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剪纸活动的开发设计与教学策略

2020-03-03 10:55:0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专题讲座:

创意剪纸活动的开发设计与教学策略

【摘要】

剪纸,是我国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形式。目前幼儿园传统的的剪纸教学活动较强调技能,以用剪刀剪出简单的图案为主,如:窗花、花边,而在表现形式、作品展示、材料使用等方面还比较单一,缺乏艺术性,而孩子们却不能够满足,往往在剪纸游戏区流连忘返。因此,笔者在实验班开展了创意剪纸教学,给孩子们提供更多了参加剪纸活动的机会,同时研究通过一系列的创意剪纸教学如何激发幼儿在剪纸活动中充分体现个性,展现出与众不同的表现能力及富有创造性表现的作品。本文论述是在实验班开展了7个多月创意剪纸教学活动的基础上,结合活动前的思考、活动中的观察、活动后的反思、理论上的升华而得来的一些收获,谈谈关于创意剪纸教学活动的设计开发以及教学活动中采用的一些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 创意剪纸

开发设计

教学策略

从字面上来看,创意即指有创造性的想法、构思,其特点是新奇,惊人,震撼,实效。这里所指的创意剪纸活动这是指在幼儿园里开展的以剪纸艺术的技法分类为线索,以幼儿喜爱的动植物、风景、人物形象为题材,通过欣赏作品和尝试制作活动,采用情景交融、游戏贯穿、艺术展示等方式,使小朋友逐步掌握剪纸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体验创造和成功的乐趣。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才能反映在他的手指尖上。” 这充分说明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极富创造力的时期。剪纸本身就是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幼儿根据自己头脑中感知过的物体表象,进行设计构思、再加工,表现实物或想象创造新的事物。创意剪纸艺术教学活动能够体现“引导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 “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可见,在幼儿园里开展创意剪纸教学,以剪纸的艺术魅力来感染、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应该是行之有效的。

陶行知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开发设计出适合幼儿发展的、能够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教学活动,同样也是一种创造,不过,这种创造更加强调目的性、实效性,为了让研究的结果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必须在活动设计之前仔细调查可能影响活动的一切因素,包括幼儿的前期经验、周围环境、现下兴趣,以及可能会对活动产生影响的教学主题、操作材料、教学形式、创作方式等等,因此,设计开发新的创意剪纸教学活动,我们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原则:

一:循序渐进原则

首先是“年龄层次”的序,在幼儿阶段,相差一岁就有极大差异,因此小班、中班和大班应区别对待。小班阶段,我们可以让孩子从“小厨师做菜”“剪面条”“纸杯开花”等活动中练习剪短线、长直线;中班时期孩子手指发育要较小班明显灵活,他们可以把废旧图书上的图片按照轮廓剪下来,也能够剪出简单的窗花;而到了大班,他们的剪纸技巧越来越娴熟,需要的不是教师每天教一种剪法,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提示,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其次是“经验技能”的序,无论是学习使用工具的技能还是学习色彩的运用搭配、纸张的选择、物体的空间方位关系等,都需要有一定的步骤、阶段。

1、第一阶段,学习剪纸的基本技能 ,如:脱稿直线剪→曲线剪→折纸剪→骨架剪等方法。而折纸剪的方法也是从折成两→成四→成八→成花边→成六→成十…技能上要由易至难、由简至繁。

2、第二阶段,学习剪纸的技巧方法。如:勾描、镂空、拼斗、衬色、染色等。这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例如:给毛衣设计花纹。初学时,可先让幼儿在需要镂空的地方涂上颜色,然后再剪。而当幼儿有了一定的驾驭能力时,就可以放手让幼儿进行想象、创造,直接脱稿剪。

3、第三阶段,培养幼儿进行创造性的剪纸。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幼儿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剪纸技能,同时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加,幼儿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其内在的艺术素养也或多或少的积累了一些,此时教师就应放手,提供材料、空间、创设一定的情境,鼓励幼儿自由创作。

二:寓教于趣原则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是说一个人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一旦对剪纸有了浓厚的兴趣,孩子们就会主动运用感官去看、去听、去动脑想、动手做,积极探索。在剪纸教学中,我们并不是采取强制性的教育方法来训练幼儿。而是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有趣方式来培养幼儿的剪纸兴趣。让他们高高兴兴地参与到剪纸活动中来,从而激发创造的欲望。

