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实施自查报告

2020-03-03 11:55:2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市南区实验小学2011年课程实施自查报告

一年来,我校秉承“为每一个学生可持续发展和人生幸福夯实基础”的教育理念,追求走向关怀生命的教育理想。学校通过三级课程开发、实施与管理,走内涵发展之路,努力实现“健康、文明、智慧”的培养目标。

学校不断强化三级课程的有效实施和规范管理,开齐开足各类课程,优化国家课程质量,深化地方课程研究,加大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成为身心健康品行优、基础扎实思维活、兴趣广泛能力强的社会人。

为落实三级课程的实施,学校定期进行自查,现将2011年度课程实施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评价:

1、课程理念正确,宣传到位。

学校一直以来坚持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并举的课程理念,在学校的三年规划中将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列入学校的重要发展项目。学校通过会议、校报、校刊、广播、网络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及时全面地向师生和家长宣传新课程理念。校园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充分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

2、课程设置规范,不随意增减课时数

学校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设置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保证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课时数量足,不随意挤占、挪用课时。

3、科学配备师资,充分科学的利用资源。

学校按照课程方案要求配齐、配足各门课程专(兼)职教师;教师学历达标,年龄与职称,有科学合理的教师任用激励机制。

学校克服了生源多,班额大,可用空间少的困难,结合教学实际,及时配图书、实验器材、体育器械网络等设施等,充分利用好学校空间,满足教学的需要。2011年,共配图书6000余册,仅图书购置19万。学校能充分调动家长、社会力量,共同办好教育工作。

4、“学为基点”,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确立了“学为基点让有效教学走进活力课堂”的教研主题,围绕主题开展各项教研活动。多位教师的论文、教学案例获奖。多位教师出市区公开课、研究课,优质课获奖,4位老师被评为区级教学能手。

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重点、难点分析准确,能面向全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教学目标恰当,教学环节设计合理,练习设计针对性强。结构合理,思路清晰,时间分配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教学方法灵活、有效,参与面大。

5、积极开展教育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素养。

能利用班会、校会与升国旗等常规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利用重大节庆日、传统节日,以及某些有着特殊意义的纪念日,开展心理、道德、法制、国情、安全等主题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素养。

6、规范教学行为,轻负高效。

定期进行教学常规检查,不断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严格按照省教育厅相关规定,

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每天家庭作业总量不超过1小时,进行作业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选用符合省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教辅资料,无乱定教辅资料现象。坚持上好体育课,保证课堂教学优质高效。积极开展大课间活动,学生每天集体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

规范学生作息时间,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每天保证9小时睡眠时间。双休日与其他法定节假日不上课。

7、改革评价机制,科学使用考试结果。

在学生中实行等级评价,充分使用好综合实践、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评价档案。实行试卷调研制度,教师能够通过学科成绩反思、调整教学;引入增值性评价,科学分析教学质量,不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或奖惩教师的唯一标准。

二、取得成绩

(一)优化国家课程

1、课题引领,走实常态教研。

●围绕学校研究主题“学为基点让有效教学走进活力课堂”,进行层层课题分解,每学期各学科教研组制定教研组研究课题,教师围绕教研组课题制定个人研究小课题,开展研究活动。

●开展专题研究。各教研组通过“个人学习——集体分享——尝试应用——网上交流——论坛提升”四步,丰厚教师研究底蕴,提高研究能力。

●通过传承课、主题课、同课异构等形式,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促进学科学术交流。

2、项目推进,深化学术研究。

●推进教材研究,通过研究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切入点,建构教材的知识体系。语文学科完成了《阅读教学关键点初探》,数学学科完成《小学数学教材知识体系建构》 ●引入SPARK课程理论研究,在体育教学中,将儿童运动、游戏和娱乐活动融为一体,通过运动、玩耍和积极休息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3、创新改革, 深化提质减负。

●实施作业改革,语数学科加强了课堂训练,语文每一课设计了“课课清”练习,数学每一节课设计了“堂堂清”练习,英语加强了预习作业的设计与优化,实现轻负高效。 ●实施评价改革,运用增值性评价更加准确合理地进行教学质量的评价与考核。 ●创新课堂教学评价,使用《课堂教学观察表》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的分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多元评价,强化质量监控

