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图教案OK

2020-03-02 12:16:2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瑞雪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瑞雪的大而美丽,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感悟“瑞雪丰年”的丰富内涵。 3.渗透按一定顺序观察、有条理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精读课文第

四、五自然段,想象、感悟雪中、雪后的景象。 教学难点:理解“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的含义。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剖题

1.师:同学们,大家喜欢下雪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与雪有关的文章《瑞雪图》。 2.师板书课题。指名说说“瑞”的意思。 3.剖题。课题的意思就是:吉祥的雪,美如图画。

4.作家在文中到底给我们描绘了多少画面?这节课我们就从文章中去用心感悟!

二、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1.师:首先,让陈老师先来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 出示词语 :骤然变冷 铅色阴云 凛冽寒风

纷纷扬扬 大片大片 簌簌落落 粉妆玉砌 白茫茫

五光十色

3.指名读词,发现这三行词语各有什么特点?(雪前,雪中,雪后) 4.师:对了,课文就是按照雪前、雪中、雪后的顺序描写的 。(板书:雪前、雪中、雪后)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一)雪前

1.师:那么下雪前是什么样子的?天气有什么变化?在课文的哪些段落? 2.出示:第

一、二自然段。齐读。

3.师:这两段中,天气有什么变化?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4.师: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板书:骤然变冷)

(二)雪中

1.师:寒冷的天气持续到什么时候才开始下雪呢?(黄昏时分)那下雪时又是什么样子的?在课文的哪些段落?(第二三自然段)

大家自由读一读下雪时的段落,想一想这时的雪有什么特点?(板书:大,稳) 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雪比较“大”这一特点的?你画出了哪些描写雪大的句子? 黄昏时分,风停了,那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的从半空中降落下来了。 (课件展示)(板书:纷纷扬扬)

2. 那鹅毛大雪纷纷扬扬的从天空中飘落下来,想象这一情景,自己再读一读,指名读。 3. 是啊!这是入冬以来,胶东半岛上的第一场雪。你还从那里感受到雪“大”?

不久,雨住了,风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簌簌落落地飘落下来。(课件展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4. 听了你们的读,我仿佛看到了大片大片的雪花飘落下来,这两句话中出现了描写雪大的词语(课件展示)请同学们来看,第一句不动,假如我把第二句修改一下,再放入课文中,你们听一听有什么效果与区别。

黄昏时分,风停了,那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的从半空中降落下来了。

不久,雨住了,风停了,就只有那鹅毛般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降落下来。 5. 你听出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祖国语言的丰富性) 6. 雪花就这样簌簌落落的,一会地面就白了。在这一段中,你还从哪儿感受到雪大?

夜里,冬天的山村,万籁俱寂,只听到那大雪不断降落的沙沙声和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的咯吱声。 7. 你们的读把我带到万籁俱寂的雪地上。让我们来合作读一读这一段话,我读第二句,你们读剩下的内容,但要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分工读?

(课件出示:这是入冬以来胶东半岛上的第一场雪。这雪下得很大,也很稳。开始的时候,还伴着一阵小雨。不久,雨住了,风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簌簌落落地飘将下来。一会儿,地面上就发白了。夜里,冬天的山村,万籁俱寂,只听到那大雪不断降落的沙沙声和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的咯吱声。)

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分工呢?第二句是概括写雪大、雪稳,后面是具体写雪怎样大,怎样稳。这就是“总----分”式的写作方法。

(三)雪后

1. 就这样,大雪整整下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作者推开门一看,感受到了什么? 2.课件出示:嗬!好大的雪啊!

