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堂导入等

2020-03-04 04:40:1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阅读课堂导入等

阅读课堂导入应充盈“语文味”

重庆市巫溪县教委教研室 特级教师 彭辉鳌 重庆市巫溪县珠海实验小学 张维玲

所谓课堂导入,就是在新的教学内容开始之前,引导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把学生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当中去,达到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目的的活动。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课堂导入至关重要。巧妙的导入不仅能扣住学生心弦,具有“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应,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能力的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润物无声”的美妙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普遍深入课堂,小语阅读课堂导入,一段时间存在着看看录像、听听录音、欣赏一些图片等滥用多媒体的现象。这种看似热闹、新颖别致的课堂导入,却丢失了语文的本真,淡化了“语文味”。

那么,怎样的课堂导入才具有“语文味”呢?《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同时“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所以,语文教学要突出一个中心,即语言文字运用。突出语言文字运用这一中心,必须依赖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自然也就包括课堂导入。阅读课堂导入必须有意识地渗透语言文字运用,引领学生在具体的语用环境中感悟语言、积淀语言、运用文字,让课堂导入充盈“语文味”。

一、故事导入,让课堂弥漫“听味”

听故事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故事导入新课,可以在短时间内抓住学生的阅读心理,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又可以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初步的印象,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听的能力,发展了学生思维,可谓一举多得。

如教学《新型玻璃》(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可以这样导入:

师:孩子们,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一个人影蹿进了陈列着珍贵字画的展览馆,准备划破玻璃,偷走里面的字画。当他的玻璃刀刚刚触及玻璃的时候,院子里就响起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立即赶来,把这个小偷给抓住了。大家一定会奇怪地问:这是什么玻璃呀?怎么一接触它就会发出报警声呢?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新型玻璃。举起右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教师板书课题,生书空)。

该导入语巧妙地将“夹丝网防盗玻璃”的功能融入故事中,学生在聆听老师讲述故事时,初步了解了这种新型玻璃的神奇作用,激

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堂导入与新课学习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同时又训练了学生听的能力,促进“听”“读”能力的协调发展。

二、名言俗语导入,让课堂彰显“书香味”

名言俗语是中华历史文化精华的积淀,它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将深奥的哲理融入浅显的语言之中,耐人寻味。利用名言俗语导入新课,能够使学生迅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的最佳状态。如教学《窃读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时,可这样导入:(出示名言,学生诵读)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师:同学们,书是人类创造精神的结晶,是世界知识的最大宝库,因为它记叙了人类发展的全部历史,记载了古今中外英雄的成就;它描绘了自然界的奇观壮景、千姿百态„„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并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从而走上成功之路。孩子们,请打开教材,自由朗读第一课——《窃读记》,想想课文中的“我”从窃读中获得了哪些乐趣?

上述导语,教者首先出示勉励读书的名言,学生通过诵读,初步感受到读书的其乐融融;随后运用诗一般的语言,从不同侧面介绍了书中蕴含的哲理,以及勤于读书的益处,引发了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任务就是要让儿童从学习中得到满足的良好情感,以便从这种情感中产生和形成一种情绪状态——即强烈的学习愿望。”这样的导入语,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起到熏陶、感染、积淀和内化的作用,为新课的学习增添了一股浓浓的书香味。

三、儿歌导入,让课堂浸润“诗味”

儿歌浅显、明快,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反复吟诵儿歌能够帮助学生矫正发音,正确把握概念,初步认识事物,培养语言表达的连贯性与流畅性,发展思维的敏捷性。例如教学《数星星的孩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9课)时,教师可以出示儿歌:

汉朝有个小张衡, 夜晚仰头数星星。

无数星星撒玉盘,奶奶说他傻得很。

爷爷走来忙提醒,星星之间有距离,

一组一组起了名,北斗七星绕着北极星。

张衡果然看清楚,刻苦钻研成了名。

这首儿歌把课文中要求认识的9个生字,以及课文的大致内容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教师引导学生诵读儿歌,强化了对本课生字的认读和课文内容的识记,达到了“此时无声生有声”目的。这样

的导入有利于新课的学习,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同时学生吟诵儿歌时初步感受到儿童诗的鲜明特点,使课堂弥漫着一种诗的味道。

四、情感体验导入,让课堂融入“情味”

体验学习是通过身体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的一种方式,它的价值是在活动中获得真实的感受,这种内心体验是形成认知,转化为能力的原动力。

情感体验导入是学习新课前,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畅谈自己的内心感受,进而导入新课。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可以这样导入:

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的时候;当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全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时候;当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扩大,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时候„„.同学们,你们可曾想起:在我们这个强大的民族头上横行霸道的侵略者?你们是否还记得帝国主义大肆张开的魔爪,伸向我们中华心脏时的狞笑?你们是否知道,我国的皇家园林,世界的艺术珍宝——圆明园,在帝国主义侵略下化为了灰烬?

1860 年 10 月 6 日,是我们中华子孙永远不可忘记的日子,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圆明园就此化为灰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新课——《圆明园的毁灭》。

上述导语利用语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今昔对比,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感场”,学生在情感体验中,表达了对外国侵略者的无比憎恨之情,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萌生了“国衰我耻,国强我荣”的荣辱观,达到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目的。

总之,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艺术的价值就在于追求完美,达到理想境地。小语阅读课堂导入,教师有意识地让课堂弥漫“听味”,浸润“诗味”,融入“情味”,彰显“书香味”,让学生初入课堂就能领略到汉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丰富的人文内涵,在潜移默化中渗透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使课堂导入凸显“语文味”,从而达到课堂导入的理想境界。

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课堂的导入设计

关雎 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方法

技术支持课堂导入

技术支持课堂导入

精彩课堂导入

课堂创新导入

《阅读课堂导入等.doc》
阅读课堂导入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