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2020-03-02 14:42:3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本节课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地势西高东低,山脉纵横交错。对于“地势西高东低”教材并没有用较大篇幅讲述,只是通过一幅地势剖面图和三个设计巧妙的问题来解决,但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注意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培养。而对于我国的主要山脉教材则利用图文结合进行重点讲述,侧重让学生通过读图直接获取有关知识,并将已学知识落实到图上。此外,为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自学能力,教材安排了较多的阅读材料。总之,本节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均在于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为了达成教学目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本教学设计采用分组分享教学法。 ★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图上的分布。

(二)

过程与方法

1、

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2、

通过读图直接获取有关知识,并将已学知识落实到图上。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

通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探究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

教学重点

1、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2、

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

教学难点

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

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方法 分组分享教学法 ★

教学课时:1课时 ★

课型:新授课 ★

教具: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沿320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 ★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回忆一些国家的地理,让学生思考: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组成要素?(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导出)要了解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也需要从上述内容去总结,而本节课首先从“地形”方面去学习、去体会。 【分组分享活动一,引出本课目标】

(六人为一组,先小组分享,然后派代表进行集体分享)

关于我国的“地形”,我已熟识的 ,我想知道的

。 (通过主动分享,提出教学目标,教师最后展示) 【过渡】

中国地形的第一个特点是从地势的角度去描述的。所谓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换句话说,是中国哪边高,哪边低的问题。 【分组分享活动二,“地势西高东低”的学习】

step

1、分组讨论:我根据

分析,得出

{ 讨论假设:根据“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或“中国地势剖面图”,提出:我国哪边高哪边低,即地势如何?根据平均海拔高度,我国地势可分成几级阶梯?每一级阶梯的平均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米?各级地势阶梯分别有哪些主要地形类型?} step

2、教师引导:结合教材p、20页“活动”1-3去讨论,并完成

step

3、自由发言:除分析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或地势剖面图外,要将“活动”完成 step

4、代表发言,教师小结,得:地势西高东低 【分组分享活动三,读图、析图、绘图能力培养】

由学生阅读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引入,运用已学知识,参照图例,作出沿320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抓住图中颜色与高度的关系,启发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认识我国地势特点。

step

1、教师叙述引导:分层设色图是一种在图上用不同的颜色代表所在地区的海拔高度的地图,要更好地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还可以用一种特殊的地图——地势剖面图。 step

2、举例分析讲解:什么是剖面图?→ 假设:在讲台上有一个馒头,竖着,沿馒头中部切开,将看到的形状就是一个馒头的剖面图。地势剖面图的原理也是如此。而如果将馒头画一幅俯视图,得出的就是馒头的分层设色图,对着地形描绘就是地形的分层设色图。

step

3、学生分组分享绘图活动:参照教材p、20页图2-1“沿320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画一幅简略示意图。另外,请两名学生代表在黑板上画。

step

4、教师点评(期间注意巡视,做出及时辅导) 【分组分享活动四,“地势西高东低”的优越性】

step

1、教师设问:事前备好两幅中国地势变化示意图,一幅地势由西向东逐渐降低,一幅地势由东向西逐渐降低,让学生分析比较,讨论探索,判断利弊。 step

2、学生分享、自由发言,提出各自观点,最后派代表总结发言。 (教师可引导学生主要从气候、水利和交通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step

3、教师归纳总结:〈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2〉“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我国的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滚滚流,这些大江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运输,促进了内地与沿海的经济联系。

〈3〉在各阶梯的交界处河流产生巨大的落差,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大多建设在这些地带。如葛洲坝水电站、正在兴建的长江三峡水利工程。

【过渡】可以说西高东低的地势是我国自然环境的一大优势。那么,构成这一大优势的基本骨架是什么呢?(引导学生从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分析,得出: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则镶嵌其中。)

【衔接】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要了解纵横交错的山脉,首先要懂得根据走向来判断。根据走向,我国山脉可划分为:东西走向的山脉、南北走向的山脉、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以及弧形山脉。 【分组分享活动五,山脉“走向”的判断】

step

1、教师引导:先给出填空“一

山峰,一

山脉”,让学生填写量词,后要求用语言表达山峰、山脉的最大区别,问如何用图形的形式来表示。 step

2、学生分组分享讨论、回答。 step

3、教师概括:用图例说明山峰与山脉的区别,并讲述山脉是有一定延伸方向的,其延伸方向即走向,表述时是将延伸的两端方向相加。教师板书几组不同类型的走向,让学生说说其延伸方向。

1、东西走向

2、南北走向

3、东北-西南走向

4、东西走向

step

4、学生分组分享活动:一人画线段,一人说走向。

step

5、指图学习:出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任指几条山脉的走向让学生判断,如大兴安岭、秦岭、昆仑山等。

【分组分享活动六,主要山脉的学习】

step

1、学生活动:读图思考我国山脉按走向大致分为几组?各组走向的山脉中分别有几列山脉?名称是什么?以及,让学生观察山脉的标注在图上有什么规律?(小组分享,然后派代表进行集体分享)

step

2、教师概括:注记文字应与山脉走向一致,由上至下,或由左至右,均匀分布在山体上。引导学生每找出一条,教师就在教学挂图上相应位置指出。

step

3、教师补充: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其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尼边界,海拔8848米,是世界第一高峰,其雄壮、神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激发学生勇于探险,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及正确看待探险活动。

step

4、学生分组分享活动:“山脉构成地形骨架”填表活动

step

5、教师小结:各种不同走向的山脉纵横交错,把我国地表分隔成若干个地形区;山脉常成为各地形区之间的界线。

step

6、教学片段欣赏:“中华五岳”,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分组分享活动七,课堂小结】

(回应教学目标,想想:“我学到了

。”) 【布置作业】填充图册相应联系 ★

板书设计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一、地势西高东低

1、

我国地势的突出特征

2、

三级地势阶梯的概况

3、

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气候、河流的影响

二、山脉纵横交错

1、

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

2、

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中国地形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 教学设计与反思

中国的地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

中国的地形

中国地形(教案)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

地球表面地形的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doc》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