强我镇乙型肝炎的预

防和控制,我镇开展了2009年补种乙肝疫苗活动。为了下一步更好的开展工作,现将上一段工作总结如下:

首先使各单位明确以下各项内容: 项目范围和内容

(一)接种对象

在全镇范围内对1994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出生的未接种或未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儿童实施接种。使未完成乙肝疫苗接种的儿童95%以上得到补种,进一步降低15岁以下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

(二)接种原则

根据既往接种史,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完成疫苗全程接种。对既往未完成免疫剂次的人群,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

(三)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按照0、

1、6月的免疫程序实施接种,即:未接种乙肝疫苗者,接种3针次;既往接种不足3针者,补足3针;免疫史不详者视为未接种,须接种3针次疫苗。

(三)项目实施内容

1、2009年开展社会宣传动员、人员培训以及接种对象摸底调查,对1994年1月1日至1995年12月31日期间出生的未接种或未完成3针次乙肝疫苗接种的儿童实施乙肝疫苗接种。

2、2010年开展接种对象补充摸底调查,并对1996年1月1日至1997年12月31日期间出生的未接种或未完成3针次乙肝疫苗接种的儿童实施乙肝疫苗接种。

3、2011年开展接种对象补充摸底调查,并对1998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期间出生的未接种或未完成3针次乙肝疫苗接种的儿童实施乙肝疫苗接种。

以乡镇为单位,确保该年龄组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在98%以上。 项目组织实施:

1、社会动员和宣传

广泛开展社会宣传,动员全社会参与,营造良好的接种实施氛围。宣传活动重点为告知接种活动的意义、接种对象、接种时间和地点等,采取当地群众最易于接受的方式、文字,使受种者获取准确的信息。利用广播、社区通知等方式开展宣传,在学校、车站、市场、农村集市等人口密集地区设立宣传专栏,张贴标语,发放宣传画、宣传单等。针对重点人群,采取针对性强的宣传方式,提高公众的知晓率。

2、人员培训

镇级负责培训各村防疫医生。所有参加免疫接种工作人员的培训于10月15日完成,使每一位参加乙肝疫苗补种项目人员明确自身职责,掌握各项技术措施。

3、目标人群摸底

(1)摸底人员组成

在校目标人群的调查摸底工作由教育部门负责;其他适龄儿童的摸底调查工作由辖区的村(居)民委员会、乡村医生负责;镇卫生院预防保健室负责技术培训和指导。 (2)摸底时间

2009年9月20日至10月20日开展摸底登记工作,摸底结果汇总后层层上报,于10月22日前上报区疾控中心。 (3) 摸底登记

在校目标人群由学校负责摸底登记,对学生下发《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调查表》;接种单位根据摸底情况确定接种对象,再由学校发放《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接种通知单》,告知接种的针次、时间和地点。

校外目标人群由乡村医生等摸底人员挨门逐户调查,填写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调查表;接种单位根据摸底情况确定应接种对象,再由当地村(居)民委员会乡村医生发放《乙肝疫苗免疫接种通知单》,告知接种的针次、时间和地点。

预防接种门诊负责统计《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摸底调查及接种登记表》,填写《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汇总表》中“总摸底人数”和“应接种人数”;逐级汇总后报区疾控中心。 (4)摸底注意事项

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史结合接种证、接种卡以及家长回忆情况综合判断。首先以接种证为准,无接种证者以接种卡为准,无证无卡者以家长回忆为准,家长能明确乙肝疫苗接种史者视为接种,否则视为未接种。

摸底调查特别重视了流动儿童、计划外生育儿童、城乡结合部等重点部位儿童的登记工作。

对于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在摸底登记表中予以明确注明,不予接种。①既往有乙肝病史;②既往乙肝血清标志物(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检测指标中有1项及以上阳性(如既往无血清学检测结果,可按自愿原则自费检测;如不愿检测,即视为全部阴性);③有接种乙肝疫苗禁忌证。

4、疫苗和注射器管理 (1)分发

镇卫生院做好各种物资的分配计划,保证疫苗、注射器和相关材料的合理分发,避免浪费。 (2)领取

镇卫生院建立了真实、完整的免疫接种用乙肝疫苗和注射器的分发、供应记录,各接种单位均设立了专账管理,加强相关资料的收集与归档工作。

5、接种实施

各预防接种门诊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为补种对象接种乙肝疫苗。

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做好接种对象核实、接种前告知、健康状况询问、接种和登记等工作,并正确掌握接种禁忌证。

