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好作文第一关

2020-03-01 20:15:4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高三作文辅导

过好作文第一关——审题

所谓审题,就是仔细研究题目,领悟题目的内涵,领会命题意图,尤其是要把握文字表面之下的内在含义、隐形含义、隐形关系等。 高考作文命题形式不同,审题的方式也有差异。

一、新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的中心是材料,题目中常有“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的写作要求,表明认真审读材料,把握其主旨是材料作文审题关键。 1、故事性材料 例如2009年全国I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呷呷!”

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是一则关于人的发展和培养的寓言故事。我们不妨对材料做一番分析:动物管理局的初衷是好的,要让小动物得到全面发展;但实际上,小兔子和小松鼠就是学不会游泳,并不是它们不努力,而是因为这是他们的弱点。可见教练野鸭的人有片面性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评论家青蛙发挥特长的观点看起来就显得比较符合实际。然而,当狼把兔子追到河边时,兔子再会跑也跑不到河的对岸去。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据此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一种观点:在人才培养上,我们既要注重全面发展,又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发展的方向,不能搞“一刀切”。 2、话语性材料

即所给材料是某种社会现象、某种事物、某个诗句或由此引起的某些话语,让考生据此进行写作。一般来说,材料的题旨往往隐含在这些话语中,抓住这些话语中的关键句子是审题的切入点。

例如:2009 年江西卷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今年3月25日,在国人的强烈反对声中,佳士得拍卖行仍将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在巴黎拍卖。某艺术公司总经理蔡铭超高价拍下这两件文物,但事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

对此,舆论一片哗然。有人称其为民族英雄,有人认为这是恶意破坏规则,有人认为„„ 你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请据此写成一篇文章。

要求:(1)必须写议论文。(2)题目自拟。(3)立意自定。(4)所写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相合。(5)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道时事材料作文。本题有三个限定:材料限定是兽首拍卖事件,文体限定为

议论文,论题限定为对蔡铭超使兽首流拍的看法。可以说,限定性是比较强的,审题时不可不慎。

高考作文一般对文体不作限定,多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这里要求“必须写议论文”,考生就一定要做到符合文体要求。相对于材料限定和文体限定,这道题最为关键的还是论题限定,题目中说“你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请据此写成一篇文章。”能否紧紧围绕对蔡铭超使兽首流拍行为的看法,成为这次考场作文成败的一道分水岭。凡能紧紧围绕对蔡铭超行为的看法作文的,不论怎么立意,只要思路清晰,持论有据,言之成理,都可以得到较为理想的分数;而如果只把材料中给定的例子当作引子,从中引出“爱国”“诚信”“规则”之类的话题之后,就将对蔡铭超行为的评价抛到一边,只作空泛的抒情、议论,或另立泛论佳士得的所作所为、文物保护、国家关系、精神文明等论题,都属不合文意。这个文题,看似简单,实则是对考生审题能力的一次挑战。 3、多则材料

如果所给的是几则材料,则需要将几则材料进行分析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概括出其中隐含的信息点。 例如:全国卷II卷: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送给妈妈一双袜子,妈妈说:“我这个年纪怎么能穿红袜子呢?”大家都说是红色而道尔顿看到的却是蓝色,他感到自己色觉有问题。他研究了两年,1794年发表论文《视觉之异常》,将这种疾病称为色盲症,填补了医学理论上的一项空白。

日本商人安藤百福看到拉面摊前常排着长队,已经破产的他感到这是一个创业机会。他买了面粉和食油,在小屋里每天干20个小时,实验了一年,1958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这一新产品的开发带动了一个新产业。

法国年轻的家务杂工乔利,不小心将灯油滴到熨烫的衣服上,他只好白干一年来赔偿。后来他发现被煤油滴染的地方,不仅没脏反而把陈年污渍也清除了。这个发现促使他研制出干洗剂,改革了传统的洗衣技术。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

