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传媒

2020-03-02 02:42:0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自媒体特点及“把关人”

信息科技学院信息092吴畏19109208

摘要:互联网已经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传媒,同时,随着互联网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以编辑为主提供内容的服务,要求能参与到网站的内容建设过程中去,实现内容的自我管理和展示。Web2.O技术给互联网带来了一场革命,使得信息由多数人生产人消费成为可能,生产和消费的界线变得模糊,多种个人新闻应用正带领会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媒体阶段一一自媒体时代。自媒体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平台,切实感受到何为“人人皆可成媒体”。自媒体也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

关键词:自媒体 特点 把关人

一、自媒体的特点

自媒体的兴起和发展完全是跟互联网兴起和发展紧密联系的。互联网是自媒体产生的新科技物质载体和平台,而自媒体则从一个方面推动了互联网形式和内容的发展。

关于自媒体,目前已有公认的定义。美国新闻学会的媒体中心于2003年7月,出版了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联合提出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里面对“We Media(自媒体)”下了一个定义: “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

【1】与分享他们本身的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从上述定义我们可以看

到自媒体的最重要的特征,即基于最新科技的、基于个人事实和新闻的、基于全球知识体系联系的。

自媒体与传统媒体有完全不同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自媒体是基于个人的,但我们并不是说每个人都拥有一个独立的广播、一份独立的报纸、一个独立的渠道和一个独立的发布平台。自媒体与公共平台自媒体必须依赖互联网等公共渠道和平台进行记载、传播和发布,自媒体等其它网络表现形式与互联网构成了独特的网络空间。

2.在传统媒体中,真实性应该是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起码的门槛。但在互联网构成的虚拟网络空间里,传统媒体的真实性原则在很大程度上被颠覆了,可以说,互联网至少在目前尚无门槛可言,不过具体情况又很复杂。

从自媒体来看,至少有以下情况:

(1) 身份的真实与虚拟,以及角色的真实与虚拟。

(2) 事实的真实与虚拟。

(3) 话题的真实与虚拟。

(4) 场景、行为、精神的真实与虚拟。

3.我们说自媒体是基于个人的,这是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但是,也存在它组织形态。这些主要表现在大型盈利性网站上,下面举几个例子:

例一,建立手持移动终端与固定终端的信息提供和信息互动渠道,如手机博客;例二,花钱请名人开博客,意图通过名人吸引眼球,提高点击率,如黄健翔、徐静蕾等;例三,通过专业分类或人物分类开设频道或栏目,这是分类集纳方式;例四,建立强大的搜索系统,将一些小网站或网页或自媒体的信息搜索出来,在突出位置进行放大,“艳照门”在大陆就是这样被一个大一点的网站搜索出来,从而引起轰动。

4.自媒体可以通过超文本方式传播。互联网是基于新科技的产物,其中数字化技术的广泛运用是互联网成功的物质基础,同时,它在时空上、容量上和多媒体的融合上都取得巨大的成功。因此,它是超文本的,也是超单一媒体形态的。比如,胡歌的作品《一个馒头的血案》,是利用陈凯歌电影作品《无极》的素材重新创意、编辑而成的,意在调侃讽刺 《无极》。又比如,芙蓉姐姐的案例,她就是通过上传自己的图片并持续炒作而达到引人注目的目的。

5.自媒体在管理上严重滞后,既缺规又缺法,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个人隐私权及相关权利的保护问题、舆论暴力和理性构建的问题、“人肉搜索”的效应问题、网络监督的缺位问题、淫秽色情的惩罚问题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既要靠互联网企业及自媒体的自律,又必须靠行业管理、政策管理和法律管理,以及社会价值、社会舆论的影响和导向。

二、自媒体的“把关人”

把关人,顾名思义就是直接或间接为媒体把关的人是某一个体,也可以是某一群体。就大众传播而言把关人不仅包括信息收集者和信息加工者,还包系从业人员及其他意欲影响大众媒介内容的利表们。

最早关注把关(守门)人(gatekeeper)现象并提出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Kurt Lewin)。1950年,怀特将“把关人”这个概念引入新闻传播,提出了新闻传播领域的“把关”模式。

1959年,麦克内利的研究发展和完善了怀特的研究,他通过对国际新闻流动过程的研究,揭示了在信源与信宿、新闻事件与最终接受者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的把关环节,而绝非怀特模式所显示的一个孤零零的“门区”。1965年,另外两名研究者盖尔顿与鲁奇在《国外新闻的结构》一文中提出了“选择性守门模式”。

1969年,巴斯在《使守门人概念更趋完善》中提出“双重行动模式”,认为传播媒介的把关过程可以分为新闻信息的生产和加工两个方面。

到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学者休梅克和里茨对“把关”理论进行了很好的融合与提升,并分析出了把关力量的轻重之别,出版Mediating the Meage(《中介信息》1991年第一版)一书,提出了著名的五层面“把关”模式。[2]

我们可以看到,早期对“把关人” 模式的探寻由个人向组织和社会体制扩展,这也带动了整个“把关人”研究的全面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从研究对象看,由个人行为转到了组织行为、社会结构;从研究重点看,早期的怎么样把关变成了谁在把关。于是,把关人的研究和传统的社会影响与社会控制合流,由此带来的进步是 “把关”再也不是孤立的个人行为,而是整个社会结构和体系的一个社会问题。[3]

