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名师风采[小编推荐]

2020-03-02 10:41:0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观摩名师风采,提升教师素质

————观“百师讲坛”心得体会

9月 28 日、29 日,我很荣幸参加了在重庆举办的“百 师讲坛”全国小学语文名师高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聚焦新版课标 展望未来十年 思想引领课程 创新开启航向。这次研讨会的关键词是:承传 总体方向、承传统经典、蕴人文素养探究 核心操守 课程开发典型个案与课改新经验

创新 核心价值 童书阅 快乐与写作 课程拓荒。 两天时间,分别了四位小语名师的课和讲座。直面小语教学的专家,感受到了专家们行云流水般驾驭课堂的神韵和风采。名师们的课堂清新、朴素、和谐,他们预设了阅读教学的读点、思维点、高潮点、生成点,用恰到好处的问题设计,让人心甘情愿地沉进去,再焕然一新地走出来,他们凭着扎实的基本功、精湛的教学艺术引领学生徜徉在语文学习的无穷乐趣之中。

名师们的课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我们以启迪。其中, 有三位老师的课堂让我感悟最深。

一、张学伟——古诗《问刘十九》教学

古诗教学由于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学生的阅历浅,话语风格离 学生的现有语感相去甚远,历来是阅读教学的一大难点。 这次张学伟老师的《问刘十九》给了我们启发: 独树一帜的古诗教学 课堂舒展如画情意浓浓。采用四步读诗法:一步读画面新酒、火炉、暮雪“大道无痕”的境界,二步猜诗意教窍门。已知联想猜诗意,品猜作者朴素、好客、悠闲。三步品心境创情境,品诗人的心境,想象火炉映雪夜,新酒邀知己。四步比异同以诗带诗,举一反三,学《月下独酌》、《招东邻》。通过这堂课学习,我体会到, 古诗词教学应做到:

1、教师要有深厚的古诗文功底,能够旁征博引,为课堂营造一 个充满诗意的氛围。

2、要给学生“扶手” ,让学生解决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诗词背后呈现的情景;给学生丰厚古诗积淀,教会他们学习古诗的方法。

张老师的另一堂课《天游峰的扫路人》也如春风细雨,悄然入心,润物无声,简约而深刻,生命灵动的课堂。

(一)精彩设疑,破译表达密码,善于抓住外貌巧问,感悟表达顺序,初步认识人物。抓住文章的题目进行三问,整体把握,走进人物。

(二)关注语言表达,三品文字的灵性,品“悠 ”字进内心,品句子悟衬托,推敲演绎品语言,个性概括展灵性。

二、张祖庆——作文教学

观张老师的作文课独具匠心。张老师的作文讲座,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一线素材及行之有效的方法。他用“作文,为了生命的发展”。短短九个字来表达自己的作文教育理念。我们班的作文心新生活新在何处?答案我们班从现在作文教学的三个怪现象中和现今作文教学的尴尬中探寻作文教学的新出路:要有直面现实的态度,二度开发的策略,精心评赏的突破。特别是“四个策略、六点提示、六点做法、三个善于以及头脑风暴、课外练笔”等点子 对未来十年作文课改很有启发。

四个策略:“偷工”又“加料”、“旧瓶”装“新酒”、砸碎“紧箍咒”,搭建“脚手架”。总之,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意识,要有主动开发课程的意识,主动创设适合孩子需要、深受学生喜欢的作文教学内容。另外,还要精心赏评,发现孩子的亮点和问题,点燃热情,鼓励二度修改。

六点窍门:

(一)、破解终极问题:“写什么”和“怎么写”学生习作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无非是“写什么”和“怎么写”两大问题,这好比无米之炊一样。1.写什么牵涉到素材的储备,课堂上因为时空的限制,往往在课堂上以补充素材或开展活动激活写作动机。2.怎么写,收口要小,一篇习作只能根据年段、学生、文体制定目标,不可面面俱到。“有条理地介绍特点;清楚、具体地将创意展开”

