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

2020-03-02 01:44:0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现代文学

 1928年1月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社团:太阳社和创造社(P147)

 真正为中国现代新诗奠基,开一代诗风的是郭沫若《女神》。

 闻一多提出的白话新诗的理论主张可概括为: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 “左联”成立的时间:1930年3月2日(P150)

 社会剖析派小说——这是由茅盾的《子夜》所开创的一个小说流派,主要代表作家有茅盾、吴组缃、沙汀、艾芜、他们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剖社会,通过生活横断面再现社会,揭示中国社会的性质,属革命现实主义的流派。该派的活动一直持续到四十年代。 社会剖析派的作家作品:矛盾《春蚕》、吴组缃《一千八百担》、沙汀《兽道》《在其香居的茶馆里》、艾芜《山峡中》《石青嫂子》(写于40年代)

 京派作家:周作人、废名、俞平伯、梁秋实、林徽因、凌叔华、沈从文、朱光潜、李健吾、李长之、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萧乾、师陀等

 京派小说——30年新文学中心南移到上海后,继续活动在北平的作家所形成的一个特定的文学流派“京派”。京派小说指以废名、沈从文、凌淑华等为代表的小说作家。他们的小说大都与现实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强调文学的独立性,他们有共同的美学理想,冲淡恬静含蓄脱俗的艺术风格,大都有自己独立创造的平民化的文学世界。

 《边城》是如何营造其美学氛围的?(P212—222)

1、边城的审美特征:单纯自然、优美和谐。这种审美特征体现在小说的方方面面;

2、环境描写则突出了茶峒自然风景的优美,人文环境的单纯自然和谐;

3、人物描写方面的特征:注重单纯人物性格和单纯心里的描写,避开了复杂人物心理的描写,如顺顺、天保、傩送、老船夫、翠翠等几个主要人物的描写

4、叙事单纯:小说描述的是一个单纯优美又略带感伤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是一个悲伤,但是一个自然的悲剧,沈从文有意识地排除了悲剧中复杂的成分,使这个悲剧故事单纯而优美。

 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小说。主要代表作家及后续代表作家有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黑婴、禾金(P250—254)

 张恨水其实发展成为社会言情小说的集大成者,《金粉世家》是他最早走出鸳鸯蝴蝶派章回小说的起始。(P262)高水平通俗文学。

 中国诗歌会成立时间:1932年9月(P271)

后期新月派主要代表人物:陈梦家、方玮德。主要集中在徐志摩的麾下。1931年9月陈梦

1 家有《新月诗选》集中了后期新月派的主要诗人代表作。(P276)

 汉园三诗人:《汉园集》 何其芳、卞之琳、李广田

(P282)

 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色(P291—298) 1.批判性、否定性、攻击性的特色

2.在“反常规”的“多疑”思想的烛照下批判的犀利和刻毒 3.杂文思维中的“个”和“类 4.鲁迅杂文的主观性” 5.自由创造的杂文语言

 自称“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作家是林语堂

 曹禺的“生命三部曲”:《雷雨》《日出》《原野》

当代文学

 1985年1月“作协”第四次代表大会中提出的口号“创作自由”

 建国后27年文学创作的主力作家是解放区作家和50年代新起作家

 “两结合”创作方法指: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

 十七年文学的小说创作,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小说形态是戏剧化小说

“三红” 《红旗谱》 《红岩》 《红日》 “三王” 《树王》 《棋王》 《孩子王》(阿城) “三恋” 《小城之恋》 《荒山之恋》 《锦绣谷之恋》(王安忆)

 伤痕文学——是*结束后最先出现的文学浪潮,以卢新华小说《伤痕》命名。我们把凡是反映*时期生活为题材范畴,以揭批林彪“四人帮”和*罪恶为目的,以写实主义描写的真实性和悲剧性为艺术特征的文学作品称为伤痕文学。代表作家作品有卢新华《伤痕》、刘心武《班主任》等。

 反思文学——伤痕文学主浪过后,作家提出了现实主义深化的理论主张,受这种主张的影响,创造了一批作品,反映作家对现实和历史的独特感受和思考,并从中引出历史的经验教训。这股文学思潮史称反思文学,是伤痕文学的继承与发展。代表作家作品有茹志鹏《剪辑错了的故事》、王蒙《蝴蝶》、高晓声《李大顺造屋》、路遥《人生》

 改革文学——新时期与“伤痕文学” “反思文学”相伴产生的一股创作思潮。凡是反映我国各个领域改革进程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社会变化、人的心理、命运变化的文学作品,均属改革文学的范畴。代表作家作品有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和何士光《乡场上》等

