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县域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经验汇报材料

2020-03-03 02:40:5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近年来,经济欠发达的**县以和谐的思路指导经济建设,以经济发展加快构建和谐社会进程,开创县域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同步推进的良好局面。2 005年**县生产总值53.8亿元,比2000年接近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2.3%,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亿元,比2000年翻了两番,年均增长33.6%。三大产业结构调整为2005年的34 :41 :25,社会事业统筹协调发展。在全省67个县(市)中,**县后劲发展基础排在第10位,综合竞争力和人均财政收入均排在第16位,经济发展水平排在第18位。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把和谐的理念融汇进班子建设中,营造有利于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讲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县域经济,构建和谐社会,人是主体,人的和谐是关键。多年来,**县把和谐理念融进县、镇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中,积极宣扬并努力增强和谐观念,不断提高县、镇各级领导班子对和谐社会的认知程度、理解程度、接受程度。全县各级班子都牢固树立大局观念,自觉与县委保持高度一致,以服务和服从全县的全局工作为中心,以建设和谐宽裕的新**为己任,舍小家而顾大家,坚持分工不分家,做到补台不拆台,始终保持和衷共济、凝心聚力、合力攻坚、开拓奋进的工作氛围,团结和带动全县力量共同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综合实力实现跃升进位。

(二)把和谐的基本要求贯穿于发展思路中,走出具有**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路子。和谐社会首先是经济发展、生活宽裕的社会,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和基本要求。**县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县情实际,实施“工业强县,农业稳县,商贸旺县,环境立县”发展战略,以民营工业为核心,以集约发展为着力点,以项目拉动为依托,坚持“三化并举”,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城镇化,促进“三化”的协调互动,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一是确立民营经济这个主体,推进新型工业化。充分认识到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出台了鼓励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按照“园区集约”的发展思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了县城工业园、万象工业城等工业园区,创建了**县省级民营科技园,2005年整合优化全县工业园区,组建广东省**沿海经济开发试验区,促使“工业入园、企业进区”,推动民营经济尤其是民营工业的集群式发展。并坚持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建立企业落户综合评估机制,严把企业准入关,合理引导企业分类入园,摒弃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路子,有效提升了全县工业整体竞争力。目前,全县工业企业81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66家,超亿元企业9家,创建了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产品1个、国家免检产品2个、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出口名牌1个、广东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18个,“中国菜刀中心”、“中国剪刀中心”均落户**,东城镇被定为“广东省五金刀具专业镇”,**五金刀剪产业集群被定为广东省首批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200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67.6亿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22.5%;工业税收3.16亿元,占全县税收总额的71.3%;工业用电量3.25亿度,占全县用电总量的83.1%;工业增加值对生产总值贡献率达52.5%。民营工业总产值44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5.1%,成为全县国民经济的主力军。

二是坚实农业农村这个根本,推进农业产业化。积极发挥资源优势,着力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大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推动山地农业、水域农业和田园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发展水果、水产、畜牧、水稻等特色农业。建成以荔枝、龙眼为主的42万亩优质水果基地,创建为“中国双肩玉荷包荔枝之乡”;发展水产养殖10万亩,水产品生产加工成为出口创汇的优势产业;建成年种植面积40万亩优质商品粮基地,益智、西瓜、尖椒等特色农业形成规模化。同时,培育了多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引进中山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东莞塘厦源丰农业公司和日资企业川口水产有限公司等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200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26.76亿元,比2000年增长31.9%,五年来年均增长5.7%;农民人均纯收入4526元,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三是建强城镇建设这个载体,推进特色城镇化。城镇是生产要素的聚集点,是经济发展的载体。只有把城镇建设这个载体建强,才能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县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突出抓好城镇规划,积极推进城镇经营,以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盘活城镇资源,通过市场化运作,引进国内著名房地产企业碧桂园集团投资建设燕山湖综合开发项目,引进国内名校广东广雅中学和广州振丰实业有限公司合办

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利益分配的均衡、生活困难群体的脱贫、干群关系的改善等问题也将日益突出,给全县和谐发展带来较大的压力和挑战。

