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育实施方案

2020-03-02 05:19:3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丁沟中心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实施方案

小学思想品德课应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辨别是非能力,使孩子具有爱祖国、爱家乡、爱亲人,认真学习、关注社会、关心他人的良好思想品质。 从目前教育教学情况来看,不少教师还是习惯于把自己定格为道德知识的传授者、道德理念的捍卫者、道德权威的示范者。在这种思想主导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道德教育中的双主体的互动关系,忽略了道德教育中进行情感教育的价值,忽略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往往采用要么强制灌输要么干巴巴的说教,其效果可想而知。 那么,怎样加强对学生道德情感的教育呢?

首先,转变教学观念,增强道德情感教育的意识。

道德情感教育是沟通教师与学生心灵的通道,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能创造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切实肩负起教书和育人的双重责任,并把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作为教师始终不渝的目标,做到以人格培养人格,以情感激发情感。例如,学生自私、狭隘、妒嫉、好斗、偏激等等的人格特征无不打上深深的情感烙印,这种人格的缺陷与其说是道德认知缺陷,不如说是道德情感的发育不健全所致。任何一个学生都不会认同上述人格,但却无力从人格缺陷的泥滩中自拔。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循循善诱,站在小学生的立场上看待问题,不要什么事都要上纲上线,对学生讽刺挖苦,甚至把他们列入不可救药的行列。

教师只有对学生怀有真挚的情感,才会爱学生,把学生视为自己的朋友、子女,把爱心献给每一位学生。教师只有对自己的事业怀有执着的情感,才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教学水平,才会不断完善自身人格。

其次,打通课堂这一学生道德情感教育的主渠道。

课堂教学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进行道德情感教育的主渠道。小学品德课更应该在这方面做出贡献。

1、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丰富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通过深入的审美欣赏来接受高尚的情感熏陶。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创设课堂教学情境,通过鲜明、形象、生动的情景,唤起孩子们的情感。当然,好的教学情境还包括校园、教室的环境布置,教材及其它媒体展现的情景,教师的表情动作、语言声调等创设的氛围等等,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丰富的情感因素,并把它转化成高质量的教学情境,使孩子们引起情感共鸣,产生丰富的情感想象。

2、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感产生的心理规律告诉我们,愈是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事物,愈能激起我们的情感反应。在教学中,把故事情节跟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使学生领会故事的情感内涵。这样通过联系实际,设身处地地体会故事情境,有助于学生理解人物性格、接受情感教育。

3、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深化情感体会。情感的发生、发展过程,总是和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的,正如夸美纽斯所说:“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书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情感的产生和发展都有赖躬行的实践,学生的实践活动又是丰富多彩的。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分角色表演、编排课本小品剧。通过学生分角色表演,或模仿自编小品剧表演,都能取得很好的情感教育效果。

4、重视教师情感的感化作用。情感的教育培养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情感的感染性。教师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必须自己先具有这种情感;要学生激动,首先就要教师感动。因此,教师自己平常要加强高尚情感的自我培养,教学中要讲究情感的投入。只有教师自己做到了情动于衷、言发乎情,才能使学生心有所动、情有所感。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教育事业是引导学生不断进步、不断成熟、逐步完善学生人格的事业,因而,教师必须十分重视道德情感教育的作用,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增强道德情感教育效果的新途径、新方法。

再次,通过知情结合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培养

知就是要使学生了解有关行为的社会意义,产生自愿练习的愿望 。道德行为习惯是与一定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相联系的自动化的行为动作,一个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都需要运用自己的行动实践、自觉地练习才能形成,这是转化为道德品质的关键。

知情结合,是激起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的有效途径。例如,教师在讲述道德范例的时候,满腔热情地加以赞扬,会使学生产生羡慕、向往的情感;在批评一些违反道德要求的行为时,用严厉的态度,否定的词语进行批评,使学生对这些行为产生厌恶、愤慨或羞愧的情感体验。

教师要用自己真切的感情感化学生。一种正确的适当的情感的表达,能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道德的社会意义。同时,教师还要注意以理服人,丰富学生的道德知识,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水平。常言道:“知之深,爱之切”。教育者不但要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只有知情结合,相互促进,才能够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第四,真情感化,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与期望,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会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亲切感,从而乐于接受教师所讲的道理。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爱又是学生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重要来源。学生取得进步时能得到老师的及时肯定和表扬,碰到困难时能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帮助,这些都会引起学生高兴、感激等情感体验。这些情感体验可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也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这种积极的情感能为“晓之以理”准备良好的心理环境。此外,教师自身的道德情感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教师必须自己具有这种情感,教师要用自己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道德情感。

第五,开展节日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感的有效途径。一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最终必然落实到优良的外在行为上,衡量德育效果的真正标准,不是看其偶然出现的行为,更不是听其口若悬河地演讲,而是看其是否养成了良好的道德习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应创设良好道德环境,使学生不重复不良行为,在练习和实践中,发展品德,践行能力。

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节日及庆典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节日活动开展是小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进行探索性的道德实践活动,在探究过程中,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轻松快乐的小组合作,不断变化的时间空间,以及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探究学习内容的自主形式,都深深地牵动着学生的好奇心,促使着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带给他们课堂教育中所无法得到的乐趣。另外,节日文化中的小学生道德教育,主要是通过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少先队,开展适合少年儿童特点的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活动来学习道德的。因此,对少年儿童有着无穷的吸引力。

总之,小学生的道德情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影响下逐步形成的。小学生在道德情感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每个教师满怀热情地给予引导和培养。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还必须重视学校小环境与社会大环境的有机协调,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教育功能,努力优化教育的大环境,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使小学生的道德情感向着健康方向发展。

2012年9月

思想品德教育

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思想品德教育自我鉴定

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计划

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总结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叙事

思想品德教育258

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幼儿园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总结

《思想品德教育实施方案.doc》
思想品德教育实施方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