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教案

2020-03-02 21:06:4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19、出师表

课题:《出师表》 课型:讲读课 课时:两课时 主备人:卢艳辉 审核人:钮家芳 学习要点:

1、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和亲贤臣、远奸佞,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等进步主张,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2、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的写法以及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3、了解“表”的有关知识,掌握形容词的活用和“以”的用法。 学习重点:

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的写法以及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学习难点:

掌握形容词的活用和“以”的用法。

第一课时

一、预习导学:

初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给下列字注音:

殂(cú )陟(zhì ) 臧否(zāng)(pǐ) 攸(yōu) 祎(yī) 以遗(wèi) 咨(z.ī)

倾颓(tuí) 桓(huán) 猥(wěi) 二十有一(yòu) 夙(sù) 驽(nú) 攘(rǎng)

..彰(zhāng) 咎(jiù)

诹(zōu)

2、文学常识填空: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人称“卧龙”。表是古代文体的名称,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二、检查导入:

1、导入: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2、检查预习,听写字词。

3、简介写作背景,老师补充介绍:

(1)《出师表》:传世有二,为《前出师表》,另有《后出师表》。因建兴六年诸葛亮率军出散关前,给刘禅又上一表,即《后出师表》。

(2)诸葛亮:(公元 181—234 年),字孔明,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省沂水县)人,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早年避乱荆州,隐居陇亩(今湖北省襄阳城西南),藏器待时。建安十二年(公元 207 年)十月,刘备三顾茅庐,始出。诸葛亮对他纵谈天下形势,并建议刘备联合孙权,抗拒曹操,以益州为基地,兴复汉室,此后一直佐刘备。建安十三年即联孙权,在赤壁失败曹操,取得荆州,西取益州,建立蜀汉,拜为丞相。公元 223 年刘备死后,后主刘禅袭位,诸葛亮尽心托孤,被封为武乡候,主持朝政。诸葛亮志在北伐,于是东连孙吴,南收孟获,频年出征,与曹魏交战,最后卒于军中。有《诸葛武侯集》。 (3)公元 223 年十月派邓芝赴吴与孙吴重新修好,公元225年诸葛亮亲自南征,平定益州、永昌等四郡,安定了后方。这些都是为推进事业,出兵击魏做准备的。蜀后主刘禅建兴三年(公元 225 年)。公元226年五月魏文帝——曹丕死。同年七月孙权征江夏围石阳,不克而还。这正是蜀汉进击中原的良机。于是诸葛亮毅然决定出征讨伐曹魏。经过一番准备,于建兴五年(公元 227 年)三月率军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准备北伐曹魏。可是后主刘禅庸愚懦弱,胸无大志,近佞远贤,难以守成。这是诸葛亮最为忧虑的。为了开导刘禅,布置朝政,表明心意,激励众志,所以写了这个表。这篇《出师表》是他出师前向刘禅上的奏疏,篇名为后人所加。

三、学习研讨:

细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朗读课文。

2、读懂文意。要求:不参考资料书,根据课下注释试译课文。

3、解释下列词语:

诚:的确、确实。 秋:时。 宜:应该。 光:发扬光大。 恢弘:发扬扩大。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陟罚臧否:奖惩功过,好坏。臧否,善恶。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喻。义,适宜,恰当。 ...昭:表明,显示。 此皆良实:良,善良;实,诚实。 以遗陛下:给予。 ...悉以咨之:悉,全部;咨,询问。 裨补阙漏:裨,弥补。阙漏,缺点和疏漏之处。.....性行淑均:淑,善。均,平。 痛恨:痛心遗憾。 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

猥:辱,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驱驰:奔走效劳。 驽钝:比喻才能平庸。 斟酌损益:损,除去。益,举办,增加。彰其咎:表明,显扬。咨诹善道:询问。 ....

