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21阜阳市水利工作汇报

2020-03-02 22:23:4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阜阳市水利工作情况汇报

阜阳市水务局 2009年4月21日

阜阳市地处安徽省西北部、淮北平原的南端,辖界首市和太和、临泉、阜南、颍上四县及颍州、颍东、颍泉三区。全市土地总面积9775km,人口985万,其中农业人口850万,耕地面积861.9万亩,阜阳市地处中纬度地带、南北气候过渡带和海陆过渡带的孕灾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复杂,天气变化剧烈,年平均降水量在956.9~836.8mm之间,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流域地形复杂,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境内河流水系较多,主要有黑茨河、茨淮新河、沙颍河、泉河、润河、洪汝河、谷河、西淝河,直入淮河的湖泊有焦岗湖、戴家湖等。沿淮河有蒙洼、南润段、邱家湖、塘垛湖等行蓄洪区,总库容15.2亿立方米。

近年来,我市广大干群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认真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积极探索发展水利经济、治水兴市的新路子。努力发展壮大水利基础产业,不断深化大局意识、服务意识,突出科学治水、除害兴利的职能作用,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

2点搞好防洪保安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工程,努力解决缺水地区的安全饮水困难,狠抓以抗旱保收为重点的农田水利综合治理。截至2008年底,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44万亩,旱涝保收农田341万亩,节水灌溉面积116万亩,建设涵闸431座,机电站1902处,机井3.98万眼,修建堤防1437公里,在抗拒自然灾害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一、洼地治理工作

(一)分布及成因

我市洼地分布范围广、面积大,涉及人口较多。据统计,全市洼地面积3360平方公里,耕地328万亩,涉及人口412万(其中农业人口360万,非农业人口52万),分别占全市国土面积34.4%、耕地38.5%、人口43.1%。长期以来,由于气象、地理等原因,这些区域平均3—4年就发生一次涝灾。2007年洼地受灾面积322万亩,其中绝收面积126万亩,受灾人口258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4.2亿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8.4亿元。洼地分布区域是我市洪涝灾害最为频繁、治理难度最大的地区,也是贫困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涝灾已成为制约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我市洼地分布在全市8个县市区145个乡镇,如焦岗湖洼地、戴家湖洼地、蒙河洼地、茨谷河洼地、八里河洼地、西淝河洼地、洪汝河洼地、谷河洼地、润河洼地、汾泉河洼

2 地、沙颍河洼地等。由于每片洼地各有特殊性,其涝灾原因也各不相同。除超标准降水等自然因素外,还有其它几种原因:一是部分洼地缺乏统一规划,流域之间缺少控制工程,客水串流严重。如颍东三湾洼地,颍上焦岗湖、五里湖洼地等。二是流域内缺乏高排截岗沟,高地来水进入洼地,加重洼地灾情。如颍上焦岗湖、八里河洼地等。三是人水争地,过量耕种低洼地、圈圩保田等导致洼地调蓄库容减少,内涝水位抬高,增加了高岗地受淹几率,减少了洼地自排几率,扩大或加重了灾情。如颍东乌江、济河洼地等。四是骨干河道排涝标准低,汛期外水顶托、倒灌。由于洼地沿外河无堤防或圩堤标准偏低,河道水位较高时,漫及内河及沿河滩地,致使沿河洼地频繁受淹。如西淝河洼地等。五是现有排涝站偏少,设施老化,排涝标准较低,不能满足抽排需要,致使内水不能及时外排,增加了受淹面积。如颍上五里湖洼地、班草湖洼地等。六是排水系统不完善,大沟堵坝较多,中小沟不连贯,面上排水工程不配套,致使面上涝水不能及时排入大中沟,造成农田积水受淹。七是由于经济基础薄弱,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地方配套资金有限,治理标准偏低,每遇较大降雨,便积涝成灾。八是部分地方存在重建轻管现象,已建工程缺乏统一管理和合理调度。九是部分地方规划不够协调,制约了洼地综合治理。如种植结构调整、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分等都存在相关问题。

