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ICT业务转型进入新阶段

2020-03-03 12:47:2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中国电信ICT业务转型进入新阶段

来源:电信技术时间:2008-5-7 作者:佚名保存本文进入论坛

导语:ICT(Information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是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概念和新的技术领域,发展ICT业务成为信息服务提供商也已是电信运营商的共识。在“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战略指导下,作为中国最大的固网运营商,中国电信通过ICT业务这把利器加速转型进程,已成功地推出了ICT系列服务,志在开辟出一片新的“蓝海”。2008年,中国电信进入转型的第二阶段,ICT业务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日,就如何看待ICT业务,以及运营商在发展ICT业务中的定位和组织实施等若干难题,专访了中国电信集团系统集成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志勇先生。

转型的第二阶段重点是全面实施,运营商发展ICT业务必须依托于网络之上的应用记者:目前中国电信提出转型已有三四年了,今年又提出深化转型,进入转型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的任务和重点有哪些不同?

刘志勇:我认为转型的第一阶段(前三年)主要是在做一些准备,包括对一些概念的认识和明确,理念的引入,商业模式的提出,开始关注非话业务,对客户和品牌进行聚焦,更多的是在探索。2008年是第二阶段的第一年,真正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客户品牌有了,客户量也有了,剩下的就是踏踏实实地做事,就是如何开发产品,实施专业化营销和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就像集团提出的“实施聚焦客户信息化战略”,这里所说的客户包括个人用户、家庭客户、政企客户以及中小企业客户。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信)2008年进行的机构调整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如家庭客户部的成立,都体现了要聚焦客户。

记者:发展ICT业务是转型中的重要工作,业界对发展ICT业务从不同的角度有许多不同的解读,那么从运营商的角度来看,如何切入ICT服务?

刘志勇:电信界比较熟悉的是OSI7层模型,从OSI模型来看,ICT业务是属于4层以上的、与IT结合的应用。运营商的最大资源就是基础网络,因此运营商发展ICT业务应是紧密依托自己网络发展服务,如基于网上应用的所有业务、产品都可以包含在ICT范畴中。

记者:目前ICT领域竞争非常激烈,利润率并不高,中国电信进入这个领域的目的何在?在这个市场中国电信大概能排第几名?

刘志勇:中国电信集团系统集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集成公司)是在做一个差异化的市场,这个市场是过去没有做过的,竞争激烈而且不规范,因此从传统的观点来看应该是一个“红海”,但通过这个工作可以深入客户、根置客户,对于电信企业未来发展是有重大意义的,而且我们有中国电信的优势,拥有全国性网络,深入到本地网的实施能力,这样就能将“红海”变成“蓝海”。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认为集成公司基本上进入

了这个市场的前10名。随着ICT市场越来越规范,对于集成公司是有利的,中国电信转型第二阶段的一个目标就是要打造百亿级ICT业务。

与传统电信业务不同,ICT业务是差异化的“端到端”服务,传统电信运营商在ICT业务中不是主导而是聚合者

记者:发展ICT业务对于运营商来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刘志勇:过去运营商提供的是“点到点”的服务,把带宽和端口提供给客户就可以了,但是对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来说是不够的,需要提供“端到端”的服务。企业需要的是“端到端”的服务,过去运营商在提供“点到点”的业务方面很有经验,基本上就是采取标准化的方式,进而规模化、大规模提供从而实现规模效益;但ICT业务是个性化、差异化的,每个企业的需求都有所不同,而这方面运营商并没有形成有效的经验。另外,对于ICT服务来说,运营商不再是业务的主导,而是业务的聚合者,要与社会各个环节合作,这一点跟过去截然不同。

记者:中国电信集团有多个部门涉及ICT领域,如政企客户部、中国电信研究院等,不同的部门分工和职责有何不同?

刘志勇:当政企客户部发现客户、锁定目标并进行业务分类,集成公司根据业务特点制作方案,进行支撑,但是这两个部门之间不存在直接的行政关系。政企客户对业务进行归口管理,是主渠道,而集成公司是辅助销售渠道和项目实施者。集成公司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公司,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公司有公司的机制,合作的机制是通过利益进行绑定的,也是通过对服务的承诺进行实现的,各部门之间通过密切合作,采用流程化的管理,让客户感受到中国电信为他们提供一揽子、一站式服务。集成公司如果不依托于主渠道,是没有优势的。

集成公司是直接面向市场竞争,即我们做的所有产品一定要立刻面向市场,要能够在市场中尽快取得效益,不同于研究院中长期的研发、前瞻性的研发、规范制定等,电信研究院也会做很多ICT产品的研发,但实验室的产品跟商用产品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更多的时候,研究院给我们前端部门很好的支撑,我们会密切合作。

集成公司采用总分架构,公司化运作,这种架构适合ICT发展业务,中国电信的其他转型业务大都采取这种模式

记者:集成公司的架构是怎样的?如何进行管理?

