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情绪调试

2020-03-02 05:17:3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理性情绪调节 ——心理分析案例

[现象实例] 有一个笑话: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女儿,一个开洗衣店,一个开伞店。老太太左右为难:晴天,担心开伞店的女儿的生意不好;阴天,担心开洗衣店的女儿的衣服晒不干。有一天,有人劝导,老太太你好福气,下雨天,你开伞店的女儿生意好,该高兴;天气好,你女儿的衣服干得快,也该高兴。对你来说,哪一天都是好日子呀。老太太想一想,也真是这样,心情顿觉好多了。

[心理点评] 人们的不良情绪有些确实是因为生活中的不利境遇所引起的,但也有些不良情绪是由于人们对事情的真实情况缺乏了解或认识有偏差而盲目地生长起来的。同一事物,由于出发点和认识的不同,心情就不同,以上事例正是如此。由于老太太未能全面合理地认识事物,而是单方面地、只从不利的悲观的一面看待问题,这种不合理信念导致了消极的情绪。若从积极的角度理性地分析问题,就能获得愉快体验。

生活中,我们不可能事事顺心如意,有时难免会产生消极情绪。产生消极情绪并不可怕,关键要学会及时调节和控制情绪,有时候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改变一下看问题的角度,我们的情绪就可能大大好转。可见,我们在消极情绪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而是可以对它进行调节和控制,从而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35年中,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整天和学生泡在一起,忙忙碌碌,兢兢业业,教学成绩突出,荣誉证书得了一大堆。可退休以后,他整日赋闲在家,交往少了,压力没了,人也变得悲观、抑郁、烦闷,多愁善感。他说自己就像天边的夕阳,时时都在不断下落,一天比一天昏暗。

虽已近黄昏 夕阳无限好——谈退休教师的情绪调试

当人步入老年,特别是刚从工作岗位上走下来,产生某些无可奈何的悲观情绪,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生活情趣锐减,食欲不振,甚至产生悲观厌世的消极情绪,就要引起重视。情绪的好坏是衡量老年人是否适应晚年生活的主要标志,它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现医院调查显示,情绪不好是一些老年人常见病的重要原因。我国中医素有“大怒伤肝,暴喜伤心,思虑伤脾,惊恐伤肾”的经典论述。还有人把情绪比作“生命的指挥棒、健康的晴雨表”,足见情绪对健康的重要作用。

人一辈子要经过很多的改变、调整,才能适应社会,不断发展。老人要排除忧虑和烦恼也要经过艰苦的努力。那么,教师退休后,应如何进行心理调试,保持良好情绪呢?

一、正确对待退休,适应角色改变

时代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客观现实。人生也一样,虽然他们在三尺讲台上耕耘了三十多年,可以说桃李满天下。但这些已经成为过去,永不会再现。老教师应该正确对待退休,适应社会发展,主动把职权移交给青年人,在新的领域里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其实,晚年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不要因为自己的错误观念而放弃对生活宝藏的开发。否则,只能沉湎于埋怨和苦恼之中,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二、正确认识自身的存在价值

有些老人退休后很少参与社会活动、终日无所事事,便产生了自己为社会所抛弃,没有存在的价值的错误想法。其实,人的价值并不由生理机能所决定,而是与一个人对自我生存价值的看法有关。对老年人来说,享受晚年生活本身就在证实着人的存在价值。老年人曾呕心沥血,奉献过自己的青、壮年,所以,老年人可以理直气壮的要求回报,这是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它直观的告诉青壮年,只有年轻时好好干,老了以后才有好日子过。对子女来说,老年人健康的生活也是他们的最大幸福。

三、保持平常心,过好“每个今天”

如果老年人总是懊悔过去、担心未来,就会成为沉重的精神负担,不可能轻松愉快的安度晚年。美国戴尔·卡耐基在《人性的优点》中指出:生活在“和别的日子完全隔绝的今日”里,是消除烦恼的秘诀。“过好每个今天”,不是让人忘掉过去的经验教训,而是强调老年人要心境平和的接受现实,把握住每一个今天。有了恬静的心态,就会宽容善待身边的人和事。每天都能朝气蓬勃、忙忙碌碌、舒心坦然的过日子。

四、参与社会活动,发挥余热

美国心理学家雷米博士研究发现:世界上最忙碌、最紧张的名人比普通人的寿命高出29%,外出工作比家庭妇女发病率低。另一项研究也证明:失业率每增加1%,死亡率就增加2%。在社会上越活跃的老人,在生活上越容易感到满足,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有事则长寿”,老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点事情,既能得到社会的尊重,还可以排除孤独感,克服退休带来的种种不适。老一般说来,退休教师的学识较高,组织能力很强,有些教师还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所以,他们很容易在社区或其他地方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五、与子女宽容相处,营造健康氛围

