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教学设计

2020-03-02 03:27:3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黄鹤楼》教学设计

执教人:吉大附中 高 路 教学目标:

读悟结合,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中所体现的物是人非、人生失意、归思难禁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2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首唐代的七言律诗——崔颢的《黄鹤楼》。

二、读诗:1.自由朗读;2.学生代表朗读。

三、理解诗意:

1.结合注释理解诗歌。 2.质疑答疑。

四、赏析诗歌:

1.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名楼黄鹤楼的诗吗?从何处可见?

(引导学生关注“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一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乡之愁。)

2.“思乡之愁”积聚在内心是一种怎样的具体感受? (孤独、惆怅、失落„„)

3.你在诗中何处感受到崔颢思乡的孤独、忧愁?结合具体字词赏析。 (重点体会两个“去”、两个“空”字中蕴含的情感,指导学生赏析诗歌) 4.试着删去颈联,重新组合,这样似乎表达情感更集中、更直接。那么,颈联是否还有写作的必要?

(作者在颈联中描写了清晰可见的汉阳、鹦鹉洲的景象,与渺远的故乡汴州形成对比,表达思乡之情;用景观之美反衬思乡之愁;汉阳、鹦鹉洲的一草一木引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起承转合”的特点;“萋萋”“鹦鹉洲”用典)

5.崔颢19岁左右就中了进士,他才思敏捷,善于写诗。本以为是前程锦绣,但实际上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极为失意。有人说,这首《黄鹤楼》还有更丰富的情感。再读诗歌,你觉得此刻崔颢的忧愁仅仅是乡愁吗?

(还有人生失意之愁,作者似有一种被时空抛弃的感觉。) 6.律诗在篇式、句式上有一定的规格,要求颔联、颈联对仗,字字皆有定声。《黄鹤楼》并不完全符合,却被赞誉为“唐人七律第一”,传说李白在看过此诗后曾有搁笔的经历。这首诗有着怎样的魅力呢?

(引用传说典故、视线推移、虚实结合、对比反衬、意蕴深厚等特点) 7.背诵诗歌。

五、结语:

今天,我们诵读着崔颢的《黄鹤楼》,希望有一天你站在黄鹤楼上,能有一种巨大的历史感和深厚的情感将你包围。能够拥有这种感悟和体验,就是诗词真正的作用!

《黄鹤楼》教学设计

黄鹤楼教学设计

《黄鹤楼》教学设计

黄鹤楼教学设计

黄鹤楼教学设计

黄鹤楼教学设计 2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黄鹤楼》教学设计.doc》
《黄鹤楼》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