例如:在“葫芦兄弟”活动中,老师一面念着着儿歌,一面开始脱稿剪纸“小剪刀来爬山,爬过一座高山,停下歇一歇,爬过一座小山,不累向前走。”儿歌念完了,打开对折的纸一看,一只葫芦已然剪出来了,这种边玩边剪的形式让孩子们觉得轻松又有趣,迫不及待地想要自己动手来试一试。

三:整合互动原则

就是指把“创意剪纸教学”与其他领域整合起来,实施多领域渗透,以收到相辅相成之效。

1、可以与绘画、手工等其他美术表现形式整合,如“漂亮的毛衣”“我是公主”活动中,孩子们可以先剪一件漂亮的衣服,再贴在底纸上,用彩笔添画上人物的头部、手和脚,也可以先画出人物的头和身体,再剪出一件衣服给她“穿”起来。还有在“双色彩灯”活动中,剪出来的两张不同色彩的“渔网”状花纹可以用薄膜封塑起来,做成灯罩、礼物盒、笔筒等工艺品。

2、可以与音乐、语言、社会等领域整合,如音乐游戏“水族馆”可以很好地引导孩子们通过体验水草左右摇摆的身体动作感受到波浪线左右摇摆向前的剪法;儿歌“小剪刀来爬山”以儿歌(口诀)的形式交代了脱稿剪葫芦的方法。

3、可以与主题教育整合,通过主题教育,可以让孩子们积累更丰富的知识经验,从而为剪纸创作活动开拓思路,例如在“红红的新年”主题教育中,孩子们对新年习俗“贴对联”剪窗花”“年画”产生了兴趣,在欣赏“年年有余”的窗花后,他们问:“关于新年,还有很多很多的代表吉祥如意的图案,可不可以不剪鱼,剪出其他图案来呢?”

四:多样化原则

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一方面取决于教师的引导,更重要的则取决于活动环境提供的有利条件和机会。丰富的材料和多样的表现形式可以给幼儿提供更广阔的思路和空间。

1、操作材料多样化:不同的工具、材料进行剪纸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也给幼儿带来许许多多的乐趣。当孩子们接触了牛皮纸、蜡光纸、宣纸、即时贴、废旧画报、广告纸等等,并且用它们剪出了各具特色的作品之后,他们会触类旁通地想到各种食品、糖果、鲜花、烟酒、服装、文具等的包装纸、宣传画、薄海棉、布头、皮革、还有各种树叶、棕叶、竹笋壳、花草、蔬菜叶,以及瓜果皮等自然资源,这些材料来源于幼儿最熟悉的生活,在区域游戏剪纸活动之中,通过幼儿双手巧妙的加工,变成一件件漂亮的美术作品,这时幼儿心情愉悦,信心增强,他们更乐意不断地去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美。

2、表现形式多样化:民间剪纸的表现类型很多,有:黑白剪纸、套色剪纸、染色剪纸、分色剪纸、填色剪纸、衬色剪纸、勾绘剪纸、印刷剪纸、彩编剪纸、剪影、撕纸、折叠剪纸、立体剪纸等等。目前我们大班幼儿所接触到的表现形式有单色、染色、拼色、填色等,而且我们还常常运用剪纸来巧妙装饰常见日用品,例如,“酒瓶变变变”活动中,老师把孩子们收集来的空酒瓶用油漆刷成各种颜色,孩子们会运用剪纸的方法进行装饰,还会把图案按照某种规律排列起来,把空酒瓶变成了艺术品(如下图),不仅如此,他们还会用雷同的办法收集或制作纸盘、纸杯、纸鞋、帽、服装、围巾、雨伞等进行个性化装饰。

《酒瓶变变变》:

陈鹤琴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样看来,有效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在新课程理念的正确指导下,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使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机的互动过程,真正成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教学活动的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创意剪纸教学活动中,笔者根据不同教学活动的特点,尝试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1、欣赏分析法:引导孩子们通过“欣赏感受→比较分析→寻找方法”三步骤来为自己的操作找到实践基础和创作灵感, 如“年年有余”活动中,孩子们欣赏了非常精美的“年年有余”剪纸作品,他们发现有些剪纸是一条鱼,有些是两条、四条…甚至是中间两条,周围8条!这些是怎么剪出来的呢? 带着疑问他们通过比较,思考,结合以往的一些经验,进行了折纸尝试,最后发现图案(鱼)的多少与折纸的方法相关,在创作中,他们不仅剪出了不同条数的鱼,还对如何剪出不同方向的鱼有了一定的探索。

