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项目名单

2020-03-03 16:18:2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项目名单

国务院关于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国发〔2015〕4号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务院决定,对为我国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组织给予奖励。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规定,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和科技部审核,国务院批准并报请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授予于敏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务院批准,授予“网络计算的模式及基础理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授予“哺乳动物多能性干细胞的建立与调控机制研究”等45项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予“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等3项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授予“水稻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相关基因挖掘与新品种培育”等67项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授予“天河一号高效能计算机系统”等3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授予“我国首次对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有效防控及集成创新性研究”等26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授予“工业工程振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173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予若列斯·伊万诺维奇·阿尔费罗夫等7名外国专家和美国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全国科学技术工作者要向于敏院士及全体获奖者学习,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务院

2015年1月6日

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目录一等奖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1 Z-10701-1-01 网络计算的模式及基础理论研究 张尧学(清华大学) 周悦芝(清华大学) 林闯(清华大学) 任丰原(清华大学) 王国军(中南大学) 二等奖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1 Z-101-2-01 微分流形的几何拓扑 方复全(首都师范大学) 2 Z-101-2-02 自守形式与素数分布的研究 刘建亚(山东大学) 展涛(山东大学) 吕广世(山东大学) 3 Z-101-2-03 复杂流体的数学理论和计算方法 张平文(北京大学) 4 Z-102-2-01 巨电流变液结构和物理性质的研究 温维佳(香港科技大学) 沈平(香港科技大学) 谭永炎(香港科技大学) 杨世和(香港科技大学) 马红孺(香港科技大学) 5 Z-102-2-02 超高压下简单分子凝聚 体系的新奇结构相变和 压力效应 邹广田(吉林大学) 崔田(吉林大学) 刘冰冰(吉林大学) 马琰铭(吉林大学) 高春晓(吉林大学) 6 Z-102-2-03 低维材料中新奇量子现象及其调控的机理研究 段文晖(清华大学) 顾秉林(清华大学) 吴健(清华大学) 周刚(清华大学) 7 Z-103-2-01 态-态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

张东辉(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杨学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戴东旭(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肖春雷(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孙志刚(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8 Z-103-2-02 低维光功能材料的控制合成与物化性能 姚建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赵永生(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付红兵(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马颖(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翟天佑(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9 Z-103-2-03 配位聚合物构筑与结构性能调控 卜显和(南开大学) 李建荣(南开大学) 杜淼(南开大学) 胡同亮(南开大学) 曾永飞(南开大学) 10 Z-103-2-04 功能核酸分子识别及生物传感方法学研究 谭蔚泓(湖南大学) 杨荣华(北京大学) 蒋健晖(湖南大学) 王柯敏(湖南大学) 俞汝勤(湖南大学) 11 Z-103-2-05 若干分子基材料的自组 装、聚集态结构和性能 李玉良(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刘辉彪(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李勇军(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张德清(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朱道本(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12 Z-103-2-06 功能导向的多酸设计与合成 王恩波(东北师范大学) 苏忠民(东北师范大学) 王新龙(东北师范大学) 李阳光(东北师范大学) 许林(东北师范大学) 13 Z-104-2-01 晚新生代风化成壤作用与东亚环境变化 郭正堂(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郝青振(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吴海斌(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14 Z-104-2-02 废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 聚集体的形成过程、作 用机制及调控原理 俞汉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李晓岩(香港大学) 盛国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5 Z-104-2-03 二十万年来轨道至年际 尺度东亚季风气候变率 与驱动机制

汪永进(南京师范大学) 张平中(兰州大学) 谭明(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刘殿兵(南京师范大学) 吴江滢(南京师范大学) 16 Z-104-2-04 南海与邻近热带区域的海洋联系及动力机制 王东晓(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方国洪(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甘剑平(香港科技大学) 刘钦燕(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庄伟(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17 Z-104-2-05 青藏高原冰芯高分辨率气候环境记录研究 姚檀栋(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秦大河(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田立德(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王宁练(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康世昌(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18 Z-104-2-06 华北克拉通早元古代拼 合与Columbia超大陆形成 赵国春(香港大学) 孙敏(香港大学) 李三忠(中国海洋大学) 19 Z-104-2-07 气候预测的若干新理论与新方法研究 王会军(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范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孙建奇(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姜大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高学杰(国家气候中心) 20 Z-105-2-01 哺乳动物多能性干细胞的建立与调控机制研究 周琪(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王秀杰(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曾凡一(上海交通大学) 高绍荣(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赵小阳(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21 Z-105-2-02 高等植物主要捕光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常文瑞(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柳振峰(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匡廷云(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严汉池(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王可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22 Z-105-2-03 双生病毒种类鉴定、分子变异及致病机理研究 周雪平(浙江大学) 谢旗(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陶小荣(浙江大学) 崔晓峰(浙江大学) 张钟徽(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23 Z-105-2-04 基因组多样性与亚洲人群的演化 张亚平(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孔庆鹏(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吴东东(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彭旻晟(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孙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24 Z-105-2-05 中国两栖动物系统学研究 费梁(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叶昌媛(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江建平(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谢锋(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5 Z-105-2-06 水稻重要生理性状的调 控机理与分子育种应用基础

