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教学设计

2021-04-16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谈谈备课与教学设计

谈谈备课与教学设计

要想搞好课堂教学,首先就应该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教案的实用性出发,抓好备课和教学设计,使其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更好地发挥教学设计对于课堂教学的推动作用,而不是追求形式,搞教条主义。要重实效,轻形式,给教师创造一个备课创新的好氛围。学校应改变对于备课统一的僵化的要求,允许教师采用多样化的备课方式,鼓励教师设计风格不同的教学方案,为他们开展研究性备课、合作性备课提供必要的自由、宽松的氛围。另外,要鼓励教师把备课同贯彻新课程标准结合起来,使新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如单元整体教学法等)体现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备课分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两种。个人备课是教师自己专研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活动。集体备课是由相同学科和相同年级的教师共同专研教材,解决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等问题的活动。编辑本段备课意义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对教师而言,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编辑本段备课分类

教研室集体备课

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在学期(或学年)开始以前制订。它的作用在于明确整个学期 (或学年)教学工作的任务和范围,并作

出通盘的安排。它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总的说明,包括教材、学生基本情况的分析,教学目的、教学总时数,预定复习、考试和考查时间等;二是教学进度计划表。 ②单元(或课题)计划。在一个单元(或课题)的教学开始以前制订。它的作用在于对一个单元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包括单元(或课题)名称、教学目的、课时分配、课的类型、教学方法、电化教学手段和教具的利用等项目。 ③课时计划(教案)。上每节课之前制订。它对每一节课进行缜密的设计,是教师讲课的依据,直接关系到课的质量。它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项目:班级、学科、课题、教学目的、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有的还列有教具、板书设计和课后自我分析等项目。上课进程中,对原定课时计划,有时根据具体情况可做适当调整。 编辑本段备课要求 专研教材

专研教材包括专研学科课程标准、教科书和阅读相关参考书。首先,专研学科

备课

课程标准是指教师要清楚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教材体系、结构、基本内容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其次,专研教科书是指教师要熟练掌握教科书的内容,包括教科书的编写意图、组织结构、重点章节等;再次,教师应在专研教科书的基础上广泛阅读有关参考书,精选材料来充实教学内容。 了解学生

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熟悉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其次,要了解班级情况,如班风等;再次,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 设计教法

教师在专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要考虑用什么方法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以促进他们能力、品德等方面的发展,要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特点等来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 编辑本段备课方法

实行师生合作形式集体备课制,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就集体备课而言,进行三种层次的集体备课。

一是教材集体备课.就是使用新教材前针对整本教材应教哪些知识、培养哪些能力等集体研究一次。

二是单元集体备课。即在每单元教学前,针对单元教学目标、训练重点等集体研究一次。 三是课文集体备课。第一次讨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训练的重点内容,使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大致的教案、学案等。第二次讨论教案、学案的设计是否合适、恰当等,并提出修改意见。

从备课开始,就让学生帮助老师搜集资料,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行同年级老师集体备课基础上的主备老师分工负责备课制,集中了老师们的智慧,丰富了教学内容,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果。还减少了老师的单打独奏式备课麻烦和抄袭教案的低效甚至无效劳动时间,腾出时间来加强自身学习,更新知识,增强教师应有的人格魅力。真是一举多得,一改多赢。

编辑本段集体备课 运作方法

教师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其具体运作方式如下:

1、组织管理:

集体备课由教学处(或教科研室)实施管理。一般由教研组长具体主持集体备课活动;公共科和规模较大、门类较多的专业教研组可分成若干备课组,由备课组长负责具体实施,教研组长指导并参加各小组的备课活动。

2、活动过程:

(1)活动准备——“二研”、“三定”

组长提前通知全组成员在集体活动前认真研读教材、大纲,通知中明确集体活动的“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

(2)集中研讨——“四备”

集中研讨即组长在集体备课时间里召集本组教师提出备课要求,听取中心发言人的发言,讨论备课提纲。讨论中心发言人提出备课提纲时,应包括备重点、备难点、备教法、备作业(还应包含单元检测)。讨论时要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允许不同意见的争鸣。 (3)修改提纲——“五统一”

根据集体讨论的内容,中心发言人修改备课提纲,要充分体现“五统一”:统一教学思想,,统一“双基”、“双力”(智力、能力)和“双育”的内容与要求,统一课时安排,统一达标题目,统一考核要求。同时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建议。

(4)撰写教案

各任课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备课提纲和各班的学情,撰写教案。此时,在不离开“五统一”的前提下,发挥各人特长。

(5)信息反馈

下一次集中时,把根据备课提纲实施时反映出来的重点问题提出来,供以后借鉴。

3、时间安排:学校可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每学期规定几次,或每周一次。视各校各组教师组成情况而定。如果将每周集体备课的时间排进课表,那就更加制度化、规范化了。

必须坚持的“三性”原则

1、统一性原则。

集体备课的实质是同步教学,具体实施中教学目标、教学进度、作业训练、资料使用、检测评估等必须统一。特别是教学进度和目标检测,一旦失去了统一,就不能在集体讨论中获得正确的信息,及时矫正教学实践。

2、超前性原则

分配撰写备课提纲的任务和提供备课提纲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任课教师的提纲准备任务在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时一并分配,便于教师早作准备,收集资料,钻研大纲和教材。备课提纲的讨论一般要超前一周。

3、完整性原则

划定备课任务应考虑到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保持其内容的完整性。一般依据教材的单元或章节来划分比较合适,切忌人为地将教材割裂开来。 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1、正确处理好个人钻研与集体讨论的关系。

集体备课,不仅仅是集中讨论,一般采取集中讨论与个人钻研相结合的形式。如果仅仅依靠听中心发言人的说课,讨论是不能成功的。要发动全组成员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讨论的时候才可能各抒己见,百花齐放。所以,个人钻研是前提。这大概就是“功夫在诗外”。集中讨论时,组长要

善于引导,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还要善于总结,概括大家的长处,指导中心发言人整理备课提纲。

2、正确处理好备课与试讲的关系。

备课是讲课的基础,讲课以备课提纲为指导。集体备课之后,由一人或几人进行试教,每次教后及时组织评课。执教者发挥自己的特长,上出自己的风格。备的内容统一,教的风格可以百花齐放,方法可以各有不同。概括地说,备课要统一,上课在不离开备课提纲的情况下,可以百花齐放。千万不能出现“千人一面”的局面。

3、正确处理好骨干领路与培养新教师的关系。

集体备课的中心发言人一般挑选本组骨干。一来有把握,二来组长也省心。备课是贯穿于每学期的全过程,从培养新教师的角度出发,也应给新同志压压担子,让新同志来当“中心发言人”,同时采取“青蓝结对”的方法,然后逐步放手。这样可以一举数得

推荐第2篇:谈谈如何设计初中英语听说教学

谈谈如何设计初中英语听说教学

一、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教学设计的现状

当前,农村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不重视教学设计。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现在的英语教学只重视英语知识的灌输,只关注学生是否“听懂”,是否会完成类似的练习题,而忽视学生主体的参与性。很多教师不重视课堂教学设计,不管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已进入准备接受状态。本文遵循英语学习心理,运用情景教学和任务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环环相扣,从而达到学生能灵活运用目标语言、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英文素养的目的。

二、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教学设计的实践运用

(一)处理教材、定位目标

1.处理好教材的前提就是分析教材

教学目标定位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效。对教学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必须熟悉教材内容,明确大纲要求,从教学的整体功能出发,考虑教学目标的合理性。教材是个例子。如何用好教材,找准教材的落实点,是摆在教师面前必须加以重视的问题。处理好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同时教学分析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这是学生学习新知、认识事物的规律,也是我们处理教材中必须遵循的规律。

2.处理好教材的基础是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要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以七上第七单元第一课时为例,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记忆的持续时间不长,本课词汇的发音以及概念需要老师设计令人感兴趣的活动,帮助他们提高记忆单词的效率。通过以上教材的处理,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1)知识目标

New words: T-shirt, sweater, bag, hat, skirt, socks, shorts, trousers, shoes, dollar.

Drills: How much is/are…?It’s/They are…dollars.

(2)能力目标

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一系列活动,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体会合作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3)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这一教学设计环节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就好比要做一件衣服在没有知道尺寸的前提下是无法很好开展后续活动的。

(二)情景导入、突出语境

波兰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认为:“话语和环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语言环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必不可少”,所以需要利用真实语境积极导入到新课中。

七年级上册预备三单元主要学习有关颜色的单词和句型,在导入新课时,笔者之前就让班里的五组同学穿上五种不一样的颜色衣服进入课堂,记得那天笔者是穿白色衣服去上课的。在导入新课时,笔者问同学们:“Do you like English songs?” 学生回答“yes”。于是笔者唱到:“Who is wearing white today ? White today .White today.”看到同学们兴奋的表情笔者继续唱到“I am wearing white today.White today.”同时打开课件教学生们唱color song ,当将唱到某种颜色时,仅仅只有穿相同颜色衣服的小组唱:“I am wearing...”。

这种突出语境的方法简单并且相当有效,这一设计环节培养了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和比较能力。

(三)师生互动、环环相扣

一堂课是由多个教学活动组成的,由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环环相扣使教师顺利完成教学活动。师生互动通常是老师先发起,之后老师邀请同学与自己合作实现某一教学目的,或是协助老师完成某个事情,利用师生间有效互动,可以扩大课堂学习的深度与广度,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调动学生思维。

九年级Unit2 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 第二课时,第一个活动是先运用used to句型来复习第一课时有关人的过去外貌、性格的描述。第二个活动是给出成龙和李连杰等明星童年和现在的照片,老师先问:“ Did Jackie Chan use to be fat?” 学生们回答“Yes, he used to be fat, but now he is thin.”拓展到人物其他方面变化的句子:“He used to be poor, but now he is rich.”然后是生生对话聊聊李连杰的外貌和其他情况。第三个活动是展示课文中Paula 的照片,自然引出 be afraid of 结构 和 “害怕某事”这一主题。第四个活动就是创设某电视台节目组就“最害怕的经历”采访学生这一情境,让学生有更多实际操练语言的机会。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语言实践更真实贴切。

活动的设计要考虑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些适合承上启下的活动要放在活动与活动之间,从师生互动到生生互动,教师添加适当的过渡语,这样把整节课各个活动都一环扣一环地扣起来了。

(四)拓展教学、灵活运用

课堂教学拓展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据该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目的 ,在一定范围和深度上和外部相关的内容密切联系起来的教学活动。

例如,笔者在上初一上册期末复习课时,为了把家庭成员、颜色、物品单复数和数字都复习一遍,课尾组织了一个拓展活动――感恩节大调查

1.以小组为单位,对本组同学感恩节将要给家人买的礼物的的颜色和价格进行问答;

2 .根据回答做记录并填好表格;

3.挑选几位同学向全班汇报记录的情况。

“Thanks-giving Day is coming.What do you want for your family? Let’s make a survey.”由小组长扮演店员,其他组员为顾客,首先展开问答,然后由组长做报告。

活动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把本学期学过的几个单元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能使他们更加自由地交谈,通过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过渡到培养笔头表达的能力,当然选择礼物需要观察,还能提高他们的审美观。

这一教学设计中,学生对话时不知不觉地发挥了自己的观察比较能力和演绎能力。当然最后的汇总还需要他们的归纳概况能力。拓展教学的优点就是让学生学会能活运用所学知识,在学中做。

三、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教学设计取得的良好效果

1.通过听说教学中对教学的合理设计,学生对英语的观念有了转变。首先,学生学英语记单词和句型不再枯燥乏味了,他们在活动中学英语并且用英语,真正实现了语言输入到输出的全过程。其次,学生不仅学知识、学技能,最重要的是学生训练了思维,培养了思想,锻炼了能力。

2.教学设计能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学生的听说能力都有很大提高。

听说教学历来在我们的英语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不重视,使学生始终处于无话可说、欲说不能、言而不致的尴尬境地,致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不高,很多能力没法逐步提高,课堂教学可以认为是一种经精心设计的艺术表演。许多方面是经设计的,教学内容、目标、教学方式、语言(包括语速、语调、语气)、提问和回答及对不同回答的再问、评点等都要设计,至少是事先准备的。如果以上策略与行为可以改变其中的困窘,那么听说教学也应该是被撩开了其神秘面纱的一角。

推荐第3篇:谈谈欣赏课的教学设计特点

1、欣赏教学应与其他教学内容相联系,依靠课文原材料反复多次聆听。音乐感受与鉴赏在课程标准上虽是单独列项,但是它与音乐的其他各个教学领域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听是参与音乐欣赏教学的关键。教师要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聆听音乐中去,在聆听中感知、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在欣赏的过程当中,随时让学生发表自我的想法。每一个重要的主题、乐句或段落应多次反复欣赏,从感觉、反应、知觉等多反面来欣赏。在听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一些简单的带启发性的问题,,并对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色、风格、形式等方面加以对比,分析这样运用的好处,这样对于理解音乐作品很有帮助

2、视听中应多加运用视听器材,如:录音带、电脑多媒体、网络等设备,以及配合教学所用的图片、实物等,可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有助于欣赏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3、通过打击乐伴奏,肢体律动来加强音乐记忆。例如:歌曲《小白船》是一首典型的三拍子歌曲,在欣赏中如何引导孩子关注并感受三拍子荡漾的韵律感呢?那么打击乐伴奏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初初感受音乐后,让学生自主选择用哪些乐器为这首歌曲伴奏,孩子根据歌曲情绪和拍子的特点,学生会选择碰铃、串铃、铃鼓、三角铁等打击乐器,教师再引导孩子用准确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通过这种音乐表现方式来加深对歌曲的感受。很多少数民族的乐曲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而孩子的自我表现欲望又非常强,其鲜明的节奏经常让孩子们不禁手舞足蹈,跟着音乐雀跃起来,但这种舞不应该是无目的,无选择地舞,这时需要教师的指导。如欣赏三下《阿细跳月》时,教师可以引导孩子关注其特有的节奏型,并在最后两拍中加入跺脚、拍手、踢腿等富有彝族风格的动作,不仅让孩子乐在其中,也更加深了音乐的记忆。在欣赏一下《运动员进行曲》中结合律动,跟节拍进行踏步走与队形变化,不仅加深了孩子对音乐的记忆,也进一步让孩子感受了进行曲的风格。这样的方式既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提高音乐课堂的情趣;又能让学生进入参与音乐的积极状态,从而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情绪。

4、通过情境表演进一步巩固音乐形象。小学音乐有许多歌曲都有明确的故事情境,如:《雨天等妈妈》,就讲述了雨天孩子盼望妈妈归来的急切心情。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稚嫩却真情流露的表演,将歌曲中的情绪淋漓尽致地烘托出来,也进一步巩固了孩子对歌曲音乐形象的记忆。

总之,在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聆听音乐中去,在聆听中感知、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在欣赏的过程当中,随时让学生发表自我的想法,通过音乐欣赏,引领学生寻求真善美的音乐境界。

推荐第4篇:谈谈教学媒体

谈谈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指教学活动中交流、传递信息的技术工具和手段,用于教学信息从信息源到学习者之间的传递。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媒体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对众多的教学媒体,如何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内容及学习者的特征选择适合教师自身的 教学媒体,并根据各媒体的特点优化组合以达到教学效率最大化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一、常用教学媒体特点比较分析

1、视觉类媒体:如:幻灯、投影 优点:善于提供静止、放大的视觉画面。利于学生观察事物 的细节,能突出事物的外部形态及特征,可创设问题 情景,材料丰富易制,可控性强。 缺点:不善于表现连续运动变化的过程

2、听觉媒体:如:录音、广播、语言实验室 优点:善于呈现各种逼真的听觉信息,提供标准声音刺激, 便感知、模仿。能营造氛围,烘托气氛,调动情感参 与,材料丰富易制,可控性强。 缺点:语言的表现抽象性强,难定合适的步调,是一时间线索的固定顺序来表现信息。

3、视听型媒体:如:电视、录象、电影 优点:善于呈现连续的视听觉信息,有利于展示事物发生、发 展的全过程,有利于呈现标准的运动和动作规范,便于 模仿,能观看实验中不能直接看到的事物,表现力强, 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建立共同经验。 缺点:教材制作周期较长,制作技术方面有一定要求,单向传 播媒体,画面元素较多,学生不容易集中注意力于所表达的内容上。

4、交互型/综合型媒体:如: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多功能教室 优点:能呈现多种信息形态,动静结合表现力强,便于交互,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能实现异地的实时性交 互,内容设计方式便于学生联想、跳跃式的思维,能创 设逼真的人际化的环境,适合于各种学习方式。缺点:适合于教学用的软件太少,使用此媒体类型成本高,操作技能需通过培训,系统维护工作量大。

二、教学媒体材料的一般编制过程

1、选题分析

在这一阶段要根据教学媒体材料编制的选题原则,在充分考虑使用对象、目标、内容、媒体特性、有利和制约因素等方面,从必要性、可行性等角度?砣范ㄑ√猓?并组成相应的编制小组进行工作。编制小组的成员应尽可能包括学科专家或教师、媒体材料开发技术人员、教学设计人员以及媒体材料未来的使用对象等。选题要明确媒体形式以及该媒体材料所适用的使用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

2、材料的准备

材料的准备阶段要根据已确定的选题,为材料的设计和具体编制等工作准备好相关的材料,包括:具体教学内容的准备,设计、开发和评价阶段一些理论资料和可供参考的样例的准备,等等。

3、脚本的编写

本阶段要在明确的选题的指导下,根据媒体材料使用对象的特点、教学内容和目标、教学媒体特性等,在编制小组各方面人员的共同参与下,对媒体材料的功能、框架结构、具体表现形式等加以设计,并按一定格式编写出相应的脚本。在设计的同时,还应尽可能由技术人员根据设计的思路先制作出一个小的原型,在通过编制小组的讨论以及试用之后进行相应的修改。

