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团演讲稿

2020-03-03 12:31:1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延安精神宣讲稿

-----大学生延安精神研究会

亲爱的同学们,下午好。我来自于天津科技大学大学生延安精神研究会,是延安精神宣讲团的一员。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作为一种信仰的存在,必然有其发展的起源和脉络,即它的历史。所以学习延安精神,我们要以历史为切入点。

历史如静谧的大海,伫立岸畔,他会一如既往的冷漠的平静。融入大海,方能体悟那亘古的智慧和暗流汹涌的激情!

现在,我们坐在教室,窗明几净,灯光明亮,大家共聚于此共同学习延安精神。但我们回溯历史,回到历史的峥嵘,有一所大学初创时既无校舍,也无座椅,白手起家。在困难面前,它的教职员工豪迈地说:“雪山草地腊子口,穿着草鞋照样走,这点困难还能挡住我们?”没有校舍,他们就自己动手在凤凰山开挖窑洞;没有教学设备,就用小石块做凳子,大石块做讲台,石墨当黑板,膝盖当课桌;没有纸张,就把废纸装书或敌人撒的传单翻订成笔记本,在书的空白处座做讲录,甚而没有笔和纸就用树枝当笔,大地为纸„„正如毛主席诙谐的说道:“他们过着石器时代生活,却学习着当代最先进的科学——马列主义。”但就是在如此艰苦的学习环境下,在那里锻炼出一批又一批民族精英,他们把革命的火种撒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这所大学叫“抗大”,誉称为“革命熔炉中的熔炉”。记住历史,是对历史的尊重,更重要的是从历史中汲取智慧的营养。今天我们回忆历史,追寻英烈的足迹,依然可以感受到那艰苦奋斗、英勇顽强的精神——抗大精神——延安精神的原生态精神之一。

纵观历史,自鸦片战争开始,积贫积弱的中华民族经历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屈辱和痛苦的近代史。面对国家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各路仁人志士以拯救国家、拯救民族、驱除外侮、恢复主权为己任。有虎门销烟的林则徐,百日维新的康有为„„(举例)但遗憾的是他们的努力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问题,直到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出现,中国的革命才迎来了胜利的曙光。横揽天下,当今世界情形并不尽如人意,各种错综复杂的纠纷日趋激烈。值得骄傲的是:伟大的祖国政通人和,经济飞跃,社会和谐,文化繁荣。当今的中国正如擎天的巨人自信且坚定地迈步在世界的舞台。

中国巨人的强大源于有一个睿智的大脑-----中国共产党,而大脑的睿智又源于拥有的坚定且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精神信仰。

自马克思主义的红色旋风在黄土地飞翔伊始,中国共产党首先从组织和力量上经历了从建立到发展以至壮大的多个发展阶段,同样,指导精神和信仰也经历了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如东奔入海的江河,在不断的继承和摒弃,不断地创新和拓展,不断地理论联系实践,最后形成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信仰发展脉络。自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开始,在实践中先后出现了井冈山精神、遵义精神、延安整风精神、西北坡精神、北大荒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这些精神如夜空中的启明星,为中国的未来指明了方向。我们有理由坚信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祖国的未来定会更加光彩夺目,举世瞩目!

今天,我们就延安精神进行一些深入的探讨。 延安精神诞生于延安时期。这一时期是指从1935年十月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起,至1948年3月东渡黄河止,期间的将近13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我党我军在原陕北根据地的基础上创建了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中共中央的所在地延安成为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抗日战争的出发点和解放战争的指挥中心。在这里涌现大量的可歌可颂的英雄和事例。(举张思德的例子)

一、延安精神的基本特征

(一)从延安精神的产生背景看,延安精神具有时代性。 延安精神是指党中央在延安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当局的重重封锁的艰难局面下,以中国共产党人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优秀分子,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理想追求、精神风貌、思想品德、行为准则和工作作风的概括和总结。是中共党人的身体力行的人生和价值准则,是我党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强大动力,是战胜困难、克敌制胜的精神法宝。

(二)从延安精神的源流看,延安精神是外来优秀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完美的交融。

