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

2020-03-02 04:41:4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诚信为本德知双修———关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价值分析

锋(扬州大学政法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摘 要:诚信在中国传统道德理论和实践中具有本体的价值。由于传统道德教育的缺失、市场经济中的趋利现象和道德个体自由主义的负面影响,全社会的诚信受到冲击,所以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现代大学生适应全球化时代的道德要求。诚信教育可以培养和健全大学生的理想人格,建立正确的交友观念,端正学习态度,最终实现德知双修,报效国家。关键词:道德教育;诚信教育;德知双修

一、传统诚信的本体价值

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规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美德之一。诚、信互训。《说文》云:“诚,信也”,“信,诚也”。

在中国历史上诚信一经提出就被赋予了道德本体价值的含义,即诚信具有道德价值的根源性意义。历史上第一个将“诚”提高到哲学本体高度的思想家是子思。《中庸》云:“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可见,“诚”是理性的至善,是圣道。“诚”是天之道,是成人的基质,达“诚”、学“诚”是成人之道。“诚”是宇宙的本体,也是人类的本性。这样,“诚”在中国历史上既具有至上的本体意义,又具有可操作性的现实意义,成为人们品格修养所追求的至高境界。

重视诚信研修的思想家代有其人。荀子云:“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荀子·不苟》)韩非从法治的角度注重诚之教,列举数例以论证“巧诈不如拙诚”的观念。宋代理学奠基者周敦颐则提出“以诚为本”的道德本体论思想。他把“诚”擢升为“万物资始”和“至善”之源的绝对地位(《通书·诚上》)。明末黄宗羲在《宋元学案》中评述道:“周子之学,以诚为本,从寂然不动处握诚之本。”诚的思想研究发展到明末,理学集大成者王夫之更将“诚”抬高到无以复加的高度。他说:“说到一个诚字,是极顶字,更无一字可以代释,更无一语可以反形,尽天下之善而皆有之谓也,通吾身心意知而无不一于善之谓也。”(《读四书大全说》卷九)“诚”成为至善的根源和品质。总之,在中国历史上的道德教化思想背景中,“诚”便从一般的道德修养德目变成了一个道德哲学的至高本体。

诚、信互训。诚与信在理解的向度上具有不同特点。所谓“忠诚发乎心,信效著乎外。”诚以实,信以功;诚为体,信为用。诚是向内、向善的内心追求,是个人品格和境界的内在价值评价,古有“诚者自成也”的说法。信是向外、向真的外在追求,是个人诚实的品格接受考验的外在价值认定,故孔子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论语·为政》),“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等思想。虽然如此,诚和信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要求人们言行一致、遵守诺言、真实不妄等,这也是人类道德要求的根本特征。

三、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代价值

社会经济的运行方式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基于经济活动之上的社会观念。社会观念的流行性和思潮性特征使观念的渗透遍及社会的方方面面。社会生活中的诚信危机一样浸染了以理念建构为特征的象牙之塔———大学殿堂。大学生本是天之骄子,但是由于社会环境和观念的影响以及个体品性的差异,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确也有待加强。大学生失信现象越来越多,如在学习上逃课混学分,抄袭作业,考试、考查作弊;在社会交往中不信守诺言,编织谎言欺骗同学、欺骗老师;更有甚者,在应聘谋求工作时,也敢制作假的学历、社会工作经历和各种各类的证书;借贷不还也时有发生等。这就使得现在大学生的德知品行遭受到社会的某种怀疑。如何才能使现代大学生符合他们所应有的知识背景、道德情操、学术素养、专业技能呢?我们认为,大学教育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1 诚信是全球化时代和网络社会的道德要求和交往准则。当代大学生注重诚信教育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全球化时代和网络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全球化首先表现为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这是以诚实信用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依托法治而实现。在法的意义上,市场经济是以契约形式出现的信用经济。企业或个人首先要处理和协调好信用关系,在经济生活中诚实而信用。在一定意义上,经济伦理的诚实信用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转的主要条件,诚实信用的伦理原则还可以提高社会经济贸易运行的质量。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指出,在西方资本主义起源时,诚信是资本主义伦理中“最重要的思想原则”。诚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西方资本主义的伦理精神。由于文化传统的不同和知识、经济的趋向性差异,中国传统的诚信完全是个人品格的体现,是君子或小人的道德价值评价标准。而西方的诚信则是功利性的个人或社会经济利益的道德价值评价。所以中国传统的诚信是内在性、精神性和境界性的,而西方的诚信则是具体可操作性的、现实性的和工具性的。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运行规则,使我们中国的经济运行、社会生活方式在求同存异的原则之下也出现了诚信伦理的利益性、工具性特征。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结果和经济运行趋利性的必然体现。为了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就必须在防止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的工具性异化特性的同时,使诚信成为建立在人性修养境界之下的具体化应用,以实现市场经济在经济伦理指导和规范下的正常运转。当代大学生必须认清诚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普适性意义。