4、开发

本阶段由技术人员根据原型和脚本进行媒体材料的具体开发。

5、评价和修改

当媒体材料的开发工作完成后,需要通过编制小组自评、组织人员试作等方式,对媒体材料完成教学目标的情况以及媒体材料的技术特性等进行全面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的情况进行相应的修改,修改后的媒体材料才能作为成品投入使用。

三、教学媒体材料的编制要求

为了保证教学媒体材料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坚持教学媒体材料的质量标准,在编制教学媒体材料的整个过程中要明确并贯彻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和技术性“四性”高度统一的要求。

1、科学性 教学媒体材料要向学生传授正确的思想观点、方法和科学的知识与技能,因此科学性是教学媒体材料的基础。科学性要求主要体现在教学媒体材料内容的科学性上。

2、教育性 教育性是一切教学媒体材料的特性要求。教学媒体材料的教育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它的教学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材料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安排等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原则。

3、艺术性 艺术性主要关注教学媒体材料能否通过声与像的艺术魅力来增加感染力,使教学内容富有艺术气息,增加趣味性,引人入胜,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4、技术性 技术性是对教学媒体材料编制的技术质量的具体要求。

总之,教学媒体材料的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和技术性的要求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整体。应坚持教育性第一的原则,科学性是教育性的基础,两者均处于主导地位,艺术性和技术性是为教育性和科学性服务的,而技术性是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能充分表现的技术保障,它们虽然处于从属地位,但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

1、根据教学媒体特性选择与运用教学媒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学媒体作为工具,只有熟悉其特性才能人器合一,信手拈来。通常根据信息作用的感官通道的差别将教学媒体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和视听媒体。就短时教学效果而言,由于视、听媒体提供了多重刺激,确实比单一刺激好,但长时间的刺激会导致感官疲劳从而降低学习效率,因而刺激的形式、量与度的把握是关键。且根据抽象层次原理,抽象层次越高,表达的具体意义越多,学生思考越多,收获也就越多,而视、听资料过分直露,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想像和思维能力,粗略的情境才能给学生的发展留有余地,典型的如国画的留白,又如乐曲的无声胜有声,正是这种不到位的手法才能引起受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深层次思考。

2、根据教学目标、内容选择与运用教学媒体 根据教学目标、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就这一点来说,无论多先进的媒体技术都无法替代教师的 主导地位, 这也是课堂教学与其它教学形式的主要差异。 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从教师的语言、表情、形体动作这些最原始的媒体中学到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为人处事风格和做事的态 度精神等,从而受到思想、情感、人格和审美方面的熏陶和感染,而这些正是教育最基本、最重要的目标。

3、根据教师自身特点选择与运用教学媒体 教学的魅力在于师生面对面的交流,丰富的表情、夸张的动作、抑扬顿挫的语言、赏 心悦目的板书、行云流水的思维和海阔天空的思想比其它任何媒体都有效、有说服力。且 根据共同经验原理,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必须建立在双方共同的经验范围内,这在师生交流 过程中是可以实现的, 而教学媒体如何与学生建立共同经验, 如何因材施教、个别化教育? 靠智能软件?在机器超越人的智能之前这不过是个笑话。

推荐第5篇:谈谈词语教学

谈谈词语教学

(一)词语教学的现状

语文的学习围绕“字词句篇,听说读写”而展开的,词语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词语教学的很多方面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词语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1.词语教学弱化

“词语教学弱化”是指,阅读教学目标定位中忽视词语学习。词语教学仅仅停留在注音、辨形、释义的老模式上,将词语教学与课文教学相分离。阅读教学中,抛开语言文字品析空谈思想,脱离文本空谈情感的情况充斥课堂,使语文教学如空中楼阁,镜中花月一般悠忽缥缈。复习巩固的时候,也是为词语而词语,忽视了词语的情境性,这便形成了词语教学诸如死记硬背、生吞活剥等的缺陷导致不少学生对词语表明上懂了,但用起来就会出错,教过的词语留不下印象,如过眼云烟。 2.词语教学简化

“词语教学简化”是指,词语教学内容简单化。在新课文的讲授之初,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把生字词的教学放在课前预习当中,让学生自主读课文圈生字画新词,给生字组词。课堂上检查时,指名读词或集体读词,会读了,字词教学就算完成了。我们可以试想,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缺乏老师的指导,很多字词的学习可能就会流于形式。 3.词语教学泛化

我们常发现,词语教学“千篇1律”——认读、理解、巩固,教学目的仅为“扫清阅读障碍”,教学方法机械、单一。这种忽视不同年段词语训练目标,忽视词语自身丰富性,忽视学生思维发展性泛泛的词语教学,使学生没有“触摸到词语的温度,点染词语的亮度,开掘词语的深度,提升词语的效度”,没有让“词语成为学生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

词语教学,不是语文教学的点缀,而应贯穿整个语文教学全过程。如何进行词语教学,如何更有效地进行词语教学,值得我们语文老师思考、探讨。下面,我把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思考与各位老师交流,以求抛砖引玉,来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二)重温课标要求,明确教学任务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小学生语言的学习,重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强调引导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年段学生掌握词语的情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低段:“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中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高段:“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从以上要求可以看出词语教学的任务: 1.从学习目标的角度看

词语教学有三个目标:理解词语——了解意思、理解含义、辨别色彩、体会表达效果等。途径有借助词典书籍体会、联系语言环境体会、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等;积累词语——留心收集,记忆。途径有在课文阅读中积累、在课外阅读中积累、在生活实际中积累;运用词语——正确恰当的表情达意。途径有在口语交际中运用、在书面习作中运用。其中,理解词语是阅读能力的一项最基本要求,它是积累词语和运用词语的前提。 2.从学习过程的角度看

了解——理解——体会,体现出词语学习的渐进过程。低段主要是先依靠语境提供的信息了解词语大意,目的在于积累;中段侧重于借助多种方式理解词语的正确意思,体会词语在语境中的作用;高段逐步发展到通过对词语的推敲分析理解语境,目的是体会作者的遣词用语、谋篇布局之妙,学习表达方式。由此可见,每个阶段词语学习应把握的尺度,已有明确说明。 3.从能力培养的角度看

词语学习不仅要培养学生“解词”能力,还要在解词过程中掌握解词的方法,培养“会解”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了多种解词方式,如结合上下文解词、联系生活实际解词、借助字典、词典解词等。词语本身的丰富性决定词语理解方式的多样性。《语文课程标准》启示我们,词语教学应让学生学会更多的解词方式,如,换词、去词、搭配、做动作、想象、借助直观手段、借助汉语本身的形象性等等。掌握多种解词方法,学生才具备独立“解词”能力。在语言能力发展同时,发展思维能力。 4.从习惯形成的角度看

要感受到学习词语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地积累词语,推敲词语的意义、感情色彩、作用,运用丰富的词语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

5.从情意陶冶的角度看

要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词语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词语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有了对词语的细细品味、深入推敲,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了解到祖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感受到人类优秀的文化,产生对母语的深厚感情。学生从词语学习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阅读课中分层、有效的词语教学 1.预习课文,唱好“三部曲”

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已具备了一定的字词学习能力。每学习一篇课文,可以引导学生唱好三部曲:1.找出课文中的具有新鲜感的词语,摘抄下来;2.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想想词语的意思;3.词语学习总结:分别找出音难读的词语,形难写的词语,意难解的词语,写到纸上交给老师。

这三部曲虽然看似简单,但实施起来很有意义,一是给学生作自学内容的方向性引导,让学生有事可做;二是给学生作自学操作性的指导,让学生知道该怎样去做;三是提高思维参与力度,在不断的观察、归纳、质疑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特别是第三步,教学中不宜忽视,从学生的学习中我们可以了解学情,以学定教,使课堂教学有针对性,不处于盲目的或想当然的状态。 2.引入新课,积累进行时

根据语文教学心理研究,一个人要达到中等阅读水平需要常用词语一万五千个,教学中需要大力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扩展词汇量。 语文学习强调的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对于学习内容进行多次的复现,有助于积累。语文课课始宜多进行语言积累,如好词、好句、成语、歇后语等。四年级下册《触摸春天》一课新课导入就可以采用回忆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引入。

师:看到“春天“二字,你的脑海里蹦出哪些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 生1:春暖花开、花繁叶茂 生2: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生3:鸟语花香、姹紫嫣红

……

师: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关于春天景象的词语。

(万物复苏 草长莺飞 春意盎然 花红柳绿 莺歌燕舞 百花齐放 姹紫嫣红 繁花似锦 满园春色)

师:这些春天的美景我们可以用明亮的双眼欣赏到,然而,有这么一位盲童,她却无法欣赏春天的绚丽多姿,她会是怎样感受春天呢?一起来学习课文《触摸春天》。

这个新课的导入,唤起了学生的生活记忆,释放了原先的积累,将词语积累与课文学习有机紧密结合,做到了一举两得。像这样的引课形式应成为常式。 3.检查反馈,对症再下药

词语识记要求学生能正确地朗读词语,正确地书写词语。在解决读音、书写的问题时,最忌心中无底,眉毛胡子一把抓,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难点,对症下药。根据学生预习中的词语学习小结,老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难读的词语,让学生读通顺;提出难写的词语,交流写法;提出难理解的词语,引导学生释义,这样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

教师还应找到学生预习的盲点进行指导,如四年级下册的《桂林山水》一课,“啊”字的音变学生不会关注,需要老师的指导。 4.品读课文,语词要细读

品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头戏,平时的教学中,见得多的是以句子为抓手组织教学,这一环节中对词语的教学往往置之不理了。其实,我们认为好的教学还是应从词语入手展开阅读,这样的教学才会有语文根基。 (1) 抓重点词,引出重点句。

在教学《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一文时,我这样设计教学:

师:钓鱼让作者领悟了一个人如果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鱼放回湖里去的严格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吃花生让作者明白了人要做有用的人。那么今天文中的主人公又会从什么事中告诉我们什么样的生活启示呢?请你读读课文,找一找这篇课文作者领悟的生活启示是什么?

生:他的父亲告诉他: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师:他的父亲是在什么时候告诉他的呢?

生:他们在塔顶眺望远方的时候,他的父亲告诉他的。

(出示句子:脚底下,星罗棋布的村庄环抱着罗马,如蛛网般交叉的街道,一条条通往城市广场。)

师:他们眺望远方时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村庄、街道。

师:那里的村庄如何?那里的街道如何? 生:都很多。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从“星罗棋布、如蛛网般”这两个词读懂的。

师:“星罗棋布的村庄”、“如蛛网般的街道”分别是怎样的一副景象呢?请你画一画。

(请2名同学画在黑板上,其他画在书上,交流都画对了。) 师:通过上面的画,你发现这两个词有什么相同点吗? 生:它们都表示很多很多的意思。 师:那它们有不同点吗?

生:“星罗棋布”可能表示一点一点的东西,“如蛛网般”可能表示一条一条的东西。

师:那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比如,形容铁路线很多就可以用“如蛛网般”,形容蚂蚁很多可以用“星罗棋布”。

师:大家再看画的图,文中的父亲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是怎样对孩子说的?请找出父亲的话读读想想。

在这两个词的教学中,我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理解词的意思,通过比较能准确运用,由此引出课文的重点句子“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加入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我首先采用让孩子感知,通过提问“那里的村庄如何?那里的街道如何?”培养孩子的语感,通过朗读能大概知道““星罗棋布、如蛛网般”这两个词表示很多;接着让孩子通过画画,进一步理解词的意思,此时是对词的意思清楚地理解,再通过画面比较出它们的不同点,准确地理解这两词。最后,通过看图引出父亲的意味深长的话语。 (2)句子教学,品重点词语

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句子教学?一些老师常常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在许多时候,对重点词的剖析,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教学《真实的高度》一文时,一位老师这样设计教学:

师:哪些句子特别能看出小仲马永不言败、迎难而上、坚持不懈的精神? 生:我从这句话看出:“面对一张张冷酷无情的退稿笺,小仲马没有沮丧,仍然不露声色地坚持创作。”

师:你能想象退稿笺上是怎么写的吗?

生:我想到退稿笺上可能这样写:你的稿件质量达不到我刊物的要求,恕不录用。

师:第一次看到这样的退稿笺,也许不怎样难受。一次次的投稿,一次次的退稿,面对一张张这样的退稿笺,如果是你,心里会有怎样的感受?

生:我一定会很难受。 生:我想会哭。

生:我想,我可能不是写作的料,放弃算了。

师:每一张退稿笺就像一盆盆冷水浇到了小仲马的身上。文中用一个怎样的词来形容退稿笺?

生:“冷酷无情”来形容。

师:小仲马面对这一张张退稿笺是怎么做的? 生:没有沮丧,仍然坚持创作。

师:我们来读读这句话, “面对第一张冷酷无情的退稿笺,小仲马……”, “面对第二张冷酷无情的退稿笺,小仲马……”,“面对第三张冷酷无情的退稿笺,小仲马……”,“面对第十张、第二十张冷酷无情的退稿笺,小仲马还是……”。

上述教学例子中可以看出,教师紧紧抓住“一张张、冷酷无情”等词,展开“一张张”隐含的过程,揭示出“冷酷无情”的含义,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体验,通过比较、朗读,较好地理解小仲马的永不言败、坚持不懈的精神。 (3) 以词悟文,享词语大餐

阅读教学,也可以设计成词语教学板块,大规模地进行词语学习。四年级上册的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情节有趣,用词丰富,就可以设计成词语板块学习进行阅读教学,通过归类设计、情景运用、复述故事等帮助学生学习、积累词语。

【活动设计】:

①出示第一组词语,读词; 巨人:砌起围墙 禁止入内 训斥 叱责 孩子们:四处逃散 纷纷逃串 拔腿就跑

花园:北风呼啸 隆冬来临 狂风大作 雪花飞舞 鲜花凋零 树叶飘落 第一行介绍巨人一开始的行为,提醒读准“砌起”这个词,比较“训斥”和“叱责”的区别。让学生说说这些词语给你怎样的感受。

出示句子,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词:

唤来寒冬的,是巨人那颗( )、( )的心啊! ②出示第二组词语,读词: 巨人:拆除围墙

孩子们:玩耍喧闹 增添春意 洋溢笑声

花园:鲜花盛开 草翠花开 绿树成荫 鲜果飘香

出示句子填词:唤来春天的,是巨人那颗( )、( )的心啊!

指导朗读两组词语,体会两个不同的画面。表现出第一组词语所蕴含的冰冷的情感及第二组词语所流露的愉快、温馨的场景。

③根据对比的情景,参照两组词语复述故事。要求:复述有条理;选用上恰当的词语。

④书写词语 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师完全以词语为中心组织教学,既学习、运用、积累了词语,有体会了课文蕴含的深刻道理,一举多得。 5.巩固练习,运用最重要

词语运用是词语教学的终级目标。一位小学四年级学生在《秋游》的作文中表达自己的心情:听老师说明天要去秋游,他心里很高兴。游览公园的过程中他心里很高兴。回家的路上,他心里很高兴。他只会运用“高兴”这个词语来表达心情。从这位学生的作文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用词是很贫乏的,应该说,几年来学过的有关描写心理高兴的形容词有很多,但是学生不会运用,能运用的仅仅还是幼儿时期就已经学会的几个简单的词。像这样的学生不仅仅是个别特例,有好部分学生都出现这种状况。大量学过的词语还未进入学生的意识,学生还不能在思维和语言中支配和运用。

积累词语的方法很多,当前用得最多的是听写词语。经常性地听写词语,有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词语。然而,我们见得较多的是老师报词语,学生写词语。这样,学生更多关注的是词语的形,而对词义、用法缺乏思考。这样的词语对学生来说是仍处于“消极词汇”状态,在习作、说话中很难熟练运用。所以,学生虽然学习了很多词语,但能运用的仍不多。

如何使“消极词汇”转化为“积极词汇”?据学习研究,一个词语在具体语境中反复出现数十次,才有可能进入学生的意识,在思维和语言中支配和运用。这就是为什么一个爱阅读的孩子词汇丰富,语言灵动的原因,因为在大量的阅读中,许多词语在具体的语境中反复呈现,自然而然就熟悉了,如同认识一个新朋友,接触多了,自然就叫得出名来。词语的巩固练习,应该朝这个方向做多。 (1)造句子听写词语:我们在听写词语的练习上也可以用语境呈现的方法,老师有意识地造个句子,让学生写下某个词。如《桂林山水》中的“无瑕”一词,小学课本中没有再出现过第二次,如果就学习这一课时学生会写了,之后就不再复现具体语境,这个词就不可能被学生所吸收。老师在听写时说几个句子,会加深对这个词语的运用记忆。如:“洁白无瑕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山水画”,“这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价值不菲”,“他的心灵就像白璧那样无瑕”。

(2)“串词成段”写话:抄写词语是语文老师经常布置学生的作业,这种机械作业思维力度低下,如果改成用上几个词语写话,效果就会好得多。如用上“无瑕、玩赏、色彩明丽、拔地而起、怪石嶙峋”写一段话,学生就会充分想象,唤醒生活积累,写出内容。

有关词语运用的方法举不胜举,教师有了词语运用的意识,方法会不断涌现。 6.盘点词语,习惯成能力

对于课本中安排的“词语盘点”,不仅帮助学生复习课文中出现的词语,还引导学生学会盘点词语。一篇课文学习结束,老师让学生参与盘点词语,把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写到课文后面的字词区域,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学生盘点出来的词语会不尽相同,但其得来是学生自主的。平时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关注的是故事的内容,对词语的关注度较少,阅读后,吸收的词汇量不多。经常让学生进行词语盘点,阅读时会更关注词语,而不仅仅是内容或情节。课内学习一旦形成这种习惯,会迁移到课外阅读,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

