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汽车驾驶

2020-03-02 21:21:3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汽车驾驶

浅谈现代汽车驾驶

学号:7

4姓名:孙江平

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越来越多地进入普通百姓的家中,汽车在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存在着潜在的危险。交通事故每天都在重复地上演,据了解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已经突破10万,令人触目惊心。交通事故离我们有多远?为什么屡见不鲜?有没有杜绝的办法?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千万次的问,每一名汽车驾驶员在开车上路之前,不但要掌握交通法律法规及汽车机械常识,更要了解安全行车常识,因为,这是减少交通事故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一、自觉遵守“交法通法” 道路交通安全法是用来规范驾驶员的行为,以确保交通安全及车辆行驶畅通为目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大部分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驾驶员遵守交通法规是为了行车安全,而不是为了做给交通警察看。如果每一个汽车驾驶员都能够认识到这一点,那么,遵守交通法规就真正成为了自觉的行动。然而,有相当一部分汽车驾驶员并做不到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在没有交通警察或电子眼监控的路面,超速行驶闯红灯的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恰恰就是因为这些人对交通法规的漠视,不但保证不了自身的安全,还使很多无辜者惨遭不幸。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请您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

二、熟练掌握“机械常识”

熟练掌握机械常识对行车安全是非常必要的,但大部分人认为,我会开车就行了,学那么多有什么用。常言道:艺不压身。多学一些知识不会成为自己的负担,相反,在驾车中会减少一分危险、增添一分自信。其实,只是希望大家能够掌握一些机械常识,并不是让人人都成为汽车理论或故障分析专家。比如说,如果你知道刹车的工作原理,在刹车时刹车片与刹车盘或刹车鼓摩擦产生阻力,从而降低车辆行驶速度直至完全停止运动。在这个过程中刹车片与刹车盘或刹车鼓摩擦产生阻力的同时,也产生大量热能,尤其是车辆在下长坡时,如果长时间踩刹车就会使刹车系统过热,导致刹车失灵或起火。如果掌握这些知识就不会犯一些常识性错误,下长坡采用点刹或降低挡位的办法,不使用空挡滑行,随时保持正确的操作与合理的车速,才能确保行车安全。

三、集中精力驾驶

《北京市实施办法》中

20分钟的;以上的规定目的是使驾驶员保持充沛的精力,集中精力驾驶,这是确保行车安全的重要措施。但很多驾驶员总是不以为然,自认为没事,还有的认为这是小题大做,这都是非常错误的观念。因为精力不集中所发生的惨剧已不胜枚举,在这些惨痛的交通事故案例中,难道还不能让我们吸取教训吗?说实话别说是开车,就是骑车或走路,交通安全的警钟在我的心中就从来没有停止过鸣响。我时常告戒自己:行车万里事故出在一米。就是说,无论你有多长的驾龄,也无论你驾驶经验多么丰富,只要你有一时的疏忽,事故就很可能发生。

四、增强“职德”意识

开车上路应该具备最起码的职业道德,那就是安全礼让,这一点对安全行驶是非常重要的,但相当一部分驾驶员好像很难做到。好胜心理严重,认为自己的车比你好,自己的技术比你高,我凭什么就应该让你?殊不知这种互不相让的错误心理,往往是造成交通堵塞甚至发生交通事故的根源。

其实,交通事故率的上升,不应该与车辆的增长成正比,而是与驾驶员的守法意识、驾驶技术以及职业道德水准息息相关。我开车的时候从不逞强,总在告戒自己,别以为自己驾驶经验丰富就与别人争道抢行,每一个驾驶员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在给他们带来方便的同时,自己也同样会得到方便。绝不能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精神用在行车中。

五、预防追尾措施、

辆追尾的事故每天都在上演,而且在整个交通事故案例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分析追尾事故的原因,由于刹车失灵造成的占极少的比例,大部分都是因为精神不集中或跟车距离过近造成的。每一名汽车驾驶员开车上路,最起码应该知道自己车子在不同情况下的刹车距离,尤其要根据不同车速、不同路面的情况随时调整与前车的距离,绝不能盲目过近跟车。现在车辆追尾时常发生穿“糖葫芦”的现象,

三、四辆是常事,有时十几辆甚至几十辆,原因很简单,就是跟车距离太近。尤其是能见度不高、雨雪天气或下坡路面更要与前车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确保行车安全。

防止被追尾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往往由于后车跟车过近,前车急刹车造成被追尾,虽然是后车的责任,但事故发生了,带来的麻烦自不必说。为了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关键尽量不要踩急刹车,提前分析情况,提前采取措施,刹车就不会太急。发现后车跟车过近,更要加倍小心,此时急刹车十有八九被追尾。在能见度比较低的情况下,一定要将示宽灯(小灯)打开,以便后方车辆提前看到,也是避免被追尾的防范措施

六、超车并线须知

开车上路超车、并线是最普通的动作,然而,就是这普普通通的动作,有些驾驶员就做不好。由于超车、并线的动作不规范,造成的交通事故同样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大家都知道,在高速公路上最左侧是超车道,而有的车长时间占用超车道,右边的行驶车道没有车也仍旧在超车线行驶,真让人不可思议。