2  建国初期形成的极端主义文学观念的要点 (1)文学从属于政治并为其服务的文学属性观念

(2)采取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随后又代之以“两结合”的创作方法观念 (3)以塑造英雄人物为中心的人物观念

(4)以表现公与私对立冲突为基本内容的主题观念

 新时期以来,当代文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要点:(1)政治为文学松绑,文学日趋独立

(2)文学主题呈多向性发展,表现范围不断扩大 (3)创作方法的多元化

(4)市场经济对文学的影响逐渐增强 (5)通俗文学开始受到重视

 为什么陈忠实在《白鹿原》创作手记中写道,《白鹿原》是“为她们(贞妇烈女)行一个注目礼,或者说挽歌”? (1)《白鹿原》刻画了生活在白鹿原那片土地上所有女性被忽略、被压抑的苦难史和不平等史

(2)遵从封建社会礼教却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3)追求个性解放的先行者却不得善终,比如田小娥、白灵和小翠

(4)男权社会下的极个别善始善终者,如白碧玉和高玉凤,但被认可的是她们知书达理、温柔敦厚背后的“母亲”

(5)对“妈”的呼唤,对“母亲”的肯定和褒扬恰恰是建立在忽略了女性本来的“女人性”的基础上,作为“女性”的个体在封建社会依然是被压抑和遮蔽的。

相关题型

一.名词解释

1.文学研究社团:特征:新文学史上第一个纯文学社团,成立于1921年1月,北京,之后转到上海。

代表作家:周作人、沈雁冰、叶圣陶(叶绍军)、蒋百里 刊物:《小说月报》主编:沈雁冰

文学主张:提倡为人生的艺术,反对为艺术的艺术,和以娱乐为目的的艺术,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

创作方法:写实主义:又分为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

2.创造社:特征:1921年在日本,之后转至上海,以1925年五卅运动分为前后两个发展时期,善变。

代表作家: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田汉 刊物:诗,小说《创造》

文学主张:早期:“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要表现自我,包括自我情感,自我生活,自叙状小说,重视创作的灵魂,重视文学的时代使命。后期:主张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创作方法:浪漫主义

3.新月社:特征1923年成立于北平,该社无明确的组织形式,实际上是一个围绕《现代评论》,《新月》杂志而形成的具有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思想的一个知识分子派别,由新月杂

3 志得名,“新月”内部存在“新月诗派”。 代表作家:梁实秋,徐志摩 刊物:《新月》 主张:¹.唯美主义,自由主义文艺思想,强调文学独立性,否认文学功利性

².提倡现代格律诗(■他们认为新诗应该技巧周密,格律谨言■他们诗的抒情不宜直露,应该有所节制内敛,含蓄而优美)闻一多提出了著名的白话诗理论——诗应具有“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创作方法:浪漫主义

4.新文学:于五四时期提出,其目的在于区别古典文学(五四之前的文学)划清古典文学与五四之后的文学的概念,五四之后的文学可称为新文学,且从内容上:具有现代性质的文学方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文学。

现代性质:在题材,主题,文学观念,语言,形式方面相对于古典文学而言,发生的重要变革与更替。

5.学衡派和甲寅派

学衡派:五四时期著名的文化复古派,得名于1922年9月创刊于南京的《学衡》杂志。该派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宗旨,主要从事攻击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与新文学以及维护传统文化工作。

甲寅派:五四时期著名的文化复古派。得名于1914创刊于东京《甲寅》周刊,主编是诗人北洋政府司法与教育总长章士钊,带有官方性质。《甲寅》是北洋军阀时期复古势力的代表,主要攻击文学革命与新文学,是“穿西装”的复古派。 6.孤岛文学

是指从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到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这段时间内在上海英法租界内开展的抗战文学运动。 7.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

伤痕文学:“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最先出现的文学思潮,以反映*时期的生活为题材范围,以揭露,批判林彪、四人帮的罪恶为目的,以写实主义描写的真实性和悲剧行为艺术特征的作品。

反思文学:“伤痕文学”主浪过后,作家提出现实主义深化的理论主张,并在此主张的影响下创作出一批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去反映作家的现实和历史的独特感受和思考,并从中引出历史的经验教训。

改革文学:是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相伴而生的又一股创作潮流,反映我国各个领域的改革进程,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心理,命运的变化的文学作品。 8.社会剖析派、京派小说

社会剖析派:由矛盾的《子夜》所开创,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小说流派,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解剖社会,通过生活横断面再现社会,解剖是社会的性质,属于现实主义的小说流派。代表有,矛盾的《子夜》,吴祖缃《一千八百担》《黄昏》《箓竹山房》,沙汀《在其香居的茶馆里》,艾芜《山峡中》、《南行记》。

