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原理

2020-03-03 08:22:5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泰勒原理

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学习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经验———构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

泰勒原理

在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他开宗明义地指出,开发任何课程和教学计划都必须回答四个基本问题:

第一,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What educational purposes should the school seek to attain) ?

第二,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What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can be provided that are likely to attain these purposes) ?

第三,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How can these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be effectively organized) ?

第四,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How can we determine whether these purposes are being attained) ?

这四个基本问题———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学习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经验———构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

围绕上述四个中心, 泰勒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个步骤或阶段:

(一)确定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是非常关键的。首先,要对教育目标做出明智的选择,这必须考虑学生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学科专家的建议等多方面的信息;其次,用教育哲学和学习理论对已选择出来的目标进行筛选;最后,陈述教育目标,每一个教育目标包括行为和内容两个方面,这样可以明确教育的职责。泰勒认为目标是有意识地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就是学校教职员工期望实现的结果。教育目标是选择材料、勾划内容、编制教学程序、以及制定测验和考试的准则。

(二)选择学习经验

教育目标确定之后,面临的问题是要决定哪些学习经验,因为只有通过经验,才会产生学习,从而才有可能达到教育目标。“学习经验”并不等同于一门学科所涉及的内容,也不等同于所从事的活动,而是指学生与环境中外部条件的相互作用。泰勒提出了五条选择学习经验的原则: (1) 为了达到某一目标,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这个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的经验;(2)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教育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而获得的满足感;(3)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应,是在有关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4)有许多特定的经验可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5)同样的学习经验往往会产生几种结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教师要创设各种问题情境,用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并帮助学生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建构。因此,所选的学习经验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技能、有助于获得信息、有助于形成社会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组织学习经验

在组织学习经验时,应遵守三个准则: 连续性( continuity) 顺序性(sequence)和整合(integration)。连续性指直线式地陈述主要的课程要素;顺序性是强调每一后续经验以前面的经验为基础,同时又对有关内容加以深入、广泛的展开;整合性是指各种学习经验之间的横向关系,便于学生获得统一的观点,并把自己的行为统一的观点,把自己的行为与所学的课程内容统一起来。

(四)评价结果

评价是查明学习经验实际上带来多少预期结果的过程。评价的目的,就是要全面地检验学习经验在实际上是否起作用。并指导教师引起所期望的那种结果。而评价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实际达到目标的程度的过程。教育评价至少包括两次评估:一次在教育计划早期进行,另一次在后期进行,以便测量在这个期间发生的变化。对于评价结果,泰勒认为,不应该只是一个单一的分数或单一的描述性术语,而应该是反映学生目前状况的一个剖析图,评价本身就是让教师、学生和有关人士了解教学的成效。 “

泰勒原理

泰勒原理

泰勒原理

泰勒原理评价

泰勒教育学原理读后感

对泰勒原理的评价

泰勒

基于泰勒课程原理的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研究

泰勒简介

泰勒公式

《泰勒原理.doc》
泰勒原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