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如何做到有效探究

2020-03-03 04:53:5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初中化学教学如何做到有效探究

化学是一门与科学技术、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的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基于初中化学课程要求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使初中生发展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公民。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针对初中化学开展有效教学意义深远。以下针对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谈谈有关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看法。

针对初中化学展开有效教学是很多化学教师一直在追求的最高教学境界。因此要顺利开展有效教学,需要从三个层面进行组织与实施。

一、优化教学设计是保障有效教学的顺利实施;

二、优化教学方法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

三、做好课后反思及课题研究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证。

一、优化教学设计是保障有效教学的顺利实施

兵法云:谋定而后动。翰愈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备课是课堂教学设计重要环节,它能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即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与关键。备课至少要三次,一是集体备课(突出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二是学习者特征分析(突出因材施教),三是备教师个人(突出自身的教学风格)。这三部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1.集体备课,集思广益

集体备课是保证有效教学的关键,因为能够更好地剖析课标与吃透教材,实现智慧的碰撞和资源的共享,激发群体意识,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把握好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优化的教学策略等,是教师协作探究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是发挥教师集体团队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的最有效的备课形式。如:在备《空气》这一节内容时,对物质的分类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定义同学们都能够理解[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可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如:氧气、氮气;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如:空气], 再通过举例说明: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如氧气、氮气。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组成混合物的各物质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各自的性质。如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就各自保持了自己的性质。怎样让学生理解组成混合物的各物质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各自的性质呢?在集体备课时有一老师提出:增加一个演示《白糖与铁屑的混合》的实验,将白糖与铁屑混合后,再将磁铁放在混合物的上方,学生可观察到磁铁将铁屑吸引了,通过这个实验学生更加能理解组成混合物的各物质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着各自的性质。 2.学习者特征分析,因材施教

俗话说:“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因此针对教师的个体差异与所任教班级学生学习特点不同,仅依靠集体备课的教学设计仍然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率,甚至出现教学的低效与无效,为此我们应该在备课时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备好学生。备学生主要是针对两个层面: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与现有学习障碍两个方面。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每个老师一般要教二到三个班级的课,甚至更多班级,有时会出现一个班级成绩遥遥领先而另一个班级却远远地落在后面,有的老师可能会说:同样的教学设计,同样的教学手段,同一位老师教,成绩不好我也无能为力”。其实该老师就是没有注意到不同班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有的老师则会认真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然后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等情况,在对不同班级的授课采取同课异构的教学方法,注重过程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教育教学的良性循环。如:在上学期我上两个班(1班与2班)中,1班的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而且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因此在课堂检测时总是有的放矢地安排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提供给学生强化训练(要求尽可能做到一题多解),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创新能力。而2班的学生基础薄弱,因此在授课当中必须把基础知识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丰富内涵,然后再进行解题能力的训练,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实现我们所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到中考学期结束时两个班已经不相上下。

总之,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就必须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接受水平来确定教学策略,考虑到全体学生的有效学习,保证学生学习的高效。 3.扬长避短,培养当代学者风范

教师自身就是一种最好的课程资源, 在备课中备出自己的独特见解,独特风格,备出真正“自我”。基于教师本身的人生阅历与教研资历不同,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们对教材的加工与处理也不尽相同,所采取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资源也各各不同。诚然每一位化学教师要具有科学探究与开拓创新的意识,必须广泛收集资料,博览群书,博闻强记,博学多才,并在实践中研读课标,通读教材,活用教参,网络教研,与时俱进,具有当代学者风范,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如:在学习“爱护水资源”一节时,学生爱护水资源的情感较缺乏,在上课时为了增加学生的爱护水资源的意识,我引出了令人深思的话语:“一滴水做不了很多事,但是我国有13亿人口,如果每人都节约一滴水,那13亿滴水就是260吨,可供1人吃约26000天就是约70年。”使学生认识到:一个小小的细节问题,能够引起多么惊人的后果!学生在情感上得到了升华。教师只有把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有机地结合,内化成自我,把文本“熟透”才能表现出自己的个性,这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采用怎样的引入方法,更能激起学生的共鸣资源,补充那个实验才更有效地突破本节的教学难点等,就显得游刃有余。备的作业应先做一遍,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还要备自己的 “心理”,上每节教师都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饱满的激情迎接你的学生,开展你的课堂教学。再加上精彩的课堂教学设计,就能使初中化学教学散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优化教学策略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切创新的起源,好奇心是创新的前驱。没有兴趣与好奇心的学习,知识建构与能力发展等都无法谈起。初三年级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应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好奇心,意在驱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1.激趣导入重开端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激趣导入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让学生发现学习初中化学学习的趣味性与实用性,同时可以促进学生形成愉悦的心情,以良好的精神风貌迎接新知识的挑战。例如:在初三化学第一堂绪言课中,我并未按教材的安排环节去上课而是先做几个有趣味的化学实验,如“魔棒点灯”、“指示剂变色”等趣味实验把学生引入奇妙的化学世界,让学生们激发出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同时还利用多媒体图片介绍化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知道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又如利用“嫦娥一号”成功发射的新闻背景引入《氢气》的新课教学。学生在欢声笑语中领略化学知识的无穷魅力和趣味,产生一定的心理满足和欢乐。通过实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让学生逐渐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再如学习《爱护水资源》这一节时,是这样引入的:展示两瓶水(一瓶是盛自来水,另一瓶是盛水质受到污染的水),通过有效的提问:哪瓶水是符合我们人体饮用的水?同时介绍由于水质污染给人类已经带来了惨重的灾难,让学生在对比之下强烈意识到爱护水资源重要性,自然引出了本节课的课题:爱护水资源!引入非常有震憾力。使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追求同一个目标上,构成了和谐的课堂教育气氛,课堂教学效果就达到最佳状态。 2.承上启下注重知识的衔接