京派小说:京派,新文学中心南移上海后,在三十年代继续活动于北平的作家所形成的一个特定的文学流派,他的基础是文学研究会未曾南下的分子,成员主要由语丝社分化后留下的人员,如周作人,废名等,新月社留下的人员及与新月社密切相关的作家,如林徽因,凌叔华,沈从文,师陀等,还有北大清华的师生,如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萧乾,朱光潜等。它主张个人的,充分个性化的,不是感情的狂放宣泄,而是情绪的内敛,理性的节制。具有以下特征:@大家与社会现实保持一定的距离,强调文学的独立性。由于他们反对文学为★★服务,他们认为文学是一种艺术,与宣传广告无联系。@他们大都拥有一个自己创造的一个

4平民化的艺术世界。@他们拥有共同的美学理想,大都追求一种冲淡,恬静,含蓄,超脱的艺术风格。

二.相关大题

1.有人认为文学革命的真正倡导者是胡适,你认为呢,为什么?理由 态度

文学革命的真正的倡导者:胡适和陈独秀。主张: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从作文之“八事”入手,集中指责旧文学之流弊,初步触及到了文学的内容与形式、文学的社会功能、真实性与时代性等一系列根本问题,主张书面语与口头语接近,以白话文学为“正宗”。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既把文学革命当作“开发文明”、改变“国民性”并借以“革新政治”的“利器”,同时他又认识到了“文学之为物”,有“其自身独立存在之价值。”

2.新月社为什么提出现代格律诗主张?郭沫若的贡献与局限 新诗发展的前两个阶段

新月诗社认为真正的诗歌是来自灵魂的,诗歌就是用灵魂说话然后去感动灵魂 。除此之外新月诗社更注重诗歌的群众化,希望诗歌能够接近每一位热爱生活的朋友。新月诗社提出若只是诗人能够写诗、品诗、论诗的话,那么诗歌这一文学形式将显得太过狭隘,而真正的诗歌应该是包容的。新月诗社遵循“和谐、共进、新月求新”的交流宗旨并坚持自己独特的创作追求——以诗歌之名演绎平凡人的诗意人生。

郭沫若的贡献:

A 彻底把新诗从旧体诗中解放出来,真正为中国新诗开了第一新风,并把新诗推向机制 B:强调诗的抒情和想象 。

缺点:A 诗体解放虽然冲击了旧诗的束缚却也使新诗缺少了应有的规范 B 自由的直抒胸臆虽强化了新诗的抒情本质却也导致了新诗的抒情失范

新诗发展的前两个阶段 回顾新时期中国新诗的发展轨迹,有人一言以蔽之:“从意义的诗到意象的诗到生命的诗”,这话简明概括了头十年里诗歌探索经历的三个阶段:从“归来的诗”到“新诗潮”到“新生代”。第一阶段,从1976年“十月的颂歌”到1979年“归来的歌”的出现,诗歌创作主潮表现为传统现实主义诗歌的恢复和发展,而后两个阶段,是1976年至1995年中国新时期诗坛20年历程中令人注目的两个重要阶段

3.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有那两个社团提出,他们的中心观点是?

社团:太阳社(蒋光慈)和后期创造社(郭沫若)时间:1928年1月 原因:A(直接)受国际日益高涨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B 无产阶级政治革命的需要 中心观点:在阶级里文学是有阶级性的无产阶级文学是无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的武器,阶级社会里人的思想也是有阶级性的 积极意义:推广扩大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影响,引领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发展。 消极意义:他们认识上的偏颇有造成30年代革命文学先天不足----审美功能缺失限制了30年代革命文学的深入和正常发展。 4.左联的贡献和局限

左联(1930.3.2成立) 性质:是一个在中共领导下从事无产阶级革命和文艺的组织。 贡献(4方面) :A 在政治上:高举革命文学红色旗帜同国民党统治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并取得文化领域中阶级斗争的胜利 B在理论上:努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并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同自由主义文学,民族主义文学展开了激烈的文艺思想论争,通过论争扩大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 C 在联系上:自觉加强与世界文学特别是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联系 D 在创作上:左联建立和培养了一支革命作家队伍,并创作了一批革命文学作品,对革命文学发展做了重要贡献,作品 《早春二月》 《南行记》 《子夜》 《丰收》

局限:A 以教条主义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导致了机械论 绝对化的理论错误,制约了革命文学的发展 B 在左联内部,宗派主义 小集团主义始终存在 鲁迅VS周洋 5.文协成立时间 地点 性质 主要活动