3

(二)洼地治理基本思路及主要措施

根据国家治淮工作总体安排,2008年基本完成治淮骨干工程建设任务,下一步治淮重点将逐步转向平原洼地综合治理、行蓄洪区调整改造、一般堤防加固等新三项工程。根据《安徽省淮河流域洼地治理规划指导意见》,结合阜阳实际情况,我市洼地治理基本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采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努力变对抗性为适应性,逐步改变洼地易涝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在工程措施上,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划清流域界线。充分利用现有排灌系统,做到既能排,又能灌。在流域分界处兴建必要的控制工程,防止汛期客水串流;二是合理开挖截岗沟。做到高水高排,低水低排,防止高水进入洼地;三是科学调整现有圩堤。该废除的废除,必须保留的或者需要兴建的,沿河修建堤防、涵闸和排涝设施,做到既能自排、抽排,又能防止外水倒灌。四是开挖疏浚沿河沟塘。扩大蓄水面积,增加沟、河、塘调蓄库容。对易涝洼地,实行沟塘整治,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水产养殖或耐水植物种植;五是完善排涝系统。配套兴建沟河桥梁及排灌设施,以及沟河拦蓄设施,有效发挥排灌综合效益;六是建设工程管理设施。大、中型工程设施由当地政府安排重点管理,其它建筑物工程及面上控制工程,在地方政府指导下由受益单位或群

4 众管理。

在非工程措施上,根据常年内涝情况,合理界定滞水区、耐水作物区、一般农田区范围,分区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在滞水区发展养殖业和蓄水灌溉;在耐水作物区改变种植习惯,发展耐水作物;在一般农田区提高旱涝保收能力,种植高效农作物。

(三)洼地治理工作进展情况

洼地治理项目是国家在基本完成治淮骨干工程之后,新增加的三项工程之一,对于改善我市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二届九次会议对洼地治理工作进行了研究,市政府将洼地治理列入“6611”工程,多次召开会议进行部署并安排市水务局成立项目前期工作小组,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市政府今年年初将洼地治理项目确定为全市农村重点工作之一,明确了责任单位、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定期召开会议,督促协调有关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对洼地治理工作高度关注,2008年5月进行了专题调研,并专门听取和审议平原洼地治理工作情况报告。

市政府在广泛征求农业、林业、畜牧、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安排市水务局及时开展洼地治理规划工作,于2006年6月编制完成并上报了《阜阳市平原洼地综合治理规划报告》。2007年大水后,根据省水利厅意见,又

5 组织对规划报告进行了修编。经过努力争取,规划中的水利项目已纳入省水利厅编制的《安徽省淮河流域排涝规划》并报经省政府批准。其中我市项目投资约19亿元,治理标准为除涝5年一遇,防洪10—20年一遇。目前规划项目进度情况,一是外资项目和应急项目前期工作正积极推进。我市洼地治理规划中的焦岗湖、八里河和西淝河下游洼地,现已列入“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外资项目”,投资约2.1亿元。该项目可研报告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同时,我省2008年启动的投资10亿元的洼地治理应急项目,我市洪河洼地已列入其中,投资约1亿元,该项目可研报告已通过水规总院审查。市政府有关部门正在积极与国家和省相关部门衔接,配合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力争今年洼地治理外资项目和应急项目得到批复按计划实施。二是先期实施了部分支流洼地治理。我市2001年争取投资600万元,2003年争取投资1800万元,已实施完成了颍东区三湾洼地、颍上县花水涧洼地、临泉县洪河洼地和太和县烂柴、聂家湖等部分支流洼地治理。三是结合治淮重点工程兴建了一批排涝设施。为解决洼地涝水出路,近几年结合汾泉河治理、洪汝河治理、沙颍河治理等治淮骨干工程建设,在沿河洼地兴建了一批排涝泵站。如结合沙颍河治理工程,兴建了颍上县班草湖、五里井、新渡口、姚沟和颍东区汤沟、十八里等排涝泵站。这些排涝泵站既可解决洼地涝水出路,减轻涝灾损失,

6 也为今后洼地面上治理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平原洼地治理既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任务,也是一项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工程。市政府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我市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立足市情,突出重点,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尽快完成洼地治理任务,使全市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抗灾能力明显提高,进一步推进阜阳跨越式发展。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大洼地治理重大意义的宣传力度,全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切实把洼地治理工作摆上重要位臵来抓。市政府将成立平原洼地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洼地治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和重要问题。各县市区也将成立相应组织,为洼地治理提供工作保障。层层建立和落实洼地治理工作责任制,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把各项工作抓好抓实。

2、切实抓好项目工作。市政府将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一是积极配合淮委、省水利厅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及时提供有关资料,同时加大跑省进厅、跑部进京的力度,力争我市规划的洼地治理项目尽量尽快地

7 列入国家和省淮河及其支流洼地治理项目。二是督促有关县市区政府,特别是已初步列入外资项目和应急治理范围的颍上县、颍东区、阜南县和临泉县积极准备配套资金,以便工程及早实施。三是积极协调各地各有关部门,加强非工程措施,提高洼地治理综合效益。

