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实施

2020-03-03 08:56:5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谈谈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实施

木里图学校 钮玉金

最近几年,各个学科都在探索和思考何为有效教学?怎样实施有效教学?作为一名历史教师,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学习,我觉得实施历史课的有效教学是必要的。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件的总和, 而且有些是过去了很久的事件,所以也正因为如此,历史常常给人以冷冰冰的感觉。传统历史教学,一般都是教师将一套标准化、权威性的历史知识灌输给学生,让他们去死记硬背,忽视了学生内在的需要和感受。历史课堂上的“满堂灌”、“填鸭式”,尽管教师累得口干舌燥,苦不堪言,学生依旧是头脑空空、收获不大,而且也严重的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经常会出现出现“喜欢历史,但不喜欢上历史课”的现象。 那么应该怎样改变历史课堂的这种局面呢?这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历史教师的一大难题。

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觉得要实现历史课的有效教学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效备课。

为了达到有效教学,教师应进行有效备课。有效备课的实现则需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教材的重难点,教师能不能把握得当,关系到学生的掌握。如果教师重点内容讲不清楚,学生如何记忆;难点讲不明白,学生又如何理解。这样的话,就谈不上有效备课,更谈不上有效教学了。虽然教材是死的,大部分老师只要认真钻研,就能把握好教材,但这不等于就实现有效备课了,因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不一样的,学生是活的,每个个体都需要我们注意,才能了解他们的学习能力,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所以我们教师应该不断的接触学生,弄清学生的水平,然后有层次进行教学。只有两者兼顾,才能叫有效备课,才能为有效教学打下基础。

二、充分利用教师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的语言魅力。下面举几个实例:

例一:一位教师在讲述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影响时,是这样操作的:在学生在感知相关知识后,来了一句“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指发展中国家)”、“原来我弱”;当学生听到这句话后先是开心一笑,然后点头示意表明理解了,更是显示出他们已经记住该知识点了:一方面跨国公司总是高污染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经济风险也对发展中国家影响进一步加大,因为我弱(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经济实力相对较弱)。这样一个离初中学生生活远、难于理解的历史问题就在一句俏皮话中被理解、被记忆。

例二:在讲述“印巴冲突”的根源之一在于“印巴分治”时,可以适当的加上一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样便可使学生一下子明白“冲突”乃人为因素所为,然后补一句“哦,对了他们没学习曹植的诗”,学生高兴了,氛围和谐了,意思也明白了。

例三:一位教师在讲解“动荡的中东错综复杂的矛盾”时,这样操作:在师生共同探究形成共识后,来一句“剪不断理还乱”,枯燥的历史知识也富有韵味了,高深的问题也变得浅显易懂了。

例四:问题——佛教为什么能够广泛传播?可以把这个问题变成:佛教为什么能赢得那么多(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粉丝?学生笑了,心情愉悦了。

„„

总之,这样的例子随意随时而产生,通过这样轻松幽默的语言: 第一,可以赢得轻松的课堂气氛和和谐的师生关系。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改变了老师老成持重的夫子形象,把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代言者还原成了一个活生生的凡人,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容易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第二,让严肃的历史话题更加鲜活,让高深的历史知识更具魅力。历史学科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内容枯燥单调,学生容易对历史学科产生厌倦,没有学习兴趣,但是有魅力的语言能让历史学科多一些吸引力。

第三,无形中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积极、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能够陶冶情操、提升品味。透出教师的一种生活的态度——积极、乐观、向上,感受到教师一颗不老的心,传达出教师对生活的热爱、对关注的社会、与时俱进的精神,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机智„„。

诸如种种,想让学生爱你及你的课就容易了。不管历史学科在学生心目中地位多低,不管你的年龄多大四十也好五十也好,他们都会因为你的教学语言而走近你、关注你、欣赏你、喜欢你。所以,我们历史老师在教学中不妨适时的来几句“诙谐话”,愉悦了自己,更快乐了学生,活跃了课堂气氛,为实现高效课堂的创造了条件。

三、视听结合,刺激感官

历史阐述的很多内容单靠教师简单乏味的讲述,学生听了枯燥,理解乏力,难有兴趣,绝无效果。但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为我们提供帮助。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利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形象生动的图片和影视资料,力求将简单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具体的情景场面,将单调乏味的讲述形象化为栩栩如生、富有特色的历史再现,使学生觉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兴趣盎然地随着教师的巧妙引导而进入一个美丽的、亲切的、印象深刻的过去的世界,产生一种越听越有味道的心理感受。这样既能使学生学到历史知识,又能接受艺术般的熏陶,为之感染,为之兴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感,刺激了他们的思维,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在轻松亲近的氛围中陡然增强,使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投入到历史课的学习之中,为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三、培养能力。

历史科要实现有效教学,我认为还应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所说的“有效”主要是学生能够更多、更快、更牢固地掌握所学内容,要是学生有自主学习能力,那我们教师就能事半功倍呀。因为他们已经对所学内容有一定的认知,我们再适当点拨,就能促使学生掌握,这是多么惬意的事啊。不过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是要花功夫的。首先是动手能力,其次是合作与探究能力,再次是创新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很重要,我们要找好载体来一一实现。例如:动手能力,我们可以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制作相关的历史知识结构图表、历史大事年表、历史事件示意图、历史知识图表、历史事件发展过程示意图等等。

四、方法指导。

要实现有效教学,我认为教学中也要贯彻学习方法的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往往能让学生更轻松的掌握所学内容。我个人根据这几年的教学,总结了几点学习历史的方法:

第一是背好知识点。知识点不会主动跑进大脑,所以你没有适当的背诵是不合适的,只有多背,头脑才能形成更多印象。当然要背也不是说所有内容都背下来。。

第二是建立知识线索。要把所学内容更准确掌握下来,有一定的线索是很有帮助的。线索清楚,往往就知道课本内容的核心意思。因此,历史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渗透知识线索的指导。这要求教师在授课中,必须把课本内容一点一点讲明,讲清楚,让学生能够有条理的把握相关内容,然后就能制作出每一课的相关知识线索,知道每一课由哪些方面来组成,每一方面又分为几点来讲解。

第三是理解具体事件。我们都知道历史是过去的事。按语文角度来看:不管什么事,往往有起因、经过、高潮、结局等等。而按历史的角度来看,则可概括为:原因(背景)、时间、地点、人物、内容(表现)、结果、作用(意义)、影响、启发(教训)等方面。在教学中,我们指导学生每学习一课之后,就按这个角度去归纳所学内容,概括出相关事件,然后把这个事件的每个方面写下来。这样的话,我们的学生就能实现理解所学内容,就不用忙着担心学生会不会忘记。这也就能使学生真正实现掌握。

历史不是简单地再现过去,历史教学也不是仅仅让学生记住几个朝代,几个人物,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地参与,探究,体验,才能找到历史的真实价值,开辟一片更加宽广的新天地。

以上是我个人几点想法,是我在历史教学中积累下来的经验,希望能为历史有效教学的实现添砖加瓦。

参考文章: 初中历史如何实现有效教学——陈木兴

谈“五严”背景下的历史有效教学——杭庆国

浅谈初中历史有效教学——李翠

初中历史有效教学初探

谈谈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

谈谈高中化学有效教学

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的思考

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有效策略

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方法之见

谈谈初中古诗文有效教学

初中历史教师有效教学“四要”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设问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谈谈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实施.doc》
谈谈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实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