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金山发展献一策

2020-03-03 18:35:2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为金山发展献一策

第三小学 王雷

国有林区一方土地能不能养活一方人,政企分开是不是非要花费巨大的成本才能实现,蕴含的潜力怎样才能否释放出来,国有林区的出路究竟在那里?至今仍是东北国有林区改革的难题。我觉得在林业生态建设、林区经济社会发展、林区管理体制等方面应进行的有益探索,对于苦苦寻求发展之路的国有林区,具有重大价值和借鉴意义,或许就是我们努力寻索的希望之路。

改革和发展中所创造的新型模式无疑是成功。成功得益于“六项改革”。所谓“清河模式”,其内涵是清河林业局在进行生态经济改革实验的过程中,建设“人大授权、政府派出、林区区域管理、内部政企分开”的新体制,主要是在林区行政管理体制、政府与企业关系、资源管理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林区劳动分配制度、社会事业经营方式六个方面进行创新。 1. 林区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设立局(林业局)、场(林场)两级管理委员会。局级管委会是在原林业局机构的基础上,精简机构和人员而设立; 2.政府与企业关系的创新。林业局实行内部政企分开。政府部分(局、场两级管委会),负责管理林区行政、社会事业和森林资源、监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促进林区社会进步与发展等职能。企业部分,将原林业局的企业职能剥离出来,企业部分成立林业经营公司,承接木材生产和经营、营林生产两大主营业务,成为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政企在职能、机构、人员、资产、费用、预算上实行六分开。林业经营公司按有关政策向管委会缴纳育林基金、资源补偿费和社会保险等费用。 3.森林资源管理体制的创新。在森林资源管理体制上,实现“管资源的”和“用资源的”彻底分开。局级管委会内设资源管理局(“管资源的”),行使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的相关管理、监督职能,对施业区内的森林资源依法管理。无论是木材生产还是营林生产,资源管理局都有专人进行全程监督。并根据当期市场价格核定森林资源补偿费和育林基金基数指标。林业经营公司(“用资源的”)对采伐和迹地更新造林负责。这一体制理清了森林资源监督管理、培育利用的关系。在森林资源管护上,全面推行责任制。职工群众在管护森林的同时,允许他们利用林下资源。管护人与管护区连责、连利、连心。找到了致富职工和保护资源的最佳结合点,实现了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4.企业制度创新。实行股份制改造,林业局以各种形式的投资及其收益为全民所有,构成国有股;各基层厂家的资产,为各厂家集体所有,构成集体股;职工及其自然人投入的为个人所有,构成个人股。成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外部法人和自然人入股的林产工业有限公司,原各厂家为子公司。通过折股量化和产权界定,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多种经济并存的格局。股份后的企业,按市场机制运作,用工、分配等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完全由企业自主决策。如分配,企业除以固定返利的形式上缴部分利润与林业局外,其余利润企业自主决策用于股本分红或用于再生产。

5.林区劳动分配制度创新。在用工方面,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化管理。建立林区劳动力市场,各企事业单位用工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没有签订劳动力合同的职工,一律进入劳动力市场,原单位不再保留这部分职工的劳动人事关系,由劳动、人事部门统一管理先是根据地形、林种、林木、林下资源等类型划分管护经营区,然后定面积、定人员、定任务、定费用、定时间,再详细地制订保证管护效果、保证自身收入等管护人员的权利、责任和义务,着重对管护人员的收益如关于林蛙的养殖、山野菜的采集等方面都做了特别的规定。通过分配方式的创新将责任和利益紧紧相连。

6.社会事业经营方式创新。本着面向市场,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对事业单位进行改革,把事业单位从林业局剥离出来。街道、自来水、医院广播电视局全部放开经营,管委会财务、物价部门制定详细收费明细、明码收费。管委会负责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上缴利润完成后,其他经营业务活动完全由改制的事业单位自主决策。

上述六项制度的创新,我们认为是真正内涵,是模式的精华。

我为发展献一策

我为发展献一策

为集团发展献一策

我为学校发展献一策

我为公司发展献一策

我为学校发展献一策

我为教育发展献一策

我为幼儿园发展献一策

我为学院发展献一策

我为焦作发展献一策

《为金山发展献一策.doc》
为金山发展献一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