免疫接种过程中,未出现一场反映。

本次活动共调查摸底适龄儿童1587人,应种368人,实种368人,接种率100%。

三、督导检查

镇政府对本辖区内乙肝疫苗补种工作进行全方位督导,督导内容覆盖了当地免疫接种活动的组织实施、社会宣传、人员培训、后勤保障、摸底调查以及现场接种质量等。

镇卫生院对免疫接种活动进行全程督导,督导涵盖前期准备、摸底登记、组织动员、现场实施、接种率评估等各阶段。

四、项目评估和总结

在活动结束后按照规定时限进行了全面总结,包括组织动员、宣传发动、培训、疫苗供应、冷链运转、摸底登记、现场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督导评价、接种率调查、接种数据汇总等各个方面,及时进行总结报告与汇总表同时上报区疾控中心;同时将本次活动所有相关资料,包括相关文件、宣传、培训、接种报表等进行了整理存档。

2009年12月5日

北林区秦家镇2009-2010年补种乙肝疫苗项目

第二针接种总结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0年)》要求,按照《黑龙江省卫生厅黑龙江省财政厅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2009年补种乙肝疫苗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黑卫疾发[2009]465号)文件精神,以及《绥化市北林区卫生局、绥化市北林区教育局关于下发的通知》(北卫教联发[2009]5号)确定的重点工作,切实加强我镇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控制,我镇在第一针接种的基础上,顺利开展了第二针的接种工作。为了下一步更好的开展工作,现将上一段工作总结如下:

(一)接种对象

在全镇范围内对1994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出生的未接种或未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儿童实施接种。使未完成乙肝疫苗接种的儿童98%以上得到补种,进一步降低15岁以下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本轮接种对象是在以上年龄段中只接种过一针或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儿童进行接种(需排除禁忌症)。

(二)接种原则

根据既往接种史,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完成疫苗全程接种。对既往未完成免疫剂次的人群,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

(三)接种时间

2010年1月5日、1月6日两天。

(四)项目组织实施:

1、接种点人员配备:

现场组织员1人,现场接种员2人,由取得预防接种资格的卫生院医生、护士担任。负责对应种儿童进行补种,接种期间冰排更换和温度记录,接种后疫苗、注射器的清理、回收处置及登记上报工作;

现场预检记录员1人:由取得预防接种合格证的乡村医生或医院防保科医生担任。负责询问检查儿童健康状况、有无禁忌症,对发热儿童测量体温;对应种儿童进行核实,漏登儿童进行补登,对现场接种进行记录,填写预防接种证,当天接种结束后负责接种人数的统计上报。

副反应观察处置员1人:由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担任,负责对接种后儿童留观20-30分钟,及时处置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协助做好接种后资料、器材的收集、整理、上报工作。

2、准备接种器械和急救药品

预检、接种器械:75%乙醇、镊子、消毒棉球或棉签、体温表、注射器、压舌板、血压计、听诊器;

急救药品和器械:治疗盘、听诊器、5ml~10ml注射器及其它常规急救器材;糖水、1:1000肾上腺素针剂、抗过敏药物及其它常规急救药品。

3、接种技术要求

①接种方法: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用75%乙醇消毒,待干后肌内注射0.5ml乙肝疫苗。

②接种禁忌症:患有肝炎者;患有发热、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者;对酵母或疫苗中任何成分过敏者。

③疫苗在使用前要充分摇匀,避免阳光照射; ④冻结过的乙肝疫苗不得使用;

⑤询问儿童健康状况、有无接种禁忌症,对可疑发热儿童测量体温;

⑥接种时应在原始摸底登记与接种记录上登记,不要反复记录、整理摸底登记与接种记录表;

⑦维持好接种现场秩序,接种儿童应从不同的门依次进出;

⑧儿童接种后应休息观察30分钟,告诉儿童家长可能出现的反应和注意事项。 ⑨安全注射,要严格按照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操作。

本次补种工作使用的均为一次性自毁性注射器,所有使用过的注射器都统一回收并交由本地指定单位处理。

4、疫苗和注射器管理 (1)分发

镇卫生院做好各种物资的分配计划,保证疫苗、注射器和相关材料的合理分发,避免浪费。 (2)领取

镇卫生院建立了真实、完整的免疫接种用乙肝疫苗和注射器的分发、供应记录,各接种单位均设立了专账管理,加强相关资料的收集与归档工作。

5、接种实施

各预防接种门诊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为补种对象接种乙肝疫苗。

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做好接种对象核实、接种前告知、健康状况询问、接种和登记等工作,并正确掌握接种禁忌证。

免疫接种过程中,未出现异常反映。

本次活动应种366人,实种366人,接种率100%。

(五)督导检查

镇政府对本辖区内乙肝疫苗补种工作进行全方位督导,督导内容覆盖了当地免疫接种活动的组织实施、社会宣传、人员培训、后勤保障、摸底调查以及现场接种质量等。

镇卫生院对免疫接种活动进行全程督导,督导涵盖前期准备、摸底登记、组织动员、现场实施、接种率评估等各阶段。

(六)项目评估和总结

在活动结束后按照规定时限进行了全面总结,包括组织动员、宣传发动、培训、疫苗供应、冷链运转、摸底登记、现场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督导评价、接种率调查、接种数据汇总等各个方面,及时进行总结报告与汇总表同时上报区疾控中心;同时将本次活动所有相关资料,包括相关文件、宣传、培训、接种报表等进行了整理存档。

