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西方商务餐桌礼仪

2020-03-02 10:03:5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解析中美商务用餐礼仪的差异

解析中美用餐礼仪的差异

摘要:现如今,随着中外文化日益激烈的碰撞,我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不同国家的人们,尤其是在商务往来中。饮食,在当今社会已不简单是填饱肚子的问题,更多的是文化内涵的体现。世界各国均以其特有的文化底蕴诠释着独具特色的用餐礼仪。中国作为文明古国自然有着深邃久远的餐桌文化,中华饮食源远流长,用餐礼仪自然成为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也在民族融合和现代化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用餐礼仪。为了使宾客都能愉快顺利地用餐,更加愉悦地相处、交流,我们就需要了解其中的规则和礼仪。在实习工作中,我遇到了很多类似的人和事。我所学专业是商务英语,所以更有兴趣去探索和揭开中、美在用餐过程中的礼仪的差异。

关键词:中国 美国 用餐礼仪 差异

引言:礼仪是礼节、仪式的统称,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和方式来表现的自律、敬人的完整行为。礼仪因其性质、目的而不同;不同地区的礼仪,也是千差万别。当然用餐礼仪也不例外据历史文献记载,中国的用餐礼仪始于周公,经过千百年的演进,最终形成今天大家普遍接受的一套饮食礼仪;西餐产生于罗马帝国哈德连皇帝统治时期,因选材用料、烹饪方式和进餐方式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各方面都要求有一定的基本规则和礼仪。西餐礼仪

解析中美商务用餐礼仪的差异

在这里需指出的是,它已不再是一些死板的教条,而是一种享受,同时也是一种文明礼貌的体现。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了解国外尤其是美国的用餐礼仪,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商务宴会中,无论是宴会的组织则者还是参加者,都应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表现出自己彬彬有礼的形象和优雅大方的风度。

一、中国用餐礼仪 (一)饮食习俗

中国用餐礼仪注重饮食习俗,用餐时应注意千万不要触犯禁忌,因为在中国人看来饮食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 1.宗教禁忌

对于宗教方面的饮食禁忌,一定要认真对待,一点也不能疏忽大意。例如,穆斯林通常不食猪肉,并且不饮酒。国内的佛教徒在饮食上禁食荤腥之物,它不仅指的是不吃肉食,而且也包括了葱、蒜、韭菜、芥末之类吃起来气味刺鼻的食物。对此要是不求甚解,或是贸然犯禁,都会带来很大的麻烦。 2.民族禁忌

在不同的地区,人们的饮食偏好往往多有不同。对于这一点,在安排菜单时,也应该予以兼顾。

用餐礼仪在现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

解析中美商务用餐礼仪的差异

认为,用餐不仅是满足基本生理需求,也是重要的社交经验。为此,掌握中式餐饮礼仪知识便显得尤为重要。

(二)桌次的排列

宴请活动中的桌次及每一桌的桌次安排有严格的礼仪规范,特别是宴会,有中式和西式两种截然不同的排法。举行宴会,视参加的人数可设一桌或多桌。一桌时可使用圆桌、长桌;数桌时,可使用圆桌,并分为主桌和辅桌。两桌或两桌以上的桌次安排,可根据餐厅的形状来确定,如长方形餐厅采用花排(如品字、梅花形等)则更加美观。以下是几种不同桌次的常规排次方法:  两圆桌排法

 三圆桌排法

 四圆桌排法

解析中美商务用餐礼仪的差异

 五圆桌排法

 六圆桌及六圆桌以上排法

总之,不论是两桌还是十桌、百桌,桌次排定的大致原则基本相同。即主桌排定以后,其余桌次的高低以离主桌位的远近而定,离主桌越近的桌次越高,离主桌越远的桌次越低;平行桌以右桌为高,左桌为低。桌数较多时,要摆桌次牌。 (三)座次安排

在中国的用餐礼仪中: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

解析中美商务用餐礼仪的差异

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主人必须注意不可叫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客人,应等主人示意你坐下时,才坐下。若主人径自坐下而没有示意你坐在哪里,你就坐在最靠近他的位置。要是坐圆桌子,对着大门的是主座。档次高一点的饭店,会用餐巾予以区分,餐巾最高大的位置不能随便坐,除非你打算好请客。

现代较为流行的中餐宴饮礼仪是在继续传统与参考国外礼仪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座次借西方宴会以右为上的法则,

解析中美商务用餐礼仪的差异

子应知道哪些是经过再生制造的“环保餐具”,哪些塑料袋可能成为污染环境的“永久垃圾”。外出郊游前,他们会在家长指导下自制饮料。尽量少买易拉罐等现成食品,并注意节约水电,因为他们懂得“滥用资源,即意味着对环境保护的侵害”。 (二)座次安排