综上所述,阅读课中词语教学每个环节的操作都体现学生为主体,强化自主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学习的力度。“听过的,我会忘记;看过的,我会记得;做过的,我会理解。”把课堂变成学堂,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丰富词语积累,提升学习能力,促成良好习惯。

(四)启动词语积累的辅助系统

为了帮助学生积累足够的词汇,小学阶段至少达到一万五千个词语的量的积累,我们要启动一个词语学习的辅助系统,充分利用课堂之余的边角余料时间,采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积累词语,反复呈现已学词语,不断吸收新词语。在这样的意识下,我们的词语积累行动开始了。 1.“每日一读”,开启一天的学习生活

早上,学生到校后,值日干部就带领全体学生读记十个新词,这些新词是值日干部前一天从成语词典中摘录好的,写在小黑板上。摘录时,值日干部要理解摘录的词语意思,带学生读后,要担任解疑的任务,如果有同学提出不懂的词语应给予解答。

我们发现,成语词典中有许多成语是学生可以自学的。中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是学习成语的大好时机。据统计,小学课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不足一千,而学生通过自学可以学习到成语词典中常用成语两千个。每天十个,两个学年就可积累两千个。

词语归类,是帮助学生积累词语的好办法。根据词语的特点分类,如按格式 AABB ABAB AABC ABCC分类,按构词特点分类,按词意分类等等,每天一小类,日积月累,聚沙成塔,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收获不少。

每天的早上,只要用好十分钟,即可学习一部分。在诵读词语中,一天的学习生活开始了。 2.常用“词语接龙”

课堂前几分钟,做一做“词语接龙”的游戏,既调整学生的注意力,又活跃课堂的气氛。

排队时,学生一边词语接龙,一边排好队伍,等到十来个词语时,队伍也排好了。我们要求,十个成语接上了,队伍一定要排好。这样,既复习词语,又督促排队速度,一箭双雕,而且学生喜欢。

整理书包时,学生一边动手整理,一边词语接龙。学生先站着,接了一个词语方可坐下。这种间隙时间也利用上了。

家庭作业,与父母进行词语接龙,既是有趣的游戏,又是知识的巩固。 3.每月一次的“词语学习日”

每月一次的词语学习日,带给学生的是一份丰厚的词语大餐。这一天,按照一定的主题,教室里的墙壁上挂满了学生学生自制的词语卡片,供学生课余时间交流学习。课堂上,教师设计丰富的学习活动,如“猜一猜”、“演一演”、“赛一赛”等形式,用有趣的形式来学习词语,积累词语。学生一天的学习结束,将会得到写有词语的精美卡片做奖赏。 4.“纠错行动”

学生的作业、作文中一定会存在一些错别字,对学过的词语会提笔忘字,组织学生开展纠错行动,能有效地减少错别字。在语文书的尾页,让学生增加几页白纸,把平时见到的、出现的错别词“揪”出来,正确的词语写在白纸上,日积月累,一个学期就可揪出好多个错别词,对这些词语平时经常读读写写,达到牢记的效果。

推荐第6篇:谈谈教学幽默

谈谈教学幽默

摘要:在教学中,教师恰当的运用幽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融洽师生关系,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机智;在教学中运用幽默可以使用婉曲释义法、巧用笑典法、行为乖缪法、借题发挥法、轻言拨重法、刻意精细法;但是不论使用怎样的幽默法都应注意几个问题:教学幽默要为教学服务,要恰当把握时机,要掌握分寸。

关键词:教师、教学、学生、幽默、方法、问题

现代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将教育视为形成素质.发展能力和开发创造力的过程。教育教学应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怎样以学生为中心呢?就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使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学生的学习情感、兴趣,引起学习欲望和冲动,才能使学生乐于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而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幽默是一种好方法、幽默的方法,就是用故事情节的手法,造成一种充满情趣.令人发笑又耐人寻味的艺术情景,使学生打开心扉,逐渐步入佳境。

1.幽默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1.幽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的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这种体验包括人的激情、心境、热情等。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必须伴有情感的因素,美国一位科学家研究发现,人脑中有一种叫作海马状突起的神经传输,与人的短期记忆有着直接联系,而海马状突起的有无、高低,又直接取决于人的情感是否愉悦。人的情感处于愉悦的状态,海马状突起就会明显,人的记忆力会明显增强;相反,情感低落、沮丧,会使海马状突起变小甚至消失,而人的短时记忆力也会相应地丧失。鉴于上述原因,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之泛泛,学生听之渺渺,就难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难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因此,教师应尽可能的实施愉快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记忆、分析、理解的氛围。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堂教学应成为欢乐愉快的认识活动。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的状态,引起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接受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联想、分析、综合、推理,进行创造性思维。所以,愉快使人聪明;反之,在教学中不愉快的情感,则会使人心恢意懒、注意力涣散,从而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阻碍学生智力的发展。

有些课程比较枯燥,偏重知识,趣味性少,不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政治课。如果将政治课讲成纯理论讲授课,不利于问题的理解和掌握。这就要求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一位政治老师在讲“量变质变的变证关系”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古代有一个看守仓库的保管员,偷了仓库的一两银子,被人告发,县官判打五十大板。保管员不服,县官一气之下判他死刑。其判词是: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这个判决合不合适,我们暂且不管,但这个判词中就包含了量变和质变的关系问题,学生听后深受启发。这位教师运用的就是幽默的方法。幽默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错落有致,产生人心弦的教学艺术魅力;还可以使抽象.严肃的知识庸俗易懂,启迪思维,开发智力。

1.2.幽默--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2.1.幽默--可以使课堂导入富有情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课堂导入,可以对整个教学过程起到先声夺人的奇效。幽默式的导入就有这种作用。幽默最本质的特点是“喜剧性”,它一方面能够引人喜悦,逗人发笑,另一方面则意味深长.有位政治教师在讲“原因和结果”这对哲学范畴时,这样导入:虽然我们有些学生对哲学课不感兴趣,但有个情况是客观存在的,就是古往今来哲学家多长寿.中国有句话叫“人生七十古来稀”,但是许多哲学家活过了70岁,比如,孔子活了73岁,孟子活了84岁,公孙龙活了76岁,王充活了73岁......再比如外国......为什么哲学家多长寿呢?就是有着深邃哲学思维的人,他们常常能够达到一种高超而玄妙的精神境界,这种境界能够深入人生又能够超出人生,将大学者和平常人的心境融合为一体,体现着宽容温和、平易愉悦和从容自得,于是他们生命之路默默地延伸。这个事实就包括一对哲学范畴----原因和结果。这位教师这样导入,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教学在良好的气氛中顺利的进行。

1.2.2.幽默--可以使教学内容生动活泼

有位政治教师在讲“爱国主义”时,没有专讲祖国伟大,我们要象爱母亲那样爱祖国,而是引用了张作霖的一件轶事。有一次,张作霖应邀参加一个酒会,席间有个日本名流拿出笔墨请张作霖题词。因为日本人听说张作霖大字不识的几个,意欲让他当众出丑。不料,张作霖的军笔一挥写了个大大的“虎”字,然后落款“张作霖手黑”。秘书一看,忙小声提醒他:“大帅,您写的‘墨’字少了个‘土’,成‘手黑’了。”张作霖眼睛一瞪,掷笔而起,大声说道:“我还不知道这‘墨’字下面有‘土’吗?这是写给大家看的,不能让日本人带走‘土’!”这件事,听起来生动有趣,发人深思。学生们听了“寸土不让”的故事,回首当年日寇的血腥侵华史,无不义愤填膺,立志报效祖国的神圣使命感油然而生。

以上这些事例,教师运用幽默的方法,突破了抽象内容的局限,抛开了空洞的理论说教,增强了说理力度,提高了教育实效,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目的。

1.3.幽默--有利于融合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难免会出现不如意的事情,如学生打磕睡、迟到、左顾右盼、私下讲悄悄话等等,出现这种情况,教师不可能专门停下批评学生,影响教学进度,也不可能对这种情况听之任之,不管不问。那么,究竟应当怎么办?有一位政治教师在讲“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时,一个学生眼望窗外,凝视蓝天,旁若无人。教师走到他眼前,说道:“你凝望无边无际的苍穹在想什么呢?也许你在想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吧。你坐在教室里,心想外边,这就叫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别的学生听后露出善意的微笑,这个学生听后思维又回到了课堂上。还有一为政治老师在讲“货币本质”时,一个学生因为看电视睡得太晚,以至听课时酣然入梦,并且打起呼噜,影响其他学生学习。教师让旁边的学生把这个同学叫醒,说:“我本以为货币是很有魅力的,谁知道在座的就有不为金银所诱惑者,真是难能可贵,可钦可佩。”寥寥数语,这个学生惭愧不已。

采用幽默方法批评学生,一般来讲,没有凌厉、肃杀的训斥,有的是拂面的春风;没有居高临下的征服,有的是心平气和的交谈,既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又可以始终不离教学这个轴心,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认识错误,接受批评。

1.4.幽默--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教师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组织和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独特结合和综合表现。它要求教师能够按照教育教学规律,机智有效地发现和处理各种教育教学问题,具有较高的技巧性。而幽默,就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这方面能力。

课堂教学,教师有时难免会出现失误。当失误发生是,教师既不能遮遮掩掩、强词夺理,又不能放任不管、无动于衷。正确的作法是积极补救,补救的越主动越巧妙越圆满越好。有位政治教师在讲“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时,引用了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诗句,并将“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一句板书在黑板上,可惜板书时漏掉了一个‘话’字。这位教师发现后,略思片刻,便坦然地在诗句后用小字写上“酒后失言”四字。这一匠心独运的补救措施,既说明诗中“酒”字后面少了个“话”字,又表明歉意,课堂失误,请学生们原谅,这种运用幽默随机应变的技巧,不但显示了这位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功底,而且无形之中树立了这位教师谦虚谨慎的良好形象,有利于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幽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机智。

2.如何在教学中运用教学幽默

创造幽默的具体技巧与方法多到不可胜数。教师运用教学幽默艺术策略不仅应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而且也要注意与自己的教学风格相协调,即做到“因教施教”。孙绍振教授曾著《幽默答辩50法》一书,该书结尾一段话意味深长、启人深思。他说:“方法变化多端,全在曲尽其妙,大体则有,定体则无,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若无临变制机之巧,则百法而无一用,有法而成累赘,不如无法,若有七窍玲珑之智,则无法也能生法,一法能化万法也,即所谓无法之法是为至法。”所以,下面所述教学幽默艺术的策略,也是只能借鉴,不能照搬的。否则,极易造成幽默不成、反落笑柄的不良效果。

2.1.婉曲释义策略

根据教学艺术的需要,对某些概念、词语的内涵、外延作巧妙或歪曲的解释,即可形成独特风味的幽默艺术。美国艺术幽默作家安彼罗斯.迪尔斯即利用释义这一手法编纂了一本不同凡响的《幽默词典》,对一些原先枯燥乏味的名词作了新的解释,使人读后,对事物的本质有豁然顿悟之感,而且引人入胜,别有一番情趣和风采。比如:“政治”:指谋求利益而从事的公务;“外交”:指为本国而撒谎的活动;“和平”:指两次战争中的一段间隔;“坦克”:指超级大国用来拜访朋友的交通工具,等等。有一位班主任就很注意在教学中使用经婉曲处理的幽默语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找早恋学生谈话,用“男女间情感过近了”;说“偷东西”,是“没经主人同意拿东西”;说“骂人”,是“语言不文明”;说“打架”,是“武力解决矛盾”;说“考试作弊”,是“借 助别人记忆材料”;说“吸烟”,是“慢性自我摧残”;说“随地吐痰”,是“施放微形生物病菌弹”;说“上课随便说话”,是“语言失控”等。有位中学历史教师讲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学生问意大利为什么不马上参战,他幽默地说:“意大利,意大利,意在大利,当时它要观望,哪里有利可图,就参加到哪里。”教师巧妙地运用了婉曲释义策略,既点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又满足了幽默表达的需要,其幽默策略运用之妙令人拍案叫绝。

2.2.巧用笑典法

在教学中根据内容需要,精心设计或引用幽默谐趣的典故插曲,即可达到内容与笑典相映成趣的效果。如有位教师讲《捕蛇者说》,讲到最后一句“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让学生看课文底下对“人风”的注释:“人风”,应作“民风”,唐朝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民”字改用“人”字。为了加深对“忌讳”的理解,教师便着意夹叙了一个笑话:我国古代对于地位或辈份比自己高的人,依礼不得直呼其名,连名字里的每一个字都不能念出口,谓之“忌讳”。五代时有个大官叫冯道。《籍川笑林》曾记载冯道的门客讲老子《道德经》的故事。《道德经》开卷第一句是:“道可道,非常道”,门客因讳冯道之名,不敢读出“道”字来,只得念:“不敢说,可不敢说,非常不敢说。”这一个笑典的使用,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忌讳”这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课堂气氛的活跃或调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3.行为乖谬法

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具体情境采取有悖常理的奇怪举动,其夸张荒谬的形式实为一普通常理而服务,往往能收到出奇制胜的幽默效果。如有些学生经常不自觉地把得数部分小数点后末尾的“0”留了下来。有一次学生板演,写成4.82+1.68=6.50。教师在订正时,突然从抽屉里摸出一把明晃晃的大剪刀,并问学生:“谁知道我要用这把剪刀做什么吗?”学生都愣住了。教师接着说:“我要给这个得数剪尾巴了。”这时同学们才恍然大悟,全都笑了。果然在以后几次作业里就消灭了这种现象这就是行为乖谬法的成功运用的一个实例。

2.4.借题发挥法

教师在教学时就某一问题暂停其本义顺向推进,而旁逸斜出作横向联系,借此题而发挥彼意,也能构成别有意味的幽默。如鲁迅先生很推崇国外一些写得出色的文艺理论书,在阐述问题时“往往夹杂着闲话或笑语,使文章增添活气,读者感到格外的兴趣,不易于疲倦”。鲁迅先生在课堂教学中也常常运用这一方法。他讲《中国小说史略》第四篇《今所见汉人小说》的时候,讲到《西南荒经》上说有一种什么“讹兽”,人吃了就要说谎话。这时他自然地插上一段生动的问路故事。说是在十里洋场的旧上海,有人走到岔路口向人问路,谁知甲说向东,乙说向南,丙说向西,三个人回答了三个方向,这真个叫你啼笑皆非。在这段活灵活现的讲述之后,鲁迅先生幽默地来了一句:“大约他们都食过讹兽吧!”于是哄场大笑。看来这是一段闲话,但是闲话不闲,在这里,鲁迅先生借“讹兽”之题对旧中国的一种恶劣的社会现象进行了辛辣的抨击。学生们在哄然的笑声中,既加深了对“讹兽”的理解,又接受了严肃的思想教育,并且确实“感到格外的兴趣”,精神振奋,要往下听。

2.5.轻言拨重法

以极轻松极平常的语言事例漫不经心地拨倒本来极紧张极重大的难题,而轻易走出困境,可以使人因“历惊无险”而释然畅怀出笑。如特级教师林炜彤针对刚开始学写议论文时,几乎所有学生都说枯燥、难懂、不会写的情况,作了辅导。他说,议论文其实并不神秘,我三岁的小孙女也会作议论文。有一次小孙女说:“我最喜欢爷爷了。”(论点)“爷爷喜欢我,不骂我,买棒冰给我吃,还带我到儿童乐园去玩。”(四个论据)“所以我喜欢爷爷。”(结论,与开头呼应)这个例子一举,整个教室里充满了笑声,在笑里中学生理解了议论文的基本特征,消除了写议论文的畏难情绪。林老师这种以“一两拨千斤”的幽默艺术,显示了他深厚自信的教学功力。

2.6.刻意精细法

在教学中教师将通常模糊定性论述的东西,刻意地加以精细定量描述,可产生喜剧性的幽默效果。如有位教师在讲人生价值时这样描述人体的物质价值:“构成人体的水,足以装满一只容量为45升的水桶;人体里的脂肪,可以制造7条肥皂;人体中的碳,可以制造9000支铅笔;人体中的磷,可制2200根火柴;人体中的铁,可造2根铁;人体中的石灰可足够刷两个鸡棚;还有少量的镁和硫......”教师“严肃认真”的精细论证,使人忍俊不禁。当提醒学生要珍惜时间,将主要精力用于学习时,教师一本正经地引用西方统计专家的数据:“假如一个人的寿命为60岁,那么他总共有21900天。一生时间的用途分别为:睡觉20年(7300天);吃饭6年(2190天);穿衣和梳洗5年(1825天);上下班和旅行5年((1825天);娱乐8年(2920天;;生病3年(1095天);等待3年(1095天);打电话1年(265天);照镜子70天;擤鼻涕10天。最后只剩下3205天,即8年零285天用来做有用的事情。”统计数据“精细”程度,教师引证的良苦用心,不是很令同学们听后既享乐意又得教益吗?