刘志勇:集成公司采取的是总分架构,目前除了上海(上海有理想集团公司),其他省份都有集成公司的分公司。我们从一开始就采取公司化运作模式,这也是中国电信很好的一个尝试,通过分公司我们进行授权经营、属地化管理,即授权省电信公司,代我们去经营。属地化管理,指的是由当地来管理,比如省集成公司的负责人是由中国电信当地省公司党组推荐给系统集成总公司,由系统集成总公司任命,负责各分公司的经

营。

梁海滨:总公司和分公司的分工有什么不同,如何紧密联系发挥综合优势?

刘志勇:总公司和分公司有各自的渠道,各有各的业务。由于北京没有分公司,所以北京的业务由总公司来开展。在省公司与分公司的关系上,总公司出资金、资质、供货渠道,各分公司可以利用总公司的渠道和资源,即各公司之间的人员、案例、产品开发共享(不单纯是业务上的共享),这实际上有点像矩阵式结构。总公司与分公司之间的分工肯定是不一样的,分公司要开发出针对本地的业务,重点要服务本省客户。记者:您觉得目前集成公司的体制适合国内ICT业务开展的需求吗?

刘志勇:我觉得目前的体制是比较适合开展ICT业务,这也可能是中国电信以后开展很多新的转型业务将会采取的模式,即公司化运作、总分式结构,如号码百事通等业务也将采取这种模式,对这种公司管理架构,中国电信还将重点探索和完善。

IT应用系统的开发目前不是中国电信发展ICT业务的重点,要以集成为切入点,以咨询服务为统领,重点发展视频、信息安全、网络外包等业务

记者:中国电信的客户品牌“商务领航”很大程度就是针对ICT业务的,集成公司与“商务领航”品牌的关系是什么?

刘志勇:集成公司的主要作用就是研发或者说提供不同的个性化产品,来填充到“商务领航”这个品牌中,丰富“商务领航”的内涵,即我们通过实际的应用来跟客户交流,并不断完善“商务领航”品牌。在完善“商务领航”时,首先想到的是推出的产品是否能给客户带来价值,如果能带来价值我们才会去做。

去年一个比较典型的ICT业务就是“全球眼”业务,很多省系统集成公司参与了设计、推广、联合设备供应商和终端供应商、商业模式设计、资金支持等整个环节的工作,由于中国电信有全国性的网络,基于这样一个全程全网的优势,可以满足客户更广泛的、跨城域的需求,从而在环保、海关、“平安城市”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也给我们带来较好的收入增长。在这些方面我觉得是对“商务领航”品牌的支撑。

记者:集成公司参与ICT业务的方向和重点是什么?

刘志勇:ICT业务涉及网络集成应用和IT应用系统的开发,集成总公司及下属分公司目前正在重点做有关网络集成应用的服务,IT应用系统的开发目前来说不是重点。因为参与应用系统开发一定要对相应行业和业务有深入的了解和理解,才能提供优质的IT服务系统。目前集成公司在IT系统开发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如我们已经成功开发出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资源管理系统,经过了一年多的调研和开发,现在产品已经上线了。在我们的业务中,纯粹的IT应用我们介入的比较少,这方面还有待于和合作伙伴的合作。目前紧密依托网络之上的业务是集成公司最重要的发展方向,所以我们要以集成为切入点,以咨询为统领,重点发展视频、信息安全、网络外包等业务,因为这些系统都是基

于网络来提供服务的。

目前,做央企500强的信息服务提供商是集成公司的一个重要目标,中国电信希望通过我们的服务使他们认可信息化的价值,促进企业的发展;反过来,企业只有通过这种途径提高了效率和收益,才会认可中国电信的服务,才可能有更多的扩容、升级需求。这样通过ICT服务,中国电信就能把根深深地扎入企业之中,才能有更深入的合作,从而才能真正融入用户的信息化工作。

ICT业务营销对所有的公司来说都是很难的,集成公司最近几年的ICT实施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记者:目前对运营商来说,发展ICT业务时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营销能力比较弱,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ICT业务营销与传统电信营销有哪些区别?

