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锦林事迹简介

2020-03-03 14:12:2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黎锦林事迹简介

黎锦林,男,汉族,1967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通城县宝塔村党总支书记、湖北宝塔研磨有限公司董事长。

黎锦林同志1988年从武汉大学毕业,分配到机关工作,后来弃政从商办企业,2003年在上海创办了安而雅保健科技有限公司,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业务遍及欧美。2006年,39岁的黎锦林毅然放弃在上海优越的生活和平稳的事业,回到家乡通城县宝塔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三年的村官生涯里,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不懈努力,使其所在的宝塔村迅速脱贫致富,成为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3年来,宝塔村经济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长,工农业总产值达3亿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近万元。黎锦林同志是村党总支书记、大学生“村官”和回归创业人员的成功典范。中共湖北省委作出决定,在全省广泛深入地开展向黎锦林同志学习的活动。

回乡的追求

1984年,考上武汉大学的黎锦林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他当过公务员,下过海,2003年在上海创办公司,销售收入过亿元,业务遍及欧美。然而2005年,黎锦林平静而多彩的都市生活被打破了。父亲黎泗保带领村里一班人突然来访,目的只有一个:希望他能回乡,带领村集体企业继续向前。

“我现在年龄大了,跟不上形势,如果厂子垮了,全村几百人的饭碗都要砸。”黎泗保着急地说。

当时,通城县正在实施“回归工程”,号召在外创业的通城人回乡创业。时任通城县委书记的陈树林几次来到上海招商。2006年春,在沪通城老乡聚会时,陈树林掏出大红聘书,当众宣布,全场一片掌声。

无法拒绝家乡父老的期盼,黎锦林接过了聘书。在高薪聘请职业经理人管理自己的公司后,他踏上了回家的征途,成为全县第一个回乡创业的大学生“村官”。

回乡后,父子俩订了一个君子协定,儿子辅助父亲3年,管好村集体砂布厂的市场销售、资本运营。没想到10天后,这位宝塔村的带头人突然离世。

消息传出,数千人前来吊唁,全厂职工轮流守夜。看到这令人动容的场面,黎锦林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他决心要做父亲那样的人,把宝塔村带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艰难的再创业

2006年5月,黎锦林正式担任宝塔村村委会主任,他立志要带领乡亲再创业。此时,村里的支柱产业砂布厂已显疲态,技术落后、制度松弛,产值徘徊不前。几百名员工非亲即故,人情世故更像一张无形的网。

黎锦林拿出了一整套现代企业的改革方案:实行分工负责制,分级授权管理;打破人情关系,用严格的制度管理;推行品牌化营销,建设企业文化等。

但新政推行后,第一个踩红线的竟然是本家哥哥。外贸销售长期徘徊,黎锦林要求担任外贸科科长的堂兄重新制定考核方案,在两次指令迟迟得不到回音后,毫不留情地将其撤职。一时间,亲戚们轮番求情,乡亲们也好心相劝,黎锦林的 住处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老伯母找到黎锦林哭着说:“侄啊,你伯父走的时候,拉着你爹的手说,小子们就靠你帮衬了。你爹才走几天呀,你就狠得下这条心?”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随后,黎锦林任命外村大专生杨琼担任外贸科科长,4个月后,就派她到俄罗斯参加国际五金展。去年,杨琼一个人完成300万美元的出口订单,占全厂出口额的60%。

黎锦林的做法逐渐得到职工和村民的认同。2006年,砂布厂销售收入一举突破亿元大关。2008年,销售收入达到2亿元。

与此同时,黎锦林在全村大力推行党务村务公开等,建立和完善财务审批报账、集体资产管理、村企分开等制度,组织开展创建党员活动室、设立农家书屋、成立农民艺术团等先进文化建设活动。3年来,宝塔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镇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级党组织十面红旗”等荣誉称号。

科学发展的新农村

2007年10月,黎锦林全票当选村支书。他下定决心,要带领宝塔村人走上科学发展之路,把宝塔村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如何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不久,村委会挂起了一幅“宝塔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图”:一条宝塔大道,一座农民花园,一座生态公园和一座农民科技园,简称“一路三园”,整个规划预算5亿元。

这不是“天方夜谭”吗?黎锦林没讲大道理,只是把村干部带到华西村实地考察学习。考察回来,大家真切感受到发展的紧迫。

如今,一条长2公里的宝塔大道贯穿全村。6栋农民公寓和20多幢农民别墅井然有序;背靠银山,秀水河环绕,香樟、翠竹等生态园区集休闲和生态旅游于一体,还通过了湖北旅游名村初选。

黎锦林深知,建设新农村关键在生产。经过反复商谈,由黎锦林在上海经营的安而雅公司和美国阿里工业公司投资4亿元,建设新型农民科技园,引进德国生产线,配套建设废水废气达标处理系统,建成国内高档磨具生产基地。

黎锦林说:“3年前,我是人回了宝塔。现在上亿元的投资也回来了。投产的5年内,企业利润的10%将无偿捐给村里。”

改变了家乡的面貌,也改变着自己的人生。黎锦林说:“农村就是个大舞台,在展现社会价值的同时,也能实现个人价值。”

对于农村的发展,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黎锦林深感人才的匮乏。现在,各地正鼓励开展大学生“村官”计划。黎锦林决定从自己上海公司拿出3000万元,配合湖北省委组织部和团省委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风险基金。“农村现在最需要的还是人才,把更多人才引进农村,让更多人才留在农村,这才是新农村建设的希望工程。”黎锦林说。

就如黎锦林同志发出的呼吁,希望更多的人、人才、大学生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我会朝着这个方向迈进。中国农村人口比例甚大,中国新农村的建设真的需要更多的人才,需要更多的人参与!

学习村主任黎锦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事迹简介陈锦梅

林垂都事迹简介

黎锦熙 教学法

徐培林烈士事迹简介

锦溪简介

事迹简介

事迹简介

事迹简介

事迹简介

《黎锦林事迹简介.doc》
黎锦林事迹简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