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法制教育讲稿

2020-03-03 21:50:4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青少年法制教育讲稿

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很高兴能和同学们在一起共同进行一次法制学习。其实,有些法律知识我应该向你们学习的,为什么呢?前不久,我陪同市领导到校调研的时候,观看了同学们自己编写的法制小故事,很真实,很深刻。其中有一位同学编写的一个“ 毛阿敏偷税漏税”的故事,我深受启发,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 而是你们的内心深处法律意识的真实反映。在这里,我也给大家讲一个我亲眼目睹、令人深思的真人真事。事情发生在某小区的住宅楼,这天正是星期日,三位初中生在四楼的楼道窗前嬉戏,甲失手将乙推出窗外,重重地从高达20米的四楼摔了下来。当时乙的脸色铁青,血从鼻孔、耳孔直往外淌。后来,乙被市医院急救车救走。此时,我给同学们出二个思考题:①甲失手致伤乙,算不算违法?②如果甲违法,违反了什么法?结果应是:如果医疗签定部门确定为重伤,首先甲这种行为造成的后果违法,其次甲违反了《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二百三十五条: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下面,我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本原因,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三个方面,来给同学们讲一下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0世纪以来,青少年犯罪是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青少年犯罪占全国刑事立案比例一直较高,约为65%,处于居高不下的局面。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14—18岁的少年发案率上升较快,成为违法犯罪的高发年龄阶段,并以侵犯财产型犯罪与性犯罪居多,团伙作案数量剧增。“人之初,性本善”,这些少年,曾经天真无邪,如同一张白纸,他们的人生座标为什么变得如此扭曲?人生最初暗淡的一笔来自哪里呢?究其青少年犯罪的基因,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更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所致。

(一)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平衡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至为关键的一个时期,是人从幼稚儿童期向青年期的过渡阶段。处于这一特殊时期的人,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经历着一场巨变,从青少年的心理变化来看,主要表现为: 求知欲增强,交往需要增加,有虚荣心,喜欢刺激,富于幻想,易接受暗示,模仿力强,有好胜心,易于冲动,爱感情用事,有较强的独立意向,希望根据自己的想法、兴趣去行事,认识问题直观、片面,缺乏成年人具备的分析判断、辨别能力 。

这种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使青少年抵抗外部世界的干扰能力显得相当脆弱,一旦遇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很容易作出越轨的举动,实施违法犯

罪。

(二)青少年不良的个性倾向性

人的个性倾向性是个性中最主动,最积极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的认识和活动的趋向与选择。个性倾向包括人的需要和动机、兴趣、信仰、观念体系等,不良个性倾向性是大多数青少年实施犯罪行为的主观心理因素。青少年的不良个性倾向在需要方面主要表现为:具有强烈的物质欲,权力欲,报复欲;在观念体系上,概括地说,主要表现为“五观”不端正,以自我为中心,只想索取,不愿奉献的极端利己的价值观;过分追求金钱,享乐,名利,实惠,讲究吃喝的人生观;善恶、美丑、荣辱、爱憎、是非、苦乐,得失完全颠倒的道德观;“哥们义气”高于一切的封建行帮式的友谊观;放荡不羁,崇尚低级感官刺激的性爱观等。正是在这些强烈,畸形的欲望驱使和错误观念的支配下,一些青少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三)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

下面,我重点给同学们讲一下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希望同学们能引以为戒,拿起法律武器,把实际例子讲给父母听,纠正有些父母的不良家庭行为。

家庭是青少年个体生活、成长的第一空间,是青少年最早接触的“小社会”。也可以说是一个“大染缸”。这就要求有些同学,是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家庭在青少年心目中的位置,应是最为重要的。父母代表社会对子女的教化也是最为深刻的,一些家教箴言、格言及家训会影响子女的一生,甚至有的还世代相传。调查与研究表明,青少年的身心在家庭这一环境中能否健康发展,与家长对家庭的责任感,态度,对子女的教育引导,与其自身性格和言行举止有着密切的联系,若父母对家庭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子女的态度适当,教育、引导得法,自身性格,言行举止良好,家庭的内聚力,亲和力增强 ,正面影响加大 ,子女实施不道德行为,违法犯罪的可能性就很小。反之,子女受到的负面影响大,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可能性就大,甚至直接导致犯罪。