刘志勇:目前,ICT业务营销不仅是电信运营商的弱势,对所有的IT公司来说都是很难的。其实说ICT业务的营销处于弱势,是相对以前的营销方式来说的,因为做ICT业务要首先了解客户的需求然后再作出集成方案,再去引导客户。原来中国电信提供的是标准化服务,客户需要多大的带宽,就提供多大的带宽,但现在不是这样了,需要把握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然后再为客户提供标准化的打包服务,而准确把握客户的需求是比较困难的。但凭借中国电信的实力,我们相信有能力准确把握客户需求,使客户切身体会到中国电信的优质服务。

记者:在ICT实施能力方面,集成公司最近几年有哪些提高?

刘志勇:对于集成公司来说,我觉得提升还是很大的。因为前几年我们只做网络集成,这几年我们逐步转到IT方面的业务,也介入到行业内部,目前网络的集成任务越来越少,而更多的是视频监控、冗灾备份、ERP系统的部署等。

开展ICT服务必须按社会化企业体制运作,受到现有环境的局限性,高端人才仍然欠缺

记者:ICT业务与传统的电信业务有很大区别,对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什么要求?刘志勇:既然我们是集成公司,我们一定要有新的企业体系,我们的企业管理架构是按国际先进的体系来建设的,管理模式也与社会接轨,就是按一个社会化的公司来运作的。这里没有正式工、劳务工等人员身份的差异,与中国电信传统的管理体系有很大不同,在考核方面,以岗定薪,岗变薪变。

记者:目前集成公司的人力资源状态能否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

刘志勇:在我们公司目前高端的人才还是非常紧缺的,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也不是那么大,我们的薪酬水平相对来说还不是那么有竞争力,所以我们强调,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然后才是待遇留人。我们公司内部已采取公司化运作,但从公司整体来说还是

受中国电信大环境的影响,即我们在继承了中国电信品牌优势的同时,也同样要遵循中国电信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

ICT业务在以百分之百的速度增长,未来增长空间很大,但难度也越来越大

记者:目前集成公司占中国电信ICT业务收入的比例有多大?

刘志勇:我们这块没有具体数字,因为我们很多的收入是算在了当地电信部门,所以说有直接贡献,也有间接贡献。我们直接贡献可能有十几个亿,但我们对中国电信ICT业务发展的支撑贡献很大,支撑了很多省网和本地网的业务发展,但可以肯定的是,集成公司在中国电信整个ICT业务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大。

记者:集成公司这几年的工作是否达到了中国电信的要求?

刘志勇:整合后的集成公司是2005年12月26日成立的,在200

6、2007年,每年的收入都是百分之百的增长,2008年也会保持较高的水平增长。由于中国电信有着很好的品牌效应,有着全国性的网络基础平台,各集成分公司已在全国落地,有全国性的实施能力,我们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确确实实让客户感受到了中国电信的整体服务能力,但随着收入的基础规模增大,高速增长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严格挑选合作伙伴,未来可能采取并购方式增强自己的集成能力

记者:ICT业务的开展需要合作伙伴,挑选合作伙伴的标准是什么?目前集成公司有哪些战略合作伙伴?

刘志勇:其实我们挑选合作伙伴的思路很清晰,就是能否满足中国电信客户的要求。中国电信有一些战略合作伙伴,比如IBM,也是集成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我们目前的合作伙伴数量还不是很多,因为选择优异的战略合作伙伴并不是很容易。我们选择战略合作伙伴的标准很严格,对战略合作伙伴的要求就是大家有能力共同拓展市场,并做好客户的服务工作。

记者:从集成公司来说,在ICT业务方面进行了哪些创新?

刘志勇:我们目前已经进行了很多创新,至少是很多尝试,希望能在很多方面有所突破,虽然这确实很难,因为我们在经验和客户方面积累的比较少。要创新和突破主要靠两个方面,一是靠自己发展和努力的探索;二是通过并购一些好的公司,来加强我们的集成能力,当然对于并购我们会非常慎重,会在中国电信的统一部署下进行。

ICT业务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

企业文化管理进入新阶段

中国电信:直面转型

全业务竞争下中国电信渠道转型

IDC业务与ICT业务

加快ICT业务发展

ICT业务思考一

草原监理工作进入新阶段

国资改革推动国企改革进入新阶段

《中国电信ICT业务转型进入新阶段.doc》
中国电信ICT业务转型进入新阶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