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高效课堂培训有感

2020-03-01 18:36:5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参加“高效课堂”培训班有感

——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

2011年8月9日——12日,我非常荣幸参加了吉安市教研室举办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培训班。两天培训时间围绕着“高效课堂”这个话题,培训班介绍了吉安县敦厚中心小学“先学后教,小组合作,当堂训练”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他们最重要的经验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让我深受启发,受益匪浅。

1、靠教师讲,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提高质量,关键在于学生“学”。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 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句话在我脑中实际早就耳熟能详,但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贯彻落实却成了一句空话。通过学习,让我更清楚地明白了“教”与“学”的关系,过去的教学工作中教与学二者的关系没有摆好。看似在课改,实际上穿新鞋走的还是老路。改的是“形”,没有真正去揣摩和落实课改的“神”。课堂上教师还是充当“传声筒”、“二传手”的角色,没有真正以生为本。因此,必须颠覆传统讲授的传统模式,把学生的“学”放在首位,课堂才能做到高效。

罗继远主任在培训班上的讲座中对“传统的课堂教学”和“高效的课堂”作了两个非常传神的比喻:如果把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比喻为:教师是司机,学生是乘客,课堂教学就是教师用一辆车载着学生到达目的地。高效课堂应比喻为:学生是司机,教师是教练,课堂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驾车到达目的地。如果学生在课堂 中是司机,那他们学习的兴趣性、主动性显而易见了,课堂效率也就高了。

2、高效课堂的灵魂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围绕这个灵魂重构两个关系,即变传统教学关系中的“惟教”为“惟学”,变传统师生关系中的“惟师”为“惟生”,认为课堂最宝贵的教学资源是“学生”,“两惟”的核心是“学和学生”,主张“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

3、变“教案”为“学案”。德国教育家狄斯多维认为:“一个教师教会了学生知识他不是一个好教师,一个教师教会学生发现知识,他才是好教师。“叶圣陶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就是好的方法。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虽然不拘一格,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变“教案”为“学案”(亦称“导学案”)。导学案一般可包括: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达标检测、拓展延伸、盘点收获等环节。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的知识要点,以练习题的形式,在上课之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先预习,在每节课开始之前,先检测前一天的学习内容,之后,对于新的知识点,都要经过学生独学、小组成员的组学、各个小组之间的群学过程,每个学生都要发言,即展示。更高效的课堂还要求分层次设计导学案,因人而异地安排学习方式。正因为它的机动灵活务实求真,学生很容易接受和提高,避免了太难“听天书”或太易“不屑学”现象。

4、高效课堂的五步三查模式。第一步,学案自学,让学生找出学习困惑,而教师“一查”自学进度、效果;第二步,让学生围绕困惑进行对学、群学;第三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组织下,“展示”学习成果,谓之“小展示”,而教师“二查”展示过程在暴露的问题;第四步,教师根据小展示暴露出来的问题,组织全班进行“大展示”;第五步,学生归位,整理学案、整理纠错本,而教师利用对子“三查”对子测评。短短的两天学习,让人心动,更应行动。

百嘉中心小学蒋理禄

参加全国高效课堂现场会有感

参加高效课堂开放月有感

参加高效课堂培训会心得体会

参加高效课堂培训会心得体会

参加许昌名师高效课堂研讨会有感

参加许昌名师高效课堂研讨会有感

高效课堂有感

高效课堂培训

高效课堂培训

高效课堂观摩会有感

《参加高效课堂培训有感.doc》
参加高效课堂培训有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