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作风建设看“软钉子”(大家谈

2020-03-03 14:00:5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跳出作风建设看“软钉子”(大家谈·狠拔作风建设“软

钉子”⑤)

《 人民日报 》( 2015年02月11日 05 版)

“软钉子”属于典型的为官不为,主要是态度问题、作风问题。从我们收到的征文来看,这是大多数人的感受,也是主流意见。

然而,这个问题还有另一面。本报一位记者曾花了一个月调查为官不为问题,想揪出几个“典型”而不得。尽管一次调查未必足以定性,但如此费力也值得深思。在严格要求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从更大视野审视“软钉子”滋生的机制土壤,切合实际监督和激励党员、干部,帮助他们实现全方位的提升。

本系列征文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热情参与。接下来,我们将开始“身边的核心价值观”系列征文,欢迎广大读者继续分享自己的心得和故事。

来稿请寄:rmrbpl@163.com或传真至(010)65368684

——编 者

真正落实“三张清单”

武 新

用“脸好看”遮挡“事难办”,“软钉子”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宗旨意识不到位,责任担当不上肩。也有些是政策不明,缺少遵循;有些是协调不顺,只能干等;有时候,则是因为激励和办事效果相关性偏弱。从根本上讲,权、责、利没有对应好,就容易长“软钉子”。

另外,有些一时确实办不了的事情,我们也期待群众能耐心听解释,并相信我们的诚意。现在很多人都拿媒体树立的典型当标尺来衡量我们,让我们倍感压力。说实话,榜样要学,学他们身上的精神,但精神并不等于“超能力”。

讲党性、正作风,是办好事的催化剂,但毕竟不是无所不能的发动机。对普通干部来说,有些时候只是颗螺丝钉,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情还好说,对一些政策指向不明、职责认定不清的事情,则是有心无力,很难推动。

要拔除“软钉子”,不仅需要继续推进作风建设,也要强化政策的顶层设计。制定政策时,就当科学民主,多接地气,多考虑现实操作。部门职能要改革到位,真正落实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与负面清单这“三张清单”。

(作者为某地基层干部)

我对“拔钉子”有信心

张志锋

前段时间,准备到基层抓些为官不为的“典型”,拔拔不作为的“软钉子”。但在基层明察加暗访一个多月,却没能完成任务——因为“证据”不那么有力。

有一次,到西宁市房地产交易服务大厅蹲守。市民反映,过去有的窗口松松垮垮,该办不办,也没人管。现在市里经常派人暗访,只要手续齐全,不仅态度好,办事讲效率、讲质量。

还有一次,湟中县干部小李和几个同事在山上的责任路段发现,有个农民在公路边堆沙子,说轻了不管用,说重了人家就和你动手。小李只好借来铁锹自己动手,忙活一上午,手上磨出血泡,累得直不起腰。中午一口气吃了5份干拌面。

这次采访的经历让人琢磨:在西部大多数干部身上,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行为?有些干部是“客观不能”,还是“主观不为”?

多位不同层级的公务员直言,有时也动过“歇一脚”的念头,但想归想,还是会尽己所能去做好。“在青海这种落后地区,当公务员是比较体面的,要是不珍惜岗位,对不起组织,爹妈也会骂的。”还有一位在青海经商多年的浙江老板说,也许是因为西部相对闭塞,干部沾染的“坏毛病”少。干部有能力不足问题,“主动不作为”并不多见。

改作风永无止境。对干部有更高期待而有所批评,并不过头。但这次采访的经历,增添了我对拔除“软钉子”的信心。希望有所作为的干部大有人在,这样的态度是改善治理的良好起点,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能力和素养,拔掉各种各样的“钉子”只是早晚的事。

(作者为本报青海分社记者)

作风建设大家谈

作风建设大家谈

作风建设大家谈1

“作风建设大家谈”活动

讨论《作风建设大家谈》心得

作风建设大家谈中层培训体会

跳出财政看财政

作风建设大讨论、群众线路大家谈

政德建设大家谈

作风建设大讨论、群众线路大家谈[版]

《跳出作风建设看“软钉子”(大家谈.doc》
跳出作风建设看“软钉子”(大家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