在美国的用餐礼仪中:女主人宣布晚宴准备就绪后,男主人便会引领客人依次入座,女主人则走在最后面。有些细心的主人也会在餐桌上放置姓名卡,以示座次,若没有这项安排,那么座位安排原则一般为:座次安排以男女分隔而坐为原则,男主客优先入座,其位置在女主人右边,而女主客在男主客右边,其它夫妇则以对角方式就座。男女夫妇分坐显示出了美式宴会的开放及活泼,希望能藉由宴席上座次的安排来增进彼此间的熟稔,同时也可使用餐话题多样化,气氛和乐。入坐原则是客人先入坐,长者先于年轻人入坐,已婚者先于未婚者入坐,陌生人又先于熟识客人或家人入坐。

三、中美用餐礼仪差异

中国和美国在餐桌上的要求存在很大差异,各有特色,体现了不同的用餐礼仪。 (一) 餐具

在餐具的摆放上,中西餐也有明显的不同。

中餐的餐具主要包括筷子、碟子、调羹、碗等。在正式的宴会上,水杯放在菜盘左上方,酒杯放在右上方。筷子与汤匙放在专用座子上或纸套内。公用的筷子和汤匙应放在公共区。另外要备好牙签和烟

解析中美商务用餐礼仪的差异

灰缸。

1.筷子。筷子是中餐中的必备餐具。用筷子进餐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筷子必须成双使用;二是在等待就餐时不能用筷子敲打任何餐具;三是与人交谈时,要放下筷子,不能一边说话,一边挥舞着筷子;四是不要把筷子垂直插在食物上面,因为这种做法,只有在祭奠死者的时候才用;五是不可用筷子夹取食物之外的东西。六是不能用筷子来剔牙、挠痒等。

2.盘子。稍小点的盘子称做碟子,主要用来盛放食物,在使用性方面和碗相似。盘子在餐桌上一般要保持原位,而且不要堆放在一起。食碟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暂放从公用的菜盘里取来的菜肴。用食碟时,一次不要取放过多的菜肴,看起来既繁乱不堪,又像是饿鬼投胎;不要把多种菜肴堆放在一起,弄不好它们会相互窜味,不好看,也不好吃。不吃的残渣、骨、刺不要吐在地上、桌上,而应取放在食碟前端,放的时候不能从嘴里吐在食碟上,要用筷子夹放到碟子边。若食碟放满了,可以让服务员换。

3.勺子。它的主要作用是舀取食物。尽量不要单用勺子去取菜,用筷子取食时,可以用勺子来辅助。用勺子取食物时,不要过满,免得溢出来弄脏餐桌或自己的衣服。在舀取食物后,可以在原处“停留”片刻,等的汤汁不会流时,再移回来享用。 用勺子取食物后,要立即食用或放在自己碟子里,不要再把它倒回原处。若取用的食物太烫,不要勺子舀来舀去,也不要用嘴吹,可以先放到自己的碗里等凉了再吃。

解析中美商务用餐礼仪的差异

不可反复吮吸、舔食勺子。

4.餐巾。中餐用餐时, 会为用餐者上二块湿毛巾。餐前的毛巾只能用来擦手。擦手后,应放回盘子里,由服务员拿走;餐后的毛巾只能用来擦嘴,不能擦脸、抹汗。

在美国餐桌上:西餐餐具主要有刀、叉、匙、盘子、玻璃杯等。世界上高级的西式宴会摆台是基本统一的。共同原则是:垫盘居中,叉左刀右,刀尖向上,刀口向内,盘前横匙。酒杯的数量与酒的种类相等,摆法是从左到右,依次摆烈性酒杯,葡萄酒杯,香槟酒杯,啤酒杯 1.餐巾。西餐中餐巾放在盘子里,若在宾客尚未落坐前需要往盘子里放东西时,餐巾就放在盘子旁边。 餐巾不仅要摆在腿上,还应将其折成长条形或三角形,并将折痕靠近自己。中途离席应将餐巾放在椅子上。

2.刀叉。使用餐具不可发出声音。餐具的取用由外而内,切用时可以使用法式方式,即左手拿叉右手拿刀, 左手食指按在叉子把上,右手食指按在刀背上。吃某些食物时,先左手用叉子按住食物,右手用刀将其切成小块,然后将叉子反过来叉住食物放到嘴里;也可用英美式,即右手拿刀,左手拿叉,切好后再改用右手拿叉取用。美国较偏好后者,但也接受法式方式。谈话时有肢体语言或传菜时,应将刀叉放下,不要手拿刀叉在空中挥舞。用完刀叉,应将其横放于餐盘中央,而不是盘边或餐桌上,放置方式为刀口朝着自己,叉口朝左,保证取走时的安全性。用完餐盘后,不可往外推,应将其留在原处。有一个例外是