四是开拓创新精神仍然不够。与经济社会发展快的地区相比,**部分领导干部思想不够解放,创新精神不足,市场意识不强;满足于现状,满足于小进步;习惯纵向比较,缺乏横向思维,缺乏敢闯敢干的观念、咬住机遇不放松的干劲、开拓创新的意识、务实奋进的举措,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动力相对不足。

三、对策措施的思考

和谐社会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指向。**县必须以构建和谐社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快构建和谐社会。

(一)更新观念,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牢靠的思想保障。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要把和谐的理念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渗透到全县各级各部门以及广大干部群众中,认真开展争当排头兵实践活动,围绕“三个走在前面”主题,进一步更新全县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坚决破除稳重有余、怕担风险的落后观念,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树立科学政绩观,走出GDp崇拜的误区,从多个方面评价经济社会发展的功绩;树立科学的奋进观,强化加快发展、奋勇争先的开拓进取精神,保持昂扬向上的良好状态,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努力造就一种人心思进、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物质基础。切实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认识和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工作来抓,充分利用好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互动作用,发挥比较优势,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实施“工业强县,农业稳县,商贸旺县,环境立县”战略,坚持“三化并举”,着力做大工业、做强农业、做优城镇,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跨越,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1、抓住省鼓励东西两翼和山区与珠三角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新契机,实现工业发展的新跨越。建设好广东省**沿海经济开发试验区,推进珠三角产业转移园区的开发建设,加快开发万象工业城、喜之郎高新技术工业园、外商工业园等功能园区开发,打造工业集群式发展的载体平台。以**五金刀剪产业集群被定为全省首批“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为契机,科学编制发展规划,建强“省五金刀具专业镇”,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导扶持企业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改进生产,把传统五金刀剪产业改造和提升到新的发展层次。同时,创新招商方式,加大招商力度,重点引进和培育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培育一批规模大、能耗低、品牌响、效益好的企业集团,发展壮大食品、光电产品等产业集群,增强工业发展的活力和整体竞争力。

2、抓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契机,实现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新跨越。进一步搞好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固本强基工程联系点平地村的建设,推广平地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抓好规划,办好全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切实调优农业结构,做优做强水果产业,加快发展海洋产业,积极发展速生经济林和畜牧业。加快中山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东莞塘厦源丰农业公司等**养猪基地建设,发展壮大川口水产有限公司、川岛海产品公司等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农户发展特色种养业,推动农业商品化、专业化、产业化,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动工建设一批电力、交通、水利、城乡防灾减灾等项目建设,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不断健全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面貌。

3、抓住国家和省扶持中心镇、专业镇发展的新契机,实现城镇化建设的新跨越。以加快东城、合山、东平等中心镇、专业镇建设为契机,推进燕山湖综合开发项目、**广雅中学、阳江涛景度假村等城镇亮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带动人口聚集和第三产业发展。并全力配合阳江(东平)核电项目建设,引资建设完善东湖旅游开发区等,着力发展核电配套产业,做大做响休闲度假旅游业,辐射和带动东平、合山中心镇以及周边建制镇加快发展,提高全县城镇化水平。

4、抓住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深入推进的新契机,实现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跨越。紧抓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全面开放、深入推进的良好机遇,在努力改善投资环境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开放,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针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提高招商引资水平。积极适应外贸出口形势的新变化,提高企业出口产品的质量,促进外贸出口产品、市场、方式的多元化,进一步扩大外贸出口。

(三)注重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持久的动力。全面发展、协调发展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构建和谐社会既要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又要推进社会各个层次系统的和谐互动、协调发展。**要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统筹兼顾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努力实现“三个相互统一”,促进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和谐协调。一是加快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深化教育改革,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积极发展渔家、刀剪、风筝、饮食等特色文化,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强化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相互统一。二是实

发展县域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经验汇报材料

发展县域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经验汇报材料

发展县域经济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怎样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推荐]

发展县域经济

发展县域经济

盘活人才资源发展县域经济经验材料

发展县域经济情况汇报

《发展县域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经验汇报材料.doc》
发展县域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经验汇报材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