4、翻译下列句子:

(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现在天下分成三国,益州地区人力疲惫,民生凋弊,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刻。

(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然而宫廷里侍奉守卫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疆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舍生忘死地作战。

(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确实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的美德,发扬扩大有志向的人们的勇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4)、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5)、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和尽忠心做善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以显示陛下在治理方面的公平明察。 (6)、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 (7)、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有很多益处。 (8)、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一定能使军队团结和睦,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9)、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是先汉能够兴盛的原因。 (10)、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对桓帝、灵帝,没有一次不叹息、痛心遗憾的。 (1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1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在乱世间苟且保全性命,不谋求在诸侯那里扬名做官。 (13)、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先帝不认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委屈自己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 (1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在战事失败时接受任命,在危机患难时受到委任,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15)、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应当鼓励和率领全军,北伐平定中原,希望竭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势力,复兴汉室王朝,迁归旧日国都。

(16)、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效忠陛下的职责本分。 (17)、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陛下您也应该自己思虑谋划,询问治国的好道理,明察接受正言。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熟读课文,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

明确:①(1—5段)、提出“广开言路”(前提)、“严明赏罚”(关键)、“亲贤远佞”(核心)三项建议

②(6—7段)、表达作者忠于刘备父子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③(8段)、明确归纳各方面的责任。 ④(9段)、表文的结束语。

2、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几条建议,其中最重要的的是哪一条?

明确:提出的第一条建议是广开言路,第二条建议是严明赏罚,第三条建议是亲贤远佞。作者反复陈述的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亲贤远佞。

3、本文情辞恳切,感人肺腑,结合每段内容揣摩,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表达报先帝忠陛下的真挚感情,以及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坚定决心,强调顾全大局,希望后主为出师创造一个安定的后方条件。

4、第六和第七段中,诸葛亮回顾了哪几个方面的情况?其目的是什么?

明确: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三顾茅庐,临危委重任和临崩寄大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劝勉后主发愤图强,复兴汉室。

5、第七段中,诸葛亮指出的出师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明确: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6、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

(1)、以议论为主,陈述意见提出政治主张,兼记叙身世,追随先帝的原因,以身许国的经过,字字句句蕴含作者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议论记叙抒情相结合。有极强的说服力与感染力。

(2)、语言质朴、恳切:

提先帝蕴含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无限感激,提陛下以父辈的真挚感情反复规劝,再三嘱咐。

7、从《出师表》中你觉得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1)、为报刘备三顾草庐知遇之恩,出山效命;在危难关头奉命出使,患难与共,刘备临终托孤,他受命以来,早晚忧叹,把兴复汉室看成报先帝忠陛下的职责而鞠躬尽瘁,可见他是个感恩图报的人。

(2)、他准确地掌握当时天下三分的形势,能客观地分析有利不利条件,劝谏后主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等,可见他深懂治国之道,是一个有政治远见的人。

二、品读课文,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本文字字恳切,句句肺腑,处处关情。首先,全文以先帝驾崩开篇,哀婉之至;以君臣远离收束,无限君臣意,尽付涕零中。诸葛亮这位蜀汉元老重臣效忠刘氏父子的忠心可见一斑。其次,表文13次念及先帝,7次陈情陛下,其间有深切的怀念,有由衷的感激,有谆谆的教诲,有无尽的担忧,忠肝义胆,日月可鉴。比如“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这句话辞情恳切,更足以催人泪下,是诸葛亮感恩图报心情的集中表现。

三、迁移提高,拓展阅读:

训练点:更深入体会诸葛亮的忠君报国的思想。 训练片段:

蜀 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这首诗题为“蜀相”,指的是蜀国丞相诸葛亮 ,我们学过他的文章《出师表》。

2、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诗题不作“题成都武侯祠”而作“蜀相”,是因为诗的主旨是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的壮志未酬。

B、就内容来说,诗的前一层写武侯祠,先指出它的所在,用了设问的方式;后描述祠中景象,但不是客观描述,从“自”、“空”二字可看出祠中的凄凉、冷落气氛。后一层是主旨所在,先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后述惋惜之情。全诗以“长使英雄泪满襟”作结,含无限深意。

C、这首诗主要是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情怀,它的核心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两句。

D、“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下句则是刘备一生功业的最精辟的概括。

四、课堂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妄自菲( fěi )薄

崩殂( cú )

陟( zhì )罚臧否( pǐ ) ....长( zhǎng )史

猥( wěi )

咨诹(zōu )善道 ...