●教学常规评价,向每一个40分钟要质量。

学校将教学常规评价纳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通过按课表上课、按时下课不拖堂、学生学习习惯(读写习惯、阅读习惯、预习习惯等)的督查,体育活动、课外活动质量评价等,多角度关注课堂,保障每一个40分钟的优质高效。 ●增值评价,进行质量多维分析与反思。

继续使用增值评价,通过每个班级、每个学生学业水平的增幅科学分析,进行质量的评价,从横向看质量的均衡,从纵向看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多角度监控质量,改进教学。

●兴趣率评价,让每一门课程彰显魅力。

继续使用学生学科兴趣率评价,通过评价,强化每一门课程的功能,提高各学科教学质量。每学期一次的学科兴趣率调研,让每一位任课教师发现自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导教师有效改进教学。

(二)深化地方课程

1、“诵经典,传文化”——《传统文化》魅力无限

我校以地方课程《传统文化》为依托,实施读书工程“诵经典,传文化”,让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心灵,启迪学生智慧,构建高品质的学校文化。各年级选派优秀语文教师担任《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通过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每日“大声朗读”活动、“书香学子”的评选等举措巩固和提高课程质量。

2、有效整合,扎实推进蓝色海洋课程实施 ●教材内容的整合:

将学校课程《海洋科普教育》教材的知识性、科学性与地方课程《蓝色海洋教育》教材的趣味性、广泛性进行整合,两套教材相互补充,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 ●课时的整合:

将学校课程与地方课程课时整合,增加了“蓝色海洋教育”,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探究、实践。同时,在学校走班课程中,五六年级开设“海洋教育”课,满足对海洋教育兴趣浓厚,有特长学生的需要。 ●教师资源的整合:

打破年级界限。选拔《海洋科普教育》教材编写教师执教“蓝色海洋教育”课程。 ●活动资源整合:

整合社会资源,在学校“实践课程”中,走近海洋,开展社会实践,进行研究性学习。

(三)丰富学校课程

1、完善了《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规划》,制定了学期的执行计划并有效实施。

2、落实“阶梯课程”、“特长社团课程”的基础上,开启了“兴趣走班课程”、“实践课程”。

学校建构了以“兴趣走班课程”、“特长社团课程”、“阶梯课程”、“实践课程”为主架的学校课程结构体系,制订了四个维度课程的课程目标,在目标指导下,开发了阶梯课程围棋 国象 折纸、葫芦丝、竹笛、英语外教 四大类,43小类;兴趣走班课程;13个社团,18个活动小组特长社团课程和“四走进” 实践课程。

3、挖掘整合资源,保障了课程有效实施

学校加大投入,增设物质资源;地校课时,合理整合使用;课程师资,家校社会共用。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问题一:

师资队伍现状与学校的发展目标还存在差距,有67%的课堂教学存在教师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做的不够。 改进措施:

1、深化校本研修,加强教师梯队建设,提升团队专业化水平。 ●深化教师读书工程,提升教师教育智慧。

●实施学校“名师工程”和“师徒结对”工作 ,发挥名师、骨干的引领辐射作用。 ●引入优质教育资源,深化教师发展校学术活动,促进教师内涵发展。

2、深化教学研究,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加强“学为基点、有效教学”研究,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实施“项目推进”,提升校本研究实效。

●开展“教学改革”,引领教师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问题二:

学校空间的发展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需要,专用教室、学生活动空间受限。 改进措施:

1、对学校有限空间进行统筹规划,科学调配,提高空间使用效率。

2、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强化问题的及时性解决,提高工作的执行力。

课程实施自查报告

课程实施自查报告

课程实施自查报告

课程实施自查报告1

课程实施水平自查报告

课程实施水平自查报告

课程实施水平自查报告

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自查报告

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自查报告

落实课程实施自查报告

《课程实施自查报告.doc》
课程实施自查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