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博学

2020-03-03 11:13:3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关于厚德博学的思考

政治与行政学院: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2012级:年级201211000104:学号周娇:姓名

关于厚德博学的思考

内容摘要:“厚德博学,为人师表”是辽宁师范大学的校训,同时,厚德博学也是现代高等教育的使命和发展要求。所以对厚德博学的思考、学习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明确厚德博学的含义,及厚德与博学之间的关系;其次,要明确厚德博学之所以被许多高校定为校训的原因,也就是厚德博学价值观的意义;最后,要明确如何使厚德博学得到践行,常驻每个人的心中。

关键词:厚德,博学,价值观

一、“厚德”与“博学”的关系

“厚德”与“博学”源于古训。“厚德”出自《易经·坤卦》中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其意是阐述才能与德行的关系,意思是苍天高高在上,以强有力不可抗拒的法则运行和影响世界,有才能的人应该不断追求进取,使自己具备超凡的济世本领。大地以其宽广深厚承载万物,有才能的人应像大地一样以宽广深厚的高尚品德、奉献精神来承载万物,包容万物,滋养万物。

“博学”出自《礼记·中庸》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思是,为学之先,要广泛猎取,厚实知识。然后,有所不明的就要追根问底,问过以后,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分析,考察,这样知识越学越多,道理越辨越明。最后,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终有落实。“厚德”主要是对人才素质的规范要求,后者则反映了一种教育理念。

“厚德”与“博学”的关系,也可以说是培养道德和传授知识、学习知识的关系。这二者的关系长期以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个人比较赞同孔子的观点。孔子认为,“本立道而生。”(《论语•述而》)人学会了做人,自然就会自觉学习做人的方法和途径。学会了这些就是为人的根本,自然可以达到博学所需的品质和要求。也就是“厚德”是“博学”的根本,同时,也不能忽视的就是“博学”亦可有利于“厚德”的积累。能够广泛猎取,厚实知识,凡事一探究竟,勤于思考,善于批判思维,这样是会有利于培养道德的。

二、立“厚德博学”为校训的意义

“厚其德,博其学”是高等教育的永恒使命。这在如同辽宁师范大学一样的师范类大学中尤显重要。厚德博学,应该成为当今高等教育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指导思想。

首先,厚德博学反映了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钱穆先生把中国的学问传统分三个系统:“人统”即如何做人的学问,“事统”即学以致用,“学统”即“为学问而学问”。这三个系统中都有德性要求:做人讲品德,做事讲职业道德,做学问讲学术道德。这正是当代高校教育所强调和力争达到的教育目标。高等教育必须兼顾这三种高深学问的教与学,才能不断提升受教育者的人生境界,培养出高级专门人才。

其次,厚德博学的教育功能对于高等教育,尤其师范教育有着深刻的意义。从厚德博学的育人功能和社会功能两大功能看,厚德博学不仅表现为厚人之德、

2

博人之学,还表现为厚社会之德、博社会之学。在社会功能上,厚德博学在师范教育中的影响地位,以及发挥的作用都是巨大的。所谓厚社会之德,这表现为通过高等师范教育机构---大学以及所培养的人来传承和弘扬人类美德,并以超然的姿态对社会道德进行批判性评价,为树立良好社会道德风尚做出贡献。而作为未来教师的培养,拥有厚德的教师将会更有利于下一代的道德培养,从而达到极大的社会功效。所谓博社会之学,表现为大学作为传播、研究和应用高深学问的场所,在知识创新、促进社会科学文化繁荣等方面,发挥着其他社会组织无法代替的重要作用。作为未来教师的学子们,越博学,将越有利于对下一代对知识的渴望的满足,将越有利于对下一代不断扩充知识,实践知识的引导。

最后,厚德博学是对时代强烈要求的反映。培养厚德博学的人才是时代赋予大学教育的使命。从大学发展史来看,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大学社会职能进一步拓展,随之出现了大学庸俗化、功利化倾向,大学守望社会的职能、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开始淡化。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学如何避免庸俗化等问题,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界关注的重要课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厚德博学价值观是高等教育之所以成为高等教育、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的重要支撑。而作为师范类大学的辽宁师范大学更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学校的不断发展中,更加注重对校训“厚德博学,为人师表”的学习与探讨,在学习交流中,使每一个师范生明确什么是厚德博学,厚德博学的意义,如何才能使自己厚德博学起来,将更加体现到校训的意义,更加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以及厚德博学的育人和社会功能的实现。

三、“厚德博学”的实践

“厚德博学”源于古训,在现代社会被各大高等学校广泛应用,作为校训,既是对正在成长的大学生的训诫,又是对高等教育的一种督导。厚德博学的价值观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其中包括理论意义以及实践意义两部分。在实践厚德博学上,我们应该做到:既要将厚德博学的高等教育价值观深深扎根于办学理念之中,又要将厚德博学的高等教育价值观融入到育才之中。

要将厚德博学的高等教育价值观深深扎根于办学理念之中,就要根据办学定位将厚德博学的要求具体化,尤其要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活动等方面贯彻厚德博学的要求,以课程与教学改革为突破口,落实厚德博学的要求。在课程设置上要注意开发模块课程、活动课程和探究型课程,发挥隐性课程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求教师厚德博学,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做人教育、做事教育和做学问教育三者相结合,并重视实践环节。

要将厚德博学的高等教育价值观融入到育才之中,从高校的角度,应该广泛的交流探讨厚德博学的价值观,进行宣传,使厚德博学的思想深入人心,使之成为每个学生及老师心中的追求,目标,从而使厚德博学的价值观发挥最大的效用。作为高校教师,要时刻将厚德博学作为自身发展的向导,努力使自己厚德博学,而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使学生亦以厚德博学为目标,向理想的人格迈进,从而实现育英才的目的。这其中,尤其强调,作为师范大学的教师,不但要做到厚德博学,为人师表,更应将厚德博学的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因为现在的学生就是将来的老师,他们要肩负的是明天的未来。所以做为师范大学的教师们任重而道远。将厚德博学的价值观灌输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掌握,从而引导自己的人生,这将不但是对学生个人的培养,更将发挥巨大的社会功能。

3

参考文献:

[1]王汉青:厚德博学 和而不同:当代大学应追求的品格[J],中国教育报,2008(1)

[2]张壮强,石惟有:“厚德博学,知行合一”的孔学渊源考[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7(6)

[3]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十月第三次版

厚德博学

厚德博学,求是创新演讲稿

广中医校长毕业致辞厚德博学精诚济世

厚德为师,博学为范—我心目中的好教师标准

博学为师

博学知识

博学章

博学辩论赛

厚德博学 大医精诚——西安医学院跨越发展之路(5稿)

厚德文化

《厚德博学.doc》
厚德博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