3.运用教学幽默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学幽默是教师素质的综合体现,运用教学幽默需要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良好的文化修养,敏锐、深刻地观察生活能力和超脱现实的创造思维能力。成功地运用教学幽默,可以使教师巧妙地处理一些课堂上的突发性问题,不至于造成课堂上与学生正面的冲突,而影响讲课效果。但是,教学幽默不是随便可以使用的,我认为运用教学幽默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3.1.教学幽默要为教学目的服务

幽默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幽默一定要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紧扣讲课主题,切不可能海阔天空乱扯一气,也不能为了幽默而幽默。记得上高中时有一次讲语文课,讲到柳永的《雨霖铃》时,其中有一句“念去去千里烟波”,老师从讲台这头走到讲台那头,边走边说:“去了,去了„„”那种悲伤的表情和动作,虽然当时憋不住地笑,但多少年后仍记忆犹新。这种幽默,形象而生动传神,真实而具体贴切。笑是幽默的表现,但如果是当时“表演失当”,乱出洋相、油腔滑调、甚至于耍贫斗嘴等等不但不适合课堂内容、不适合学生身心特点,而且还会降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所以我认为“无聊的、无原则的”幽默,应该禁止进入课堂教学。

3.2.恰当把握时机

当课堂纪律涣散,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当学生疲倦时;当学生情绪紧张时;当师生处于窘迫状态时;恰当地使用幽默,就会“化险为夷”甚至于“绝处逢生”。比如有一次,我正在讲课的时候,一名同学听讲走了神,玩起了圆珠笔,“咔嚓咔嚓”很“尽兴”。我本想把那名同学叫起来批评一顿,但想到他可能是出于无意,于是为了不影响课堂效果,我说:“讲课的时候不需要伴奏”。学生们都笑起来了,那个同学也非常不好意思地收起了笔,就这样化解了一场尴尬。总之,当教学需要时,成功地运用教学幽默,能化解疑难,巧妙地解决问题。

3.3.注意应用的条件

运用幽默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否则,容易让对方误解,而事与愿违。这些条件如师生关系是否密切,时间、场合是否恰当,当时的语言环境是否合适等。有个学生叫刘星,他有一个爱在课堂上打盹的同桌,那个同桌有一对看上去经常睡不醒睁不开的眼睛。有好几次,刘星也在课堂上趴下来了。我知道平时他学习成绩很好,而且性格开朗。于是,我就说:“前几天我看了个杂志,上面说瞌睡虫也会通过空气传染。你们看,刘星就是最好的印证。”大家都笑起来了,刘星也很不好意思地抬起了头。如果换一个脸皮很薄的学生,说不准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呢。所以,运用幽默,要注意幽默的对象。

3.4.掌握分寸

任何事物都有个适度问题,适度有益,过度有害,运用教学幽默也不例外。课堂不是娱乐场,教师也不是逗人乐的演员,失度的幽默,会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幽默的语言、动作、表情上,忽视了他们应该学习的内容,同时也使学生怀疑教师所讲内容的真实性和可信性,常会把教师看成戏剧舞台上的丑角式人物。有一次上综合课,讲到人应该站在对方立场上考虑问题这个课题时,我讲了一个笑话。一个人在动物园逗大猩猩,他向大猩猩扒了扒眼皮,大猩猩打了他一巴掌。他询问饲养员,饲养员告诉他:“大猩猩的语言里,扒眼皮是说他傻瓜的意思。”这个人很气愤,想报复大猩猩,他打了自己一巴掌,想让猩猩效仿,结果猩猩冲他扒了扒眼皮。这个故事,我让两个学生上台表演了一下,把学生逗得前仰后合,同时也记住了这个故事。我想自己不能去表演,一方面有失身份,另一方面会让学生对老师的教姿教态产生怀疑。他们记住的可能不是这个故事本身,而是教师当时的滑稽了。所以,幽默也要掌握一个度。正如老舍所说:“死啃幽默总会有失去幽默的时候,到了幽默论斤卖的时候,讨厌是不可避免的。”如是不能掌握分寸,那么事必造成事倍功半的结果,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总而言之,适度地在课堂上运用教学幽默,可以使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融洽,使课堂气氛更活跃,使教师的讲课更具魅力,学生更易接受。我认为我们应该适度地运用教学幽默,以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明坤,杨清新.简论教学幽默(N).南阳教育学院学报,2000.4

「2」陈孝彬主编.教育管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5

「3」刘晓明,王丽荣.新课程与教师心理素质(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67

「4」杨明全等.新课程下的课堂观(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87

「5」 李如密.教学幽默:增强师生亲和力的有效策略.教之魅(R).2004.11 「6」朱永新主编.引领心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师案例读本(C).海南出

版..2005.6

推荐第7篇:谈谈古诗词教学

谈谈古诗词教学

资中县水南镇中心学校 徐大容

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细嚼后的强行灌输,此种做法不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淀,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更不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面对传统教学,我采取批判吸收的态度,再溶于新课标主动探究等理念,以期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综合能力,故在诗歌教学中体会归纳以下四法:

一、积累、吟读

古人曾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得入情入理,不少学生现在首要的缺憾就是积累,文化积淀浅薄。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财富中最为宝贵、最为精彩的一部分,我们更应无条件的大量的去积累,内化为我们自身的财富。 同时,诗歌的学习如果缺少了朗读,就如同一部优美的舞剧缺少了音乐。因为诗歌具有极丰富的情感,通过朗读学生能初步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古人读书讲究吟诵之道,吟诵要口到,心到,情到。现在的诗歌朗读更应该保持这种吟诵情韵,要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出韵味。除了朗读外,还可以让学生采取默读、轻吟、诵读、配乐朗诵等形式进行阅读,最终达到熟练背诵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天净沙﹒秋思》时,我是这样指导学生朗读的:情感上,凄苦愁楚是《天净沙﹒秋思》的情感基调,总体要求是语速稍舒缓,音调低沉。在具体的朗读过程中要注意讲究情感的跌宕起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三句中九个词语均为偏正结构,“正”是叙述的事物,“偏”是对所叙述的事物加以了最简洁、最鲜明的描绘。这些有形可感的事物,为“断肠人”的出场营造出一种特定的环境、氛围。在朗读时,应强调后正的部分,适当延音。最后两句可说是把天涯沦落人的凄苦愁楚之情表达得淋漓

1 尽致。朗读时应注意体味这种情感的宣泄,音调要低沉,表达出愁苦之情。

通过朗读点拨后,学生有了丰富的朗读体验。然后进行多种方式的朗读练习。如个人朗读、齐读、示范朗读、跟读等。学生在朗读练习中,对课文的情感基调已经初步把握。

二、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典故、趣闻、轶事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在教李清照《醉花阴》这首词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为人,并对这首词发生兴趣,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李清照和他丈夫赵明诚打赌的故事:李清照写了这首《醉花阴》,寄给他的丈夫赵明诚,赵明诚觉得词写得太好了,自己写的不如妻子,但他不甘心,于是赵明诚废寝忘食想了三天三夜,写了十五首词,把李清照的《醉花阴》混杂在这十五首词中,然后拿给朋友看,要朋友评选哪首写得最好,朋友欣赏了半天,说道:“只有莫道不销魂三句绝佳”。学生听了这个故事都发出会心的微笑,不禁对这首词产生兴趣和期待,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该词的主动性,课堂效果显著增强。但是提高学生兴趣不过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关键是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方法。

三、创设意境

意境是中国古代美学和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衡量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古典诗歌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尤其是一些写景抒情的诗歌特别注重营造意境,那么到底什么是意境呢?所谓意境,是指作家的主观情思和所描写的富于特征性的客观景物浑融契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和氛围。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意境,通过意象的把玩,进入诗歌本身所营造的意境之中,从而把握诗歌所展示的意象与内在的意蕴,调动学生自身的生活积累与审美经验,通过艺术的联想与想象,完成诗歌意境的再现与再造。从而引导学生加强审美

2 体验,提高审美情趣。

1、组合意象

诗是由意象构成意境,再由意境体现诗情的。意象是诗的基础,意境是诗的画面,诗情是诗的内涵。鉴赏一首诗必须从意象着手分析意境,再由意境感悟诗情。“意象→意境→诗情”是鉴赏古诗从局部到整体的合理流程,不可倒置。

例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在这首二十字的千古绝唱中,粗线条地描绘了落日、晚山、黄河、大海等意象,显示出登高远眺的特点,“落日”在西,“大海”在东,视野开阔。既有落日近山的奇异风光,又有千里黄河归大海的壮丽景象,甚至还有滔滔黄河水的声响,不仅可以使人们看到一幅登楼远眺的无限广阔的艺术图画,而且能够有力地激发人们“更上一层楼”的思想愿望,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2、再现意境

诗是语言的艺术,其善用含蓄、精练的语言表露诗人的感情。好的诗词都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特点,故要欣赏诗歌,必须发挥想象、联想。让学生在品读诗歌、解析诗歌时将精练的诗歌,以诗般精美、流畅的语言,加以丰富的联想、想象,以多变的形式,去书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文章。这样能整体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分析、写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并能将诗歌理解得更加透彻。如:赏析宋代名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时,老师将鉴赏诗歌的任务放手给学生后,引导大家可以从独特的视角以各种不同方法鉴赏此诗,稍加讨论研究后,学生们各抒己见,或多或少都谈出了自我独特的感受。有些学生也采用了意境想象再现法,他们中有人以第一人称角度写道:“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泪水已从脸颊滑落,窗外铅色的天空越发沉重了,天地昏暗一片,海上波涛如怒,浪头一个个掀上船板,我心也正如此水呀!山河已碎,我又身陷囫囵,孤苦伶仃,被缚于此,零丁洋啊!零丁洋!你是否为

3 我所生,忆少年豪气冲天,有青云之志,常吟咏岳飞那“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雄豪之句,亦高唱辛弃疾那“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忠信之言,可现在„„,哎,双眼已又朦胧,我该何去何从呢?是啊,“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司马迁说得多好啊,“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易安的这句又响彻耳边,哈哈哈„„,人生虽短,可我要将它变为永恒,“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再造意境

一些诗歌蕴含着丰富的意象,有着独特的意境,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启发学生在深刻理解本诗意境的基础上,利用多种艺术形式进行合理的发挥,再度创造优美的意境。

在教韦应物《滁州西涧》这首诗时,在分析了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意境,学生对此诗掌握差不多的时候,在课堂结尾,我来了个画蛇添足:请同学们拿起自己的彩笔以“野渡无人舟自横”为题,画一幅山水画,请同学们要把握意境,进行合理想像,画出自己的“野渡无人”图来。这一下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创作欲望被激发起来,课后他们交来很多作品:有画一只孤舟,一个渔人在上面抽烟的;有画一只船,船桨上停息一只小鸟的„„

通过再造意境法,学生对此诗感悟得非常深刻,而且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这无疑为他们提高欣赏水平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

四、类比迁移

每一篇古典诗歌,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彼此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总是孤立的教某一篇古诗,要尽量进行类比迁移、纵横捭阖、加强比较,通过比较,寻找相似点、共通性;通过比较,体会差异性、多样化。以此来全面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文学修养。

1、同类比较

在进行诗歌教学时,我们可以把同一题材、同一风格的诗作摆在

4 一起,通过比较,让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从而归纳出一定的规律。

在教李清照的《醉花阴》这首词时,我把他的另外一首词《武陵春》拿来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讨论,学生了解到这两首词的一些共同点:一是写法基本上相同,都是构思新颖,情景交融,写愁方法独特;二是思想内容也差不多,都是书写情愁;三是风格略有不同,前期清丽婉转,主要是书写闲愁、离愁;后期沉郁凄苦,主要抒发国恨家愁、浓愁、哀愁。通过这样的比较教学,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并不是一个个孤零零的个体,这样以点串线、由线到面,学生就可以总结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来。

2、异类比较

相同风格的诗歌可以摆在一起进行对比教学,其实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诗作也可以摆在一起进行对比教学,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古典诗歌的丰富多彩、千姿百态。

在教苏东坡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这首词时,我把他的另外一首《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拿来进行对比教学,通过引导、分析,学生很快就比较出两首词的不同点:一是内容上不同,第一首词抒发的是报国之志,第二首则是悼妻之作;二是写法上不同,第一首通过打猎场面的描绘以及典故的引用来表达作者希望得到朝庭重用的思想,而第二首则是通过景物的渲染、想像的设置来表达自己对亡妻思念之情的;三是风格上不同,前一首豪迈雄壮、意气风发,后一首缠绵悱恻、荡气回肠。通过这样的对比教学不仅让学生熟悉了这两首诗词,对苏东坡这个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写法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总之,我们在中国古典诗歌教学上既要继承前人好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同时又要将一些灵活、实用的方法吸收过来,争取在每一堂课上都有不同的表现,让课堂充满生机,让古典诗歌焕发青春活力。

推荐第8篇:论文:谈谈计算机课件的教学设计

谈谈计算机课件的教学设计

教科室2004-05-12 08:12

摘 要:本文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分析,结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特点,阐述了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提出计算机课件教学设计的一般方法和常见的几种模式,指出了课件教学设计中的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教学设计

课件

堂件

课件指一门课所用的教学软件,堂件指一门课中的某一堂(节)课所用的或某一知识点的教学软件,它们是未来远程教育和虚拟世界的主要教学媒体。笔者认为,要使课件真正能满足教学第一线需要,关键是编写课件的教学设计,能有效地组织多媒体信息和呈现知识。

一、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1.从课堂教学效果说起 组织教学过程的职责在教师,怎样的教学过程才会有满意的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教学过程必须讲究科学性、逻辑性、启发性和趣味性。其中趣味性指寓教于乐,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让科学的魅力吸引学生努力学习,共同探索世界,洞察宇宙奥秘。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从心理学的观点看,兴趣是学习过程的动力,理想的学习效果有赖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强大的学习动力。

2.课堂教学需要教学设计 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的教学目标,每个负责任的教师都会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认真备课,精心安排教学内容,斟酌教学顺序、表达方式、例题案例、板书布置、语言用词等,这就是教学设计。从教育技术学的观点看,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科学方法分析和研究具体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实施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效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3.编写课件更需要教学设计 实际上,教学设计是一切教学活动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材课件编写和堂件编写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教材仅仅是文字、图形形式的知识载体,计算机课件、堂件较之文字教材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它是多媒体形式的知识载体;(2)它是具有一定交互能力的知识载体;(3)它是众多知识点形成的具体非线性结构的知识载体。因此,课件、堂件的知识表达能力更强,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对其科学性、逻辑性、启发性和趣味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而就对课件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像电影、电视的编导们一样,认真研究每一个情节(教学知识点)、每一个表演技巧(教学方法)、每一场的台词(教学语言)……,并且不断总结经验,精益求精,最后形成类似电影、电视的脚本。

二、课件教学设计的一般方法

课件的教学设计过程是知识与心理学、教育学和计算机科学相结合的过程。教育学家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是诸多教学因素共同的作用,包括教师、学生、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资源媒体的采用、教学评价手段及信息的获得等。教学设计过程由学习需求分析、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评价等阶段组成。整个教学设计是一个编制---实践---评价---修改---再实践的循环过程,是逐步优化、逐步求精的过程,需要不断分析、不断调整目标、不断调整内容和不断调整策略。

1.学习需求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前提 学习需求分析包括学生情况分析和学习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指摸清学生的一般心理、生理背景,如:年龄、性别、学习动机、认知成熟度、社会经历,了解学生从事该课程学习的认识态度、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和认知结构特点。学习内容分析指按照相关学科的教学大纲或教学基本要求形成的知识结构与学生现有认知结构的差异,从而确定教学的起点。

2.拟订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教学目标是学生完成本阶段学习后在知识和能力上应达到的新的水平,它是课件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也是课件评价的依据。心理学家B.S.B.Loom把教学目标分为六种: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每门课、每节课、每个课件(堂件)都应有教学目标,重点说明完成学习后学生的知识水平、行为、能力的变化。一般规范的教学目标包括:教学对象、学生完成学习后知识能力的期望水平,达到并实现期望水平的条件及相应评价标准。

教学大纲或教学基本要求是一门课的教学目标,往往比较笼统、概括。课件、堂件的教学设计,必须对总的教学目标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实现总目标所要完成的子教学目标,即具体的教学要求、教学步骤和知识点,对学生应达到的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进行明确具体地描述,它规定教学活动的方法,是形成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基础。课件教学目标要合理、实事求是、可操作、可考核。规范的教学目标阐述应包括四要素:主体、标准、条件、行为。

3.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是相辅相成的,教学目标中所确定的对知识和能力要求确定后,教学内容也就基本确定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是重要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特别重视规则的学习,要让学生把学过的若干规则和概念,通过有效的认知策略组织结合起来,灵活应用。

4.确定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关键 教学策略是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活动的程序、形式和媒体等诸多因素的综合考虑。它包括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师需综合考虑教学信息的选择、获取、组织和存储,并把形声教材与文字教材、电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发挥互补作用,包括知识的讲解、举例、说明、媒体的演示、提问、练习、反馈和评价等。

为了使课件适应学生的学习,可以把知识分为记忆性知识和理解性知识。记忆性知识指与学生原有知识结构难于建立联系的一些定义、图形、数据等。对于这种知识可采取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方法,通过大量的重复练习、加强刺激、加强记忆而获得知识。理解性知识指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通过推导或推理就可以衍生出新的知识。对于这类知识,则按认知主义学习论的方法,重在让学生懂得推理方法,学会推导过程,在理解基础上掌握知识。为此,不同的知识可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对于记忆性知识,可以用声音、音乐、图形来强化刺激,加深记忆,以大量的反复的练习或类比、联想来促进记忆。对于理解性知识,可以按推理思路、推导方法来促进理解。

5.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调整的手段 教学设计有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形成性评价是一种阶段性评价,常用一名或几名学生来进行试验。试验内容包括教学基本内容的掌握情况、易犯的错误、学完规定内容所需的时间、教学内容是否条理清晰、学生是否有兴趣等。为形成性评价提供信息的方式很多。比如,随堂小测验、调查问卷、教师自已的观察等。形成性评价为前面的工作提供反馈信息,帮助分析学生需求,从而调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总结性评价是在多次形成性评价并反复修改教学设计之后才进行的。应当指出,任何评价都不是最后的结论,没有一个教学设计是十全十美的,每个教学设计都应该精益求精,逐步优化,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三、常见的几种课件模式