巧妙的衔接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润滑剂,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诠释或启发学生对基本化学概念的理解,注重知识的衔接。例如:我在上“元素”一课时,首先通过引导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导入,先让学生思考“水通电实验说明了什么”,让学生通过回顾这个实验,有效地导入了新课课题“元素”。这样的启发既有利于巩固已有的知识,又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重建,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重视了问题之间的衔接,同时重视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 ①不断地提高演示实验的质量

一般而言,教材中的实验比较典型,这些实验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与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更能够引起学生共鸣,从而促进教学的良性循环。但是现实的化学教学往往是因为课时少,有些教师由于自身的教学进度的问题,会把一些基本的演示实验省略不教,上课就是纸上谈兵,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停留在理论的表层。既然学生看不到实验现象,就谈不上实验结论的推导,科学的思维品质更是无从谈起。演示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必备条件,只有学生真切的体会实验的发生和过程,才会理解物质之间的变化,才会开始学会学习化学,如果只是口说无凭、甚至用一些多媒体的手段达到简化教学过程的目的,学生便对学习丧失兴趣,只有给学生真实的演示,让学生在真实的实验中进行观察与剖析,从而更好地理解物质之间的真实的变化,更好地对化学理论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

②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

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化学教师的作用除了精心设计实验方案,积极开发探究性实验,鼓励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化学知识与技能,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更在于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提高思维的缜密性。

4.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富于教学机智的智慧型课堂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历程,不断地反思课堂教学的种种模式与策略,不断地探究教育的本质。从中总结出了新时代的智慧型课堂,必须有以下几个风格。 ①授课时要注重学生的已有认知结构,有的放矢地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并学以致用,让每位学生都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成功。

有一些老师在实施教学时,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已有认知结构,不善于把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有机联系起来,导致学习知识的孤立性与零散性,不利于学生的高效学习,也不利于学生对教材的深度理解与掌握。 ②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举例应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联系,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众所周知:优秀的教师会举出一些经典的教学案例。而不会举例的老师绝对不是优秀的教师。因为涉及概念理解时,必须借助一定的事例进行辩证剖析。如果列举的事例没有生活性、真实性、趣味性、实用性、时效性等特点,那么学生会认为所学知识离他们的生活学习相差甚远,不能密切地联系起来,那么学生听课会感受到好像在听天书,遥不可及,教学成效则无法体现。

③教学过程中,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听课效率,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或技巧。

大家都赞同,学生成绩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听课效率的提高方面。因此学生听课的效率是教师们必须关注的,而且还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认真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思考与剖析问题。唯有这样才是真正地关注我们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5.画龙点晴重小结

精彩的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列及一定的结构框架。在课堂结尾时利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文字、表格或图示将一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总结归纳,且具有较高的实际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强化持续学习的兴趣,对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作用很大。如在学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时,用一首诗概括了本单元的知识点。

碳家族成员化学小诗

碳家成员性各异,弄清它们莫性急。 大力金刚硬无比,石黑导电软滑润, 木炭具有吸附性,活性炭更胜一等。 碳单质有稳定性,切记是在常温时, 温度升高活性增,可燃还原同具备。 二氧化碳怪脾气,碰到氧气不反应, 遇水或碱就变本,用制汽水灭火剂, 常把空气往上挤,植物喜欢动物恨。 一氧化碳莫大意,可燃剧毒惹事非, 冶炼工业显身手,全凭它的还原性。

诗中把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三类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特性和它们的一些用途,描述得淋漓尽致,让学生富有兴趣的学好化学,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教学。

三、做好课后反思及课题研究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证

基于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学相长,因此课后反思不但要针对教师,同时更要针对学生本身。教师进行的教学反思,回顾课堂中的不足和亮点,及时总结,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效果。而学生所要进行的学习反思,回忆所学知识,有效进行梳理与巩固,使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1.学生课后对所学知识的梳理与巩固

在信息化时代,教师主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因此学生除了课堂高效率地学习知识外,关键在课后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发现所学的化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与学习息息相关,促进自身的知识结构的体系化,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复习与一定的练习加以巩固所学知识,增强解题能力,以此实现知识的迁移,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等学习效果。 2.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

俗话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身为教师一直在追求教学的最高境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师对每一节课进行反思是非常关键与必要的,反思可以按以下四种方式进行:①预设教学效果很好,而实际教学效果也很好;②预设教学效果很好,但实际教学效却不好③预设教学效果不好,而实际教学效果也不好;④预设教学效果不好,但实际教学效果却很好。教师按照以下四种情况分析自身属于哪一种,然后剖析其中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运用是否恰当,对学生的引导是否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然后找到改进的方案与措施,唯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唯有这样,教师才可以在反思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更好地为党的教育事业多做贡献。 3.教师课后的听课反思

课堂的有效教学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听课反思中发现教学的种种存在的问题。只有善于发现,才能更好地调整自身的课堂教学策略,更好地组织有效教学。因此,教师可以进行本学科听课,也可以跨学科听课,不断地进行听课反思,积累课堂有效教学的经验,然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改进与完善。 4.积极进行教育教学行为的课题研究

在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探究中,要善于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确定恰当的课题,然后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如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的研究,这样有利于教师对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行系统地梳理与提升,并形成一定的教育教学论文或教育宝典,为教学科研留下珍贵的文字依据。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方式探究

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途径探究

初中化学的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究

初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初探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版]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初探

初中化学探究教学研究

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教学如何做到有效探究.doc》
初中化学教学如何做到有效探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