何祖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王二涛(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王建军(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张迎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邓一文(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26 Z-105-2-07 TRPC通道促进神经突触形成机制的研究 王以政(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袁小兵(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贾怡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周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27 Z-106-2-01 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致病基因组重排的新发现 张学(北京协和医学院) 王宝玺(北京协和医学院) 何春涤(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沈岩(北京协和医学院) 孙淼(北京协和医学院) 28 Z-106-2-02 组织免疫微环境促进人肝癌进展的新机制 郑利民(中山大学) 庄诗美(中山大学) 邝栋明(中山大学) 吴艳(中山大学) 方坚鸿(中山大学) 29 Z-106-2-03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在代 谢性血管病中的作用与机制

祝之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刘道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黄聿(香港中文大学) 闫振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30 Z-10701-2-01 分布式协同控制的混合智能优化与稳定性 陈杰(北京理工大学) 王凌(清华大学) 方浩(北京理工大学) 孙健(北京理工大学) 肖峰(北京理工大学) 31 Z-10701-2-02 具有网络通讯约束的动态系统控制理论与方法 高会军(哈尔滨工业大学) 吴立刚(哈尔滨工业大学) 张立宪(哈尔滨工业大学) 32 Z-10701-2-03 逻辑动态系统控制的代数状态空间方法 程代展(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齐洪胜(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33 Z-10701-2-04 基于环境约束和多空间 分析的机器人操作理论研究 乔红(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王子栋(东华大学) 刘智勇(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沈波(东华大学) 34 Z-10702-2-01 新型人工电磁媒质对电磁波的调控研究 崔铁军(东南大学) 马慧锋(东南大学) 蒋卫祥(东南大学) 程强(东南大学) 35 Z-10702-2-02 局域态操控的红外探测机理 陆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陈效双(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李志锋(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王少伟(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沈学础(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36 Z-108-2-01 钙磷基生物材料的转化机理及新生物性能研究 刘昌胜(华东理工大学) 袁媛(华东理工大学) 陈芳萍(华东理工大学) 王靖(华东理工大学) 魏杰(华东理工大学) 37 Z-108-2-02 导电聚合物微纳米结构及其多功能化 万梅香(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魏志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朱英(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江雷(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38 Z-108-2-03 可见光响应光催化材料 及在能源环境中的应用 基础研究 邹志刚(南京大学) 李朝升(南京大学) 于涛(南京大学) 周勇(南京大学) 闫世成(南京大学) 39 Z-108-2-04 直接醇类燃料电池电催化剂材料应用基础研究 孙公权(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辛勤(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姜鲁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王素力(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李焕巧(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40 Z-108-2-05 高性能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制备与微结构调控 余家国(武汉理工大学) 余火根(武汉理工大学) 程蓓(武汉理工大学) 刘升卫(武汉理工大学) 赵修建(武汉理工大学) 41 Z-109-2-01 吸附式制冷的吸附机理、循环构建及热设计理论 王如竹(上海交通大学) 王丽伟(上海交通大学) 吴静怡(上海交通大学) 代彦军(上海交通大学) 夏再忠(上海交通大学) 42 Z-109-2-02 多孔介质与微/纳结构中热传递机理研究 姜培学(清华大学) 王补宣(清华大学) 胥蕊娜(清华大学) 周乐平(清华大学) 任泽霈(清华大学) 43 Z-109-2-03 基于离散体系的跨尺度 多相反应流的介观理论和方法 郑楚光(华中科技大学) 郭照立(华中科技大学) 柳朝晖(华中科技大学) 施保昌(华中科技大学) 44 Z-110-2-01 超高温条件下复合材料 的热致损伤机理和失效行为 韩杰才(哈尔滨工业大学) 杜善义(哈尔滨工业大学) 张幸红(哈尔滨工业大学) 王保林(哈尔滨工业大学) 孟松鹤(哈尔滨工业大学) 45 Z-110-2-02 纳微系统中表面效应的物理力学研究 赵亚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袁泉子(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林文惠(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张吟(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郭建刚(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甘肃省科学技术奖励获奖项目名单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关于上海市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项目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

武汉市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项目名单.doc》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项目名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