2、图示观察法:折纸活动中,我们常常会用步骤图来进行教学,引导孩子们在掌握基本符号的基础上自己看懂图示并且按步骤自己折纸,在剪纸教学中,同样也可以使用这样的方法。如“娃娃脸”活动中,我们的目的是引导幼儿运用不同的形状来体现人物的五官,用一张对折的纸,怎样剪出圆形、菱形、月牙形、花型等图案呢?老师出示了图示,让幼儿来猜测剪好之后打开会出来的图案,看到剪一段简单的弧线却变成了一颗爱心,孩子们跃跃欲试,举一反三,他们把五官剪成了各种有趣的图案,还在脸颊上剪出了水滴形、蝴蝶形、锯齿形、串珠形……每一幅作品都各赋特点、展现个性。(如下图)

3、游戏贯穿法:游戏是幼儿活动的重要形式,是幼儿参与剪纸活动的重要途径。剪纸活动中我们不仅可以采用游戏的口吻,可以将剪纸内容游戏化,也可以采用游戏贯穿整个活动,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如:我们用儿歌的形式引导幼儿边念边玩剪出了一个个的葫芦,又采用动画故事“葫芦娃”,引导幼儿剪出不同表情、颜色、形状的“葫芦兄弟”长在葫芦藤上,当一个一个可爱的小葫芦挂在葫芦藤下时,他们仍忙得乐此不疲。

4、小组合作法:陈鹤琴说:“孩子需要良好的伙伴来做他的伴侣,与他们交流相处获得友谊,消除孤独,活泼身心,这是成人所代替不了的。”因此,尝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提供给幼儿更多主动参与生生互动的机会,这不仅有利于幼儿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更有利于交往能力的发展。它能使幼儿的学习活动更加富有意义,能激起幼儿更高水平的思维。 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这才是合作。例如“堆雪人”活动中,孩子们按照各自的优点,分工各自剪雪人、雪花、打雪仗的人、堆雪人的人,而后组合在一起,完成了一幅画面丰富、生动有趣的作品。

5、创意展示法:作品展示是一种分享和相互学习的方式,而创意地展示作品还可以激励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拓展他们的思路。孩子们剪出来的作品不仅仅可以像民间剪纸那样贴在门上、窗户上、墙上,还可以贴在衣服、纸盘、纸杯、电器、家具上,也可以悬挂做成风铃、封塑做成彩灯、组合成为对联(如图)……幼儿园里孩子们的作品展示不应是干篇1律的,而应是五彩缤纷的。这样的展示方式能够有效利用空间,更加富有儿童情趣,符合幼儿的审美观。

幼儿的创意剪纸活动不仅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同时也让幼儿在活动中得到了美的熏陶,培养和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而且还让幼儿在合作中体验到了友谊。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研究课题,需要探讨和研究方面的问题还是很多,我们只有找到剪纸艺术和现实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用现代教育方法与手段来传授剪纸艺术知识和技能,才能使剪纸教育充分发挥教育效能,让孩子们在剪纸教学活动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我们相信,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我们也相信,给孩子们提供一个适宜的发展平台,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他们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意外之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幼儿园教育纲要》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年4月第一版

2、王树村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史话》

百花文艺出版社

3、韩平花 《园本课程理论与实践丛书 幼儿美术教育探索与实践》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6-1

4、作者: 张树华 李慰宜 朱家雄《幼儿园教育活动教师参考用书》(艺术领域--美术)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年

5、邵瑞珍

《教育心理学》教育出版社

《创意剪纸》活动设计

大班创意剪纸活动方案

大班创意剪纸活动方案

“创意”第三届剪纸大赛活动总结

剪纸开发方案

剪纸心得 图形创意

石巧玲创意剪纸教学设计

剪纸艺术主题教育开发与研究

大班创意剪纸活动:小瓢虫旅行记

中班如何开展无稿创意剪纸活动

《创意剪纸活动的开发设计与教学策略.doc》
创意剪纸活动的开发设计与教学策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