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第四章

2020-03-03 02:53:5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的产生条件:社会分工的出现(前提条件);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决定条件)。

*商品的含义: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两因素:使用价值——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自然属性),它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脑力和体力的消耗。(社会属性)

*商品的两因素的关系: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劳动的二重性:(1)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2)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

*劳动的二重性的关系: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方面;另一方面,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商品价值的质的规定:价值的实体是劳动。

*商品价值的量的规定:价值的大小由劳动量决定。

*商品价值的质和量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

*价格的定义: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2)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自发的调节时产生的消极后果: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导致收入的两极分化,阻碍技术的进步。

*货币的含义: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具有五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首先,它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其次,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最后,它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商品拜物教:劳动产物与劳动产物的价值关系掩盖了社会关系。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1)抛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2)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解释了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为从物与物的关系背后揭示人与人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3)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解: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第三: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资本的原始积累的两个途径:⑴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⑵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由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发展而来,即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这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的。

*资本主义在生产的周期包括四个阶段:危机(必经阶段)、萧条、复苏和高涨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价值的源泉——抽象劳动。

*劳动力商品的基本条件:(1)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自己的商品来支配;(2)劳动者自由的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劳动力商品的组成: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它包括三个部分:(1)是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2)是劳动者家属的生存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3)是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

*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一种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剥削雇佣劳动的私有制。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一般商品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劳动过程:创造新的使用价值。

*价值形成过程:商品价值的形成。

*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由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同样是绝对剩余价值);(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剩余价值的含义: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叫做剩余价值率,也就是剥削率。 *剩余价值率m’ =剩余价值/可变资本(m’=m/v)

*资本积累的含义: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叫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的源泉: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的本质: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统治。

*剩余价值促进资本积累,资本积累促进扩大再生产。

*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胜利。 *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些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就是资本循环。

*资本循环形式: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货币资本循环

*资本的分类:①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②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资本家提高剥削的两种基本方法:①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或者是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②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国家对内职能: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

*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职能:国家交往和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对外职能是对内职能的延伸,服务于其政治统治。

*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进行阶级统治和压迫的工具。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基本制度条件下,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资本主义法制——宪政:私有制原则;主权在民原则;分权制衡原则;人权原则。

*资本主义国家政体:分权制衡原则及其机构

*资本主义选举制度:普选与竞选

*资本主义政党制度: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历史进步性:战胜封建主义,促进社会进步;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人身和社会政治自由;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经验。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历史和阶级局限性:金钱操纵下的民主,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的民主;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是一种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制度。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为资本主义经济基础服务。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指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文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第四章.do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第四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