1 高三作文辅导

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三个材料均含有由现象问题之因,引出思考探索之行,最后得出努力之果的过程。每个问题的产生都有其偶然性,而问题之所以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又是主人公留心生活、努力思考、积极探索的必然;甚至每一个问题发生时,都先呈现其“不好的一面”:道尔顿患色盲症,安藤百福破产受窘,乔利对油污衣服作赔偿。而问题解决时,却变为“可喜的结果”:道尔顿研究出色盲症理论,安藤百福发明了方便面,乔得研制出干洗剂,如此问题的出现和探究,矛盾的产生和解决,都充满了哲学的意味。文题的思辨性是很明显的。综合以上三则材料,以下立意角度和观点都符合文题命意,均可据之构思成文。留心生活,就会有所发现;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发明创造,就在生活当中;勤于思考,是成功的保障;善于发现,并努力思考探索,才容易成功;人生因思考和探索而精彩;留心生活,抓住机遇,才能成功;用心思考,必有收获;生活中不是缺少成功的机遇,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偶然与必然。

4、图画作文

即所给的材料是一幅或几幅图画,让考生根据图画作文。对这类题,其隐含点在画意上。只有读懂画意,才能找准写作的方向。因此,考生要仔细观察画面内容和画外语言提示,把画面内容和画外语言提示结合起来,考虑其寓意所在。如:画面有什么针对性,它要告诉我们什么;现实生活中有无跟画中内容相似的现象,

二、命题作文

近年来高考命题作文比重加大。命题作文一般由题目和要求两部分组成, 如湖南卷:请以“踮起脚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60分) 四川卷:请以“熟悉”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60分)

新命题作文还有由一段材料或解说来引出题目,北京卷、重庆卷、山东卷、江苏卷,都是这种情况。如北京卷,先给一段歌词,由此引出“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这种新命题作文,审题时不可忽视材料的提示作用。不管哪种形式的命题作文,审好题目是最重要的一步棋。

命题作文的审题,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抓住题眼,确定重点 命题作文审题的关键,是要找准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的字词,即“题眼”。抓住“题眼”,是确立文章写作中心和采用文体的关键。 词语式命题如“他们”“尝试”“熟悉”等,这类题目本身就是题眼。审题时,要理解词语的内涵和外延,要切入词语的深层。

例如四川卷:请以“熟悉”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60分)

分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所给的是一个大家熟悉的词语——“熟悉”。“熟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知道得清楚”。这是这个题目的内涵。那么,“熟悉”的外延有哪些呢?即哪些是我们熟悉的呢?非常广泛。具体的人、事、物、景,抽象的品质、理念、思想等,均在范围之内。有熟悉的老师、同学、亲人、朋友,有熟悉的校园事件、家庭事件、社会事件,有熟悉的学习工具、生活用品、珍贵礼物,有熟悉的校园美景、自然胜景,有熟悉的坚强意志、崇高信仰、社会公德等。小到个人,大到社会,近在当今,远在古时,只要是熟悉的,皆可纳入写作的范畴。在作文时,大部分同学会选择写熟悉的人和事,这就需要在熟悉的人和事的选择上下功夫——如果写父母、老师或生活小事等,就要以情动人,如果写一个熟悉的场景、一个熟悉的声音,一本熟悉的书,就需要选择独特的切入点。当然,考生出可以“实题虚写”,写熟悉的感觉,熟悉的爱等,只要写出真情实感即可。

(二) 由表及里,揭示寓意。

标题的含义往往是多方位的,有浅表的,也有深层的,有明言的,也有隐含的。有些命题采取比喻、象征手法,命题者拟出一个题目不只是要求我们写表面的东西,还要求我们写出包含在题目中的深层含义。审题时,不能照字面意思去理解,而应该透过表面现象去挖掘内在的含义,以及隐藏在背后的寓意。 如2009年北京卷“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这里“隐形的翅膀”是一个比喻,凡是能为“我”发现、为“我”发展、使“我”得到提升、获得自由、获得美感、实现超越、实现创造担当工具、提供保护、提供动力的,皆可成为“隐形的翅膀”。这一