根据多媒体教学的内容和作用的不同,课件可分为以下五种模式。

1.课堂演示模式 这种模式是为了解决某一课程的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而开发的。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功能,将教学重点以多媒体的形式,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即有形象逼真的图像、动画,又有悦耳的音乐,其景象可与电影、电视媲美,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如,有位心理学老师在讲人的四种气质时,按每种气质特点播放一段典型人物的电影片断。林黛玉是典型的抑郁型气质,当林黛玉的电视画面出现,配?quot;葬花呤\"的音乐,很容易把抽象的概念理解,印象深刻。运用计算机可以演示那些用语言难以表达的、变化过程复杂的或者肉眼看不到的教学难点。如,计算机课讲解硬件的安装时,带实物进课堂当场安装演示的可行性不大,若把相关的录像编排在课件中,组织好播放的顺序和适当的讲解,学生学习的效果就不一样了。这种模式注重对学生的启发、提示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画面要直观,尺寸比例较大,能按教学思路逐步深入地呈现。

2.个别化交互模式

这种模式是让计算机扮演教师的角色,进行个别化教学活动。课件需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将知识分解成许多相关的知识片,形象生动逐步讲解演示,边讲边练,逐步展开,逐步深入。此外,还应提供相应的练习供学生学习和评价,并设计许多友好的界面让学生进行人机交互活动。

3.操作复习模式 这种模式是通过回答问题的形式来训练和强化学生某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一般由计算机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然后计算机判断是否回答正确。如,计算机课讲中文输入法时,就需适当的进行操作训练,由计算机给出一段文章,在限定的时间内,通过学生输入练习,计算输入速度。这种类型的课件设计涉及题目的编排、学生回答信息的输入、判断回答以及反馈信息组织、记录学生成绩等。

4.教学游戏模式 这种模式用来产生一种竞争性的学习环境。游戏的内容、过程都与教学目的联系起来,寓教于乐。通过游戏形式,教会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并引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这种类型的课件设计要求趣味性强,游戏规则简单等。如,轻轻松松背单词软件对英语课件的制作会有一定启示。

5.资料工具模式 提供某类教学资料或某种教学功能,包括各种电子工具书、电子字典以及各类语音库、图形库和动画库等,可供学生在课外进行资料查阅使用。也可根据教学需要事先选定有关片断,配合教师讲解,在课堂上进行辅助教学。

四、课件教学设计中的若干问题

1.课件教学设计应面向学生的认知结构

对学生的认知结构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希望学生在学习后能将知识条件化、结构化、策略化,即不但懂得知识,而且懂得应用这些知识的条件;能把新知识同旧知识重新组织、概括、归类、抽象,形成网络化、结构化的系统知识;能把已掌握的规则重新组合,改变头脑中现存的规则,指明思维方向,提高搜索效率,形成有效的策略知识。教学大纲的知识结构固然重要,但更困难、更容易被忽视的是如何促进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发展和优化,如何促进学生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应该说,计算机课件在这方面是大有可为的,应充分应用概念同化的原理,积极引导学生的认知活动。

2.重视师生双边交流 教学就是\"教\"与\"学\"的完美结合与和谐统一。课件教学打破了现有教学体制下的师生之间的交流限制和障碍,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种轻松的方式,在和谐、自由的气氛中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双边交流的过程,就是教师\"导\"与学生\"练\"交互作用、循环往复的过程。教师要处理好\"导\"与\"练\"的关系。教学不单是认识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活动,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从理论上讲,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兴趣和热情,其教学效果应该更好。但在实践中往往并非如此。究其原因,师生双边交流活动少,情感疏远是导致失败的因素之一。因此,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不应过多地依赖多媒体技术。取之有度,用之有道,对学生在多媒体信息学习过程产生的问题适时诱导,启发学生寻找思路、方法和答案,切忌成为\"一言堂\"、\"灌输\"知识。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师生双边交流,才能在优化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

3.合理选择媒体信息 根据内容分析,结合各种媒体信息的特征,确定使用何种媒体表达效果会更好。如,英语的口语学习用情景对话形式(动画、视频)比较吸引人;计算机硬件配件主板的外形讲解使用图像形式比较直观;数学公式则以文本形式表达,辅以情景形式理解公式的应用。选择合适的媒体信息,把它们作为要素分别安排在不同的信息单元中。

4.课件的美学性和教育性 课件的屏幕设计包括屏幕版面、显示方式、颜色搭配、字体形象和修饰美化设计等,讲究界面友好但不花哨,除追求屏幕的美观、形象和生动之外,还要求呈现的内容具有较强的教学性。因此,屏幕设计应做到均衡简洁、布局合理、整洁美观、行动形象、符合教学要求,始终使用一种或同类效果来过渡。这样学生看屏幕感觉自然,注意力放在屏幕教学内容上而不是分散注意力去看屏幕各种花样。如,笔者在讲计算机课的Word制表操作时,机器自动启动了瑞星杀毒软件助手(一只可爱的小狮子图标),大部分学生不管演示什么,他们只是感兴趣地看着这个\"在动\"的小狮子图标,看了很久并小声议论,当关闭瑞星杀毒软件助手后,学生的注意力慢慢集中在课堂内容上来。由这个例子可看出,课件的重点在教学而不是用计算机做一些花哨无用的显示。

参考文献:

1.李克东等.多媒体技术教学应用.北京:电子出版社,1996 2.钟玉琢.多媒体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沈适菡.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伍棠棣等.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推荐第9篇:谈谈如何进行教学情景的设计

谈谈如何进行教学情景的设计

通过本学期的听课学习,结合自己过去的教学实践,我对初中化学教学中联系生活创设情景实施探究性教学有几点体会:

一、演示实验,创设学习情景,培养探究能力

学生在最初接触《化学》这门课程时,是一种望而生畏的恐惧心理,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一门有趣而又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的科学是化学教师上好第一节化学课的关键,因此,在学习课题1时教师可以设计几个趣味实验,如“点不燃的手帕”、“雨落花开绿叶出”、“空瓶生烟”等奇景,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化学的愉悦性。

在学习《水的组成》这一课题时,教师进行了电解水的演示实验,并验证水电解后的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后,学生深感化学变化的奇特,同时领悟化学变化的实质,而且初步认识由水可以获得氢气这一理想能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还有其他很多演示实验都会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在学习“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这一课题时,组织学生进行三个实验:一是“树叶与酸雨”的反应;二是“镁条或锌粒与酸雨”的反应;三是“大理石与酸雨”的反应。学生通过亲自实验,认识到“酸雨”的危害的严重性,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发展新型无污染能源的紧迫性,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同时,学生也有进一步学好化学知识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欲望。

二、设置化学问题,创设学习物景,培养探究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根据不同的课题内容创设学习情景,“设置化学问题”就是一种方法。

将学生置身一个实际的情境之中,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并从该问题中,学习到“科学兴趣小组”的科学调查问题的方法,可以说对学生是一种全方位的素质提高。像这个“化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是信手拈来,如“为什么在冬天有雾的早晨,一妇骑着摩托车停在一交通路口等绿灯,而她的前面也停有很多汽车,突然,该妇女昏倒了。试分析她昏倒的可能原因?”这种问题的设置会让学生对汽车尾汽的污染加深认识,从而对改变汽车燃料有更新的探究要求。

三、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展示学习情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学习化学研究些什么”的知识时,可以展示拉瓦锡的有关实验图片,我国化学室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蛋白质的图片等,让学生感受化学家的研究成果;通过观看“南极臭氧空洞”的图片,环保部门对大气检测的资料片,用高能燃料推进火箭的过程,以及机动车辆尾气排放图片、工厂排放废气而产生“浓烟滚滚”的景像等,都会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认识到只有学好化学知识,才能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四、通过新闻报道,创设情境,培养探究能力。

新闻报道中经常会涉及到化学方面知识情景,例如,有一报纸报道:有一下水道发生了爆炸,所炸之处,下水道盖全部被炸开,并一直炸到一学校的校园内,并炸伤几名小学生及路人。据事后调查,这是一起严重事故:有一名从事灌装液化汽的人将罐内残留物倒入了下水道,后又遇到有人丢烟头掉进了下水道而发生了这起爆炸事故。学生阅读后,深感生活中化学知识无处不有,加深了点燃“一切可燃性气体或粉尘都应验纯”的这一知识点的认识,同时,也对我国很多煤矿发生瓦斯爆炸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在这里,可以进行知识拓展,设计一个“点燃不纯H2”的爆炸实验,让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验证获得为什么会“爆炸”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探究的内容是“怎样预防矿井的爆炸事故发生?”学生会感受到搞好矿井的安全是多么重要,也使学生对社会对人民增添了一份责任感。

新闻报道中的内容,学生有一种新鲜感,阅读与了解其中内容的欲望比较强,因此,从中选取相关的内容,创新情景,非常方便,而且教

学效果好,比如“在学习天然气”这一课题时,我市报道了,“天然气,会给你带来什么?”的内容,其中涉及到天然气的成份,天然气的燃烧产生的污染与煤气燃烧相比,天然气与煤气燃烧热值的大小,最后,引导市民计算了每立米的价格问题,这实际上是创设学生学习“天然气”知识的良好情景,让学生从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热值与价格等多方面获得了训练,学生学得轻松,而且又让他们感受到实用。像这种例子有很多„„

所以说,新闻报道在牌教学测设情景的有宽阔途径。可以达到引人人胜,立竿见影的目的。

五、调查与实践,设置情境,培并探究能力。

在学习“水的净化”这一课题时,联系我们身边的母亲河──黄河已受到污染,那我们的自来水厂是如何净化的呢?让学生带着要“探究”清楚这一过程的问题,学习“水的净化”的全部过程,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又如,据报道,有位五十多岁的农妇、到自家地窖中拿红薯时,不幸身亡。经分析确认:农妇是因地窖中二氧化碳过多使其缺氧而窒息身亡。读了这篇报道。就可以提问,怎样测定地窖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呢?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对地窖的二氧化碳质量分数进行探究。同时,又加深了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并且对学生以后在生活中的安全知识又添了重重一笔。

我们还可以通过小故事,科学史实,实物等创设情景,增加学习化学的愉悦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活中现存的化学情景,是无处不有,扣人心弦,有待于我们去开发,去利用,为使我们的化学教学焕发勃勃生机。

总之,创设学习情景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有利于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第10篇:谈谈对音乐教学设计新认识

谈谈对音乐教学设计新认识

音乐教学设计应该是音乐教学实施前的一个有计划的教学准备和安排活动。

一、了解学生的音乐需求和学习特点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也是学习主体,那么主体对音乐有什么需求是老师应该关注的。所以,我们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这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的改变,老师要考虑学生方方面面的实际情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

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音乐生理,了解他们的音乐心理需求,才能有的放矢的设计教学。所以,教学设计首先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才有可能构建一个好的教学设计。音乐老师要明白,音乐学科教学是建立在承认个体差异基础上的。在音乐方面,每个人的潜能都不一样,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精确的诊断,制定良好的策略,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

教学设计应该是有弹性、有空间的,因为我们要面对不同班,不同基础、不同个体的学生。所以,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有弹性空间。另外,教师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是一个创意。有针对性,这个在课堂教学中非常有必要。

二、熟悉音乐教学内容

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要与教学对象联系起来,要密切结合学生的音乐兴趣和音乐需求。选择具有审美价值的内容。与教材内容有机联系,能够合理拓展延伸。教师要带着状态进教室,把氛围创设好,这样学生才能自然的融入进来,带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设计音乐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都要在目标设计时体现出来。比如“对„„在„„能够„„感受„„体验„„”简洁明了易于学生接受。

四、设计音乐教学过程

音乐教学要第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是一种递进式的教学安排。例如,五年级的>第一步,情感唤起;第二步,情感深入;第三步,情感共鸣;第四步,情感升华。这堂课的教学设计的逻辑线就非常清楚,而且层层推进。

总之一堂优秀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孩子们快乐学习,老师轻松的教。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每节课都能很好的带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11篇:谈谈小学英语教学设计

谈谈小学英语教学设计

通过本节学习,对英语课堂教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以前只注重如何让学生掌握多少句型,多少语法,多少词汇,而面乎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加轻松地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一味地灌输,机械地重复。这样导至学生不喜欢英语,甚至始讨厌英语。忽视了教学之中最重要的一环是:学生的主动能动性!

而提高学生的主动能动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应该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愉快地投入学习,达到快乐的学习!

所以我们在以后的英语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做到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要从学生的认知与能力水平出发,创设一个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习兴趣。

2.用互动(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活动串联整个课堂

通过活动(任务,游戏等)复习已学,巩固新知。通过活动中各项任务把教学内容中多种技能加以融合,让学生全员参与提高学习积极性。

3.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任务,作业设计有推度,关注全体学生。

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多给予肯定,对基础稍差的学生给予帮助,提升自信息

4.注重评价,及时评价。

第12篇:谈谈怎样进行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

谈谈怎样进行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

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 张全合 何 苗

摘 要:教学设计的优劣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施高中数学新课程的今天,《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根据实施数学新课程的经验与体会,总结了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要注意的问题,包括诊断学生、吃透教材、三维目标及重点难点的确定、新课导入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课堂小结、教学手段和以探究为原则等方面。

主题词:新课程

教学设计

形成过程

教学设计的优劣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施高中数学新课程的今天,怎样才能有优秀的教学设计呢?本文谈谈怎样进行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

一、诊断学生,做到知彼。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教师要使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先要诊断学习的真正主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爱好、兴趣必然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推进。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差异,预测学生学习时可能遇到的思维障碍,才能时机适宜地切入新知识,使新旧知识合理地衔接起来。

二、吃透教材

高中数学新课程的编写者是具有厚实的数学专业和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水平的专家群体,是他们经过深思熟虑、系统地分析教学的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来编写的。很多内容编排很好,但我们不应迷信教材,教学设计中的个别地方也出现瑕疵。如2007年4月第2版,2008年5月第1次印刷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B版选修4-1 几何证明选讲P40 2.1.2圆柱面的平面截线中有一个很明显的错误,应为.又如人教B版必修5(2007年4月第2版,2008年1月第2次印刷) 2.3.2 等比数列前n项和 P51的练习B 题2:已知数列

是等比数列,

是其前n项的和,试问

成等比数列吗?证明你的结论。同步教参(2007年5月第2版,2007年11月第6次印刷)P61的答案为“列”是不正确的。

成等比数我们应该尊重教材,认清教材的思路与意图,理解教材中所蕴藏的知识、技能、情感与价值等层面上的内涵,同时也应该用批判的眼光去审视它,不迷信教材,在此基础上,要挖掘和超越教材,做到既忠实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结合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创生出最适合自己所教学生的题目,启发、诱导学生进行深入的体验和感悟,真正做到“走进教材,又走出教材。”

三、合理制定三维目标,明确重点与难点。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目标包括学生要知道、了解、理解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目标和学生必须达到的基本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包括实现数学科学中的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

第13篇:谈谈历史教学设计中的“筹划细节”

谈谈历史教学设计中的“筹划细节”

桂林一中

廖志玮

内容摘要:为应对生成课堂的灵活变化需要,本文着重从细节设计的角度,探讨历史教学设计是应该把握的策略。要求关注学情、知识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关键词:历史教学设计

筹划细节

学生

历史知识

能力情感目标

教学方法

教师

成功历史课堂的标准应该是什么?一直以来,关于成功历史课堂的定位和标准的表述,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长期的教学一线中,笔者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成功的历史课堂是有效的、高效的课堂教学,它应该做到三个融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和课程资源之间和谐交融,这种和谐交融于学生,可以促进他们的知识得到巩固拓展、能力的到衍生和增强、心智得到启迪和焕发;对教师可以帮他们褪去照本宣科的匠气,让教师在引经据典的讲述中、在恰如其分、灵活生动的师生互动活动里,展现历史教师独特的魅力。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等诸多方面的原因,课堂往往会生成出课前设计中不可预知的环节,要在四十五分钟的历史课堂,理顺、引导好这些“意外”环节回归,使课堂不再是一个时间段的概念、而成为灵动的魂,引领着学生穿越历史的天空,把握真实的历史,体验复杂的历史情感,就必须在设计教学时把握 “筹划细节”。

需要特别强调,本文所指的历史教学设计,不同于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一般教学设计概念,而是特指发生在课堂之前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同时,它也并不同于我们所熟悉的备课。传统的备课环节,侧重课前为课堂教学内容制定一个框架,为课堂流程编写一个程序。本文的历史教学设计,不仅仅是教案文本的编撰,它更为关注的是在教案文本编撰之前,糅杂了教与学的有关原理、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等综合因素后的课程资源整合,教学方法选取、学生活动设计等等的综合性思考。

所谓“筹划细节”是对教学目标、内容、课堂流程、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筹划。通过尽可能周全的教学设计,整合好课程资源,设计出课堂流程,使得即将进入的教与学的最关键环节——课堂教学活动能够流畅铺开,到达预期效果。当然,这绝对不是让课堂教学活动落于固定的流程受到束缚失去活力,它恰恰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的服务于生成式课堂的需要。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好“筹划细节”呢?