3、切实加大资金投入。一是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加大投资比例,减少地方配套压力;二是加大市县财政对洼地治理投入力度;三是整合各种涉农资金,重点用于洼地治理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探索和采取招商引资的办法筹措建设资金;五是组织指导基层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逐步解决部分小型水利设施建设资金;六是深化中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拍卖、租赁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筹集建设资金。

4、切实加强部门协作。市政府将明确各有关部门在洼地治理工作中的职责任务,加强部门相互协调配合。水务部门在会同发展改革和财政部门做好项目工作的同时,帮助制定完善县、乡、村小型农田水利规划。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做好工程建设土地征用工作。农业、林业、畜牧、渔业等有关部门根据洼地治理规划和分区治理原则,引导和帮助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发挥洼地治理效益。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形成合力,扎实做好洼地治理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

5、切实加强工程管理。坚持建管并重,切实加强现有水利工程管理,加快对已建大中型泵站、涵闸更新改造步伐,进一步落实管理人员和管护措施,使工程充分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治淮工作

(一)治淮工程进展情况

2003年淮河大水以后,国务院决定加快实施19项治淮骨干工程,要求2007年底要基本完成,其中涉及我市有7项,工程投资约39.7亿元。同时2003年和2007年大水后,上级又安排灾后重建项目15项,投资5.5亿元。全市累计总投资达45亿元。市委、市政府对治淮工作高度重视,把治淮作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性工程来抓,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治淮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政府也建立健全了治淮工作责任制,认真抓好征地拆迁,积极协调工程建设中的有关问题,市直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全力推进治淮建设,全市上下,真抓实干,强力推进。

截止到目前,我市7项治淮骨干程中,临淮岗工程、汾泉河治理、洪汝河治理、湖洼地及支流治等4项工程已通过竣工验收,淮北大堤加固、沙颍河治理、行蓄洪区安全建设等3项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正抓紧扫尾。累计完成投资38.1亿元,占总投资39.7亿元的96%,按时完成了国务院确定的基本完成治淮骨干工程的目标任务。2003年灾后重建11

9 个单项工程已竣工验收,完成投资4亿元;2007年灾后重建4个单项工程已全部开工,完成投资0.82亿元。全市已累计完成治淮投资43.5亿元,占总投资45亿元的96%。

(二)治淮成效及存在问题

2003年以来已建成的治淮骨干工程在2003年、2005年、2007年洪水中发挥了极大的防洪减灾效益,淮河防洪工程体系经受住了大洪水的严峻考验,为保障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巨大作用。特别是已完成的汾泉河治理、洪汝河治理、淮河干流整治、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和正在实施的淮北大堤加固、沙颍河治理等工程,大大提高了防洪标准,扩大了行洪通道,分泄淮干洪水,增强堤防防洪能力;2003年实施移民建房,使行蓄洪区和淮河干流滩地低洼地人口得到了妥善居住安臵,减少了人口转移和财产损失,为科学调度、战胜洪水提供重要的工程保证。2007年成功战胜淮河1954年以来流域性大洪水,全市在人员转移过程中无一人伤亡,淮河干流和重要支流沙颍河、洪汝河、汾泉河等堤防无一处决口。王家坝最高洪峰水位29.59米,高于2003年最高水位29.42米0.17米,但与2003年洪水相比,实现了“五个明显减少”:堤防险情减少四分之三,受灾面积减少了五分之二,已运用的行蓄洪区转移人数减少了三分之一,上堤抢险干群减少了四分之三,直接经济损失减少二分之一。据有关部门统计因

10 洪涝灾害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1991年是54.1亿元,2003年是50.7亿元,而2007年仅有25.3亿元。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加快治淮进程的战略决策是无比英明和非常正确的,深受沿淮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拥护。

但2007年淮河洪涝灾害也再一次告诫我们:淮河不安,阜阳难安;淮河不根治,阜阳无宁日。淮河的洪涝灾害一直是我市的心腹之患。由于投入不足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市防洪除涝工程体系尚不完善,抗灾能力仍不强,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对水利提出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也是今后治淮工作必须正视且急需解决的问题。淮河流域低洼地除涝标准低,因洪致涝和低洼地人口安居问题十分突出;淮河支流一般堤防标准低,尚未达标,部分支流防洪标准达不到20年一遇,有的河道防洪标准尚不及10年一遇,除涝标准不足3年一遇;非工程措施不能适应防洪减灾的需要,洪水预报、防洪调度、行蓄洪区管理等都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下一步治淮工作思路