5 文协38年3月27号在武汉成立 全称(中华全国文艺抗敌协会) 性质:文艺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任务:领导抗战文艺运动让文学为抗战服务 活动:组织建立各级组织开展抗战文学, 提出“文章下乡 文章入伍”口号加强抗战文艺与社会现实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同时也推动了抗战文艺的通俗化大众化 刊物《抗战文艺》 意义:在为抗战服务总目标下,团结了不同阶级不同党派和不同主张的文艺工作者,培养了大批新人,领导推动了抗战文学的发展 6.解释孤岛文学

是自37.10.12上海沦陷后到1941.12.8号太平洋战争爆发,这段时间内在上海英法租借内的抗战文学运动

7.简述解放区文学特征

特征(三新) A 新的主题和题材 革命政治主题,想要获得解放就得参加到革命中去。 工农兵在战争中的生活 B 新的人物 革命工农兵形象 C 新的形式 民族化 大众化 通俗化 小说:赵树理为代表的评书体小说 诗歌:民歌体 戏剧: 新歌剧 秧歌 8.社会剖析派小说 京派小说

社会剖析派小说:时间30年代到40年代初期 定义:由茅盾的《子夜》开创的上个世纪活跃于30-40年代的重要小说流派 代表作家:矛盾 沙丁 吴组缃 艾芜 他们善于利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剖析社会性质,并通过生活横断面再现社会,符合革命现实主义 代表作品:茅盾《子夜》《春蚕》《秋收》《残冬》 沙丁《在其香居的茶馆里》《兽道》 吴组缃 《菉竹山房》《一千八百担》 艾芜《山峡中》《石青嫂子》

京派小说:简介:是指当时的北平地区的小说 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新文化中心南移到上海后继续活动在北平的作家形成的文学流派A语丝社 周作人 废名 B新月社 梁实秋 沈从文C 北大清华师生 朱光潜 何其芳 内容上:京派小说有意识的于三十年代社会生活现实保持一定的距离,强调文学独立性,风格上大都追求恬静 含蓄 超脱 京派小说大都拥有一个平民化的艺术世界(林淑华 :高门炬族的灵魂 高墙深院的哀叹 废名:黄梅故乡 沈从文:湘西世界 师陀:果园城 萧乾 篱下世界) 9.矛盾对中国现代小说的贡献

A 选择社会意义重大的题材 B 大规模再现某一时代社会生活全貌,全景式描写,《子夜》描写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夫妻社会生活全貌 涉及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 还涉及了城市生活中的工人运动,农村中的农民革命,并且刻画了三教九流 C 宏伟的艺术结构 10.沈从文独特的创作

独特的创作视角---用乡下人的眼光看世界 沈从文自称乡下人,实际上他不是原生态的乡下人,而是一个早年生活在乡村,成年后步入都市并经受了都市文明洗礼的知识分子,他的独特性在于他坚守乡村文化道德价值观念,执着于他的保守的文化选择。而此时正是中国文化巨变时期,中国面临着一系列二元文化冲突,现代--传统,都市--乡村,中心--边缘。在复杂的文化冲突中中国大多数作家选择以现代都市中心文化眼光去审视反思他们各自的对立面,呈现出激进的文化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沈从文却做出了反方向的文化选择,选择以传统,乡村边缘文化眼光去审视批判反思这一时期的中国所面临的文化冲突,他的作品表现出鲜明的非都市而崇乡村,抑现代而扬传统,以边缘而补中心的倾向。这种文化选择使沈从文小说呈现出保守的文化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这就是沈从文创作的独特视角。  沈从文小说主要内容

湘西小说:现实的人生形式《柏子》《萧萧》《丈夫》古朴和谐乐天安命。 理想的人生形式:A 通过回忆构筑牧歌式的边城世界《边城》《长河》B通过民间故事敷衍而成的民间故事体小说《神巫之案》《月下小景》通过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表达了对纯正人性的追求,对健康爱情的赞美和对理想人生的礼赞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这种人生形式在现实生活中变形的遗憾

6 都市生活小说:《八骏图》《绅士的太太》 表达了作者对都市世界的否定,表现了现代文明对人性的阉割,对中国文化和现代文化做出了独特的反思  边城的审美特色

作者在谈到《边城》时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了时间这个创作意图,构筑一个理想的符合人性的边城世界,在作品的美学处理上,作家极力突出简单,自然优美和谐的美学意味,并把他贯穿于小说的方方面面。