其中影响青少年犯罪的不良因素主要有亲情过剩,疏于管教,家庭暴力,单亲家庭,不轨家庭五种。

亲情过剩。目前,在我国城镇,18岁以下的青少年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这些在“四二一”家庭结构中长大的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祖辈、父辈的百般宠爱,被过度的亲情所包围,在家中俨然是一个“小皇帝”、“小公主”,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他们中一些人因而养成了不良性格,形成了不良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凡事总是先考虑自己,从个人角度出发,不达目的不罢休。因此为了达到个人目的,满足自身的需要,他们可以不择手段,不受任何约束,甚至以身试法,以致违法犯罪。

疏于管教。一些家长对子女的管教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自觉与不自觉地放弃了对子女的管教义务 。对子女身上的错误和缺点, 或是不闻

不问,放任自流;或是晴蜓点水,关心帮助不够;或是一打一骂了事。更有甚者,为了“发家致富”, 有的家长竟迫使子女弃学经商, 不惜以子女成为新文盲或半文盲为代价。生活在疏于管教家庭中的子女,因得不到父母及时而悉心的管教,生成不良品性,终由小错而大错,直至违法犯罪。家庭暴力。对生活在暴力家庭之中的青少年来说,因耳濡目染或亲身体验过暴力侵害,心理受损明显,心中阴影严重,致使子女养成仇恨,冷酷,撒谎,逆反等不良性格。家庭暴力往往还导致一些常遭暴力侵害的青少年离家出走,到社会上去寻找温暖与爱心,因而难免被坏人引诱利用;或者导致一些青少年直接向社会“施暴”,向“弱者”施暴。单亲家庭,近几年来,家庭离婚解体现象越来越严重,单亲家庭日益增多,这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极为不利。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单亲家庭的父母缺少了原来对子女的关心,体贴,爱护,管理和教育,有的家长甚至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粗暴的打骂子女,虐待子女。这一切都给子女的身心造成了伤害,一些子女因此变得孤僻、抑郁、自卑、冷漠、任性,仇恨父母,对学习、生活和家庭失去了信心。 这种心理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导致违法犯罪。

不轨家庭。不轨家庭是指家庭成员中有不道德或违法犯罪行为的家庭。生活在不轨家庭中的青少年,易接受暗示,模仿成人的不良举止,久而久之,逐渐同化、堕落,最终滑入违法犯罪的泥潭。

同学们,只有遵守法制,才会有美好的人生。让我们牢记惨痛的教训,刻苦学习,不断进步,为祖国的美好明天、为自己的幸福未来而奋斗!

不要迷恋网吧

一、长期玩网络游戏影响大脑发育

日前,天津某医院亚健康康复中心对学生进行脑像图检测中发现,长期玩网络游戏,会影响左前脑的发育。

据该中心的杨大夫介绍,今年暑期以来,已经先后有200名学生到中心进行了测试,测试的结果是其中40%的学生出现了左前脑发育不良的现象。再进一步询问,几乎出现左前脑发育不良的孩子,都有长时间玩电脑网络游戏的经历。

《每日新报》报道,在该中心门外等候检查的几乎都是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其中最小的一名测试者只有5岁。在测试室内,医

生刚刚为一名开学将上初三的学生测试完毕。测试的结果显示,这名学生左前脑的发育,与同龄人的标准值相比明显不足。这标志着这名学生的左前脑发育不良。知道这一结果的家长显得十分惊讶,对大夫说:\"我的儿子成绩原来一直很好,只是从上学期才发现了明显的下滑。但孩子平时表现还是很\'聪明\'的,没发现有脑子发育不良的表现。\"大夫进一步询问孩子平时的爱好时,家长介绍说,孩子近来经常沉溺于电脑网络游戏。

