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风带教学设计说明

2020-03-02 06:12:2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2.2气压带和风带 (教学设计说明)

————袁记飞作业

课程标准: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解读课程标准,确定学习目标:

1.叙述大气环流的概念及三圈环流的形成原理。

2.在图上标出全球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位置,并描述其分布规律。 3.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及原因。

确定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规律。 难点: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 学习内容:

复习旧知识,导出新课: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及热力环流

要求:

(1)写出A、B两点地面及高空的高低气压状况,并画出A、B两点间高空及地面的风向

(2)分别画出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下A点的风向。画完后请学生回答: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大气运动最常见的形式是什么?在运动的地球上南北半球风向偏转的规律是什么?

进行新课

一、大气环流及其意义

通过学生自学探究学习知识,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验证学生是否完成学习目标。

【自学探究】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思考: 1.什么是大气环流? 2.大气环流有什么意义?

二、单圈环流

同学之间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然后每组推选代表到讲台上展示自己探究的成果,依此

鉴定学生是否完成学习目标。

【合作探究】

假设地球表面均匀,不考虑地球自转(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太阳直射赤道,形成单圈环流。 画图:

三、三圈环流

通过假设条件,从简单入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大气环流,然后逐步去除假设条件,由浅入深,让学生研究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最后各小组推选成员上台展示,依此判断学生是否达成学习目标。

【合作探究】

假设地球表面均匀,太阳直射赤道,当考虑地球自转时,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三圈环流。 【小组活动】

用地球仪和硬纸条制作三圈环流模型: 画图标出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四、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通过学生读图探究,研究出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并分析原因,然后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问题。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判断学生是否完成学习目标。

【启发提问】请同学们读图2.11,讨论此图说明了什么问题,分析形成原因。 【合作探究】

【课后练习】

通过练习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以此来巩固对学习目标的完成效果。

右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读图回答1~2题。

1.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

A.该环流是高纬环流 面为低纬信风带

2.若甲、乙分别为南半球的陆地和海洋,则此季节 A.全球海洋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C.亚热带大陆西岸干热少雨

B.亚洲高压处于强盛时期 D.我国山区泥石流、滑坡频发

B.该环流是低纬环流

D.甲、乙之间近地 C.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中纬西风带

3.北半球信风带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4.以北极为中心吹向四周的盛行风为

A.逆时针方向的极地东风 B.顺时针方向的极地东风 C.逆时针方向的极地西风 D.顺时针方向的极地西风 5.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点位于30°N附近

C.①是冷性气流

7.节日里,人们常常用放气球的形式庆祝。如果用相同的氢气球在不同的纬度进行施放,上升最快的地区是

A.极地地区

B.副极地地区

C.副热带地区

D.赤道地区

8.氢气球在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时便会破裂,其主要原因是

A.高空有强烈的太阳辐射

B.高空空气稀薄,气压低,气球因膨胀破裂

C.升空后由于气温上升导致膨胀破裂

D.上升后由于气温下降,低温使气球爆炸

9.下列关于大气运动简图中的数码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

A.①极地高气压带

B.②副极地低气压带

C.③东北信风带

D.④多雨带

B.乙点位于30°N D.②盛行西南风

6.如图四幅风带图中,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是

气压带风带教学设计

气压带风带说课稿

气压带风带的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气压带风带教学设计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例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反思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第六节 气压带与风带

《气压带风带教学设计说明.doc》
气压带风带教学设计说明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