(二)、温馨提示,如影相随 (借鉴章法 变换角度) 1.提供写作的目标,使孩子有章可依。2.提供写作角度(工作人员、读者、椅子自述)(巡警救小鸭多角度,不同人称写),防止千篇一律。3.完成后,朗读自己的作文,做简单修改(错字,语病),要求对照目标审视自己的作文。

(三)、作文交流,何去何从?(怎么评?怎么改?) 1.重审目标,作为评价标准,使其一以贯之。2.时停时评,引领学生关注目标的落实,及如何落实。关注开头,用词的准确性 写作顺序,关注过渡等。

(四)、下水文当靶,收获更多。(示范引领 共享共生)1.欣赏优点,并提出修改意见。2.师生共同修改自己的作文。

(五)总结盘点,润色提升 (语言文字运用落根 )1.围绕“创意”将设计的独特之处写出来,注意交代清楚每个“创意”细节。2.运用适当的说明方法(举例,打比方,拟人,拟物等)使文章更生动更具体。

(六)留白,余音袅袅。

六点做法:

(一)老师要成为“忽悠”高手。

(二)习作动机的激发是第一位。(张化万)写作之途,想写就好。(潘新和)创设情境,激发动机,让学生欲罢不能。

(三)搭建平台 竞争激励。如写日记迎奥运,从杭州到北京几公里,贴出行政图。全班分好组,以小组为单位,写一篇加10公里,依次类推。学生提出要多写时,要求质量。最快到达的,颁发“最佳列车长”,最慢的评拖拉机手。

(四)任务驱动 快乐动

笔。西湖两日游的方案,学生通过上网,图书馆等方式,占有素材,写活动方案,但他不觉得是写作,是帮老师的忙,很快乐。月饼调查,问卷调查到人群密集的地方作调查,以此素材写作。

(五)灵感触发,冥想创新 标新立异的“头脑风暴”如小猪变形。

(六)学生在忽悠中快乐成长。

三个善于:

(一) 用放大镜放大学生的优点。以学车为例,说明切勿以成人的角度来看孩子的习作,责备求全。

(二)用显微镜放大自己课堂上的缺点,不断完善,为学生的发展。

(三) 用广角镜看精彩的大千世界。看国外的作文教学,有意思的在课堂上尝试,看名家的实录,总结规律。

张老师还介绍了他在作文教学中所采取的课外练笔、玩转作文的种种方法。玩法一:自己办作文周报。本班学生主办,从练笔——征文——修改——投稿——编辑——出版——点评(家长)。全部由学生完成,既锻炼了学生,又调动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玩法二:语文博客——秀出真我的风采。鼓励学生建博客,写博文,满足学生的发表欲。玩法三:异想天开——呵护与生俱来的天赋。建立想象宝库,编童话集。玩法四:玩出花样,让孩子们乐此不彼,张老师为了让孩子们从书信单元学到更多,不辞劳苦,和兄弟学校同年级班结对“小笔友”, 相互通书信的方式联络,用书信联络,笔墨传情。还举办了联谊活动,既增进了友谊,又让学生坚持了写作,一举多得。还有玩法

五、玩法六„„。这些方法,可操作性强,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并利用本地优势,创造出更多更有效的方法,更好地激励学生,爱上作文,会写作文。“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写。”

张老师提出“所谓语文,就是陪着孩子过日子。”心有灵犀,不仅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学会了语文,更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茁壮成长。

三、武凤霞——阅读课文教学

她的课堂亮点纷呈,让人感到惊喜。 武老师追求的课堂是:关注学生生命发展的课堂;让学生神采飞扬的课堂;紧贴地面行走的课堂;把错误转化为精彩的课堂;师生一起学习的课堂;简约而丰满的课堂。

