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小故事

2020-03-02 21:10:5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文 言 故 事

1、买椟⑥还珠⑦

楚人有卖某珠于郑者。为①木兰之柜,熏以桂椒②,缀③以珠玉,饰以玫瑰④,缉⑤以翡翠。 【注释】

①为(Wéi):制做。木兰:一种高级木料。柜:这里指小盒。

②桂椒:香料。

③缀(zhuì):点缀。

④玫瑰(méigui):一种美丽的玉石。

⑤缉:装饰边沿。翡翠(fěicuì):一种绿色的美玉。

⑥椟(dú):小盒。 ⑦还:退回。 【译文】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专卖珠宝的商人。有一次,他带上一批珠宝到郑国去卖,为了吸引顾客购买,他想了一个招揽顾客的办法。

他选了一些上等的兰木,做成许多精美的小盒子,并在盒子外面雕刻上精致的玫瑰花纹,四周还镶嵌了许多彩色的羽毛。他想,把珠宝放在这样的精美而散发出奇香的小盒子中,郑国人就一定会被吸引而购买珠宝。

于是,这个珠宝商就满怀希望地带上这些货到了郑国。到达郑国之后,他来到最繁华、热闹的街市上展示他的珠宝。果然不出所料,马上有许多人围拢来驻足观看并欣赏。而有一个郑国人看见如此精美装饰的盒子,毫不犹豫买下一个,打开盒子后把里面的珠宝退还给珠宝商后,十分高兴地的走了。 阅读与思考:

①按照正确的节奏读文章。 ②和同学交流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①,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②!天帝使我长百兽③,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④。子以我为不信⑤,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⑥?”虎以为然⑦,故遂与之行⑧。兽见之皆⑩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⑨,以为畏狐也。

——《战国策》

【注释】

①求:搜求,寻找。

②无敢:不敢。

③长(zhǎng):首领。这里用作动词,当首领。

④逆:违反。命:命令,意志。

⑤不信:不老实,说假话。

⑥走:跑,逃走。

⑦然:对的。

⑧遂:于是,就。

⑨畏:害怕。

⑩皆:都. ⑾走(古) :逃跑(今) 行(古) :走(今)]

【译文】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该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阅读与思考:

①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②解释:“逆、然、畏”的意思。 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④背诵这篇文章。

3、*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②,折颈而死。因释③其耒④而守株,冀复得兔⑤。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⑥。

——《韩非子》

注释

①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和树茎。 ②走:跑,逃跑。

③释:释放,把东西从手里放下来的意思。 ④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象木叉。 ⑤冀:希望。

⑥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阅读与思考:

1、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内容。

2、这个成语现在比喻什么?结合生活谈谈感受。

4、掩耳盗铃

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者②。欲负而走③,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④,钟况然有音⑤。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⑥。恶⑦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⑧矣。——《吕氏春秋》

注释

①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亡,逃亡。

②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③负:背着

④椎(chuí):槌子或棒子。

⑤况(huàng)然:形容钟声。

⑥遽(jǜ):急速。

⑦恶:害怕

⑧悖:荒谬 译文

智伯消灭范氏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准备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

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

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胡涂了。 阅读与思考:

1、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

2、说说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5、*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①,常一人居外。及②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③,闻之于宋君④。宋君使人问之于丁氏⑤。丁氏对⑥曰:“得一人之使⑦,非得一人于⑧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⑨无闻也。 ——《吕氏春秋〃慎行览〃察传》

【注释】

①溉汲:打水洗涤。溉:音gài,浇灌。汲:音jí,从井里打水。

②及:到了……的时候。

③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④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宋君:宋国国君。 ⑤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当“向”讲。

⑥对:回答 ⑦使:劳动力。 ⑧于:向;在

⑨不若:不如。 【译文】

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所以经常要派一个人到外面打水洗涤。等到他家打了一口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挖了一口井,井里出来了一个人。”全国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宋国国君派人去问丁家的人。丁家的人回答说:“节约一个人的劳动力,并非是在井中得到一个人。”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①

注音:溉汲 吾 ②

解释词语:及 对 不若 ③

你有什么感受? 启示

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考察的话,切忌道听途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第二单元:求学精神

6、蜀鄙之僧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

[1]节选自清代彭端淑的《白鹤堂诗文集》蜀鄙,蜀地边远处。蜀,旧指今四川一带。鄙,是边远之地。 [2]语yù:告诉。

[3]欲之南海:想去南海。之,去。

[4] 子何持shì而往:你依靠什么去呢?恃指依靠,凭借。 [5]犹:尚且

[6]能:能做到,实现。 [7]越明年:到了第二年。“越”在这里是至、到的意思。 [8]顾:表示较强的转折副词,可译为反而,却。

译文

四川的偏远山区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你看怎么样?”