谈起经常玩网络游戏为何会影响左前脑发育,该医院亚健康康复中心的大夫介绍说,网络游戏的内容符合人的右脑的感知特征,却有悖于左前脑的逻辑思维习惯的,会抑制左前脑的发育。从人脑分区的不同功能来看,人脑的右前脑是控制人的创造力;而左前脑则是负责基础知识的储备、对基础知识储备的驾驭能力以及再学习的能力等。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许多学生看似很聪明,实际的学习成绩却在下降的原因了。也就是说,即使孩子的创造力再强,没有基础知识的储备和驾驭能力,以及良好的逻辑判断推理能力,学习成绩也无法提高。

二、别上了“网友”的当

“网友”,是人们对那些通过在网络上聊天探讨问题所结识的朋友的称谓。互联网的出现拓展了人们的交往空间,也因此改变了某些人的交友方式。茶余饭后,打开电脑,在网上聊天,你写一句,我回一句,好多朋友会感到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交流方式。

14岁的小雯是个旅游爱好者,也是一个小“网虫”。她特别关注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奇闻逸事,梦想有朝一日能够周游世界。暑假的每一天,在征得妈妈的同意之后,她开始在网上的电子布告栏

(BBS)上发出旅游咨询信息。她给自己起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开心果”。从此,她每天都会收到数十条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这真让“开心果”大开了眼界。在诸多的信息中,小雯的眼里,“青苹果”可不是一般人物,此人谈吐不凡,妙语连珠,出口成章,真让小雯觉得相见恨晚。可是,最近,让小雯感到为难的是“青苹果”开始不断打探她的真实身份。有几次,小雯都想如实告之,可最后还是忍住了。可上周,“青苹果”却发出了会晤邀请。小雯非常苦恼,心想不去,惟恐会失去一位网上密友,如期赴约,又担心对方人面兽心。最后,聪明的小雯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她请爸爸作陪,并将约会地点定在博物馆门口。小雯和爸爸提前10分钟赶到博物馆,左等右等都不见“青苹果”踪影。在焦急的等待中,远远地看见表姐朝这边走来。表姐真是快人快语,离老远就喊:“请开心果恕罪,青苹果来迟了。”原来,在大学读书的表姐为了增强表妹的网上自我保护意识,才和小雯的妈妈联合导演了这幕轻喜剧。网上交友时,请少年朋友特别注意:

1.不要说出自己的真实姓名和地址、电话号码、学校名称、密友等信息。

2.不与网友会面。

3.如非见面不可,最好去人多的地方。

4.对网上求爱者不予理睬。

5.对谈话低俗网友,不要反驳或回答,以沉默的方式对待。请你学会自我保护招数:

匿名交友网上多,切莫单独去赴约,

网上人品难区分,小心谨慎没有错。

法制讲座各班到班教师安排表

初一(1):陈敏慧滕志方初二(1):孙华琴沈瑜 初一(2):谢秀兰于伟初二(2):马建兰管青云 初一(3):潘丽娟阮莉初二(3):周和平王井贵 初一(4):阮果勤董伟初二(4):吕文红杨慧娟 初一(5):史旭琴阮正英初二(5):史春雷王洁 初一(6):沈华陶玉仙初二(6):张梅芳虞兴锋 初一(7):梁正仙丁国新初二(7):佘建伟李永新 初三(1):许双喜李川初三(2):金顺芳查梅琴 初三(3):袁霞吕勤明初三(4):朱伟新滕志方 初三(5):虞志刚杨红芬初三(6):陈正明梁斌 初三(7):张招娣陈斐

备注:

1、时间安排:4月27日下午

3:10——4:10各班收看法制教育电视讲座。

4:20——4:50班主任(就本次法制讲座上好主题班会课)。

2、其他教师在三楼大会议观看法制讲座。

2008年4月26日

青少年法制教育讲稿

青少年法制教育讲稿

青少年法制教育讲稿

青少年法制教育讲稿

青少年法制教育讲稿

青少年法制教育讲稿

青少年法制教育讲稿

青少年法制教育讲稿下

青少年法制教育讲稿之一

青少年法制教育讲稿之二

《青少年法制教育讲稿.doc》
青少年法制教育讲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