“筹划细节”,首先要求我们立足于学情,细化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分层,不笼统的把学生视为一个整体的受众。根据维果斯基的理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智力、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有针对性教学目标,去指导整合教学资源、选择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远离因处理教材流于肤表而出现教学内容贫乏空洞、或过高过深而导致难以理解的两头尴尬现象;同时规避在思维拓展和能力训练中,由于没有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或者因为揠苗助长以致过犹不及的遗憾。

现今,我们面对学生的是90后,他们成长于经济急速腾飞、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包罗万象的互联网平台使得我们的学生拥有比“阅书”时代快捷、丰富的获取历史知识的平台;一些优秀的历史题材的电影大片、电视连续剧对学生寻求历史真相的刺激也不可小觑。有的学生,由于兴趣使然,他们在某些专门史知识积累甚至超过教师。同样,由于兴趣的原因,有的学生会对最最基本的历史常识置若罔闻。作为生源质量相对较差的普通中学,大多数学生由于长期不良学习习惯导致知识基础脆弱浅薄、解决问题能力差,而沉积下懒于进取的惰性或出现茫然不知所措胡乱努力的状况;经常在学习上遭遇挫折,而失去信心、抹掉兴趣以后的自暴自弃。

调动后进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也要关注个别优等的学生,让学生们在课堂中愿意学、学得到、学得好。这是细化学生层次的最终落脚点。

其次,筹划细节要从知识细节筹划入手,让知识点系统化、条理化。因为,历史知识的积淀是能力衍生的起点,是培育情感的沃土,没有历史知识作基点,能力提升和情感激励就无从谈起。

做好知识筹划细节,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

第一、立足教材,抓好主干知识。主干知识,是贯穿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是每一个历史阶段最基本的特征,是关键的重大历史事件。对于生源素质普遍偏低的学校而言,这应该是教和学最主要努力的方向。让学生学会整理历史线索,分析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从事件的原因和结果、联系和区别、时间、空间以及人的要素等等方面区把握历史事件,这是抓主干事实的关键。比如中国近代历史,它的主干知识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寻求救

国救民道路的历史。以此为主线,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推进、各阶层救国图存的尝试、民主革命各个阶段的领导阶级、理论指导、斗争活动等知识就可以从提纲挈领中分支出去而逐一细化。

第二、发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和细节知识,隐性知识是相对于用文字的表述的显性知识而言的,出现在图表、图例、图片里的知识;或者是需要从图片画面、文字叙述的内涵中发掘的知识,前者比如,在地图中出现的一些边疆的少数民族名称或者管辖机构、后者比如《清明上河图》的汴河边尚未完工的船只和洪仁玕的香港游历与《资政新篇》的关系。细节知识往往是容易被忽略、但是可以让整个历史事件丰满的小知识。

第三、用身边的乡土历史对应教材历史。身边熟悉的景物和课本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会让学生觉得文字叙述的历史变得可亲可近,激起他们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做好这一点需要师生在实践中做积累多发现,多探索。为其如此,才能帮助我们蓄积一个充足的资料来源,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才可以用最少的精力结合教材,找到乡土历史最佳的切入点。比如,2005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桂林晚报曾今策划了一系列的报道,其中有一篇讲述了抗日英烈何信之子——何平,在三多路私宅为父亲修建了一座纪念馆。看了桂林晚报的报道,我专门上门和何老先生联系,得到他得支持后,我带领学生们代表去何信烈士纪念馆采访何平先生,学生们从何平先生处了解到有关台儿庄战役的情况,看到何信烈士遗物、遗照、李宗仁的亲笔题词„„可以触摸的历史让学生们感到真实、亲切,教育的效果远远比课堂上的情景再现要生动有效得多。采访积累的的资料也成为我课堂中的可重复使用的素材。

再次,筹划细节在能力和情感目标的定位上,不要求高、大、全,而应该从细节之处培养学生的修养、品行,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让学生体会学习历史,不仅仅是掌握过往的知识,以应对考试的需要,分析历史事件前因后果、分享历史人物经历和体验,更可以让他们们从中感悟 “一落叶而知天下之秋”人生智慧。贴近学生成长的能力锻炼和德育渗透,更能让他们激发共鸣,会让他们感到亲切和温暖,使得他们愿意亲近历史。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比如,在近代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同西方国家正好相反:从机器工业开始到制度变革的尝试,最后进入思想领域的解放,这样的主干知识,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什

么样的角度进行情感态度的渗透呢?笔者是这样处理的:视野的开拓、思想的深入其实与人的经历和社会环境有莫大的关系,在二次鸦片战争和镇压太平军的过程中,西方的先进武器,惊醒了最早见识、接触到这些武器的封建统治上层;康梁主张君主立宪的改良,肯定与他们看到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以后的迅速崛起有莫大的关系;而孙中山主张分权共和,与他在美国檀香山做侨民的经历有一定联系;新文化运动中知识分子担当了领导者的作用,更是说明知识的积累对思想的深入思考有重要作用。一个人的环境决定他的见识,见识决定决策,决策决定成败,因此我们现在要为自己未来良好的环境努力,为自己有明智的决策、通向成功努力!或许,这样的联系有点牵强,但是,从学生的反映看,如此和风细雨的情感渗透,他们不仅不反感,而且很能接受。

最后,筹划细节,要求细心选择教学教法,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关注各类课程资源利用和得当分配、教学提问题方式和内容的设置、学生的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方法是知识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落实的途径,是服务于教学内容的重要承载形式。切忌在进行教学方法的设计时过于追求多样化,而让课堂沦为教学花样的展示台,让学生在眼花缭乱的形式中忘记了学习最本源的目的。因此,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我们不需要时时有活动,我们比较赞同一个观点——一节课,一两个“亮点”就够了。这个亮点,是指学生活动参与程度比较高地活动,比如,课本剧、辩论等等形式。

不可否认,教学方法或者教学活动要求把学生调动起来,参与到课堂的各环节中,但是,学生七嘴八舌讨论和回答、热热闹闹地进行课堂剧本的表演、是否意味着学生真的参与进教学?答案不唯一的指向肯定,因为,真正的参与是思维而非形式的参与,对于最终的效果来说,热闹的学习形式远远没有安静、认真地思考来得有效。所以,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多设置一点可以激起学生思考的优质问题。比如, 把“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这个结论,变成“为什么”交给学生讨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农民阶级承担了本不属于他们的任务——反帝反封建,因为中国新的阶级力量尚未成长,不足以承担民族革命的任务。)这就是比直接让学生强记结果要更有长久记忆效果的优质问题。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还常常会通过影音资料、课本剧等等形式进行历史情景

的再现、营造。但是,情景再现也需要有度,有质量。因此,需要我们在选材时尽可能精准,能够用“活”的历史去诠释“静”的文字历史。同时可以把历史情境作为问题的依托形式,引导学生通过情境和问题探求历史。

史料教学,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但是,在教学中,很多历史教师,包括我自己,在很长的教学实践中都比较注重用史料验证教材的观点,这样的史料教学或多或少地会把学生的思维禁锢在现成的结论中,而缺乏拓展性、创新性的思维训练,这和课改的理念是不相符合的。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资源的选择时,应该从多个视角选取材料,让学生学会从教材之外的史料中提炼观点,拓宽思路。在设置问题时多一点发散性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以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创造性思维。需要注意,史料和问题的开放,不意味着忘却历史教学应该承担的德育任务。未来的建设者,需要有正确价值观念、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明晰的是非判断能力、适度自律的意识,历史学科的人文特性和鉴今功能,赋予历史教学以其他学科难以取代的德育功能,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绝对不能顾此失彼,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却在选材和设问忽略价值导向的需要,给学生错误的思想指向。

此外,教师在各个环节中教学作为主导人的语言锤炼、应对生成课堂的语言技巧都需要细心、精心的设计,成功的驾驭课堂,为学生成长服务,作为教师,也会有丰厚的收获。

参考书目和文献:

1、《历史教学设计》 何成刚 夏辉辉 张汉林 彭禹等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参考文献:

1、《“教学设计”与教学论》 作者 李秉德 (西北师范大学) 刊于《电化教育研究》 2000年第10期(总90期)

2、《对教学设计研究方法的探讨》 作者 刘琳 陈晓慧 (东北师范大学) 刊于《现代教育技术》2010年第7期

3、《互动教学设计在历史课堂主体活动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 谢志芳 (厦门一中) 刊于《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12月 第3卷 第4期

4、《教学设计的九大信条》 作者 李芒 (北京师范大学教学行为研究所) 刊于《电化教学研究》 (2010)04—0040—04

5、《论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的策略》 作者 陈新民 (浙江教育学院人文学院)

6、《80年代以来中学历史教学设计的缺陷透视》作者

刘清华、周仕德

刊于2007年第4期《科学教育》

7、《对新课标下历史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作者

朱丽(江苏丰县群益中学)刊于《新课程之光》

8、《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设计》作者 张振树(安徽灵璧县渔钩中学)刊于《政史地教学》

第14篇:谈谈您对创新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的认识

对创新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的认识

新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是指对整个数学教学活动所作的系统策划,是把一般的教学理论应用于数学教学实践的过程,是以学习者的学为出发点,遵循学生数学学习的规律性,站在学习者的立场上进行数学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媒体的应用,教学过程的描述等过程。按照新的教学理念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设计,要按照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方面设计教学目标,考虑短期目标、长期目标、更长目标:要将新的数学观、数学与其它学科的结合性体现在具体的内容之中:要按照知识科学性、知识体系,编排特点,知识深度设计数学知识,要充分利用生活经验、情境、问题、背景,专心设计问题情境和教学过程,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关注自主实践,合作探究与传统学习方式的融合与优化。

一、注意创设问题情境,从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和数学模型

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认真思考向学生提供有利于创新思维培养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数学概念和建立数学模型。

案例1.正数与负数的教学设计,为了体现负数是从实际生活中产生的,我选择了三个学生较熟悉的例子,用计算机显示动画效果,供学生交流讨论。

(1)比如零上5℃,它比0℃高5℃,可记作5℃,而零下5℃比0℃低5℃,怎样表示呢?

(2)珠穆朗玛峰髙出海平面8848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怎样表示二者的海拔髙度?

(3)表示向东走3米与向西走3米,收入50元与支出50元,怎样用数来表示?

通过创设以上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积极的思考参与,从而抽象出正负数是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二、注意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几何活动经验的积累。

空间与图形的学习过程,包括对图形的观察、操作、归纳和类比等大量实践活动。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推理能力的发展,对图形美的感受,集合发现等都是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进行的。因此,教学设计中,应特别注意突出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活动经验的获取,教学内容的呈现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得出猜想,最终形成命题并进行必要的论证,从而使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也能使他们体会定理的形成过程及证明的必要性和价值。图形与变换的内容包括用变换图形的性质,用变换认识、解释现实世界中有关现象,以及利用变换设计图案等过程。教学设计要充分设计多种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利用变换能够更好的认识图形和现实世界的广泛联系,积累运用变换的方法结实或者处理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

三、注重开放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呼唤着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方式的变革期待着教师改变传统的封闭型教学方式,实行开放式教学。所谓开放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从培养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态度、思维和能力出发,以激活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去想象、去探索,形成以提高学生科学品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教学实践。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初中数学教育要“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并提出“初中数学中培养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识,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开放性的教学,又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从而对学生思维变通性、创造性的训练提出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这样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才能不断提高数学活动的开放度,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四、重视数学史料的作用

几何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结合具体的定理介绍一些相关的数学史实是十分重要的。这些材料一方面可以充实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对几何发展过程的了解,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可以通过以下线索,向学生家少有关数学背景知识。

例如:适时介绍欧几里得的《原本》,使学生初步感受几何演绎体系对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价值。此外比如还可穿插介绍勾股定理的几个著名证法(如欧几里得证法、赵爽证法等)及其有关的一些著名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证明的灵活、优美与精巧,感受勾股定理的丰富文化内涵。

总之,数学教学设计是对传统的数学备课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同时也是对数学教学过程不断地反思的过程,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和教师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因此增强对创新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的认识,会进一步促进教育教学。

第15篇:谈谈中职英语口语教学

谈谈中职英语口语教学

【摘要】英语是一门语言,是一种在交际方面给我们用来表达思想和感情的工具。英语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现代社会对英语口语教学提出了较高要求,英语口语教学是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存在诸多问题急需改进。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提高学生口语能力中所遇到的困难有哪些呢?解决问题的方法又有哪些?这些都是所面临的必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口语教学;目的;现状;对策;兴趣

一、中职英语口语教学的目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不断普及,社会对劳动者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工市场需要的“蓝领”工人不仅仅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还应具有一定的英语能力和英语素质。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生存和壮大。英语是一门语言,是一种在交际方面给我们用来表达思想和感情的工具。英语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英语口语作为听、说、写等基本语言技能之一,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引起了业内外人士的高度重视。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英语口语的重要性逐渐被学生所重视。但从目前的中职英语口语教学来看,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中职生毕业后面临就业或继续升入高职院校,因此英语口语教学对学生就业和未来发展极为重要。由于诸多原因,中职学校英语口语教学状况和成效很不乐观。对此,本文就自己在英语教学实践遇到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

二、目前中职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1.重视不够,口语课少。

在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不重视口语现象,中职学校开设英语口语课较少。多数学校不重视口语教学,特别是县级的中职学校没有设置专门的口语教学课。现在大多数中职学校英语课大约每周2节,有的学校有的专业,如汽修、电子电器的专业根本不开设英语课。老师平时只教会学生说出简单的日常用语,从而使学生接触讲英语的时间少,间隔长,口语得不到强化。

2.基础薄弱,厌学情绪重。

中职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薄弱,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多数学生英语基础差,对英语没有兴趣,厌学情绪重。有的学生英语基础与小学生差不多,有的甚至还不如小学生的水平。有少部分学生连二十六个英文字母都读不准、背不下、写不全。有些学生则不识音标,不会拼读单词,学过的单词读不准,记不牢,新的单词不会念,心理上害怕、厌恶甚至抵触英语。有的男生甚至还说:我们不学英语,这是爱国的表现。学习中困难重重,上课如同听天书,这种现象男生特别多,大部分女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较好些。

3.缺乏语境,忽视学生自主参与。

教学活动中,常存在不重视创设课内外环境渠道,忽视语境对英语运用的制约作用,忽视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自主参与。有些老师不重视口语教学,在英语课堂上用汉语来进行教学。这让学生在课堂上既有的语言环境失去它的口语教学的意义,英语口语交际的魅力毫无体现,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并不是生活在日常说英语的语言环境中,除课堂外学生使用英语的机会很少。在课堂上,如果教师不能创设轻松愉快的情境和氛围,学生也不会乐于主动参与口语练习。

4.缺乏勇气与合作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怕说错,说不好,或者是怕老师批评而不敢开口讲英语,这些都是缺乏勇气的表现。教师要求进行口语对话练习,学生不主动,常常需要教师去指派,甚至有时发现教室鸦雀无声,没有真正讨论和交流。基础好且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就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有一些学生则甘当听众,不愿发表个人意见;更有一些学生在开小差,不愿参与课堂活动。久而久之语言活动就变成个别学生或者老师的单人秀了。其原因一方面反映了教学设计有偏差,交流的话题缺乏趣味性,指导不够清楚;另一方面反映了学生缺乏勇气与合作精神,对学习一门语言需用要交流来巩固的方法认识不足。

三、提高中职英语口语教学的对策

1.改变教学思想,注重能力培养。

学校领导和英语教师要树立学生学习知识是基础,培养能力是关键,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目的的思想。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中心,做学生实践能力的指导者和质量监督者。学校应设置口语课,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注重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2.调查摸底,夯实基础。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进入中职的第一节英语课堂,起着关键的作用,这是改变学生对英语学习态度的重要的一步。英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做好调查摸底工作,了解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字母、音标、基本语法知识的补课。在补课的讲解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尽可能让学生夯实这些基础,一定要指导学生做笔记,使学生敢读、敢说,并给予表扬、鼓励和肯定,形成有效的鼓励机制,让学生树立对英语学习的信心,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思想教育,寓教于需。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教育过程中,只有当外部的教育因素触及到学生的内在需要时,才能使受教育者处于一种积极的接受状态。因此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首先要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我从接班开始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让他们认识到学好英语是非常有用的,从而提高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4.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寓教于情。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得到教师的尊重和爱是每个学生起码的心理需求。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必然会唤起学生对老师的亲近和敬佩,就会对他的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就是“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原理。课堂上我总是态度和蔼可亲,多让学生多开口、多动手,即使他们回答不出来,我就从别的角度去引导。所以大多数的学生都愿意开口说一说,即使不会用英语表达,也愿意用汉语表达。

5.努力创设环境,增强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中职学生多数在汉语的大环境下学习英语,只有在课堂上那短短的时间里接触英语,其它几乎没有机会接触,并且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开口讲英语,开口说英语的环境条件几乎为零了,缺乏语言环境。提高英语口语能力需要良好的语言环境,其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环境。实践证明:通过课外环境渠道获得的口语能力远比课堂获得的还要强。在中职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问候语的应用。

在每节课开始,我都用英语向学生问候,课后与学生相见,也主动用英语向学生问候与简单的交流,这样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同时为了训练每个同学胆量和口语表达能力,我还坚持值日生报告和free talk的口头训练,让学生结合已学过的内容进行交流,达到灵活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的目的。学生听的多,自然就会讲,也知道该在怎样的语言环境中运用了。教师在教学中多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交流需要,增强学习的内驱力,促进学生迁移运用。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用实物、图片等辅助手段,增强直观性、趣味性,激活学习兴趣。同时,在口语教学中增创一些快乐的情景,寓教于乐,把语言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巩固学到的语言知识,为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进行语言操练创造了条件,使学生乐而好学,锻炼了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有些基础性比较好的学校,为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交际能力,还可以开设英语角。