一方面,延安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学习的一次中国化,是在对马克思精神的领悟和融会贯通中,是在对自大革命失败后的系列经验的总结和教训的汲取的基础上,凝聚全党智慧,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和升华出全党公认的中国式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正是在延安精神的熏陶下,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导下,中国革命才真正走上成功之路。自此,中国的革命实践,才从理论和思想上真正成熟起来。另一方面,延安精神的诞生又具有中国的民族特色,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爱国忧民、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抗日战争的新形势下的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且因祸福趋避之。”„„无数仁人志士把国家命运和个人生命及价值完全融合在一体,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尊严、向心力、凝聚力。面对当时的局面,中华民族的优秀分子汲取了传统文化的优秀智慧,是对优秀文化的一次创新和拓展,这就是延安精神的文化的力量源泉。

(三)从延安精神的形成地域看,延安精神的诞生,离不开延安这块革命的圣地。

巍巍宝塔山,清清延河水。延安地处陕北,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交汇,有“三秦锁匙,五路襟喉。”延安的存在是延安精神产生的摇篮。一方面:延安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这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存在和壮大提供了可能,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再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基础上诞生了延安精神。另一方面; 延安当时的环境是很艰苦的,物质资料奇缺,生活艰苦,但就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检验了信仰的坚定,也证明了信仰的伟力。

二、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理解

(一)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

第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第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第四,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爱国主义传统;第五,批评和自我批评。

延安精神的原生态精神: 抗大精神 、白求恩精神、张思德精神、延安整风精神、南泥湾精神。

(二)延安精神内容理解

延安精神的实质是思想信仰的伟力,特色是艰苦朴素的品质,灵魂是实事求是的路线,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保证是强化党的建设。

实质:思想信仰的伟力。

一、选择道路

二、转变观念

三、树立旗帜。

特色:艰苦朴素的品质。

一、自己动手,倡导独立自主

二、艰苦奋斗培养高尚风格

三、廉洁自律 抵制精神变质

灵魂:实事求是的路线。

一、反对教条 思维方式的革命

二、求真务实中国气派的展现

三、开拓进取精神的升华

保证:

一、党指挥枪革命胜利的保证

二、密切联系群众 宗旨:

一、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二、政治取向人民当家作主

三、利归人民 社会动员显伟力

(注:此处将联系历史和具体的事例自由演讲)

三、对延安精神的体会

对延安精神的体会:坚定的信仰,坚韧的意志,坚持的努力。 第一,坚定的信仰。信仰是指个人或群体长期坚定并践行的人生和价值准则。信仰在心为志,信仰带来激情。激情点燃生命的火花,照亮前进的道路。信仰是前进的力量的源泉。坚定信仰,树立远大的理想,这样一个人才能从大地上站立起来,从懵懵懂懂中清醒过来,从浑浑噩噩中悔悟过来,从芸芸众生中凸现出来。坚定信仰,坚定方向,从而一个人的智慧、情感、意志都沿着既定的方向驶向既定的目标,走向成功。《大学》中讲道:“知之而能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有所得。”坚定信仰,身体力行的践行信仰,展望未来,追求着成功。(举孔子周游推行礼制的例子)

第二,坚韧的意志。在前进的道路上,总会风雨同在。特别在面对艰苦和困难时,我们的心更应该坚韧。学会接受、学会忍耐、学会执着。老子说过:“天下莫若如水,然柔则生,弱则存,天下莫以胜之,故上善若水。” 水,虽弱,但滴水穿石,这就是坚韧的力量。(举韩信胯下之辱,越王卧薪尝胆的例)

第三,坚持的努力。坚持不懈,就像冲洗高山的雨滴,吞噬猛虎的蚂蚁,照亮大地的星辰。学会坚持,因为我们深知水滴石穿的道理,只要持之以恒,还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前进的脚步?面对失败,更需要坚持,迎接挑战,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四、如何践行延安精神

如何践行延安精神,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对于此有两个方向。

第一,存之于心。深入学习延安精神,全面了解延安精神的精神内在,然后坚定信仰,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坚韧的意志。

第二,践之于行。在生活方面保持朴素的品质;在学习方面,保持实事求是的学习作风;在工作方面,保持服务大众的宗旨。 (注,如时间允许。可组织适当的讨论)

2010-4-12

优秀学子宣讲团演讲稿

宣讲团主持词

宣讲团工作汇报

宣讲团工作总结

宣讲团党课提纲

宣讲团工作方案定稿

大学生宣讲团心得

宣讲团报告会主持词

法纪宣讲团计划

宣讲团报告会主持词

《宣讲团演讲稿.doc》
宣讲团演讲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