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2020-03-02 06:00:0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5 灰雀

学习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步”、

1 “胸脯”、“白桦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5、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3、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4、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5、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2 4.学生描红、摹写。

5.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2、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3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板书设计:

4 课后反思:

5 6.小摄影师 教学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 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话和细节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的变化。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

2、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

3、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4、介绍高尔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请多读几遍。

2、抽读词语。

3、同桌互读,检查是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指名读文,师生评价。

三、识字写字。

1、小组合作: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2、指导写字:

"卷"字注意上半部分只有两横。 "摆"字注意四字在上要变形。 "辆"字车字旁最后一笔为提。

3、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

纸团

墙报

鞠躬

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转告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秘书

杂志社

二、再读课文,朗读感悟。

1、通过高尔基和小男孩之间发生这样的一件事,你喜欢谁?

2、请同学们快速读文,你觉得高尔基或者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

3、你从哪些地方觉得高尔基是一个非常关心孩子的人?从哪些地方看出小男孩是个有礼貌、会动脑的人?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重点的词句。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抓住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①、抓住"鞠躬"、"打量"体会小男孩的机智,对高尔基的崇拜之情。 ②、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③、抓住"吩咐"、"摆弄"等词体会高尔基任由小男孩的指挥,对下一代的关心和爱护。

④、抓住第11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从"赶紧""大声喊"及人物语言体会高尔基留住小男孩的心情很迫切。

6、朗读悟情。

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三、巧妙设疑,续写延伸

1、小男孩会回来吗?

2、高尔基和小男孩再次见面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发挥你的想象力,继续写完这个故事。

8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7、奇怪的大石头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三、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4.认读要写的字。

5、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3.各自抄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三、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四、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五、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

11 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2 8* 我不能失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哪位同学订阅过《儿童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的最早创办者是谁?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2)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二

学习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培养良好习惯。

2、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6、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

7、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8、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9、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力。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三、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 15 讲?

四、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 2.出示抄有本题内容的小黑板或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交流发现。

3.齐读句子、体会。

4.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形式。

二、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而名人们说过的一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请各人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3.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正音指导。

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 5.指名再读,师生评价。 6.齐读巩固。

16 7.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三、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一、学习成语故事:

1.我们汉语中有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故事演变来的,一个成语背后包含着一个故事,了解这样的一些故事会使你获得知识,获得教益。今天就来学一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2.各自轻声读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音认真拼读,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正句。 4.各自再读。

5、同桌间试讲。把故事讲给同桌听,相互学习、指正。

6、了解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们一看到“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就会想到听到鸡叫就起床练武习艺的祖逖、刘琨。以后说话写作,你想表示珍惜时间、发奋努力这个意思时,就可以用上“闻鸡起舞”这个成语。

7、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习作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追忆生活,重温往事,点燃真情,引发学生的倾吐欲望,培养写作兴趣。

2.初步学习“用一件事表达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的写法,并初步学会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显露特点,体现个性。

17 作前准备

结合语文实践活动课,开展“我来夸夸他(她)”的活动。事先有意让学生回忆和收集童年生活中自己熟悉、喜欢的人物特点的材料,然后通过活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丰富素材,让作文和生活紧密联系,为习作作好准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我们班有56个孩子,你们个性不同,有的热心助人,爱管“闲事”;有的天真顽皮,活泼可爱;还有的倔强,爱哭、爱闹;有的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有的勇敢正直;有的勤劳简朴;有的幽默风趣„„今天,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机会,写篇文章来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二、交代任务,选材构思

1.出示要求

◎写一个人的一个特点;

◎用一件事来写;

◎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要能体现人物的特点。

写的人是你身边的人,选择其中一件事来写,这件事必须真实,不能凭空捏造,这件事要能反映人物的特点,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语句要通顺。

2.小组讨论

◎想写谁?让你印象最深的特点是什么?准备选择什么事例?

3.大组交流

◎教师随学生回答相应作评议和引导,有的学生不能准确概括人物特点,可以帮助孩子归纳,也可以板书学生所说的特点。

◎如何把事情写清楚:要注意事情地起因,经过,结果。在写人物时要多写神情、动作、语言、心里描写。要大胆地想象。

三、提供范例,打开思路

1.朗读学生的优秀习作《我的爸爸》

 让学生边看听思考:

①写谁?人物有什么特点?

②什么事表现了这一特点和品质?

③哪些细节描写生动地体现来这一特点?

2.交流归纳

四、自拟题目,下笔成文

1、根据刚才的学习讨论,大家可以更好地条理自己的“构思”。题目自拟,但要认真给自己的作文起个题目,老师也提供一些题目,但仅供参考。(《我的同桌》《我的榜样》《任性的表妹》)

2、动草起笔。教师巡回指导。

五、修改誊写。

1、写好后自行修改。

2、教师面批后,誊写习作。

19

第二教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佳作。

评议,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二、修改问题较多的习作1篇。

1、投影展示习作。

2、评议:

什么地方需要修改?

如:格式、标点、词语的运用、句子是否通顺、选择的事例是否典型、事情的叙述是否清楚„„

三、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誊写1遍。

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课文内容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试卷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拓展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试卷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试卷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最新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