反思2003年、2007年大水暴露出来的问题,今后我市治淮工程建设,必须进一步调整思路,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争取把解决沿淮低洼地长期因洪致涝的问题和人民安居乐业摆到突出位臵,最大限度减少中小洪水带来的损失。

11 一是全面完成治淮骨干工程建设。沙颍河近期治理工程全面完成征迁扫尾,加快堤防工程尾工和建筑物主体工程施工进度,开工实施截渗、灌浆、交通工程,年底前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并做好验收准备工作。行蓄洪区安全建设尽快完成蒙洼2004年设计变更批复的项目内容。年底前竣工验收。配合省治淮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完成淮北大堤扫尾工作。

二是积极争取尽快实施淮河洼地治理工程。随着治淮骨干工程的逐步完成,防洪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升,但由于我市地处淮河中游,上游比降大,下游平缓,汛期各主要河道及其主要支流遇中小洪水,水位即高出洼地地面,而且持续时间较长,一般长达2~3个月,有的长达5个多月。因地势低洼,内水无法外排,常形成“关门淹”。部分洼地虽筑有圩堤,但圩堤标准和抽排能力都很低,小水淹地,大水淹房,灾情十分严重,低洼地已成为阜阳市各流域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因此需要重点治理一批洼地,兴建一批骨干排涝涵站。洼地治理要综合考虑人与水的关系,平原除涝,在继续加强排水系统能力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湖泊洼地的调蓄作用,要控制湖泊洼地的开垦滥用。一方面要让道于水,增加调蓄能力,改善水环境;另一方面要兼顾人口问题,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一要加大对沿淮、沿颍等洼地治理的投资力度,二要树立科学治水观,认真研究洼地治理思路,制定合理规划,宜耕则耕,宜养则养,宜牧则牧,退耕还湖为

12 洪水留出路,三要通过立法禁止在低洼地进行新的住宅建设,逐步减少洼地居住人口。积极争取上级早日立项,尽快安排投资实施洼地治理工程项目。

三是在继续完善和加强防洪工程措施的基础上加强防洪非工程措施的建设,提高防洪减灾的综合能力。鉴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乡界限逐步消失,防洪减灾要以城市为中心,调整防洪工程体系,考虑城市集群化的对策和防洪工程与城市建设的结合。积极向各级政府建议在城市建设,必须加强排水能力,增加市区蓄水能力,考虑市区建筑物适应地面暂短淹没的问题,要建设不怕淹的城市。要把防洪减灾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

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一)取得成效及存在问题

在历届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人民坚持不懈地开展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从除害入手,逐步走向洪、涝、旱、渍综合治理。建国以来我市兴建了大批农田水利工程,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近年来,我市不断探索加强农田基本建设的新举措,农田基本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初步建立起了防洪除涝、农业灌溉等工程体系框架,发挥了显著的抗灾减灾效益。水利条件的改善,抗灾能力的提高,促进了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我

13 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农村水利基础薄弱。长期以来,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行的是以农民投工投劳为主、地方财政适当补助为辅的投入形式。按照市政府制定的农田水利发展目标,我市每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至少需要国家投入1.7亿元,而现在各级财政投入不足1000万元,这对点多面广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来讲是捉襟见肘。当前,我市农田水利发展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总体上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农业排灌设施基础薄弱,农业生产后劲不足,尚未摆脱靠天收的局面。小型水利工程不配套,工程老化失修,带病运行。我市小型排灌工程大部分兴建于20世纪60、70年代,远远超过了使用年限,毁坏严重。

2、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出现滑坡。农村税费改革以来,随着农村 “两工”的取消,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缺口不断扩大。据资料显示,2005年度我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工与“两工”取消的前一年相比减少2100 万个,折合资金约2亿元。其次,新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保障机制还没有形成,村民“一事一议”,每人每年不超过15元的出资限额无法弥补原来的“两工”所发挥的效能。第三, “一事一议”政策实际操作起来有一定困难,缺乏约束力。我市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常年外出打工,对水利兴修筹劳筹工有一定影响,群

14 众出工、出资不到位,影响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正常开展。第四,一些基层干部怕触减负这条“高压线”,在抓农田水利建设上缺乏主动性和有效组织,工作力度不大。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出台了《关于用好“一事一议”政策,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意见》,力争我市农田水利建设有较大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滞后。农田水利工程数量多、位臵偏,具有较强的公用性、公益性和使用上的季节性等特点。我市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灌溉属于补充式灌溉,灌溉设施半年用、半年闲,防洪除涝设施有的一年只用几天,有的几年才用一次。风调雨顺时,作物不需要灌溉,旱的时候,农民等天下雨。所有这些导致小型水利工程建、管、用三位脱节,管理、维护主体缺位,加之不少地方存在重建轻管、重大轻小、重枢纽轻配套的思想,造成小型水利成为“弃儿”,形成“国家管不到、集体管不好、农民管不了”的不良局面。同时,长期以来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维护费用渠道不畅,水费收缴困难,加剧了小型水利工程老化、毁坏的程度, 部分小型水利工程老化失修严重,亟待维修加固。