1.自媒体发布者。自媒体托生于Web2.0时代,技术的发展,使得自媒体的发布人员拥有了集采编发于一身的可能。他们遍布世界各个角落,触及的范围远远超过传统媒体,同时也带来了更为迅速甚至是实时的消息。也正因为这样,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首先就可以由自媒体的发布者自己来“把关”。 [4]

2.作为受众的广大网民。独立的个人在自媒体上发布各种信息后,在网络传播中,有一种最终的力量能够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过滤,将真正能够吸引受众的信息保留下来,而剔除没有传播价值的“垃圾信息”。这个过滤的力量,从传播者的角度来看,就是一个“沉默的螺旋”——被大多数传播者认同和发布的信息,最终将占据主流地位,得以保留和流传,但只有少数传播者认同的信息,就

会随着传播者为了避免孤立而保持的沉默而消失。从受众的角度来看,它又符合“使用——满足”理论,因为网络中传播者、受受者的角色定位较为模糊,传者同时也是受者,能得到传者的认同就意味着这些传者在自己身为受者的时候已经认同了这些信息,也就是说这些信息能够愉悦受众,而不能愉悦受众的信息则无法在信息的海洋中维持使其持续发布的成本。因为这种力量起到了“把关”作用中最关键的过滤功能,故可以将这种力量看作是一种具有“把关”作用的“类把关人”。

3.提供自媒体发布平台和技术的媒体工作者。媒体工作者作为最重要的传统“把关人”,在Web2.0时代,其原本垄断性的传播权力受到了削弱。但是对信息的修改和删除权,目前仍是他们的专利,只是“把关人”仅能在信息发布之后实施这一权力,行使权力的方式较传统“把关人”有所区别。媒体工作者权力受到挑战的背后,实质是其在传播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即从以往的绝对主导地位下降为相对主导地位。张蓉、赵新利在2005年西安交大第4期学报发表的《论博客现象对“把关人”理论的挑战》一文对这一点给出了较为细致的描述。“事实上,博客中媒体本身的‘把关人’功能依然存在,只是隐藏在复杂的技术背后,不易察觉。博客的经营者可以通过过滤某些词语,用技术手段删除他们认为不合适的帖子,对已经发布的可信度较差的帖子进行隐藏处理等手段,实现其‘把关’功能。这其中的判断标准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博客经营者的经济利益和广大博客的需求等。如2005年年初,有博主在博客中国(blog china)率先报道了盛大收购新浪的消息,但是由于没有正式得到确认,发布5分钟后被网站做了隐藏处理。”[4]

4.自媒体外部组织和集团的调控。一直以来,自媒体都受到各种社会集团的调控监管,一方面,各种学术社团和研究组织,都从不同角度出发,搜索、阅读监督自媒体发布的信息。他们通过订阅、评议、撰文、评选等多种形式对自媒体的传播活动进行着软性调控。近年来,各种针对自媒体的调查和研究层出不穷,明显加大了集团调控压力。另一方面,各种集团也通过各种力量,尤其是资本的力量,影响着自媒体。如1998年因曝光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私情,美国一名普通的博客主德拉吉名满天下。自从福克斯电视台花重金聘用其成为一档节目的主播后,越来越多的传媒集团开高价雇佣他。由是,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指其博客中的报道受传媒集团的影响日益显著。

5.社会体制。无论何时这都是媒体传播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幕后把关人”,其深层的作用机制毋庸置疑。政府总是最重要的控制者和最终把关人。麦克鲁汉曾预言的 “地球村”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而到来了,但即使自媒体托生于网络,其全球性也未能大大削弱国家的行政“把关”。以我国为例,一方面,对于国内的网站可以通过立法来控制,如2007年12月29日,广电总局、原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此规定强调,互联网视频网站须取得广电总局的视听服务许可证及信息产业部的互联网接入许可。另一方面,对国外的自媒体则可进行技术封锁。[5]

综上所述,自媒体已成为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深人探讨它形成的原因、发展的规律和发展的倾势,寻找合适的“把关人”,探索正确的管理方式,有利于自媒体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引自百度百科“自媒体”词条。

[2]黄旦.“把关人”研究及其演变[J].国际新闻界,1996,(4).

[3]季峰.网络传播中的“把关人”职能定位[J].出版发行研究,2002,(11).[4]张玲.Web2.0时代的网络“把关人”[J].出版发行研究,2007,(2).[5]张蓉,赵新利.论博客现象对“把关人”理论的挑战[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5,(4).

[6]杜骏飞.中国网络新闻事业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现代传媒系简介

现代广告传媒实验室简介

现代传媒下的大众文化

新闻传媒论文 企业现代治理论文

现代信息传媒对大学生影响

多彩的现代传媒教学设计

谈现代传媒中女性形象的文化内涵

现代传媒环境对军营的影响及对策

传媒与龙舟运动在现代社会中的相互影响

利用现代传媒加大国企统战工作的宣传力度

《现代传媒.doc》
现代传媒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