无论在什么公路上超车,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一定要待自己的车完全超过被超车辆并留有安全距离时,方可打轮驶回原车道,完成超车的动作。切忌打论太早,别被超车辆,再有切记超车后急刹车。

并线也是同理,不过一般比超车速度慢,有的驾驶员不管三七二十一,想并线时就使劲往里靠,是不规范也是不道德的行为。并线时一是先打转向灯,最好

不少与2秒,给对方一个提示及反应的时间,再有就是观察对方车辆是否有让你的意思,这非常重要,否则,极易发生刮蹭事故。

七、轮胎爆裂之后

轮胎在车辆行驶突然爆裂,车辆会根据轮胎爆裂的方向、行驶速度及路面情况的不同,车辆突然发生抖动或偏离正常行使方向,处理不当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实际在轮胎爆裂的一瞬间,只要驾驶员保持冷静,掌握好方向并缓踩刹车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切记不要超速,车辆如果在超速的情况下行使,不但增加轮胎爆裂的概率,同时还会增加轮胎爆裂后的控制难度。

随时对轮胎进行保养、检查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轮胎出现裂纹、起包甚至胎纹磨损严重,仍继续使用以及车辆超载、胎压过高,都是造成车辆在行驶中轮胎突然爆裂的原因。

八、车辆被别瞬间

车辆在行驶中被其他车辆别是常有的事,关键是如何处理?处理得当会化险为夷,反之,极易发生交通事故,甚至只是单方责任。从许多交通事故案例中不难发现,有的车被别之后处理不当,与对方的车根本就没有接触上,自己的车却与其他车辆或物体发生了接触,有时是小剐小蹭,而有时会造成车毁人亡的严重交通事故,这与车辆被别瞬间的判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关键是躲避险情时要分析轻重,在瞬间作出正确的判断要靠平时经验的积累,不见得是自己的亲身经历,要善于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避免在自己身上重演。

我在山路上行车时总结了一套经验,那就是车辆被别时千万不能随意打轮,不能有下意识的动作,因为,车辆的一侧就是山涧,一个下意识的动作会造成车毁人亡的严重后果。这同样适用于任何公路,车辆被别的时候可以适当让路,但切不可随意,打多少轮要做到心中有数,绝不能犯与别你的车子没有接触,自己却因为打轮过猛发生交通事故的低级错误。

驾驶员往往会有一种错误心理,那就是我规规矩矩开车,谁要是与我抢道顶多让你一把轮,让路不让速是常有的事。其实,这种心理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得理让人不开斗气车,发现情况及时减速、安全避让

九、眼睛耳鼻并用

开车除了手脚配合之外,同时还要用好眼睛、耳朵和鼻子,因为这同样是确保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行驶的方向及路线是否正确?提前看路标以便采取并线及转向措施。看路面有无异物(包括动物),路面是否平坦,提前减速避让或绕行,不能想当然。不仅是看前方的车辆,最关键的是要随时掌握前后左右车辆的动态,分析车辆下一步可能做出的动作。随时观察车下,经常打开机器盖,认真查看有无漏油、漏水、漏气的现象。

熟悉发动机启动后的正常声音,行驶中车辆的正常声音。有时油门踩下去发动机的转速却上不来(这时不是看发动机转速表,而是通过听发动机的声音来判断发动机的转速),说明油门踩得太急,脚下“留情”发动机的转速反而会提高。最重要的是能够辨别什么是不正常的声音,这对提前发现情况,避免或减少损失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听到刹车系统有异响,消声器声音不对等都要先进行自检,必要时去修理厂检查,通过检查才能够确定真正的原因,及时排除故障。在行使中及时发现不正常的气味,对减少车辆的损失是至关重要的。有些车辆在行驶中

发生自燃,自燃无非是漏油、漏火(电路接触不实)造成的,这与平时不注意保养检查固然有关系,但鼻子不好使也是难逃其责,如果能够在第一时间闻到不正常的气味,及时采取措施,很多问题就能够消灭在萌芽之中。一切不正常的气味都应该引起重视,必须查找原因或送修理厂检修。

十、合理控制车速

汽车掌握在驾驶员的手中,能够合理控制好车速是确保行车安全的法宝。有的驾驶员就掌握不好车速,应该慢时慢不下来,应该快时又快不起来。其实行车的经验都在这应该里,什么是应该还要在实践中慢慢地去积累,比如视线不好、情况复杂时要及时将车速降下来,反之,在交通限速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将车速提起来。在路上有时会遇到几条车道的车齐头并进,而且与前方的车已经拉开了很远的距离,使后面的车无法超越,好像有意与后面的车过不去,其实,一般只是巧合,关键是驾驶员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在行驶中出现齐头并进的情况时,应该尽量用车速来改变它,防止阻碍后面想超越的车辆。

现代汽车与安全驾驶

现代汽车——操控与驾驶安全技术

《汽车驾驶》测试题

汽车驾驶技师

汽车驾驶论文

汽车驾驶模拟训练

模拟汽车驾驶

汽车驾驶技巧

汽车驾驶教学大纲

汽车驾驶实验报告

《浅谈现代汽车驾驶.doc》
浅谈现代汽车驾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