4、基层水利服务人员短缺,人才匮乏。多年来,乡镇水利站承担了基层的抗旱防汛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为农村水利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乡镇机构改革中,水利站撤销,涉农站所成立农业综合服务站,归属农业

15 主管部门管理,基层水利人员流失严重,原水利站工作人员大部分被分流下岗,能够上岗的水利员也主要从事乡镇其它工作,使原来承担的基层水利专管职能相对弱化,无充足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量大面广事繁的面上工程管理,一些地方水利工程基本处于无人管理状态,直接影响农村水利建设、管理和防汛抗旱工作。

(二)几点建议

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和阜阳的实际,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水利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保障农村群众饮水安全,维护群众的健康生命为第一要务,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坚持不懈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逐步实现渠通河畅、排灌自如,水清岸绿、饮水安全,建立健全民主管理、良性运行的体制和机制的目标,为推进粮食主功能区建设夯实基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支撑和保障。“十一五”期间重点是整治中小河道,确保防洪安全;完善灌排配套,确保粮食安全;发展村镇供水,确保农村饮水安全。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农田水利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全力支持。要全面落实中央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逐步建立稳定的农田水利投入

16 的长效机制。要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土地开发、扶贫资金和以工代赈项目等用于水利建设的资金,按照水利总体规划,统筹安排、打捆使用,最大限度的发挥投资效益。要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结合将要进行的乡镇机构改革,建立以流域为单元的基层水利队伍。同时,要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抢抓中央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支持中部崛起,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行蓄洪区安全建设等各项机遇,尽量争取国家对农村水利的投入。

2、科学规划,逐步实施。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抓紧编制和完善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整体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根据农业和农村发展对水利建设的要求,本着超前规划、分步实施的精神,做好农村水利总体规划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等专业规划。各种规划要把农村和农民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摆在优先位臵上考虑;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注意资源的节约、配臵和保护;同时还要与流域规划、各专业规划、区域经济规划、农业综合规划相匹配,充分体现现实性、科学性和先进性,避免重复建设,克服工程布局不合理、配套不完善、资金投向撒胡椒面,建设中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面,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切实加强基层水利推广体系建设。基层水利站担负

17 着小型农田水利规划、建设和工程运行管理、维护,以及防汛抗旱等任务,在农村水利建设中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近年来,由于缺乏基层水利机构和人员,导致许多小型水利工程毁坏严重,特别在汛期,工程不能正常运行,人为加重了灾情的发生。按照“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皖政[2007]69号)要求,建议恢复乡镇水利管理站或以流域为单元建立水利中心管理站。

4、积极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根据我市小型水利工程的现状,结合阜阳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省水利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采取股份合作、拍卖、租赁、承包等方式明晰工程所有权,放开工程使用权,搞活工程经营权,充分发挥小型水利工程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在农村供水和灌溉排水工程管理上,积极推行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让农民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改革,使农民用水户协会逐步成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主体,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农民自己的民主管理,调动农民管理维护工程的积极性,实现农户、水管单位和政府“三赢”目标。

5、将大中沟的治理列入各级财政投资计划。近年来,各级高度重视水利建设,投巨资用于大江大河的治理。目前,

18 防洪骨干工程初具规模,防洪能力大大提高。以农业综合开发为主线的面上农田治理列入国家投资范围,面上的灌溉、排涝工程逐步提高。大中沟担负着排涝、灌溉重要作用。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两工”后,大中沟的疏浚处于停滞状态。目前,大中沟的治理处于国家不投资、地方治不起的真空状态。今年的冬春大旱中,由于大中沟淤积严重,节节不通,中小河流的地表水无法输送到田间地头。若遇暴雨,问题更加突出。因此,建议各级政府调整支出结构,特别是市、县财政,加大投入力度,将大中沟的治理列入各级财政投资计划。

水利工作汇报

水利工作汇报

水利工作汇报

水利工作汇报

水利工作汇报

阜阳市中医医院点建设工作汇报

阜阳市中小企业贷款工作汇报材料

水利重点工作汇报

县水利工作汇报

水利兴修工作汇报

《090421阜阳市水利工作汇报.doc》
090421阜阳市水利工作汇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