6.多鼓励、提高自信心。

在课堂上,英语老师就应该帮助学生解除思想负担,让他们鼓足勇气,大胆的开口说英语,尽可能在创设的真实情景中学会合作与交流。在教学活动中,如果发现学生出现语音、语调或语法上的错误,老师不应该立即打断学生来纠正错误。有些学生的基础差,语音和语调不标准,这让基础差的学生怕开口讲英语,缺乏自信。老师应让学生大胆的讲,讲完了应马上给予口头鼓励,如Not Bad!Good!Very Good!Wonderful!Well done等来鼓励学生,让他们拥有成就感,提高了自信心,然后才把不足的地方给学生指出来,学生也很乐意接受。

总而言之,要想有效地提高中职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除了学校要重视外,教师更应该转变英语教学核心、营造课内外语言环境、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想尽一切可以让学生开口讲英语的办法。只要让学生开口讲,就成功了一半,这样就能逐步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了。

参考文献

[1] 刘海量 于万锁 交际能力与口语教学 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8[2] 雷金萍 如何培养学生开口说英语的能力[ j] 科教咨询,2011

第16篇:谈谈高中化学有效教学

对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的思考

摘要 高中化学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有效教学的理念和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对学生知识建构与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本文主要谈谈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

关键词 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策略

1.有效教学的内涵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师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它要求教师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开展有效学习.达到师生的教学活动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化学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效学习过程。有效教学需要教师运用教学策略,也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艺术,关注课堂教学效益,它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教师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教学效益的问题,一切为了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即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新,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完美人格的人,使他们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学生的 “个性发展” ,教师的教应以学生的存在为前提,教学应定位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

2.构建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提供学生从事化学活动的的机会,要留给他们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自己发现、探究、解决问题。 2.1培养学生实验意识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目的在于让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尤其强调对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倡导动手实验应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并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和思考。老师可变示范性教材为探究性材料、变封闭性提问为开放性课题、变终结性结论为过程性探究,努力为学生创设动手实验的氛围、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养成动手实验的习惯、培养动手实验的能力,让学生在自己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自主建构过程中获得发展。我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总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知识。 2.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

化学学习应是学生主动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研究、探究新问题的过程,是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发现并解决问题、完成认知建构、发展创新意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过程要突出自主性、建构性和独创性,结论要体现多元性、开放性和创造性。教师要以开放、宽容的态度,以期待、信任的眼光引导学生投入到充满探究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中去。突出探究性学习,教师要深入了解并科学调控探究性学习的过程,要广泛提供并不断丰富探究性学习的资源,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高中化学新教材中安排了许多适合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也应有意识地利用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探究性问题的设计,例如: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探究、化学理论的探究、物质制备的探究等等。 2.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

合作交流、互动学习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学习方式。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要求化学学习的过程必须让学生尽可能地经历合作与交流。通过互动体验,感受化学思想与方法,认识化学知识与经验,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和态度,获得自我反思和纠正的机会和体验,实现资源共享、差异互补、协同发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有独立思考,在合作交流时有角色分工,在合作交流后有动态生成。这样,通过积极的互动,学生在民主平等的自由空间里表述和倾听,在争辩与讨论的动态过程中感悟和体验,在思维的碰撞中创新,在思想的交流中扬弃,在情感的沟通中融合,在智慧的展示中互相启迪, 3.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3.1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创新意识

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应以创新要求为归宿,创新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教师要做到上述要求,教师本身应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即教师对每个问题的提出及教学过程都必须是再现式思维和创新思维有机结合的典范。教师要尽可能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型模式,从而使学生自行获取和运用知识,享受创造成功的快乐。如,我在开展过氧化钠性质教学时,通过实验探究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到底生成哪些产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2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教师在课堂中要有一切服务于学生的意识,做到把权利还给学生,把机会让给学生,把创新的使命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究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预习、尝试、操作、探究、归纳等。努力做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教师不替代;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讲的,教师不暗示,等等。 3.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因此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教师要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能力。 3.4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应用多媒体课件,有机整合教学内容,让抽象变为具体,让微观世界变成宏观世界,可以将外部资源引入课堂,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探索发现规律,提高学习认知的能力和思考创新的能力。多媒体可以模拟错误的危险的实验操作:如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后通氢气、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加入浓硫酸溶液中,老师都会强调后果的严重性,但学生机械地记忆,印象肯定不深。用计算机模拟上述实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化学是研究分子、原子及核外电子等微粒运动的科学,而微观粒子的运动又是用肉眼所看不到的用手摸不着的,用多媒体模拟微观粒子运动,能帮助学生认识微观世界,能使学生很快地理解和接受,而且记忆深刻。

总之,通过暑假远程学习结合教学实践反思,我感到新课程不仅关注学生的发展,同时也关注教师的发展,要求教师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开展有效教学,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充分挖掘自己的教学潜能,深思适应现代理念的教学策略,并付诸于实践,为培养创新人才、为提高教育质量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17篇:谈谈初中作文教学

谈谈初中作文教学

庐江三中

杜春燕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质量主要的可以从学生的作文中得到反映。因此,加强作文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搞好初中作文教学?在这方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中学生初学写作,大都有个“怕”字。他们怕写作文,也很难写好作文。怎么办?这就要求我们帮助他们消除“畏难”情绪,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具体做法如下:

一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从模仿入手。

模仿是一种学生方法。它是通过模仿他人的作品,从而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模仿在生活中具有普遍性。例如小学生的描红、初学绘画者的临摹、艺术家的舞蹈、自然科学中的习题的演算等等,无不是模仿或模仿基础上的创造。

仿写是学生学作文的必由之路。模仿离不开“现成的样子”。刘勰《文心雕龙》云:“摹体是以定习,因性以练材”。实践告诉我们,课文是最佳的模仿对象。教材所选课文体裁、题材丰富多彩,文情并茂,例子现成,俯首可得。因此,只要教师因材施教,引导得法,定能立竿见影,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例如,我在教授《一件珍贵的衬衫》、《这不是一颗流星》、《背影》等课文时,以文中共同的“现实——回忆——现实”的“总——分——总”三段式结构作为学生的训练目标。由于学生学有范例,写可参照,讲练密切结合,动起笔来得心应手,很快掌握了类似题材记叙文的结构方式。《我的老师》一文中最突出莫过于围绕中心选材、多角度塑造人物形象了。学生课后仿写的《我的邻居》《童年的小歪哥》等等令人爱不释手。读了《背影》,领悟到了中文中父子之间的真挚的情感后,班上一同学仿写了《我的妈妈》,读来催人泪下,学生在仿写中真正懂得了“文以情动人”的道理。

多年来,我在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的训练中,坚持由局部到整体、由单项的综合地进行,做到每次练笔都目的明确,方法得当,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当然,模仿别人只不过是一个手段,真正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自己走路。“照葫芦画瓢”的作品如果当作艺术作品来看是不足为训的。但作为一种方法却能够使深奥变得浅显、抽象变得具体,能够使初学作文者少走弯路。如果语文教师善于运用这种训练方法,就能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大大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二、帮助学生“找米下锅”,积累写作素材。

学生作文最感苦恼的是没什么可写的。这就是我们说的没材料可写。也的确,学生的生活圈子比较小,但我们要善于挖。我们为什么不给他们创造一个生活环境,引导他们去发现,去思索呢?可组织学生集体看电影,引导学生有选择地看电视,如看了电影《背起爸爸上学》,要求学生把电影最感人的场面写下来,并加上自己的评述;这可在课文中挖掘材料,如上了《小桔灯》一课,要求学生变文中的“我”想念小姑娘为《阿姨,我想你„„》;还可借助录音,老师说一个故事,说完两遍放录音,把专词点出来,要求学生当场把故事的梗概来龙去脉写出来;还可直接在生活中找素材,春天带学生去郊游、野炊,要求学生一路留心观察,把见到的感受到的写下来„„当然,要写的东西很多关键是能不能被发现,善于挖掘,这就要我们教师很好地引导了。

三、养成朴实的文风,写出真情实感

学生有了写作的材料,教师还应该指导他们怎样布局谋篇,合理地组织和安排材料了。在这方面首先要求学生坚决清除“假、大、空”的口号式语言,要求学生有朴实的文风,努力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鼓励他们写真话、写实话。因为作文除了传播信息、说明事理、描述形象之外,还要以情动人。初学写作的中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来抒发感情,他们常常借用一些带情感的名词,如愁苦、悲伤,欢乐、偷悦之类,贴上抒情的标签;另一种则“啊啊呀呀”、“哼哼唧唧”,帮作姿态,无病呻吟。这都不是抒发感情的正确方式。正确抒情,应该借助于文中的叙述或议论。只有带着情感反映的生活和写出的感受,才能感动人。由于人与人之间在情感上有许多相通之处,只要作者把自己对某件事、某个人、某个道理在心理上的感受与变动如实地写出来,读者看了这类文章,便不由自主地在心理上产生共鸣,也有与作者同样的感受与变动。这就是被作者的真情实感所打动,即是文章产生了强烈的抒情效果。

四、辅导学生多练笔,勤写“观察日记”

多写是提高学生写作的重要途径。我除了要求学生海周做一篇大作文以外,还要求学生写小作文“观察日记”(又叫“生活速记”,)每周至少两篇,它是学生课外练笔的好形式。就是要求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捕捉生活浪花,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一有空就写下来。开始写“生活速记”时要拟出一些题材范围让学生去观察,如对静物的观察,以“开学典礼的会台”为题,观察场景;对人物的观察,以“——老师走上讲台的时候”为题,观察人的动作神情等等。观察时,要尽可能地进行现场指导,观察后,学生写成“生活速记”,教师批阅或抽查进行讲评,好的抄写张贴,以鼓励。写“生活速记”能促进学生多写。我除了要求学生写大、小作文以外,还进行其他多种多样的训练方式,如扩句、排列语句、缩写、改写、仿写、扩写、编写提纲、复述故事、口头作文、看图作文、连词作文等等,这些训练,简便易行,花的时间也很少,对训练写作很有好处,我都把它列入作文教学之中。

五、把作文题出在学生的心上,出在学生身边

命题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作文的兴趣。正如我国语文教育家于漪所说:“一个好的作文命题,它能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开拓学生广阔的视野,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兴趣的激发,他们会运用学到的旧知识展开丰富的联想,把知识连成事、扩成篇,化知识为能力。”叶圣陶先生针对学生厌写、怕写作文的心理也讲到:“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惟初学作文,意在练习,不香港已而采命题作文之办法。苟题意所含非学生所克胜,勉强成篇,此于其兴味及推理力摧残殊甚。”(《对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可是,现在我们很多老师在命题时忽视了对学生作文兴趣的激发,有的命题不能结合学生实际,命题时随意性很大,或出一些老掉牙作文题,或出一些不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大而空的题,让学生望而生畏。命题要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就必须把准当代学生思想的脉搏,把触角伸进学生的心灵中去,捕捉他们生活的热点和兴奋点,看他们每天是怎么想的?想些什么?喜欢什么?厌烦什么?把命题在他们心里,看他们想说、想写的东西,如《我看追星族》、《中学生追求美之我见》、《假如我是语文老师》等。这些作文命题具有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息,可以拔动他们的心弦,激起他们写作的冲动,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去写,所以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因此,作文命题要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让学生有话可写。

六、重视课外阅读,开展作文活动课

众所周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才能多写。我要求我的学生每人每学期准备一个笔记本,把自己在课外读书时所遇到的好的语句、段落摘抄下来,并指导学生作好“读书笔记”,定期检查,进行展览,好的给予奖励(笔记本、字典等),同时,开展活动课,把作文与活动课结合起来,让他们自己主动地去参与各类社会活动,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在活动中去体会、去感受、去自悟,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特长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创造精神,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去写作文,在社会活动中去写作文。这样密切了作文与社会、与生活的关系,便于学以致用;这样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如结合作文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书签、贺年卡,或做些科学小实验等来写一些说明文;通过开新闻发布会让学生写新闻报道;与学生走上街头搞社会调研,让学生写调查报告;通过辩论会、故事会、演讲会等形式,让学生编故事、写演讲稿。还可让学生作产品广告、自我介绍(推销自己)、学习方法介绍等活动。既让学生清楚了作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实用性,也加强了学生口语能力、写作能力、智辩能力、适应能力等各种能力的训练。学生兴趣盎然地在生活和活动中学到了很多本领,对他们今后走入社会将大有用处。所以,很多学生反映:作文教学结合活动,使我们感到作文既有用又有趣。他们写作文的积极性和写作水平普遍得到提高。

七、放手发动,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

作文批改一直是语文教学中一个老大难问题,有的同志说语文教学苦、难、乏味,恐怕在相当程度上是批改作文之苦。为了使自己在沉重的作文堆中得到一点摆脱,我曾实行过精批与略改相结合的批改方法,也实行过以口头授教为主的当面批改方法,但工作量并未显著减轻,批改效率仍未见有较大提高。近年来,我曾在我的作文教学实践中试行了以学生批改,集体评议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这一尝试的具体做法大致如下:学生完成作文后,必须认真作自我评改,并将写作意图、材料来源、构思经过等写成“后记”,作为该篇作文的附录一并交上。教师用一晚上时间浏览全部作文,对于本次作文主要问题有了初步了解,第二天发给学生,进行评议。先把每篇作文放在四人读议小组里交流讨论,然后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选出全班有代表性的作文一至二篇,进行集体评议,从中心、材料、层次到句、词、字、标点等方面一一分析,然后,要求四人小组相互批改,写评语,打分数,并签上批改人姓名,最后再交给老师检查。在上述的全过程中,教师减轻了负担,学生较大程度地调动了批改的积极性,从而增强了写作的兴趣。

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相互批发时,我不仅要求他们找也别人作文堆里病句和错别字,还要求给别人的作文评分和写上评语。我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制定了一个较为简明的易为学生掌握的作文分档评分标准,即一篇好作文,必须具备主题鲜明、取材集中、层次清楚、文句通顺、书写端正五项条件,据此又大致规定五项条件之间的评分比例,各项条件所占的比例可根据训练计划和实际情况灵活变动,每次有怕侧重,本子交到我这里之后,我不但看学生评分是否比较恰当,也给批改人作记录。这样经过学生自已批改——教师浏览——小组交流——集体评讲——相互批改——教师检查的步骤,同样是批改一篇作文,学生的得益显然比教师一人批改大得多了。当然,对于那些写作水平较差的同学,教师可以个别引导对其进行当面批改,指出其存在问题,提出要求,然后让他们自己去改,最后教师重点检查。

几年来的作文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一个语文教师如果整天埋在作文堆里,对学生的课内外丰富多彩的生活了解甚少,又不能在业余较为广博地阅读各种书报期刊,不断地增进政治、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的修养,那么,指导学生批改作文则将成为一句空话。反之,如果教师能从作文批改中“解放”,就可以保证充分的进修时间,使自己的语言和文学的基本功训练有素,那么,语文教学就自然能出现生气盎然的局面。

以上所说,仅一孔之见,其中有不少疏漏之处,恳请同仁指正。

第18篇:谈谈中职音乐教学

谈谈中职音乐教学

【摘要】广西浦北县第一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由于长期受\"教唱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老师已经习惯于传统套路,学生仍然是围绕老师的指挥棒运转。这种教学手段缺乏艺术性、创造性。在不断探索的实践当中,我们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

【关键词】 中职音乐 教学 课堂 模式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们文化修养的不断提高,音乐教育在中职校园中逐渐枝繁叶茂。但当深入校园,亲自去触摸中职音乐教育时,却发现\"繁荣\"后面隐藏着奇怪的现象:音乐课充其量是一门作为\"调节剂\"的副科,上与不上无所谓,上好上坏无所谓;学生们听着、唱着\"音乐\",却说\"音乐课\"没意思;音乐课外活动没有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处于\"放羊\"状态。针对这些奇怪的现象,笔者想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对中职音乐教育的几点看法。

1.深刻认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音乐教育对于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我们熟知的许多伟人、名人、大师就是音乐爱好者。比如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天文学家开普勒,建筑学家梁思成……数不胜数。

?タ蒲?史上,不乏科学家创造发明受益于音乐的趣事。如:18世纪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拉格朗日在教堂聆听圣乐时,萌发了求积分极值的变分法念头;20世纪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受音乐理论中泛音振动的频率是基音振动的整倍数的启发,完成了原子跃迁的基频与次频的实验;英国化学家纽兰兹从小爱好音乐,受音乐上的八度音循环,他深入研究原子递增的规律,创造了\"八音律\"表。我国许多优秀的科学家与音乐也有不解之缘,华罗庚、李四光、钱伟长、梁思成等人或会演奏乐器,或有很高的音乐修养;而弹奏钢琴,则是钱学森最感愉悦之事……由此可见,音乐对人的素质的培养、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プ魑?一名音乐教师,其使命是以音乐育人。因此,音乐教师必须明确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使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学习,具有一定的音乐能力,并从中享受成功的快乐,为今后自己的音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设计,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要想通过音乐课满足学生职业素养的需要,必须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前教学设计,兼顾研究学生特点。例如,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来自县城、农村的孩子,他们普遍音乐基础较差,如果教学内容中抽象的、理论化的内容过多,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知识水平,淡化理论知识的学习。要让教学内容顺利延伸到职业素养,就必须选择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今后职业生活的内容,只有是学生身边发生的或是自己经历的事情,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如以后的工作),才会让他们产生共鸣。音乐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就是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学习兴趣,再通过老师有目的的导向,让学生切实感受、理解到音乐所带来的深刻寓意。

?ダ?如,在进行\"西北民族音乐赏析\"教学时,教师可以把西北恶劣的自然环境与当地豪放、高亢、诙谐的曲风形成的强烈反差作为素材,通过形式多样的设计,让学生领悟到在较恶劣的环境下和逆境中颓废、失望是没有出路的,为何不换种态度和心情?恶劣的环境和逆境不正是培养和树立坚韧、乐观品质的沃土吗?这种品质对长久的职业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3.从实际出发,师生共同参与