2、课文知识填空:

⑴、作者在本篇所表达的思想可用“报先帝”、“忠陛下”六个字来概括。

⑵、“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一句,高度概括了先帝创业过程中的艰难险阻,也表达了作者愿与先帝患难与共的深情。 ⑶、出自于本课的成语典故:

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作奸犯科,优劣得所,计日而待,三顾茅庐。 ⑷、作者写这篇表的用意是希望后主“亲贤臣,远小人”。

⑸、表中13次提到先帝,作用是:勉励后主“光先帝遗德”、“深追先帝遗诏”,以完成先帝未竟的“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大业。 ⑹、与本课相关诗句: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文天祥《正气歌》)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三顾堂正门对联)

3、解释下列词语。 ⑴古今异义:

诚宜开张圣听:古义: 扩大。 今义:店铺开业。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 痛心遗憾。 今义:极为仇恨。 ..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身份低微 ,见识短浅。 今义:道德品质十分恶劣。 ..由是感激:古义:感动,激动。 今义:感谢。 ..⑵一词多义:

先帝不以臣卑鄙:以为,认为。 寄臣以大事也:把。 受命以来:表时间。 ...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 以光先帝遗德:表目的,来。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的原因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的。 ....

4、理解记忆:

(1)、赏罚同一标准: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广开言路);②严明赏罚;③亲贤臣,远小人( 亲贤远佞) 。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

(3)、分析形势:① 不利的客观条件: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②有利的主观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4)作者志趣(无意功名、淡泊名利):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5)、临危受命(创业艰难、患难与共的经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6)、先后汉兴衰原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

以倾颓也

(7)出师目标(“大事”、政治愿望):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8)三顾茅庐(追随先帝驱驰原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

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9)表达感情: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5、课内阅读(课文略):

①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任意答出其中两个,意思对即可)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1)六出:六出祁山

(2)七擒:七擒孟获

(3)东和:东和孙吴(4)北拒:北拒曹魏(5)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6)排八阵:摆设八阵图

②、回忆全文内容,从诸葛亮对刘禅“宜开张圣听”、“不宜偏私”、“宜自谋”、“不宜妄自菲薄”、“亲贤臣,远小人”的谆谆教导中,你悟出哪些做人的道理?虚心听取别人意见,不自明确:虚心听取别人意见,不自私,要自信、自立、自强,要审慎交友。 ③、本文虽为“出师表”,但很少谈出师,而是用大量篇幅规劝后主修明政治,可谓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请以“报答”、“启发”为首词写一组不少于七言的对偶句,表达出诸葛亮情辞恳切,肝胆照人的思想感情。

明确: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句句忠言; 启发后主奋发图强,声声顺耳。

④、结合本文及《三国演义》,你认为诸葛亮千百年来一直备受人们称颂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围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回答即可。

⑤、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三条建议?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条,结合《出师表》和自己的生活谈谈你的体会。

明确:广开言路;严明法纪,赏罚分明,内外一致亲贤远佞。 选择从能广泛听取意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角度;选择从各党派,团体到个人应有一个统一平等的标准,不应有特权角度;选择从人际交往中,选择君子,远离小人角度。

⑥、你觉得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这条“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意义?

答案要点:无论是国家干部的选拔,还是公司人员的任用,只有知人善任,任人唯贤,才能使国家强盛,公司持续发展。“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重要的意义 ⑦、诸葛亮提出的三个建议,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借鉴意义?

答案要点:目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已加入WTO,更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依法治国(严明赏罚),领导干部要善于听取群众意见(广开言路),激励先进,惩治腐败,使我们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6、课外阅读:

诸葛亮受遗诏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必能安国:使……安。 若嗣子可辅:继承。 事之如父:侍奉。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我一定尽一个辅臣应尽的力量,忠贞不贰,一直到死!

(3)、请用一个历来被人们用来称赞诸葛亮的成语,来评价诸葛亮这个人物的高风亮节。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出师表教案

出师表教案

出师表教案

出师表教案

《出师表》教案

《出师表》教案

出师表教案

出师表教案[1]

古代汉语出师表教案

《出师表》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出师表教案.doc》
出师表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