2 诚信是为人之本,加强传统诚信道德教育,可以健全大学生的理想人格。《孟子》有言:“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诚的理想人格是孟子人性修养论的必然推论。孟子以人性善为思想核心,阐论各种社会人生的哲学思考。在修养论上,孟子认为人性有善端,但要真正实现“人皆可以为尧舜”、“万物与我为一”的理想人格和道德境界,就要落实“思诚”。在哲学认识论上,孟子将人生的境界和修养演变成尽心、知性、知天的认识自然、认识人生、认识宇宙的路线,这也就是要在理性的路向上落实“思诚”。总之,诚实信用的内修外益,就是要使诚置植于内心,使信用实施于外界,实现内在精神境界与外在具体实践的统一。这样的人至少在品格上是顶天立地的,具有大丈夫的浩然之气。1999年春,一个诚信的真实事件震撼着整个中华大地:清华大学南通如东籍大学生欧阳可青以清华大学的名誉为担保向社会上的好心人借款,为他病危的母亲治病。这是诚信的现实应用,是清华学子人格意义的诚信外现,也是清华大学这样一个实体的个性品格的外现。现在国家鼓励金融机构在高校实行对特困学生的助学贷款。这是国家将贷款的信用押在大学生的个体人及品格人的诚信基础之上,国家对特困学生助学贷款的风险是大学生的整体诚信度。从实施的情况来看,贷款助学实现了预期效果,但以大学生的品格为抵押的还贷却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有诚信的问题,也有其他现实困难等。如何使特困助学贷款的风险减少到最小,这就要看大学生的诚信度,要看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效果。不能让个别人的失信破坏了整个大学生群体的诚信品格。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纳凉。先期助学贷款的诚信和实施结果直接影响到以后10年、20年以及更长时间的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影响到贷款工作的延续性、可行性。现在加强在校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不只具有眼下还贷的功利性意义,而且具有长远的公德性意义。上海“立信”学校的创始人潘序伦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了“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的校训。这一思想当今仍有其现实意义。所以,我们希望现代的大学生能继承中国历史上的道德文化和人生哲学精神的传统,健全自己的诚信品格,提高自己也是提高整个大学生群体的诚信度,珍惜国家给予的贷款机会,维护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正常实行。

3 诚信交友可以营造高尚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诚信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主要体现在交友方面。朋友之间以信为本,以诚相待。信友在人生生存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资源。《诗经》有言:“嘤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声?”动物尚且如此,人何以堪?所以历史上很早就有思想家将“友”作为五伦之一。五伦即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父子有亲,君臣有义,朋友有信,朋友之间最重要的就是诚信。寻求和建立诚信的朋友关系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个人陷于困厄之中时,诚信之友必然会铁肩担道义,伸出援助之手。诚信之友还会直接影响到个人的兴趣、爱好、行为举止等,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颜之推诠释为:“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诚信而率真的朋友对个人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孔子要人们将自己所交之友作相对区分。他说:“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这是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性的交友之道。如此看来,加强诚信教育,引导大学生交友,帮助他们建立信友关系必然会对大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兴趣的形成、业余活动的参与等都大有裨益。相反,如果学生交往的是酒肉朋友,那么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建议大学生一方面要接受诚信教育,另一方面要加强诚信的自身修养。以己之诚,换友之信;得友之诚,予友之信。诚信在现实的生活中就是这样连环相套,形成互惠互利的正相关联结。所以诚信之友相逢就必然是快乐的事,正如《论语》所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当然,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要求他们以诚待人、以信待友时,也要提醒我们的同学要正视社会的现实状况,要机智,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能让坏人利用了大学生的天真诚信。

4 诚信地对待自己的学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孔子认为,这是智者对待学习的态度。我们认为,当代大学生更应诚信地对待自己所学的知识。在知识更新日新日异的今天,不能不懂装懂,否则贻害无穷:既害了自己———破坏了自己和大学生的信誉,又伤害了社会和他人。

当代大学生要使自己德知双修,实现学识和品德有信于社会,就必须真诚地对待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各门功课,谦虚地听取老师的讲授,认真地对待每一次作业、考试和考查等。在学校取得真才实学,内修知识增进、品德修养之诚,而外扬学识博精、品德至尚之信,使自己的学识和道德修养真正符合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取信于社会、国家和人民,不负历史和时代的厚望。同时,学校还可以建立一套健全的诚信考核制度,并将考核的结果存入学生的个人档案,让其终身受益。

总之,诚信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大学生人格培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在现时代,加强大学生诚信观念的教育于大学生个人、国家、社会等,有百利而无一害,也有益于“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实施。

诚信

诚信

诚信

诚信

诚信

诚信

诚信

《诚信》

诚信

诚信

《诚信.doc》
诚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