高三作文辅导

双翅膀具有隐喻性,在文中应有明确所指,它可以是中华文明和精神风骨,可以是坚强与勇敢,可以是热爱和梦想,可以是科学和人文,可以是团结与独立,可以是理想和目标,可以是亲人朋友的关怀与鼓励等。

(三)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有的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可以化实为虚,进行提高和深化,如2010年合肥三模“又见花儿烂漫”,本为实景的“花儿烂漫”可以化为虚景,如真挚的情感,骄人的成绩,愉快的心情,和谐的氛围等;有的命题比较抽象,我们可以化虚为实,如“品味时尚”,这里的“时尚”可以具体化为时尚的人、时尚的事、时尚的物、时尚的风气等;还有的虚实兼备,写作时需要虚实结合。 如2009年湖南卷“踮起脚尖”,实指人为提高自身高度,脚尖着地;虚指是寓意要全力拼搏,努力争取得到更高的目标。这是化实为虚。 再如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60分)

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哀、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 以“见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2)自定立意;(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体特征鲜明。

“见证”这个词本身是很虚的。但可以“见证”的具体的事很多:非典、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金融风暴、甲型流感等重大社会事件,农业税的免除、免费九年义务教育等社会上的变革,个人的经历,人生的悲喜等等。写作时需要考生化虚为实。

(四)把握内涵,梳理关系

有些高考作文命题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组成的关系型作文命题,审题的关键是要在把握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找准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梳理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的关系,如“我和故事”(09年重庆卷),“人和路”(06年江苏卷)等。一般有依存关系、条件关系、因果关系、层进关系、取舍关系等。 例如重庆卷:

生活中有很多故事,你也许是故事的参与者,也许是故事的聆听者,也许是故事的评说者......故事让你感动,故事给你启迪,你在故事中思考,在故事中成长。 请以“我与故事”为题作文。(60分) 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我与故事”是由两个要素构成的作文题,一个是“我”,一个是“故事”,因此,如果只写“我”而不写故事,或只写故事而不谈及“我”,都是偏题。准确的写作是把二者结合起来思考。

这个题目看似简单,其实也包含一些思考玄机。这是一个好像小学课堂上的命题作 文,但作为高中学生应该具有怎样的思考深度和语言表达的精彩度,却是考生首先

要直面和解决的问题。审题时,首先要抓住关键词“故事”,这个故事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从各种书籍刊物上看到的,还可以是听别人说的。但这个故事不是信手拈来即可,还要进行积极过滤。要选择那些具有积极意义的、体现主流思想的故事,让人有所感悟、让人有所感动的故事。其次,还要突出写作主体“我”的地位,表达自我人生或在阅读他人故事时引发的感悟和思考。或记叙自己真实经历的故事,抒发真情实感;或针对听闻过的故事有感而发,书写内心感悟。

(五)添加词语,构成语境

词语或短语式命题,审题时我们可以采用“添加词语,构成语境”的方法来完成审题,即在所给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使作文更好地紧扣中心。如2009年四川卷“熟悉”,审题时可以在词语后面再添加内容,使命题更明确,如“熟悉的身影”“熟悉的笑容”“熟悉的胡同”等;也可以添加内容,使命题更具体,如“熟悉的胡同的往事”等。

以上是对新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审题方法的归纳。需要说明的是,审题过程中,以上这些方法可以综合运用。除这两种形式外,还有话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将另作讲述。

天下第一关

第一关 (短句绕口令)

天下第一关导游词

天下第一关导游词

天下第一关导游词

天下第一关 导游词

如何过好大学生活

冬至过好这一天

认真过好每一天

如何过好清明节

《过好作文第一关.doc》
过好作文第一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