新课标注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令课堂活起来、动起来,但是如何让中职生\"参与\"呢?十六七岁的他们具有较强的成人意识,再让他们去做拍手、跺脚的律动显然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因而\"参与\"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发展他们的独立思维能力,让每个人都积极地\"动脑筋\"。

?ピ诮萄е锌山岷辖滩牧榛畋渫ǎ?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比如在教材《二十世纪音乐--现代音乐》的活动与思考中有这样的习题:欣赏《水中倒影》,试将你听后的印象作一幅与音乐相应的\"印象画\"。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以任何他们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作品的印象,可以画画,可以用肢体语言,可以借用某首歌曲旋律自编歌词演唱,还可以用文章写出自己的感受……这样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开动脑筋,并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能。促进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并重,需要建立师生民主、平等交流互动的关系。因此,音乐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洞悉学生的兴趣爱好,尽可能多地设计兴趣情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避免生硬的、繁杂的技能技巧训练,善于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应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让他们在轻松的状态下,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音乐教师要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去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也就是说,教师要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音乐当中,教学用语、教态、表情都要与音乐相符,才能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切实提高他们对音乐美的感知能力,主动投入到音乐美的体验和理解当中。

4.丰富教学方法,构建多元化的音乐教学模式

中职音乐教学应加大教研工作力度,以研促教,以研促学,充分关注并着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在音乐体验、表现及创造活动中的艺术发现和独立见解,丰富教学方法,努力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构建多元化的音乐教学模式,重视开拓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空间。

4.1 在理论知识教学方法

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体验式教学,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通过对音乐的表现、创造、欣赏等过程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理解和感受。让他们在体验中产生感情的共鸣,使学生的精神世界与情感世界都得到升华,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例如:在\"节奏\"这一模块的理论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上应既注重横向的节奏派生,也有纵向的节奏扩展,促进教学内容相互补充,充满内在逻辑联系。

4.2 在技能训练教学方法

结合学生实际,引进一些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有丰富音乐技能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担任音乐技能训练指导教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和接受能力,倡导并推行开放性、实践性、模拟性、参与性的教学模式,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关注音乐方式的衔接,关注激发兴趣的衔接,关注学科专业相互融合的衔接。

4.3 在音乐欣赏教学

积极推行有助于提升学生音乐艺术素养的教学方式。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充实\"感受与鉴赏\"教学领域,将唱歌、乐器演奏和识谱视唱内容整合为\"欣赏\"与\"表现\"的教学领域,同时拓展出\"创造\"内涵,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艺术素养。因此,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和空间去自由欣赏、思考,去感受、体验,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融合贯通,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去创造音乐情感。即实现反复倾听――节奏参与――演唱――结合体态律动辅助欣赏――欣赏音乐、创造音乐情感的教学模式。

5.加强在音乐教学中德育功能的渗透

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后,就需要提高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也就是音乐的德育功能要体现。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德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上,一些中外名曲中的歌词、曲调、节奏、情感表达、文学特色等,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及朗读能力,使学生获得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拓展艺术知识面。我在音乐欣赏的内容上先介绍了我国的民族乐器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相关乐器的图片和音色让学生了解,再选择了这些乐器的代表作,如古筝的有《高山流水》、《渔舟唱晚》等,并给学生讲述了《高山流水》这个故事中\"知音\"的由来,从而引发学生在音乐中对高尚友情的共鸣。又如琵琶名曲《十面埋伏》,在讲述完该曲的创作背景后,让学生讨论该曲的音乐风格,学生有了前期知识,讨论的很热烈,各抒己见,在音乐中让自己的人格得到升华。二是形式上,通过合唱、合奏的形式,培养学生齐心协力、相互合作和强烈的集体化建设所必须的精神凝聚力。再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我爱你,中国》等振奋人心的音乐,既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知识,又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再次,在音乐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音乐课堂中仅靠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和传统音乐欣赏是不够的,因为几乎所有学生都喜欢音乐,他们有许多的音乐播放设备,随口就能哼唱几首流行歌曲,但有不少学生却不喜欢音乐课,所以在教学中笔者有选择地下载些与音乐有关的影片。如《音乐之声》、《天空之城》、《老男孩》。这些影片中的歌曲学生大部分听过,却很难完整哼唱,所以在给学生观看完影片,了解歌曲的内容后老师再传唱歌曲,这样学生学唱歌曲时就不会再有抵触情绪了,老师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6.做好音乐课程评价

\"音乐课程评价应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自己的音乐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展现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为进一步提高其文化素质及价值判断能力,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人生规划意识等提供有益的参照。\"因此在评价过程中,必须从整体着眼,涵盖音乐学习的各个层面和教学的各个领域,按照音乐课程目标的要求,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方面全面地进行。考试的形式可以多样,但重要的是音乐科的成绩里应该没有不及格。奥尔夫说过:\"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颗音乐的种子。\"每个人哪怕是弱智者,都天生具有一些音乐感觉的潜能。教师应让良好的音乐评价带给学生自信。正如奥尔夫所说:音乐教师的作用不是去鉴定学生的音乐素质好或差,而是让学生心中的音乐种子发芽。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融汇了国内外现代课程的精华,新课程的设计越出了历史悠久的传统教育所规定的界限,引起教师的职能、观念、素质、方法等一系列的重新组合和分化,促使教师的角色发生历史性转变。在这样的形式下,教师应积极思考如何重新塑造新型完美的职业形象;由知识传递者变为课程创新者;由教学权威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由学业成绩评判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げ慰嘉南转?

[1] 马达.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2.??

[2] 林青.中职音乐教育现状及改革思路[J].吉林教育,2009,(19).??

[3] 杨赛萍.中职音乐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0,(8).??

[4] 杨歆诺.职业学校音乐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8).??

HJ0〗E-mail:xdjyxx@126.com

http://www.daodoc.com

…………教改教研2014年6月第3期

教改教研June2014No.3…………

第19篇:谈谈小学思想品德教学

谈 谈 小 学 思 想 品 德 教 学

梅州市蕉华田家炳小学 丘忠庆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任务越来越重,要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上好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是一个极重要的培养途径,下面谈谈小学思想品德的教学。

一、做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

(一)、备课准备:我们要克服非主科就不要备课的观念,思想品德备课主要应抓住以下三个环节:

1、要有学期备课即学期教学计划,一般要包括整体说明和教学进度两部分;

2、要有单元备课即单元教学计划,内容包括单元教的目标、课文间的联系区别度简介、本单元教学时间的安排等等。

3、要有课时备课即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是整个备课活动中最深入、具体、落实的一步,它对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地进行具有重要作用。

(二)、课前准备。要求教师钻研、熟悉教材和书本,有条件的做好课件,准备好教具,上课时不看或少看教案,明确上课的基本要求,组织好课堂教学,讲课既能观点正确、鲜明,说理清楚,又能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注意引导学生知行统一,达到学科教育功能目的。

二、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几种见解

(一)、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运用直观教学法。

直观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应用面很宽,纵观,适用于各个年级;横看,作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具体表现在:

1、在讲明道理时使用直观教学法。思想品德课要着重明理,但给小学生明理确实不容易,所以在这一环节上运用直观教法,目的在于用具体的事实、形象的比喻,分析蕴寓其中的道理,然后再抽象、概括,深入浅出地讲明观点。如为了让学生切身体会中谈各行各业的劳动在社会主义建设和人们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使学生懂得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道理,教《劳动不分贵贱》一课时,可用形象具体的类比法,用人体的各个器官进行类比,学生知道人少一种器官都不行,向学生讲明劳动的分工就像人的器官一样,少一种也不行,通过直观的教学进一步向学生讲清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从而教育学生要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热爱劳动。

2、在指导行为中使用直观教学法。对小学生进行行为指导,越明确越具体越好。因而在这一环节上使用直观教学法,目的在于使行为要求具体化,并展示最佳行为方式。比如教《东西要放在一定的地方》一课时,考虑到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有限,又缺乏锻炼,从“明白”到“会做”还有一定距离,于是在行为指导时,精心设计了电教辨析题。在屏幕上先出现书本、鞋袜乱放、小凳用完不放回原处等杂乱画面,然后请学生思考这样做有什么不好,正确行为应该怎样,并让学生动手操纵,将错位的物品一件件“放”回到“一定的地方”,最后出现室内整洁、物品摆放合理的场面,使学生体会到东西放在一定的地方才能使用方便,才不致影响环境整洁,同时还能培养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这种设计符合学生好动、好奇的特点,既直观又有趣。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受到了行为训练,收到了良好的导行效果。

当然,直观教学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可使用,出发点在于目的性要强,实效性要高,平时我们不能盲目使用,流于形式,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设计。

(二)、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现在所提倡的新课程改革,其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培养儿童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感的一堂品德与生活课,不应该再是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过程,而应该是以学生为主,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互动的过程,提高自主学习、自主解答为主,这也是必要的,但不等于教师一讲到底,不等于学生被动一问一答地随教师“走教案”,而是要能在教师的宏观调控下,有微观自主权,有对外部信息的自主选择和对外部信息独立内部加工的可能性。在“运用观点”时,学生自主学习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但自主不等于自由放任,教师要精心设计,加强针对性和启发性,将学生中的突出表现及存在的问题、实际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指导学生实践的问题等等,设计成辨析题,或设计成主体参与型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讨论,自主选择最满意的答案。引导学生在理解道德观点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进行道德判断,评价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必要的行为训练。精彩的思想品德课往往是在这一环节上形成高潮的。只有这样,既有自主学习时间、学习机会,又有自主学习活动的高质量,才能使学生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参与、学会选择,学会自主学习和发展。比如讲《我的手儿巧》时,首先可与学生一起认识了“神奇的手”,让学生用自己的小手表演各种喜欢的动作,说说自己的小手能做什么,再加上游戏“蒙眼摸物”等,把自己从来没有仔细认识过的小手重新认识了一遍,一下子提起了学生对自己的手的认知兴趣;接着组织一次动手操作活动,通过让学生使用自带工具做个小玩艺儿,如做个小飞机,小玩具,扎花朵、拼个拼图等等,通过对认识双手的延伸与深化,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学习使用工具,体验劳动和创造的快乐,避免了教师在课堂上单一的枯燥的讲解,让学生自己为主中动手与动脑,在自主学习中培养他们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的良好品质。

(三)、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联系实际

《 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学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品德实际和社会实际,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这就是说,教学必须联系实际,讲求实效,课文主要事例讲完之后,也就是集中讲明观点之后,并不等于“明理”的结束,思想品德课的“明理”,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特别是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要把握好观点来教育学生。如在教《腾飞吧,祖国》一课时,老师可先让学生进行身边的调查,问家人家里改革开放后发生了哪些变化,添置了哪些家用电器,老师要联系改革开放的社会实际,向学生进行改革开放的教育,讲完课学生就容易懂得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代,神州大地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我们可结合农村实际,使思想品德教育有地方特色。农村小学思想品德课必须面向农村,面向农业,面向农民,紧密结合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要结合思想品德课加强爱农村、爱劳动的教育,加强农业科技教育,让同学们懂得极简单又实用的道理,如种田、养鸡、养猪要讲科学,从而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长大攀登科学高峰的自觉性。

(四)、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建立师生平等的和谐关系

课堂教学的过程,也是师生交往的过程,而交往是个人主体意识形成的重要条件,因而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情感因素在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看重,要让学生通过亲自体验悟出做人的道理,选择自己的行为,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努力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另一方面,对学生真实情感的表露要给予尊重,避免使 用刺激性、挖苦性、旁敲侧击等不良语言或以冷漠的态度伤害学生感情,这无益于主体性的发挥。同时要对学生要有高度的信任,相信他们对问题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在双向交流中,教师要淡化说教者和评判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体验,对于学生表现出的创造性思维,如所说答案与众不同 ,教师要予以尊重和保护。上思想品德课要鼓励学生创造,引导他们成功,尤其是当学生对教师原来的设想或所讲的内容提出异议而又十分有道德的时候,教师要放下架子,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给予高度评价,使他们在自己的创造中,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加自信心,发展创造力,学做事,学做人。

三、做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考查工作

九年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明确规定:思想品德课教学要进行考查,着重考查学生的道德认识。考查的形式可以书面为主,分平时考查、期终考查几种,考查的成绩记入学生素质的评价手册;不同年级的学生可采取不同的考查方法;老师要在考查前组织学生进行复习,帮助学生理清学过的内容,启发学生对有关内容作联系思考,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 ;考查的题目、内容和程度,要以大纲、教材为依据,不能超出大纲和教材,做到灵活多样,具有新颖,具有知识性、思考性、趣味性和导行性。

第20篇:谈谈初中音乐教学

谈谈初中音乐教学

【摘要】目前音乐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相对落后。课堂教学中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还比较普遍,教学过程多还停留在教学方面只管“讲”,学习方面只管“听”与“背”的模式上。可以说对研究性学习缺乏认识、不甚了解的教师是不能适应中音乐教学要求的。因此,作为音乐教育课程体系中直接面对基础教育老师必须对教学法进行探索,积极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以适应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寓教于乐;音乐活动;音乐素质

学生们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在现今许多中学里似乎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在节奏教学上,一方面学生学习了音乐理论知识,却无法正确、流畅地读出一条节奏或通过唱谱自学一首歌,即使模仿,也缺乏流动感。另一方面,却有很多学生在业余时间,花费高昂的学费进行器乐或声乐的专门训练。究其成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不能否认:单一的、老套的教学形式;理论、机械、枯燥、缺乏活力的内容,抑制着孩子们学习音乐的热情和兴趣,导致他们潜在的音乐才能、创造力、想象力逐渐地,甚至有可能是永远地消褪。目前,我国教育改革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音乐教育理所当然应走在素质教育的前列。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何才能顺应教育改革的潮流,适应新世纪的教育需求呢?

1寓教于乐,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受到美的教育

寓教于乐适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使中学生在娱乐中产生积极情绪,受到美的感染。乐理知识表面看来比较乏味,可通过有趣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ru ml sola”五个唱名的音高时,在课前用不同颜色的纸做出五组头饰,分别写上唱名。游戏时,将学生分成5人一组,每组队随便站在一起。教师弹一遍c大调音阶,然后改变顺序弹奏五个音,各组学生听到后边唱边迅速排列,展开比赛。这样趣味的游戏,使学生在玩中通过听、唱形成准确的音高概念,并培养了学生一定的听辨能力。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能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扩大学生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美化他们的心灵,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鉴别能力,使他们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情境,使他们在美的旋律中产生丰富的联想、想象,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譬如,在欣赏童话故事音乐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使学生陶醉在欢快、活泼、优美、动听、有趣的音乐声中,情不自禁地舞了起来。学生兴趣盎然,自然表演得非常精彩。通过欣赏,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辨别能力。

2积极开展课外音乐活动,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质

开展课外音乐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培养学生关心集体、团结友爱、遵守纪律的良好品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巩固与提高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所学的基本知识技能,扩大音乐视野,丰富音乐经验,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促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下面主要谈谈以大型团体表演为例的课外音乐活动的点滴体会:

(1)课外音乐活动既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又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大型团体表演的排练当中先让学生听唱,理解歌曲,逐步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诸方面表现要素,使学生在美的素质、美的陶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的能力,并能在此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例如,可以在排练器乐合奏《黄河大合唱》和有关电影歌曲时,使学生通过对音乐的理解,感受到音乐所表现的快乐和幸福,由音乐联想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和队歌的磅礴气势,提出表现这段音乐的情绪应加大动作幅度和力度,更改后,经学生一表演,确实达到了比较完美的效果。这样一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感受力、表现力、想象力、创造力,从而发展了艺术素质,提高了艺术能力。

(2)课外音乐活动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起着催化作用。在活动中,要善于发现学生个性特点,鼓励学生充分表现。学生的表演才能得到施展,潜能得以挖掘,找回了自信,“我能行”成了学习生活的动力。在鼓励学生个性表现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和谐美,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并学会协调人际关系。学生参加音乐活动之后,往日的“娇骄”二气没有了,不但能吃苦耐劳,而且为集体争光,以集体利益为重。遵守纪律,团结协作思想不只是口头上的慷慨激昂,而是闪烁着行动的光芒,尤其是体现在日常生活学习的一言一行中,这让所有关心爱护他们的人感到了无限的欣慰。通过音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换来的不仅是全体学生音乐知识的丰富,更主要的是对学生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方面都有促进作用。因此,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3发挥“两主作用”,提高中学音乐教学质量

这里所说的“两主作用”,即是教学之中我们所坚持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两主”教学原则。教学中的“两主”作用虽然提出很久了,但是真正开始实施还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以后。中学音乐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但是陈旧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影响下只强调学生“听话”,“依照教师、教材学习”,很少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之中发挥自己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新时期、新观念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两主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强调在音乐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音乐的主人公。音乐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学生服务。那么,在音乐教学中怎样才能发挥好“两主作用”呢?应始终把学生放在主要的地位,把音乐教学中的学习权、主动权下放给他们。即教师在始终站在“导演”的角色为学生指导,不能一切由教师包办代替。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锻炼自己,培养学习能力。高中学生已有各方面的音乐基础,教师可以放手让他们学习乐谱知识,学习音乐中的唱法、技巧。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音乐社团,自己排演文娱节目。教师只有方法得当,才能指导好学生。

总之,教学实践证明,在音乐教学中,采用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和富有趣味的教学手段,以及创设一个开放、平等、尊重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利用展开想象翅膀,放飞思维的游丝,这样学生才会在音乐的天堂中自由翱翔。

《谈谈教学设计.doc》
谈谈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