秦家镇卫生院

2010年1月9日

北林区秦家镇2009-2010年补种乙肝疫苗项目

第三针接种总结

按照《黑龙江省卫生厅黑龙江省财政厅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2009年补种乙肝疫苗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黑卫疾发[2009]465号),以及《绥化市北林区卫生局、绥化市北林区教育局关于下发的通知》(北卫教联发[2009]5号)的要求,切实加强我镇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我镇在前两针接种的基础上,顺利开展了第三针的接种工作。现将开展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接种对象

在全镇范围内对1994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出生的未接种或未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儿童实施接种。本轮接种对象是在以上年龄段中接种过两针乙肝疫苗的儿童进行接种(需排除禁忌症)。

(二)接种时间

2010年6月5日、6月6日两天。

(三)项目组织实施:

1、配齐接种人员,接种点人员配备如下:

现场组织员1人,现场接种员2人,由取得预防接种资格的卫生院医生、护士担任。负责对应种儿童进行补种,接种期间冰排更换和温度记录,接种后疫苗、注射器的清理、回收处置及登记上报工作;

现场预检记录员1人:由取得预防接种合格证的乡村医生或医院防保科医生担任。负责询问检查儿童健康状况、有无禁忌症,对发热儿童测量体温;对应种儿童进行核实,漏登儿童进行补登,对现场接种进行记录,填写预防接种证,当天接种结束后负责接种人数的统计上报。

副反应观察处置员1人:由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担任,负责对接种后儿童留观20-30分钟,及时处置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协助做好接种后资料、器材的收集、整理、上报工作。

2、准备了接种器械和急救药品:

预检、接种器械:75%乙醇、镊子、消毒棉球或棉签、体温表、注射器、压舌板、血压计、听诊器;

急救药品和器械:治疗盘、听诊器、5ml~10ml注射器及其它常规急救器材;糖水、1:1000肾上腺素针剂、抗过敏药物及其它常规急救药品。

3、接种技术要求:

①接种方法: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用75%乙醇消毒,待干后肌内注射0.5ml乙肝疫苗。 ②排除接种禁忌症:患有肝炎者;患有发热、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者;对酵母或疫苗中任何成分过敏者。

③疫苗在使用前充分摇匀,避免阳光照射; ④冻结过的乙肝疫苗不在使用;

⑤询问儿童健康状况、有无接种禁忌症,对可疑发热儿童测量体温; ⑥接种时在原始摸底登记与接种记录上进行认真登记;

⑦接种现场秩序良好;

⑧儿童接种后休息观察30分钟,告诉儿童家长可能出现的反应和注意事项; ⑨要严格按照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操作,实现安全注射。

本次补种工作使用的均为一次性自毁性注射器,所有使用过的注射器都统一回收并交由卫生院统一处理。

4、疫苗和注射器管理 (1)分发:

镇卫生院做好各种物资的分配计划,保证疫苗、注射器和相关材料的合理分发,避免浪费。

(2)领取:

镇卫生院建立了真实、完整的免疫接种用乙肝疫苗和注射器的分发、供应记录,各接种单位均设立了专账管理,加强相关资料的收集与归档工作。

5、接种实施

各预防接种门诊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为补种对象接种乙肝疫苗。

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做好接种对象核实、接种前告知、健康状况询问、接种和登记等工作,并正确掌握接种禁忌证。

免疫接种过程中,未出现异常反映。

本次活动应种366人,实种366人,接种率100%。

(五)督导检查

镇政府对本辖区内乙肝疫苗补种工作进行全方位督导,督导内容覆盖了当地免疫接种活动的组织实施、社会宣传、人员培训、后勤保障、摸底调查以及现场接种质量等。

镇卫生院对免疫接种活动进行全程督导,督导涵盖前期准备、摸底登记、组织动员、现场实施、接种率评估等各阶段。

(六)项目评估和总结

在活动结束后按照规定时限进行了全面总结,包括组织动员、宣传发动、培训、疫苗供应、冷链运转、摸底登记、现场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督导评价、接种率调查、接种数据汇总等各个方面,及时进行总结报告与汇总表同时上报区疾控中心;同时将本次活动所有相关资料,包括相关文件、宣传、培训、接种报表等进行了整理存档。

秦家镇卫生院

2010年6月9日

灌云县补种乙肝疫苗项目实施方案

某区补种乙肝疫苗项目工作方案

秦家镇补种乙肝疫苗项目活动总结

义乌市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实施方案

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总结

新浦区补种乙肝疫苗第三轮工作总结

乙肝疫苗查漏补种知识试题

卫生院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总结

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和乙肝疫苗补种工作实施方案

乙肝疫苗查漏补种第二轮接种工作总结

《补种乙肝疫苗项目实施方案、总结.doc》
补种乙肝疫苗项目实施方案、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