就是因为这场雪,使山村变得更加美丽。现在我们都来想象一下,如果你的眼前就是这一片白茫茫的大雪,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嗬!好大的雪啊!(把“啊”读成“呀”多种方法,读出自己的感受) 3.作者从远处都看到了什么呢? 出示句子:

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都笼罩上一层白茫茫的厚雪。极目远眺,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4.指导理解“粉妆玉砌 ”。(板书:粉妆玉砌)同桌练读,读出感情。指名一组朗读。

5.(出示图片 粉妆玉砌)极目远眺时厚厚的积雪把大地装扮成了一个白色的世界。看近处,这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指名读)看近处,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6.师:这个句子我很喜欢,你们喜欢吗?可是如果我把这句话中的“蓬松松沉甸甸、毛茸茸亮晶晶”去掉,大家再读读看你还喜不喜欢?(教师出示对比句子)

句子1:看近处,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句子2:看近处,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银条,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雪球。

生:自由朗读体会

生1:不行,去掉之后就不美了

生2:不行,去掉之后就不能想像出银条、雪球的样子了。

生3:不行,去掉之后读就不有趣了

师:是呀,去掉之后就不能想像出银条、雪球的样子了,是大雪把光秃秃的树木打扮得这样晶莹,把松树装扮得这样美丽,我们仿佛一伸手就能摘到它们。谁再来读一读?

生1:读。

师:读得多好呀!来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

师:咱们来看两幅图,你们看——这就是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还有+——这就是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7.师:这样的雪你们喜欢吗?美不美呀?(板书:美)在这一段中,你还从那里感受到雪美?

8.(生读)一阵风吹来,树木轻轻地摇晃着,那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落落的抖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在清晨的阳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听了他的朗读,我们的眼前似乎真是出现了五光十色的彩虹。你能将五光十色换成一个相近的词语吗?(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你们就把五颜六色,五彩缤纷放到句子里读一读,看看是否合适。

9.第四自然段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写出了美丽的雪景,我想请同学们伴随着音乐来读一读,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五光十色的世界!(指名读) 出示第4自然段。

10.多么生动的画面,多么美的句子!现在我们每个人都置身在这美丽的世界里,假如你到了这里,你会做什么?你又是怎样的心情?请大家带着快乐的心情读一读第五自然段吧!

生:自由读

师:指名读

生:齐读

师:对,孩子们是快乐的,可是他们绝对不是最快乐的人,谁是最快乐的人呢?读完了下面的资料你就知道了。

出示补充资料:

俗话说,“瑞雪兆丰年”并不迷信,有着充分的科学根据。寒冬大雪可以冻死一部分越冬的害虫;冰雪渗进土层深处,又能供应庄稼生长的需要。有经验的老农把雪比作麦子的“棉被”,冬天“棉被”盖得越厚,春天麦子长得越好。所以又有这样一句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生:读资料。

生1:此时此刻,农民伯伯最高兴。

师:对!

课件出示:本文写于1962年,当时国家遭受连年的自然灾害,农业得不到丰收。这一场大雪预示着来年的丰收,预示着我国将从三年自然灾害中走出来。

课件展示图片。

师:这第一场雪是第一个丰收年的信号,“瑞雪兆丰年”,作者能不高兴吗? 农民能不高兴吗?

四、升华情感:

这一场雪,给农民带来了丰收的喜悦,让我们带着幸福的心情读——啊!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这一场雪,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憧憬,让我们带着激动的心情读——啊!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此时此刻,我们不禁要说,这是一场——吉祥的雪!希望的雪!丰收的雪。

此时此刻,你理解瑞雪的含义了吗?知道了为什么这场雪被称为及时的雪了吗?让我们再读课题---瑞雪图。

六、布置作业:

1、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幅《瑞雪丰年图》。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写你心目中的雪景图。

七、板书设计

瑞雪图

雪前 雪中

雪后

骤然变冷

纷纷扬扬 大、稳 总-----分

粉妆玉砌 美 由远及近

《瑞雪图》教案

教案:瑞雪图

瑞雪图

瑞雪图

瑞雪图

瑞雪图

瑞雪图教案合

瑞雪图第一课时教案

《瑞雪图》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瑞雪图》课堂实录

《瑞雪图教案OK.doc》
瑞雪图教案OK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