解析中美商务用餐礼仪的差异

当沙拉和主菜同时上桌时,沙拉所需使用的刀叉是放在最靠近餐盘的位置,也就是主菜刀的内侧,沙拉盘则在主菜所用的刀叉的左方。主菜叉子的位置在餐盘的左方,而餐盘右方为主菜刀子。如果没有沙拉盘上桌,那么沙拉用的刀叉会和沙拉一起上桌。还有一个例外是,吃蚝所用的叉子放在餐盘右方,也就是餐具的最外侧。汤匙的位置在所有刀子的右方,最外面的用于喝汤,介于刀和汤匙之间的小匙,则用来吃甜点,甜点叉是放在餐盘的最左方。一般为避免混淆,会把吃甜点所需的餐具置于餐盘的上方。

3.汤匙。汤匙也要从外向内取,先用离你最远的那把。两把的话一把是喝汤的,一把是吃甜品的,若有三把的话还有一把是喝红茶或咖啡的。喝汤时应由碗盘外缘舀至内侧,喝完后汤匙不可留在碗中,应放在碟上。若喝汤用的是深盘,就将汤匙放在深盘中,汤匙柄朝右。喝汤时绝不可以用嘴吹。喝茶或喝咖啡时,用完调匙将其放在碟上,直接拿起咖啡杯就口,而不可以调匙舀用。饮用咖啡、奶茶时,不要用手把糖直接放入杯中。正确的方法是:把方糖放入茶匙,再将茶匙放入杯中,这样保证不会水花四溅。用完茶匙,应将茶匙横放在茶碟外侧。 (二) 上菜程序

中美两国的上菜程序都是先冷后热。中餐讲究传统,如: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头尾朝向正主位。而西餐讲究气氛。如遇晚餐,要有美妙柔和的乐曲,灯光要暗淡,有洁白的桌布,桌上要有红色蜡烛及鲜花,营造一种浪漫、

解析中美商务用餐礼仪的差异

迷人、淡雅的气氛。

中餐上菜顺序是:冷菜→热菜→主食→甜食和水果。先上冷盘刺激食欲,接着叫一锅清汤增加体温,然后根据自己的口味叫主菜,压轴食品是甜点,通常是甜汤,如红豆沙、芝麻糊等。

西餐上菜程序通常是:面包黄油→冷菜→汤斗海鲜→主菜→甜点心→咖啡和水果。冷菜、汤,同时就着面包吃。冷菜也叫开胃小菜,作为

解析中美商务用餐礼仪的差异

或休息时,应该将刀叉呈八字形平架在盘子两边。反之,刀叉柄朝向自己并列放在盘子里,则表示这一道菜已经用好了,服务员就会把盘子撤去。前菜或是甜点等,若是可以直接用叉子食用的食物,无需使用刀子。没用过的刀子,放在桌上即可,服务生会自动将其收走。 (四) 席间禁忌

在中国,用餐时,家长会告诫小孩不可用筷子胡乱地敲打碗盘。有人认为这种礼仪规范是跟乞讨的忌讳有关。就是说,只有乞丐讨食时才会用筷子敲打碗盘。暂停用餐时,你可以把双手放在桌子边缘;或者你可以把手放在膝盖上。双手保持静止不动, 会比拨弄盘中的食物,或玩弄头发更得体! 吃东西时手肘不要压在桌面。但在上菜空档,把一只手或两只手的手肘撑在桌面上,并无伤大雅,因为这是热烈与人交谈时自然而然而摆出来的姿势。

美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除了不合乎礼仪规范的举止之外,人们在宴会上可以自由自在地品尝美味佳肴。”所以在用餐时要特别注意以下的席间戒条:

解析中美商务用餐礼仪的差异

用餐礼仪尤其是中美用餐礼仪,对中美两国间的相互交流与文明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和研究用餐礼仪是我们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方法,更有助于我们在餐桌上表现出良好的素质与修养。

参考文献:

[1]玛格丽特·维萨著、刘晓媛译,《用餐礼仪》,新星出版社, 2007 [2]冯玉珠编,《宴之道》,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6 [3]金正昆著,《商务礼仪》,北京大学大学出版社,2005 [4]段洁、陈谦编,《用餐礼仪与口才》,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8 [5]张玛莉编,《成功有礼(2)用餐礼仪和饮食主张》,广州出版社, 2005 作者,张美,10商务英语

中西方商务餐桌礼仪文化分析

中西方商务餐桌礼仪的参考文献

中西方商务餐桌礼仪文化分析英语

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

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

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

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

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

从餐桌礼仪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析中西方商务餐桌礼仪.doc》
浅析中西方商务餐桌礼仪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