人物刻画:追求人物性格描写单纯优美,这是边城描写热人物的突出特点,只写人物性格的真善美的一面,不言人物假恶丑的一面,完全回避了复杂人物和复杂心理的描写。 顺顺是上层世界的人物,他是船总,还是掌水码头,他善到极致,边城之美在于人之美,人之美在于上层社会的美。 情节处理:同样追求单纯优美自然的和谐的美学原则,边城为我们叙述了一个即单纯优美又略带伤感的故事,故事虽然是悲剧但是悲而不伤,因为这个悲剧很美,并不包含政治经济种族宗族等内容,它只是一个单纯的自然的悲剧,显然作者追求悲剧的自然属性。

环境描写:边城有着极美的自然风光,边城的人文环境优美和谐单纯自然,在作者笔下,茶峒的生活单纯而不单调,庄严和谐自然,他们珍惜生命却又从不苟且偷生,他们热爱金钱却不忘意,遭遇不幸坦然对之,民风极其淳朴,小说有大量民风描写,也增加了边城的人文意 11.建国初期形成极端功利主义文学观念的要点是

A政治体制改革 B 毛泽东文艺思想统一当代文坛(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第二次文代会的召开:A 服从政治路线 服务政治需求的文学观念 B 采取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随后又是两个结合(革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结合) C 遵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原则去塑造英雄人物为中心的人物观念 D 以表现公与私对立冲突为基本内容的主题观念 特征:强烈的政治色彩和追求文学的史诗效果 人物性格的单纯化和创作方法的统一以及小说流派的消失 12.建国后27年文学有什么特点

一,文学观念上:属于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文学理论体系,奉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美学观.但在具体操作中,注重内容判断,而忽视审美分析.二,创作方法上:采用现实主义,具体为革命现实主义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有时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艺术价值标准是真实性与倾向性的统一,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但在具体操作中,注重思想性与倾向性,忽视真实性与审美性.三,文学方向上:提出为人民服务,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其目的是为了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四,思想内容上,着眼于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生活以及实现新中国而进行的各种形式的斗争,以歌颂为主,实际上是为了更好的为社会主义服务,但在操作中却演化为题材决定论.五,人物表现上:刻画以工农兵为代表的新人物,尤其是英雄人物,要求尽可能回避英雄人物的缺点,但在现实中,却被机械的理解为"三突出".六,文学形式上:采用接近中国大众审美趣味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但在现实的创作中,却一味的拔高古典形式,反对"五四"新文学所开创的文学形式和内涵.13.创作方法统一带给本时期小说创作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形态和风格。形态上:戏剧化小说形态,写英雄典范,写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善于涉及波澜起伏的情节线索的小说形态,取得绝对的统治地位 风格上:热烈,奔放,恢宏,刚健, 14.新时期文学演变表现在哪些方面

A 政治为文学松绑,文学日趋独立 B 文学主题多样性发展,表现范围扩大 C文学主题的发掘从单项到丰富 浅陋到深刻 获得主题方式变成发现主题方式主要体现军事题材 D多元的创

7 作方法 现实浪漫社会 E文学与市场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F通俗文学开始受到重视 15.伤痕 反思 改革文学的解释

伤痕文学:凡是以反映*时期生活为题材范围 以揭露批判*时期四人帮罪恶为目的,以写实主义描写的真实性和悲剧性为艺术特征的作品。卢新华《伤痕》刘心武《班主任》 反思文学:是紧接着伤痕文学出现的,伤痕文学主浪过后,作家提出社会主义深化的理论主张,在这种文学主张领导下创作出一批文学作品,通过这些作品去反映作家对现实和历史的独特感受和思考,并从中引出历史的经验教训高晓生《李顺大造屋》张洁《爱是不能忘记》 改革文学:是与伤痕文学 反思文学相伴而生的又一股创作潮流,凡是反映我国各个领域的改革进程以及因此而引起的社会变化,人的心里变化,人的命运变化的作品,都属于改革文学范畴 何士光《乡场上》蒋子龙《厂长上任记》 16.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性质 现代文学:(1917.1--1949.10)它是表现现代人思想感情的文学,他是用现代文学的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里的文学 当代文学:(1949--至今) 它是表现社会主义时期中国社会生活的文学,是一种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学

17.文学革命的实绩表现在哪些方面? ⑴白话文的全面推广

⑵外国文学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峰起呈现出思想大解放的局面 ⑶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果 ⑷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

18.简述郭沫若对中国新诗的贡献与局限

贡献⑴彻底把新诗从旧体诗中解放出来,并把诗体解放推向极致 ⑵强调新诗的抒情与想象

局限⑴诗体失范。⑵抒情失范。

现当代文学

现当代文学

现当代文学

现当代文学

现当代文学

现当代文学

现当代文学

现当代文学复习提纲

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

《现当代文学.doc》
现当代文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