《我和祖父的园子》亮点1:出示自己写得很美的一段话,让学生和原文一个段落对 比。她说自己写的比萧红要好,有学生说没有萧红的好。在老师的引 导下学生很快就发现了确实他写的文字很美, 但是却不能体现萧红想要表达的“自由”之感。武老师写出的是园子的“美” ,而萧红那样写突出的是自由。 经过辩驳,老师总结 “同样的题目,不同的写法,就能体现景物 的不同特点。我们写作如果离开了写作目的,就没有

好坏之分。这个教学内容,如果只是仅仅停留在让学生去区分好坏,没有后面的总结提升,那么就失去了价值,而武老师却把功夫做到了实处,让我们不得不感叹。“是啊,一整堂课都在讲“自由” ,为什么课文的题目不是呢?

亮点2: 是“自由”的园子呢?”经过老师层层深入地引导,指出:正是因为 祖父的那种爱给萧红带来了自由,正因为祖父给萧红自由,给了她无穷无尽的快乐。所以题目取作——我和祖父的园子。这个层层深入,一直牵动着我的思考,正是这个提升,学生深刻地感 受到萧红对祖父的爱和怀念!

亮点 3:推荐阅读。很多老师在上完一篇课文之后,都会推荐一本与 之相关的书。但她介绍得与众不同:

1、学到这,我们感觉到萧红的童年是快乐的,自由的,所以写成了一部童年回忆录——《呼兰河传》

2、你们猜猜看,在《呼兰河传》中还能读到什么?

3、(出示茅盾对 《呼兰河传》 的评价) 哪个词儿深深地震撼着你? (凄 婉)课文让我们感觉到的是自由幸福,可这里为什么又说是凄婉的 呢?(这个胃口真是吊得十足,吊得妙啊! )要想解开这个谜团,就去读《呼兰河传》吧。

亮点 4:截止到推荐阅读,这堂课已经很完美了。但武老师锦上添花 ——出示自己写的《童年趣事》 。学生哈哈大笑后,老师顺势导问: “聪明的你,将会用怎样的方式来让你的童年永恒呢?”武老师在激 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又成功了! 武老师在这堂课上传达给我们的这样的信息: 只要学生喜欢上了语文,还愁学不好语文吗?所以整堂课如一首诗明快简练,如一幅画丰富多彩,如一首歌扣人心弦。

武老师的另一堂课《伯牙绝弦》 更让人感受到了她的智慧:看似简单,却步步匠心、处处显示细腻之美、灵动之美。交融着人文滋养和语言发展,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个性特征,充满着艺术的张力,智慧的灵动,生命的律动。

(一)教学设计能辐射覆盖到一个单元整组课文的学习,甚至是一系列名家名篇的欣赏。课外旁征博引伯牙的知识,为今天的课堂做好铺垫,中间新课学习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古文的学法,最后背诵课文,引出课文的主题:知音。课堂设计巧妙。

(二)精彩的朗读让学生轻松走进课堂,无论是老师的范读,同学多次反复读,还是分角色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古文的精妙,由此学生自然而然举一反三写古文。

(三)语言灵动之美。武老师用自己对古文的理解,对中国经典的文化内涵引领同学穿越时空感受伯牙和钟子期这一对知音当时的生动画面,从而回归到文章的主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细细揣摩武老师的课堂,我们不能不佩服武老师的独到。

名师们的课仿佛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豁然开朗。他们指 点我们:作为语

文教师,只有有足够的积淀,你才能在教学中取之有 物、用之不竭、挥洒自如。只有倾注了满腔热情,你才能让课堂有无数精彩。

黄远华 2012.9.30

能够有幸观摩名师的教学风采

名师风采

领略名师风采

观摩名师课堂有感

观摩名师课堂心得体会

名师课堂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观摩名师示范课心得体会

观摩名师讲课感想

观摩名师徐长青

走近名师 观摩有感

《观摩名师风采[小编推荐].doc》
观摩名师风采[小编推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