富和尚说:“您凭着什么去?”穷和尚说:“我只要一个水瓶和一个饭钵就够了。”富和尚不以为然:“我几年前就想雇条船下南海,到现在还没去成;您凭着什么去?” 可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朝佛回来了。他把自己的云游经过讲给富和尚听,富和尚听了,有惭愧的脸色。

从四川到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远,富和尚无法到达然而穷和尚却到达了。一个人树立志向,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这个和尚么?

阅读与思考:

1、两僧都想去南海,为什么富僧没有实现,而贫僧却实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常说“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事竟成”,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这两句话是否有了更丰富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朗读课文,并试着背诵。

7、两小儿辩日[1]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2],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3]日始出时去[4]人近,而日中[5]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6]日中则如盘盂(yú)[7],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8],及其日中如探汤[9],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10]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11]多知[12]乎?”

注释:

1、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2、辩斗:辩论,争论。

3、以:认为。

4、去:离。

5、日中:正午。

6、及:到。

7、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8、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9、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汤:热水。

10、决:判断。

11、汝:你。

12、知:通“智”。

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路遇两个小孩儿在争论,便问他们争论的缘故。 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近,而太阳运行到中午时就离人远了。”

另一个小孩儿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太阳远行到中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伞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儿笑着说:“谁说你知识丰富呢?”

故事蕴含的道理

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

阅读与思考: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和同学一起演演这个小故事。

2、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

, 一个孩子认为

他的理由是

, 另一个孩子认为

他的理由是

。两个孩子都善于观察,喜欢探索,说话有理有据,他们在认识上产生的分歧的主要原因是

;这个故事说明人们看待事物的(

)不同,结果就(

),应该多角度综合看待问题;同时也告诉我们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 知识无穷,学习是( ),换一个角度看大名鼎鼎的孔子,他还有着(

)的品质。

3、实践探究:查阅有关资料,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

8、学弈(yì)[1]

弈秋[2],通国[3]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4]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为听[5];一人虽听之[6],一心以为有鸿鹄(hú)[7]将至,思援[8]弓缴(zhuó)[9]而射之。虽与之[10]俱[11]学,弗(fú)[12]若之矣(yǐ)[13]。为[14]是其[15]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注释:

1、本文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弈:下棋。

2、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3、通国:全国。

4、诲:教导。

5、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6、之:指弈秋的教导。

7、鸿鹄:天鹅。

8、援:引,拉。

9、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10、之:他,指前一个人。

11、俱:一起。

12、弗:不。

13、矣:了。

14、为:因为。

15、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阅读与思考: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内容。

2、分别用“--”和“~~ “画出两个学下棋的人的不同表现。

3、文中两个人学棋的态度可以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为。( )--(

4、读完这个故事,你受到怎样的启示?

拓展阅读

薛谭学讴[1]于[2]秦青,未穷[3]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4]。秦青弗止[5],饯行于郊衢[6],抚节[7]悲歌,声振林木,响遏[8]行云。薛谭乃谢[9]求反[10],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

(1)讴:不用乐器伴奏的歌唱;这里指唱歌。 (2)于:向;

(3)穷:尽,完;

(4)遂辞归:于是就告辞回家;辞:告辞 (5)弗止:没有劝阻;

(6)饯行于郊衢:在城外大道旁给他用酒食送行; (7)抚节:打着节拍: (8)遏:阻止;

(9)谢:认错,道歉; (10)反:通假字,通“返”,返回。 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于是薛谭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思考:这个故事又给你以怎样的启示?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9、*程门立雪[1] 杨时见程颐于洛[2]。时盖[3]年四十矣。一日见[4]颐,颐偶瞑坐[5],时与游酢[6]侍立[7]不去。颐既觉[8],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宋史·杨时传》。

注释

1.洛,洛阳。 2.盖,大约,大概。 3.见:拜见。 4.瞑坐:打瞌睡。

5、游酢(音zuò):人名,是杨时的同学。 6.侍立:恭敬地站在一旁。 7.颐既觉:已经睡醒。

故事人物了解:

1、程颐(1033-1107),字正叔,河南洛阳人。学者称伊川先生,与其兄被合称为“二程”,他被称为“小程”。

北宋儒家学者,著名哲学家,北宋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洛学”的创始人之一。

2、杨时,北宋著名理学家,号龟山,曾受业于程灏、程颐兄弟,最早把二程理学传入福建,开创理学的“道南系”。被尊为“闽学鼻祖”。

文言文小故事

文言文小故事

文言文故事

寓言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

120个文言文实词小故事 副本

小文言文

小文言文

中国寓言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

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小故事助记

文言文短篇故事

《文言文小故事.doc》
文言文小故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