很多老人退休后,因为无所事事,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因而对子女过分的依赖。当然,子女应该悉心照顾老人,这是应尽的责任。但是,子女都有自己的工作、生活,即使对父母很孝顺,可能也有力不从心的时候,致使老人伤心、失望。对于子女的难处,老人也应该充分理解。俗话说,靠人不如靠己,特别是进入老年以后,希望别人给自己带来愉快,不如愉快从自己心中产生。老人可以通过增加社会交往,参与社会工作,在合适的岗位上,找到感情的寄托和心理的支持。

六、智力、体力训练同时进行

科学证明:人的器官不是用坏的,是锈坏的。特别是退休教师,他们退休前往往从事智力劳动。退休后。智力活动量大幅下降,如不有意的进行智力训练,智力方面必然明显老化,因而信心大减。所以教师退休后,不但要进行身体的锻炼,还要进行智力训练,多看报,多学习,有可能的情况下,还可以把自己在几十年中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出来,出书或写一些文章,这对社会对自己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老年阶段是否能愉快的渡过,主动权就掌握在老年人自己手中。我们希望老年人做情绪的主人,调整期望,接受现实,适应环境,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使夕阳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案例1

小丁的父母刚签订离婚协议,抚养权归小丁妈妈。当天,小丁妈妈便一直在数落前夫,要小丁努力学习为妈妈争气,不要让爸爸笑话他们等等。夜晚,才读学前班的小丁怎么都睡不着,因为他想不通为什么爸爸很疼爱他,妈妈却说爸爸坏呢?到底是谁对谁错呀?

分析:父母之间的矛盾很多时候小孩子很难明辨是非,也不清楚个中原因,只能从父亲或母亲的话中,靠自己幼稚的想法加以解析,因此极易受家长的情绪污染,使他们从小产生偏激的性格,以致长大成人后对人、对事甚至对婚姻都失去信心。

措施:父母尽量不在孩子面前提及对方的不是,要告诉孩子:虽然父母不在一起了,但大家还是会很疼爱孩子的;对方有困难的时候,大家都会互相帮助,以此消除孩子心头的疑虑。

案例2

读小学三年级的东东,家里阳台上的衣服被楼上的张叔叔浇花时弄湿了,东东爸爸立即冲上去理论,并骂骂咧咧地走回来,嘴里还不停地数落邻居的不是。到了周末,对屋陈叔叔的猫在东东家门口玩,东东看见后立即破口大骂,说猫把他家的门口弄脏了,非要他们洗干净不可。这让邻居哭笑不得,也令东东爸爸大吃一惊。

分析: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日后若有类似情况发生,必然会以父母的行为为准则,依葫芦画瓢,有过之而无不及。

措施:如果对方实在不对,最好能避开孩子与对方理论;若实在无法避开孩子,那父母的语言必须要有所收敛,注意用语文明,别“教会”孩子骂人的“本领”,污染他纯洁的心灵。事后,还可向孩子分析事情的对错,同时教育孩子别犯对方刚才所犯的错误。

案例3

廖老师因为父亲刚去世,心情非常沉痛,但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强忍着悲伤回校上课。课堂上,比比见老师上课没表情,教室很沉寂,就故意捣乱,至于后果,可想而知,比比被廖老师狠狠地批了一顿,下课后还到教导处写检讨。从此以后,比比上课都不敢吱声,呆呆地坐在座位上,成绩一落千丈。

分析:廖老师家里出了事,情绪低落是可以理解的;小学生喜欢引人注意,这是小孩子的天性,也是无可厚非的。如果只凭一时之气,“借题发挥”,把情绪“污染”给孩子,那会对他的成长不利,同时也会令老师的形象受损,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

措施:老师要有忍耐和克制能力,尽量把不良情绪化解掉。遇到故意捣乱的学生,应先平静自己的情绪,若是在很激动的情况下,老师可以选择沉默不语,只用眼光盯着他,有时候,沉默比语言更具说服力和“杀伤力”,从而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情绪情感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

中学生情绪情感特征

情绪情感概述教案

大学生情绪情感分析

论情绪失控与心理调试

情绪与情感的分类

情绪与情感的分类

.3.2大学生情绪、情感问题

医学心理学情绪和情感教案

《情感情绪调试.doc》
情感情绪调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