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

2020-03-03 07:05:0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陶行知教育文集心得体会

阅读是与历史上的伟大灵魂交谈,借此把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占为己有”。利用寒假拜读了陶行知教育文集,陶行知先生作为一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拥有睿智的目光和博大的胸怀。其教育思想独到、先进、又具深意,对于当今的教育研究和教学活动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对我触动最大,“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值得指出的是:“教学做合一”的“做”与杜威“从做中学”的“做”是有区别的。首先,陶行知所说的“做”是指“劳力上劳心”,反对劳力与劳心脱节。“‘做’字在晓庄有个特别定义。这定义便是在劳力上劳心。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其次这个“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阳明先生的见解颠倒过来,成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认为“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 “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在教学中起主要作用的仍然是教师。在课堂里,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地对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在学生面前说:“我也不太清楚,明天我再告诉你。”“我不知道,让我们一起来做实验吧。”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让每个学生受益。

“教的方法必须根据学的学法”,学生怎样学就怎样教。从实际出发,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学生的知识程度和接受水平;二是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由于学生个人的文化水平、道德修养、才能和各年段的心理水平各不相同,教师必须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受益。正像陶先生说的那样“松树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陶行知指出:“怎样学就怎样教,学得多就教得多,学得少就教得少,学得快就教得快,学得慢就教得慢。”陶行知把教和学的关系翻过来,不是传统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而是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学过程不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意图,而应该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根据学生的可接受水平来促进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

陶行知先生阐述“教学合一”理论时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先生如果只“教”,学生只是做个“书呆子”、像一个口袋,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更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

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情况、思维能力、兴趣爱好等各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教学设计应考虑到每一名学生的情况,争取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学到知识,切忌像应试教育时那样搞一言堂、一刀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教案为大纲,遇到学生提问时,要充分尊重学生,并及时解答问题。当大部分学生听起来有难度时,我们要适当调整教学,要尊重大部分学生的意愿。历史虽然是文科类,大部分知识需要记忆,但仅仅靠记忆还不足以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要让学生从历史中思考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全体学生的情况,尽量满足每一名学生的需求。 我们要给予全班学生同等的待遇,要关注班内的每一名学生,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在充分“备学生”的前提下,教师的课堂教学就要展开分层次教学,照顾好各个层次的学生,使他们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进而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挖掘自身的潜力,享受进步的愉悦,让学生在益智的同时,树立对生活和人生的信心,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水平,然后有针对性地布置分层次的作业,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感觉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同时,这种分层作业的方式也可以避免“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发生。这样长时间的锻炼还会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就能慢慢地培养起来。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注意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护好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的起点来评价,多表扬、多鼓励,切忌损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其学习积极性。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大部分的知识,因此,我们历史教师应重视课堂教学的组织。课堂教学应考虑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学习,例如讨论式、自学式、学生讲述式、观影式等等。要想尽一切办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把历史知识更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更有兴趣去接受、更容易去理解、更轻松地去掌握。多媒体教学的利用可以有效地改变我们单调的教学模式,能大大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 让学生参与资料的查询、网页制作、课件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信息技术的使用,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历史,要让学生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这才是我们新课程的最终目的,也是符合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的。

学习永远在路上,教师更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头脑、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做一个与时俱进的引导者,才能真正实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doc》
读书心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