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一比”教学设计

2020-03-02 08:18:3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比一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22-25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数学思考:在比一比的过程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解决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情感与态度:使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能使学生比较准确地表达、汇报比较的结果。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课前游戏:对口令。

师说上句,生对下句(配以动作演示)。

我说大,我对小;我说高,我对矮;我说低,我对高;我说长,我对短;我说薄,我对厚;我说轻,我对重;我说宽,我对窄;我说远,我对近„„

【评析:热闹的师生互动的对口令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对口令的内容紧扣本课知识点,并配以形象的动作演示,便于学生感知、理解,为“比一比”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刚才对口令中说到高矮,老师有个小观点,想和同学们讨论一下。(请一名比较高的同学到台前)我觉得这名同学矮,你们认为呢?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矮个儿的学生可能会不同意老师的观点,认为他高;高个的学生可能跟老师的观点一致或认为自己和他差不多高。教师根据学生的观点组织他们比一比,也可以自己参与进去比一比。) 有的同学认为他高,有的同学认为他矮,还有的同学觉得和它差不多高,这些都是通过“比一比”得到的(板书:比一比),今天我就来研究“比一比”,看通过“比一比”的活动,还能知道些什么?

【评析:教师以一名合作者的身份提出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大胆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驳,意在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精神。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小事引出“比一比”的学习,使他们切身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探索合作。

1、整体感知情境图。

(课件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说说图上都有什么? 小朋友在干什么?

2、比较厚薄。

仔细听,小明发现了什么?(课件:妈妈的衣服真多呀!) 你和小明的看法一样吗?你怎么知道的? (课件突出放大存衣柜) 学生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 (2) 数一数各有多少件,再比较。 (3) 比一比,妈妈的衣服最厚。

小结:同学们通过比较,发现妈妈的衣服最厚,所以妈妈的衣服最多。比一比还可以帮我们发现许多问题呢。

3、比较长短。

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妈妈准备了三件外衣挂在衣橱里,(课件突出放大挂衣柜),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交流讨论。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注意引导学生说“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重点引导学生说出“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长,比爸爸的衣服短。” 小结:比较的时候一定要确定谁跟谁比,比的东西不一样,结果会不同。

3、比较的延伸:

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还可以把什么东西比一比? 小组确定研究内容,选择一样事物,合作学习比较。 小组指大屏幕汇报比较结果。如:

(我们组要比一比瓷马,小瓷马比大瓷马多,大瓷马比小瓷马重,小瓷马比大瓷马站得高,大瓷马比小瓷马长得高,大瓷马比小瓷马的尾巴长„„) (我们组要比一比琉璃球„„) (我们组要比一比花瓶„„) 其它组补充或评价。

小结:只要你用心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许多多的事物都可以比较,

【评析: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先带领学生充分感知情境图,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由“妈妈的衣服真多呀,你也这样认为吗”这个问题,激起学生运用生活经验进行自主探索的兴趣。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由扶到放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先是领着学生比较衣服厚薄,再半放给小组交流比较衣服长短,最后通过“还可以把什么东西比一比”,让小组自选研究题目,进行比较,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使他们对新知识得到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

三、闯关活动。

1、第一关(第23页第1题):

出示题目:那边的书最多,画“○”,哪本书最厚,画“√”? 学生在书上试做。 订正答案,说说理由。

【评析:此练习改变教材中先问哪本书最厚,再问哪边的书最多的问题呈现方式,学生对于“多少”的理解比对“厚薄”的理解更直接,教师遵循由简到难的规律,先问哪边书最多,可以避免出现“哪本”与“那边”的混乱。】

2、第二关(第24页第2题)。

出示题目,重的画“√”轻的画“О”。

【评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天平称量水果的过程,先放手让学生自己判断轻重,再反馈,说说理由。让学生结合压跷跷板的实际生活经验理解重的一边下沉,轻的一边上翘的道理。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三个红萝卜与一个青萝卜的重量相等,判断出一个红萝卜比一个青萝卜轻。】 3、第三关(第24页第4题)。 直观演示活动:比手的长短。

教师表演妈妈,大同学扮演“我”,小同学扮演“弟弟”,比手。多请两个“我”来说一说比得结果。其他同学填在书上。 我的手比妈妈的手 长□ 短□ 我的手比弟弟的手 长□ 短□ 谁的手最长 ?

【评析:在课堂上组织直观演示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老师和同学参与角色的表演,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紧紧抓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

4、第四关:

实践应用活动:谁哪合适?

1、教师出示一个篮球和一个铅球,猜一猜哪个球重?哪个球轻? 请多名同学试一试,说一说比较的实际结果。

2、请出一胖一瘦两名男同学,谁拿哪个球合适呢? 小组讨论。

3、小组汇报,说明理由。

【评析:教师先让学生观察篮球、铅球实物,猜测一下哪个重,哪个轻?认识这两种球的孩子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快判断出铅球比篮球重,没有这种生活经验的孩子教师可以组织他们亲身试一试,感受大得物体不一定重,小的物体不一定轻。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包含的信息丰富,教师留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在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确定比较的内容和方法。此项活动,教师摆脱了课本习题的束缚,请学生们帮助身边的同学解决问题、选择球类运动,会大大提高学生们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提高参与学习活动积极主动性。】

5、第五关:实践拓展活动

找一找,你的身边,我们的教室里还有什么可以比的东西,小组合作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 【评析:在应用提高阶段,教师鼓励学生将所学“比一比”的知识综合运用到生活中去,再次让学生体验与感受到生活当中处处都有数学。】 宣布:同学们齐心合力,闯关成功。

【评析:本环节采用游戏闯关的形式,将基本练习与综合实践练习穿插起来,每过一关学生都可以获得一份鼓励,吸引他们充满信心并迫不及待地的进入下一关活动,最大限度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评析:本环节通过让学生自己评价与小结,梳理所学知识,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比一比教学设计

比一比教学设计

《比一比》教学设计

《比一比》教学设计

比一比教学设计

《比一比》教学设计

《比一比》教学设计

比一比教学设计

比一比教学设计

比一比教学设计

《“比一比”教学设计.doc》
“比一比”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